有哪些魔术是厨房搞笑的?
会走路的蛋
表演
表演者在桌上铺条毛巾,在毛巾的一头放一个鸡蛋,表演者说一声“开步走”,那鸡蛋便慢慢地滚动起来,随着口令自动地从毛巾的这一头滚向毛巾的另一头。表演结束,当场打开鸡蛋,证明鸡蛋并非是假的。
道具
预先在桌上放一个钥匙圈,圈上连根细线,通过钉在桌上的“羊眼”,由女主人拉住,再在钥匙圈上盖一条毛巾。表演时,把蛋隔着毛巾放在钥匙圈上,当表演者指挥时,站在他身后的助手不动声色地轻轻拉动细线,钥匙圈在毛巾下慢慢移动,那上面的鸡蛋也会缓缓滚动,格外有趣。
巧变面条
表演
魔术师把一张纸撕成条状,放入大碗里。打开碗盖,发现纸条全部变成了面条。
揭秘
魔术师事先把凉面条用油拌一拌,然后用方形的毛边纸包起来,用细线扎好,挂在桌子后面。
再把同样的纸撕成碎条,让观众看清楚你撕的过程,随后放到靠近面条的地方。
最后把纸条和包面条的纸包一起放入碗内,用开水一冲,纸湿后就沉到了碗底,面条可以让观众尝一尝。
布袋生蛋
表演
魔术师从彩桌上提起黑色布袋,向观众展示,证明里面是空的。
然后把它翻过来,在袋外不断挤动。接着做一个魔术动作,一个鸡蛋从角上挤了出来,接下来不断有鸡蛋出来吗,一连十几个。
揭秘
这个布袋是处理过的,上端边缘处系了一长条形夹层。这个夹层左边给封住了,开口在布袋的右边。
十余只鸡蛋就在里面装着,为了使重量轻一些,十余个鸡蛋只有一个是真的,其余都是假的,或许是蛋壳。
树叶变活鱼
表演
这里所变的鱼,是能够烹食的,只是能像鱼一样在水中游动。
然而它却与纸鱼不一样,那要去掉水面上的油衣,只能放在盆水之中。这一套戏法变的鱼却可以到深渊大洋里面去游。
揭秘
用狗胆、大鲤鱼胆各一个,把它们的汁涂在树叶上。再把树叶阴干,放到池子里去,就会慢慢游动,长时间不会停下来。
香米变白酒
表演
彩桌上放有两只瓷碗,用双手各取一只,碗口对着观众交代一下,证明里面是空的。
左手拿着瓷碗放到彩桌上,右手的碗仰放盘中。再把旁边玻璃杯中的米,到出半杯入碗中。再把覆盖着的碗口对口地盖上。
然后向空中做抓米的动作,迅速揭开,原来仅只半碗米,现在已变成满满的一碗米了。
观众还在疑惑不解时,又见魔术师用揭开的空碗,横着一刮,将冒出碗口的米刮平了,落在桌面上的一只盘子里。
再次盖在这只碗上,打开后,碗里没有一粒米,而变成了一碗白酒。
揭秘
这个特殊的魔术,主要靠透明有机玻璃片来完成,这个玻璃片刚好比碗口略大一些。
事先把一只碗的碗口磨平,这样盛满水后盖上透玻璃片,略加压力排尽空气,玻璃片就牢牢吸住了。即使把碗翻过来,水也不会外溢一点。这个预先准备好的碗“行里”称为“彩碗”。
演出前彩碗覆盖在盘上,碗边下垫一根火柴,以便拿取。空碗重叠覆盖在彩碗底上。
魔术师分别拿起两只碗时,碗口向观众,并且朝下,千万不要让碗口迎着灯泡晃动,以免使玻璃片反光而引起观众怀疑。交代后的彩碗一定要放回火柴梗上。
空碗仰置盛入半碗米后,魔术师应右手拿彩碗(碗口仍然朝下),左手在装米的碗中抓了数粒向空中抛去,立即右手盖上彩碗并马上提起合盖好的这两只碗,上前几步,左手做出向空中抓回来的动作,右手示意去接,这样在观众面前就很自然地将彩碗翻到了下面。
回置盘中揭去空碗,当然是堆尖的一满碗米了。再用空碗横着刮平多余的米,此时对准碗口,迅速揭去彩碗上的透明玻璃片。
放碗盘中时丢掉玻璃片,左手端起彩碗将水倒入右碗中。表演也就宣告结束了。
这个小魔术是非常受欢迎的,它生动形象,动作轻快,舞台、厅室是最佳表演场地。
撕纸拌凉面
表演
表演者拿出一张白纸,撕成碎条,放到桌边上,交待双手皆空无物。然后从桌上拿起这些纸条放到碗里,再往碗里倒了点水,接着用筷子搅拌,一会儿这些纸条都变成了面条,满满一碗,表演者请观众上台品尝,证实确实是面条。
道具
裁一张约一尺见方的毛达纸,将油拌过的一碗凉面包起来,(注意凉面中不要放其他佐料)。用细线扎好挂在桌子后面。把纸条撕好后放在桌边,放纸条的位置正好在纸包的上面,交待完之后,一手拿碗一手去拿桌上的纸条时,顺势将纸包一齐拿起,放入碗内,由于纸条与纸包颜色质料相同,观众不会发觉,冲入开水纸条就软烂,用筷子戳破纸包并将纸条拨到碗底,面就露出来了。
米酒三变
表演
表演者拿两只空碗,交待碗底碗心空无一物,然后把一只碗反扣在桌上的盘里,拿另一只空碗量了半碗白米,左手拿着这半碗白米,右手拿起盘里的碗盖在这半碗米上,右手再拿起盘子交待,盘子也是空的,他朝合着的两只碗吹一口气,打开碗,变来满满一碗米,尖尖的从碗中冒起洒落盘中,表演者立即将这冒出碗边的多余的米用碗刮平,并盖上碗,再揭开,碗中出现了满满一碗清水。
道具
选两只碗边口平的瓷碗,再锯一块透明无色的有机玻璃圆片,与碗口一样大小。在一只碗内盛满清水(水要与碗口齐),然后将有机玻璃图片安放上面,由于水的附着力,不但将碗口反扣着,圆片不掉,水不溢出,而且将碗心向观众交代时,由于水和圆片均透明,一晃之间观众也难发现秘密。
将装米碗的碗口朝上,盖上装水的碗,趁右手拿盘子交待时,左手迅速翻转,将装米的碗翻在上面,使水碗居下,由于有拿盘的动作掩护,观众不易察觉这一关键动作,这时揭开上面碗,米留在下碗的圆片上,观众突然感觉米增多了数倍。
再用上碗口将下面碗米粒刮平,实际上是将圆片上的米拔掉,同时趁机揭掉下碗口上的圆片,将圆片扔在盘中,下碗的水就出现了。
杯瓶易位
表演
桌上放一暗色酒瓶,旁边放一只空玻璃杯。表演者拿起酒瓶向杯中倒入半杯红酒,再从桌上拿起牛皮纸两张,约一尺见方,两面交待后,就围着酒瓶依次做两个纸罩子刚好罩着酒瓶,纸罩上端扭紧密闭。揭开纸罩看里面是空的。然后用左边纸罩盖住酒杯,右边则盖住酒瓶,表演者做了一个交换的手势,随后双手同时揭开纸罩,左边的酒杯已变成了酒瓶,右边的酒瓶却变成了酒杯。
道具
酒瓶是用铁皮制成的,两个酒瓶一大一小刚好大的套上小的,并且都没有瓶底,另备两只普通玻璃杯,其口径大小以刚好能套进小的内层酒瓶为宜。
表演前,先将两个酒瓶套在一起再罩上盛有红水的玻璃杯一只,旁边另放相同玻璃杯一只。观众看起来就是一瓶一杯,拿起酒瓶向玻璃杯中倒水,实则端起了套在中间的盛水玻璃杯,因盖杯的两套瓶上皆有一个圆孔,可用拇指头嵌入孔中,抵紧其中的玻璃杯以便与瓶一起提起。
做好第一个纸罩,揭开放在右边,当做好第二个纸罩揭开时就要连同大的一个酒瓶套子一起揭开放在左边。这样,盖着左杯而单揭去纸罩就成了杯变瓶,盖右瓶连瓶套一起揭去就是瓶变杯了。
空袋来蛋
表演
表演者从桌上双手提起一条黑色平绒布袋。袋深八寸、宽一尺二寸。除布袋的左下角有一小口外,左、右、底三方口边都缝死。为了表明布袋内面是空的,表演者除了用双手握着袋口的两上角用力在桌上拍打交待布袋底面外,还用双手逐渐将口袋内面翻转出来,确实空无一物。等到把布袋翻回后,就搭在左手前臂上面,袋角的小口正对观众。接着表演者用右手在袋外不断挤动,挤到洞口竟出现一只鸡蛋,用手取出放在盘中,相继再作拍打和翻转交待动作,接二连三的变出了十多个鸡蛋来。
道具
这只绒布口袋的背后一面,上端边缘处实系一长条形夹层。此夹层左边封死,右边开口在绒布袋内,十余只鸡蛋都预先藏在这夹层当中,借拍打和翻转口袋的交待动作右手拇、食二指乘机将一只鸡蛋挤入了袋中,依次表演直到最后。
为减轻重量,只需最后一只是真蛋,其余全是空蛋壳。
鸡蛋立壁
表演
盘中有鸡蛋数只,任观众挑出一个,其余放还桌上。表演者拿起这只鸡蛋向观众讲解他将如何进行表演;如,可把这个蛋立在墙壁上,手背上、玻璃板上等等。然后开始表演,果然,这只鸡蛋立在壁上纹丝不动。过一会儿,用手取下,仍然完好无缺。
道具
表演者预先在衣服右边的口袋里放一个空蛋壳。另备大小,颜色相似的鸡蛋数只供观众选择,当表演者接回这只选中的鸡蛋后,借向观众解说各种表演现象为名,把真蛋放进了衣袋中,空着双手进行讲解。待再次摸出鸡蛋并开始表演时,实则已换了这个空蛋壳,并在摸蛋的一瞬间将口袋里预藏的浆糊取少许在右手中指尖上,借壁上立蛋的机会又涂到蛋壳上面,这样鸡蛋壳当然不会掉下来了。
立刻冰冻
表演
表演者拿着一只高脚玻璃酒杯向观众交待后,取一玻璃水壶倒水入杯中,待盛满酒杯后,放下水壶,右手握着杯口展示演员的左手,并无东西。再用左手握住杯脚将此杯一转,倒了过来。水仍然是满满的一杯,但一滴也不下落,好象已经冻结成了冰块一样。接着又把杯子翻正过来,用右手蒙住杯口说声“变”,取开右手,转托杯底,特杯一倾,水马上流到了地板上。
道具
取中等大的高脚玻璃酒杯一只,先将杯口磨平。另备透明有机玻璃片一块,和杯口一样大小。表演前,用几滴清水把这片透明的圆片粘在杯底上(注意,事先要选择那种杯口和杯底一样大的玻璃酒杯)不致被观众看出破绽。待盛满水后,右手借机将杯底圆片移在手中,再在杯口一蒙,对合准确后,稍稍加压,圆片就被吸住了。纵然杯口向下,水也不会流出。再次蒙杯时,仍将圆片移至杯底,水无阻拦,覆杯即倾。
空盒来鸭
表演
桌上放着一只盘形的长方抽屉,长一尺、宽五寸半、高三寸半。表演者端起这个抽屉盒子把它拉开一看,里面空无一物。再取鸭蛋一只放进屉中,随即关上抽屉又马上拉开,抽屉内的鸭蛋已变成一只花白鸭子。
道具
这只抽屉是夹层的。内盒刚好套在屉子内,前者四面都有板子,后者只有左、右、前三方,并在这三方的边上粘有一很薄但稍宽的边缘,借以遮盖内盒框周的上口。第一次拉出抽屉时,只拉出屉子本身,内盒仍留盘中未动,所以看起来是空的。放进去的鸭蛋只是一个空壳,关抽屉时稍一用力,蛋壳乃被压破而留在夹层中间,待再次拉出抽屉时,连内盒一起拉出来,鸭子就现出来了。
酒瓶飞鸟
表演
表演者取一瓶葡萄酒,用手拔去瓶塞,倒出葡萄酒一杯,然后表演者取铁棍一根,将瓶身击碎,只见一群带有彩带的小鸟,凌空飞去。
道具
普通避光酒瓶一只,将瓶底划去。另备一块刚好能放瓶身的铁皮圆片,熔蜡将其粘在瓶颈底部稍下一点,这样上面可以装酒不漏,下面可以藏小鸟数只。瓶碎则鸟飞出。
空盆出兔
表演
表演者右手端了一把搪瓷敞口有把的小壶,左手拿了一个空的白瓷盆子,里外都给观众看清楚。然后将右手小壶放在盒内,将盆置于桌上,再交待双手也是空的,随即将壶提起,倒水入盆中,少顷竟从盆中提出活免一只,彩旗数面,均是干的、并无一滴水。
道具
这个有把的闭口大水壶,壶底焊在壶身的半中腰,上面装水,下面是一暗室。再做一个上小下大的梯形套简,套进壶的下半部,套简的底即成了水壶的壶底,表演时,右手端壶乃是右拇指伸入把中,另用末三个手指托住壶底,不使其中套简落下,把壶从盆中再次端起时,套切被留在盆内,水都倒在套简的四周,故不会打湿内中的杂物。
墨水变鱼
表演
桌上的圆磁盘内,放着一瓶普通墨汁和一个盛满墨汁的玻璃杯子,再有一个刚好能罩住这只玻璃杯的铁皮套筒。表演者先拿起这个套筒(上下都没有底)用魔棍穿过交待空无所有,仍然放回盘中。再取白色小木片条,放进这杯墨水里,稍稍搅动以后提出一看,条四周都被染成了墨色,接着演员用一条普通手帕,盖在墨水杯上,立即揭开一看,已变成了清水一杯,并有金鱼数条游来游去。表演者把这杯鱼和水倒进了旁边的鱼缸里,再用那个套筒罩着杯子,并拔去墨汁的瓶塞,悬空将墨汁倒入玻璃杯之中,虽然杯子暂时被罩着四周,但瓶内倒出的墨汁却是看得清清楚楚的。等倒满这只玻璃杯后,演员就放下瓶子,揭开套筒,大家看见和刚才一样,是满满的一杯墨汁。随着再用套筒罩着杯子,又马上揭开,竟又变成了有鱼的清水一杯。
道具
前一杯事先盛满的墨汁实际上是一杯有鱼的清水,只是杯内套有一黑色布套,布套下无底,上面缝有二个细铁丝圈,刚好套在杯口内面(鱼儿在布套中间)。放进去搅动的小木条。是一边相连可以反折过来的两层,外面全涂白色,里面涂黑色至杯口同高。放进玻璃杯后,借搅水动作迅速把木片反折过来,再提出水面,成了黑色。揭去盖着的手帕时,连同黑色布套一起拖走,鱼就变出来了。
那个铁皮套简内,还套有一个刚能放进这只玻璃杯的另一铁皮圆筒(和杯子一样,上大下小),这个圆筒里外都漆成黑色。交待时,应将套筒的上口向着观众(因其中的内套上大下小)。
墨汁瓶是用铁皮制成,瓶颈内有一根可以倒出一节的圆筒形黑色光亮的塑料管子(可以用黑色自来水笔的笔杆代替),此管的下端连接一塑料薄膜管子,后者再安在一个尖嘴壶上,壶内装有清水,壶下藏小鱼两条,鱼的嘴上预先穿有小钢丝环,把这两条鱼挂在瓶子内壁上一根向上的铁丝上面,铁丝有一把钮,连通瓶外,只要用拇指一拨,向上的铁丝就转为向下,鱼儿就掉落下来了。
第二次变鱼时,应先用铁皮外套将空杯罩住(借此机会已将套内的另一个较小的黑色套子放进空杯之中了)。将墨水瓶倒墨汁入杯中时,观众看见的墨水柱实际是黑色的圆形空管。此管的另一端在瓶身内连接着一根薄膜软管,再连在夹层水壶上,故壶内预藏的清水就由台子流入杯中了。因杯内已套上了一个黑色套子,故将杯外的圆罩揭去,观众看见的就是满满的一杯白水。再次罩上又揭开时,食指随之将杯内黑套一起揭走,当然就是清水了。
鱼口上连有一小钩挂在瓶身的小洞上。当倒转瓶身时,顺势将瓶底在杯口上横过,拿瓶的拇指,轻轻将小洞上的钩子往上一顶,鱼就掉进杯中了。
纸中索兔
表演
桌上立着一个方形木框,宽一尺、高八寸,底边有两根三寸高的木柱连着座子,看去就象一个小屏风。交待这空架子后面是不能藏东西的。接着演员把一张白纸交待以后,用图钉把纸蒙在框子上面。然后用墨笔在纸上画了一只兔子,再用手在纸中一拉,拖出一只真的活兔。
道具
木座子后面的桌上设有一个暗井,上面有块活动的盖板。木框上方的横档正中有一牢固的金属环。兔子装在一个小布袋内、藏在桌子的暗井当中,布袋连一根黑色丝线。此线通过暗井盖板的缝后,再穿过金属环直引到后台去了。
表演时,表演者借在框上蒙纸,暂用身子挡了一下木框。后台助手立即拉动丝线,装兔的布袋就被吊在纸框台面了。表演者只要把纸捅破,拉开布袋的拉丝,兔子就被提出来了。
纸烤蛋糕
表演
表演者手握有柄铁锅一只,锅深寸许,锅的直径约四寸,上有锅盖一个,盖边高寸许,因锅有柄,故锅盖的边是套进锅里面的。表演者右手握锅柄,左手揭锅盖,让观众看清里面并无夹层。然后稍向左转,伸出右手让助手敲破三个鸡蛋倒在锅内,随即盖好锅盖,助手再取纸一张,点火在锅下烧烤,表演者摇动铁锅,几秒钟后揭去锅盖,锅内烤成了十来个蛋糕,分请观众品尝。
道具
另准备一夹层套子早已装好蛋糕,此套子内可插进锅盖,外可套进有柄的锅当中。这一套子就挂在主演背后稍偏左侧一点的衣服上。当揭开锅盖交待后,助手敲鸡蛋入锅时,主演者左手自然背在后面,马上将夹层套进盖子(套子有一小钩,挂在衣服上)
夹层内最上面的两个蛋糕是用海绵或纸做成的假蛋糕,四边及套子底部都有数条细线绊紧,将真蛋糕压住,所以挂上此盒,蛋糕不会倒出。
吃火吐火
表演
表演者取出彩色宽纸条若干,分成小束,依次在火上点燃,趁火光明亮之时,送入口中,吃得津津有味,吃到最后索性将其余纸条,一齐塞入口中,然后手拿一把扇子,不断扇动自己的耳朵,一会儿,就看见演员口中先冒浓烟,继出火星,喷吐不绝。
道具
“吃火”的唯一要点就是口要张大并向上朝天,待纸火送入口唇之后,轻轻哈气,作到了上述几点自然就没问题了,否则就有火焰烧伤口唇表皮的可能。至于吐火,实际是预先藏好了一短节吸着了的香烟头在纸条中间,乘乱纳入口中,四周都塞满了纸条,然后不断用鼻吸气,用口呼气,烟火就会从口中冒出,至于扇子用风,只是凑趣而已。
空箱来物
表演
桌上放着一只长方形的扁木箱子,大约长一尺二寸,宽九寸,高四寸左右。表演者右手握着箱盖的把手,左手托着箱底,并握着另一把手,突然用力上下一拉开,观众看清楚箱盖的绞链连在箱子的前边,箱底的绞链连在箱子的后边,中间是方箱的框子,对穿对过,什么也没有。表演者立即双手把底和盖子合拢一收,又还原成了刚才的箱子形式,再揭开箱盖,马上就从内中取出绸巾、彩旗、鲜花、鸡蛋、鸟笼等等一大堆东西。
道具
秘密就设在盖子的盖板下面,当表演者把箱拉开以后,箱底是里面向着观众,而箱盖即是外面向观众,东西正好往在盖板后面,观众是无法看见的。变出的鸟笼是可以折叠压缩的特制笼子。
空中钓鱼
表演
表演者先出示钓鱼竿一根,上系有钓线及钓钩,又从桌上小杯内取了一条似虫形的饵,罩在钓钩上,向空中垂钓,稍经上下摇动,突然在钓钩上出现了条活泼鲜跳的金鱼,表演者将鱼拿下放在玻璃缸内,鱼在水中游动,表演者每次向空中垂钓,每次得一条金鱼,并得四条。
道具
玻璃大鱼缸一只,内盛清水大半缸。小杯一只,内放鱼饵。特制钓鱼竿一根,上系有钓线及钓钩,钓竿的柄用用皮制成,柄中分四格,外面包有可以旋转的活门,鱼即藏在格内,等活门转到每格时,即可将真鱼取在手中。
钓钩上所生的鱼饵,是一根很小的铜管子,上边焊着一个铜丝做的小攀,连管子共约长一寸,外漆黑色,管中可放一根小铁条,先将黄色薄丝绸剪成鱼形,鱼头上系一根黑丝线长约一寸半,穿结在小铜管子边口上的小孔上,鱼尾上、即缝着那根小铁条,将假绸鱼卷紧在该根小铁条上,放进铜管子内,即成为一条假鱼饵。将这条假鱼饵攀挂在钓鱼钩上,一经震动,管内的假绸鱼脱管而出,似真鱼一样活泼鲜跳。注意因鱼在铜柄内时间不宜过久,在二三分钟内须演完。在假鱼调换真鱼时,勿将假鱼投入鱼缸内。
网中捉鱼
表演
助手搬出一只长方形的大鱼缸,内盛清水和水草,缸上装有电灯,照得缸内很亮,表演者出示长柄网袋,向空中一捞,网袋中出现了五六条大金鱼,将鱼放在鱼缸内。表演者重复上面动作,网中又出现金鱼,表演者又拿了一个短柄鱼网,跑到台下在观众席向空中用力一捞,同中捕得十来条小金鱼,给观众过目。
道具
长方形大鱼缸一只,高六寸以上,一尺以下,长二尺,宽一尺。四面用玻璃,底用白铁皮制成,四周镶包铜皮滑架,用电镀镍或漆银色,玻璃缸口上面覆有半圆形的长灯罩一条,内装电灯一盏.灯罩两端可藏金鱼,每端装一活门的格笼一只,活门上都系有一条黑线,通到助手的手中,只要轻轻地一拉,活门就开鱼坠入水中。
长柄鱼网柄是铜管做成,长约4尺,内可放三尺半长木棍一根,木棍顶上装钉细钢丝六根,长自三寸到六寸各不一致,每根钢丝头上系一根金黄色的鸡毛,修成鱼形,这根木棍连鸡毛完全插入管内,在铜管下部开一条半尺长的槽缝,由缝底钉在木棍上一只铁制的圆钉,将钉推到缝顶,则木棍上升,正好将钢丝和假鱼推出在外面、铜柄上口,焊有可装鱼网的镶口一道,鱼网直径约一寸半,黑线网做在钢卷上面,下有短脚一只,可以插入柄上的镶口内,以活螺丝旋紧。
短柄鱼网制法和长柄鱼网相同,不过柄是一根长约一尺半的竹管,将圆网的脚用铜丝绕住在竹管头上。竹管内可藏小金鱼十余条,分管往下一冲,鱼即坠入网中。
长柄网在空中一捞时,右手指即将柄上装置的圆钉推上,柄内假鱼即入网内,在鱼缸上放鱼时,将柄上圆钉推下,假鱼收回柄内,同时助手暗拉黑线,使灯罩上藏鱼活门拉开,鱼即坠入水中。
取不尽的蛋
表演
表演者交待手中拿的一顶黑色礼帽内是空的。左手拿帽,伸出右手,反复交待手上没有东西。一会儿见他手中已拿着一只鸡蛋,放入帽中,再向空中一撩,又是一只,共取得十余只鸡蛋,都放入帽中,最后请一位观众上台,在观众头上、脚上、身上又取出很多蛋来,放入帽中。表演者叫观众摊开双手接蛋,因蛋太多,双手捧不住而落地打碎。表演者只得将蛋放回帽中,帽中盛满了鸡蛋。
道具
赛珞璐做的假鸡蛋一只,壳的中间、上下开有一个孔,孔的大小依表演者的中指能插入为度,两孔之间,只隔一条横路,这条路上漆以肉色的漆。中指可以穿入两孔内,手指并拢,手掌中看不出什么,唯手背后藏着这只蛋只要手指一弯,蛋壳就转入手中,似取到一鸡蛋,如中指插进孔内挺直,蛋壳已到手背后,蛋已不见了。
黑色圆顶硬壳礼帽一顶,帽的中间隔一层黑色的宽紧布,即将帽中分开上下二层,宽紧布上开有一条缝,手可穿进穿出,下层放满鸡蛋,上层则是空的。将帽子交待时,因内是黑色,看似空的,因有宽紧布隔住,鸡蛋不会倒出。鸡蛋除用二三只真蛋以外,其余可用蛋壳或赛珞璐做的。从观众手上放回到帽中时,因蛋是放在隔层布上,所以蛋能盛满到帽口。
空壶流水
表演
魔术师拿一个白瓷壶,将壶嘴朝下,却没有流出水。
魔术师向空中用手一抓,仍向壶里。右手拿一个透明茶杯,去接左手水壶中倒出的水,壶中的水就流入了杯中。流一会儿,又不流了。
魔术师把茶杯放回桌上,右手再次向空中抓去,并扔向水壶里,再取一茶杯接水,壶里的水再次流入杯内。这样反复几次后,杯子里就倒满水。
接着,魔术师把茶杯放到桌上,壶递给助手拿走,从衣兜里掏出一块方巾,正反两面向观众交代,然后盖在茶杯上。
马上再揭开看看,茶杯仍原封未动,仍用方巾盖上,并用右手将方巾向下拽一拽。
然后从桌上拿起一根魔术棒,左手捏着杯口,用棒轻轻一敲,茶杯发出“叭叭”的响声。
魔术师做一个魔术动作后,走到桌前将方巾拿掉,茶杯和水全都没有了。
揭秘
那个水壶是用铁皮做成的,外表涂上了搪瓷。从壶嘴的一侧到壶底边,有一个隔层,将壶分成两半,只有壶底上边一道缝隙是连通的,壶里装着半壶水。
壶内隔板在下时,水不会倒出来;相反,水就会流出来。
桌面上有个比茶杯大点的圆洞,洞下装有一个小布袋。
魔术师第二次盖茶杯时,随便把杯子丢进了布袋里,用魔术棒敲打茶杯上口发出的响声,是方巾正中圆铁片发出的声音。
这个方巾是双层的,在夹层中事先藏了一个比杯口大点的圆铁片,铁片能在方巾的“通道”内滑动。
魔术师在交代方巾时,铁片滑在方巾一角,魔术师用手捏住。在方巾盖茶杯时,铁片就滑到了方巾的中间。
此时手一松,杯子通过桌上的洞门,掉进桌下的布袋里,手里只有一块铁片。
魔术师把方巾向下拽一拽,为了让方巾把铁片蓬起来,形成一个杯状,这时敲打的杯口,就是铁片发出的响声。
以下内容源自本人自身经历,希望我的回答你能够满意,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这个回答,感谢大家!
1、虽然没有做过饭,但是电饭锅煮饭还是挺容易的,还经常帮我妈淘米呢,但是这次突然僵住了,我应该放多少米,我看着一大桶米以及这个电饭锅,努力回忆着老妈叫我放多少米来着,然后再除以人数,应该就是一个人的量了,所以我就用量杯舀了两杯,水也相应减少很多,然后开开心心的把锅放好,插上插头,准备做菜了。
2、打开冰箱,看见有几样蔬菜,还有肉,至于新手,我就没有对肉下手,看准了西红柿和鸡蛋,这两个东西看起来又干净,还特别好处理,最关键西红柿炒鸡蛋是个几乎人人都知道的菜名呀,于是我就开始洗西红柿,又拿了一只碗打好蛋,取下砧板来切西红柿,因为刀法不熟,或者说几乎就没有用过刀,结果我切的西红柿好丑,丑归丑,但是最后总算切好了,接下来就是放油,煎鸡蛋,不用猜,鸡蛋都糊了好多,赶紧倒西红柿进去,炒着了一会而,倒盐准备起锅,但是盐不小心倒多了,现在想起来应该是倒了正常量的三四倍,我当时以为就多了一丁点就觉得将就着吃吧,就这样一盘超咸的糊鸡蛋炒西红柿做好了。
3、开始尝味道了,打开电饭锅,居然还是米和水,天哪,我忘记按开关,这都是次要的,我用筷子夹起一片西红柿,刚放在嘴里没一秒就吐了出来,连忙去找水漱口,还刷了两遍牙齿,至于要问我到底什么味道,我现在回想起来也是倒吸一口凉气,不是一点儿难吃!
上面就是我第一次做饭的经历,可能无法完全重现当时的场景,但是大致也差不多了,希望分享的个人经历能够帮助到你和大家。
最后祝大家每天都有好心情,谢谢大家!
我第一次偷偷摸摸做饭,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那是个秋天的下雨天,雨不是特别大,父母都在地里忙农活,我一个人在家。
山区的秋天嘛,烟雨蒙蒙、雾气腾腾的样子。站在家门口遥望农田,看到父母都戴着斗笠,穿着蓑衣,弯着腰正忙活着呢,一瞬间,我突发奇想,想要承包全家的午餐,给父母一个大大的惊喜。
前面我也介绍过,我妈虽然是远近闻名的厨娘,但由于父母对我的学业抱有很高的期望,所以他们一直禁止我进厨房的,甚至在我妈做饭时连观摩的机会也不给我(在当时,他们对他们自己的做法一直引以为傲)。我能做什么饭呢,那时候我们家做饭是用柴火灶的,要自己烧火自己做饭。炒菜肯定是不会的!米饭也整不出来(那时没有电饭煲,是要用大铁锅滤米蒸米饭)!只有下面条了。
人在某些方面的技能,真的是天生的。比如切菜,在从未练过的情况下,我第一次切黄瓜就能一手按黄瓜,一手操刀,以非常快的速度,当当当当,切出极薄极薄的片了。烧柴火灶也是,我第一次烧,就知道要先把灶膛里的草木灰清除干净,再用柏树枝引火,燃起来后,架上粗树枝。怎么架,很讲究,既要垒得高,又要保持空气流通,火才能真的燃起来(哈哈,天生自带技能)
问题来了,◆我不知道该往锅里加多少水。农村用的都是超大尺寸的铁锅,我从未观摩过父母煮饭,只好自己估摸着加;◆自然也不清楚什么时候下面条,虽然貌似听说过要等水烧开,但咱也不知道什么状态的水才叫开呀,那就蒙吧,看到大木质锅盖的缝隙升腾起水蒸气,揭开锅盖,锅里的水急促地冒着泡,我就拿来面条,准备下锅了;◆更严峻的问题来了,得下多少面条呢?吃货嘛,本着宁多不能少的原则,我估摸着下了一大捆。不到两分钟去查看,我去,面条吸干了锅里所有的水,快要糊锅上啦,赶紧往锅里添冷水吧,添一次,等水烧开,水不够;再添;再添;再添……添了数次冷水后,原本只想做3碗的面条,变成了满满一大锅,估计十个人都吃不完,关键是面条被数次冷水反复浸泡后,已经变成一大锅面糊糊了……
我妈回来后,看到那一锅面条,十分震惊,她坚定又武断地得出结论,我一定是生好火,往锅里加了水后,立马就下了面条,还跑去告诉我爹、我姨、邻居大爷大妈(那时候,在她看来,孩子不会做饭,但只要学习好,就是一种荣耀,说明他们当父母很付出很称职),我百口莫辩,大家都信我妈说的,然后我第一次做面条的经历,就被当成一个教材,被所有人误解很多年。
多年以后,再回想起当时的经过,我的结论是:我当时一定是等水烧开了才下面条的;不过我第一次往锅里只加了煮一碗面的水,但我却放了煮十碗面的面条!
【后记:虽然经过自己的努力,我在厨艺方面已经自学成才。但作为妈妈,女儿从一年级开始我就训练她做饭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002年初中毕业后就去了郑州,在表哥开的饭店里帮他打理生意,客人来的时候帮客人端茶倒水,端饭,收碗洗碗,打扫卫生!某天中午的时候,表哥叫我自己想吃啥做啥,于是我的第一次做饭经历就来了!
表哥饭店经营的有烩面,炒米,炒面,炒粉,我想着炒米简单点吧,我也爱吃就开始做,先开火放油,然后有点小贪心打了俩个鸡蛋,(02年物价鸡蛋也比较贵,我拿鸡蛋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表嫂鄙视的眼神[害羞][害羞])把鸡蛋炒好然后放青菜,火有点大,赶紧的把米放进去翻炒翻炒,米也没少撒出来,终于把米饭炒好盛出,开吃,妈呀!怎么一点味道都没有,一想太着急忘记放盐了!但怕表嫂嫌弃,硬生生的把平淡无味的炒米吃干净了!
哎!这就是我的第一次做饭经历!有点 搞笑 吧!
欢迎大家都分享自己做饭有趣的经历!
题主的第一次做饭时都发生过哪些 搞笑 的事情?
我不由想到结婚后开始自己做饭的那段惨不忍睹的,又好 搞笑 的事情。现在想想真是心酸又好笑啊!
我和老公是大学同学,毕业就结婚了。结婚前一直是学生,家里爸妈和哥哥比较爱护,虽然不能说十指不沾阳春水,但是切菜,煮菜是从来不让我碰的,洗碗擦桌子才是我的本职工作。所以突然要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时候那真是脑壳痛!最常放的错误是重复放盐,咸死了。然后是锅烧糊了,再就是菜没熟等等。这些都是小问题啊, 搞笑 的来了。夏天来了,没胃口然后 我说今天要吃凉拌南瓜藤,然后孩子爸说,唉(二声),好!这个菜应该不错。结果根本不能下嘴啊!南瓜藤是用来炒着吃的! 还有一个孩子爸做的,把我笑出了鹅叫声呀! 一天,我去县城送货,要孩子爸先煮饭,结果我回家一看,我滴个天,米和水直接放在电饭煲里,那个陶瓷的胆他用来装剩饭在洗碗台上……感谢上天他没按电源! 还有一个,糯米丸子。糯米没有先泡发,直接用来裹肉沫,结果非常的强大,糯米没熟,肉啪了……
反正还有好多,一把辛酸泪啊!后来每次要做什么新菜,就去百度搜做法,看视频,现在终于可以换来孩子们的一句,妈妈做的饭菜最好吃了,心里美滋滋呀!虽然孩子爸也在学,但水平没我做的菜受孩子欢迎呀!偷笑中……
最后来一波家常菜吧!
我第一次做饭的时候,现在想想挺好笑的,但是对于当时的自己来说,简直可太惨了啊!
大概在我十一岁左右的时候吧?
那年暑假,放假在家。快到中午的时候,疯玩儿了一上午的我,一阵风一样风风火火的跑回家,和我妈大声嚷嚷,说我饿了。
结果呢,好巧不巧的,家里有个来串门的阿姨,我妈这也没工夫给我做饭啊,那个阿姨还坐在那儿聊啊聊啊聊啊的说啥也不走。我在边上那个饿呀,那个生气呀!
好!你不管我,我自己弄,天天看你们做饭,哼!有什么难的,我给我自己炒个鸡蛋先!
于是,我去碗橱里摸了一个碗,又找了俩鸡蛋,磕在碗里,搅匀。
给我家当时的厨房小能手——一个黑色的小电炒锅插上电,倒油!
然后。。。。油花四溅!!!炸的我鬼叫连连!!!
锅里有水!而我不懂,直接倒油了!
我的天,那叫一个热闹,飞溅的到处都是,墙上,地下,桌子上。。。
我妈她们闻声而来,我妈果断拔了电源,盖上了锅盖,然后。。。俩人笑的前仰后合!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这个问题让我情不自禁想起小时候第一次做饭的情景。
我六七岁的时候,有一天爸爸妈妈去外婆家,哪知道当天下午下起大雨,那时农村都是烂泥路,又没有什么交通工具,出们大多是腿走,条件好点的人家会有一辆自行车 ,外婆家离我家有近二十里地。看着外面瓢泼大雨,我估计爸妈今天不会回来了。
眼看天色已晚,我们得弄点吃的 ,我想起妈妈会在下雨天包饺子,于是冒雨去韭菜地割了一大把韭菜。回来洗洗切切,也不知道有没有洗干净,印象中妈妈拌馅的方法,放油放盐,我放了一点油,又从盐罐子里抓了一大把盐,拌到韭菜里,那时盐都是散称的大籽盐。然后从面口袋挖出一碗面粉,加水,竟然也搅搅拌拌弄成了面团,找来擀面杖擀饺皮,那个不叫饺皮,叫包子还差不多,接着就包饺子,下饺子。我想起家里做好吃的总会先端一碗给爷爷奶奶,这饺子也是好吃的东西啊,赶紧先给奶奶送去呀,于是第一碗立刻给奶奶送去,进门就兴高采烈的说:“奶奶,端碗饺子给你尝尝。”那天我奶奶不知道我妈妈他们走亲戚。然后回家和弟弟吃饺子,吃的时候感觉咸,韭菜辣嘴,现在知道是盐多了,饺子没熟 ,就那样的饺子,姐弟俩竟然也吃光了。
等二天爸爸妈妈回来了,中午吃饭时,妈妈说:“你奶奶说,她咬了一口小尼端来的饺子,吃了一大口盐粒子”。那时候农村没有通电,不到天很黑是舍不得点洋油灯的,估计奶奶以为是妈妈包的饺子,摸黑尝了一口。其实妈妈放盐前,都会用擀面杖把盐捻碎,那时候我是小孩子,没有注意这些细节。我真佩服我和弟弟,竟然把半生不熟齁的要死的饺子吃的一个不剩,当然,我可能也就包了十几个。
这就是我第一次做饭。那个大盐粒子记忆犹新。哈哈。
我第一次做饭,并没有特什么特别 搞笑 的经历,也就是自己平时老是做稀奇古怪的做菜试验。然后就自己吃,然后就是自己在家里煮饭了,煮菜或者是用面烙饼,然后家里没人吃我的黑暗料理, 于是我就自己吃,自己吃不完了就给我家的狗吃,刚开始我家狗还给面子的吃上几口,时间久了我家狗看都不看,更别提吃了。
还有一次,就是我比较好奇,盐和糖加起来是什么味道的,我最开始吃的是盐和糖混起来吃,就是又甜又咸,这个味道毕生难忘,并且无法描述。 然后我还用盐混糖做了一道菜,盐糖凉拌黄瓜,就是直接用盐和糖对黄瓜进行腌制搅拌,并没有放酸醋之类的,也是十分的难吃了。 我看到的比较 搞笑 的是那个小姐姐做饭,然后他把鸡蛋煮成了黑糊糊的铁饼状的东西,用铁饼蛋敲一敲天,还能发出叮当响的声音,可以揣在兜里做武器防卫坏人了。
还有名人做饭,比较 搞笑 的是杨绛,杨绛之前是大小姐,在嫁给钱钟书之前,都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 。然后一次做虾。然后杨绛因为第一次做饭,她就直接把活着的虾下油锅了,油锅里虾子从锅里乱蹦,蹦得满地都是。于是,杨绛求助钱钟书说,这些虾在油锅里乱蹦,它们很痛怎么办。于是,钱钟书说,你把它煮熟了,它们就不会痛了。
因家里穷,父母都在外赚钱,我十二岁就承担家务,第一次做饭就把饭烧焦还夹生了,我害怕父母回来受责骂,可父母亲还是吃得很开心,说我能干,我含着泪吃完了这顿饭,虽然很难过,可心里还是暖暖的!到现在,我还是难以忘怀,最浓父母情哪!
做的面下了糖,客户吃了再来一碗。
我自做饭的趣事很多,但我妹妹第一次做饭就让人很无语,有一次家里只剩她一人,她想吃煎蛋,起锅烧油,打个蛋下去,大家是不是觉得目前为止这些步骤还挺正常的,重点来了,她把蛋打下去后就站在锅边傻等,居然不翻个面,我那时候上初三,那天刚好是星期六得补课,下课回家到家门口就闻到一股烧焦的味道,我的天,厨房里我妹还在那傻站着,我问她在做什么?都烧焦了快关火!我过去一看原来是在煎蛋,问她干嘛不翻个面吖?她居然惊讶的说原来要翻面啊?怪不得我一直等上面就是不熟……
说完我妹妹,来说说我自己做的两件蠢事,哈哈。
工作后自己租房子在二楼一房一厅,但是没有厨房,我很喜欢自己做吃的,但客厅炒菜油烟大不行,所以我炒东西都是在窗台上进行,(我配了张图,是类似这样的窗台,大家可以脑补一下)那天在菜市场看到鲜活的大虾很便宜,于是买了一些准备做油焖大虾,起锅烧油下配料然后把虾洗一洗扔下去,因为虾是活的,所以一下锅大部分都“跳楼”了……
早餐我都是晚上提前设定时间第二天早上就有粥喝了,结果我经常忘记打开电源,要不就忘记设定时间,要不就手残直接按开始,...后来我就想先设定时间,这样肯定不会出错了,这次更绝,第二天吃早餐发现煮了一锅开水,原来我忘记放米了……
2、没钱的时候,在家里吃野菜;有钱的时候,在酒店吃野菜……
3、一口不能吃个胖子,但胖子却是一口一口吃出来的!
4、我当年也是个痴情的种子,结果下了场雨……淹死了。
5、 中午在食堂叫了两个菜,吃第一个我震撼了:世上还有比这更难吃的菜吗?吃第二个我哭了:还真有啊!
6、同志们:别炒股,风险太大,还是做豆腐最安全--做硬了是豆腐干,做稀了是豆腐脑,做薄了是豆腐皮,做没了是豆浆,放臭了是臭豆腐,稳赚不亏。
7、有个老头在北京专吃烤鸭,
据说地道的烤鸭很难吃到,
有次带了一票人去吃地道的北平烤鸭。
“老板!给份烤鸭,要道地的!”
只见小妹端了一份烤鸭上桌。
“烤鸭到!”
老头先止住大伙的口食,
摸摸烤鸭的屁股,
气呼呼叫小妹来说:
“你这不是北平烤鸭,
是南京板鸭,换一份!”
小妹见状赶紧端回去换了一份。
“烤鸭到!”
同样地
老头摸摸鸭屁股又气呼呼道:
“小妹!这是天津盐鸭,换!”
小妹端回去告诉厨师,又端了一盘上桌。
“烤鸭到!”
老头重复动作终于说:
“可以吃了!
这是地道北平烤鸭!”
此时突然从厨房跑出一位厨师,
跪在老头的前面道:
“我从小就是孤儿,
不知生在何处,
能否摸摸我
告诉我是哪儿人!”
辽宁一女子女子炒菜锅里炒出“龙卷风”,让人啼笑不已!新手下厨的样子真的很滑稽,非但饭做不好,还搞出非常多的花样,让人捧腹大笑。
据悉,这个女子之所以炒菜的时候,锅里会出现龙卷风是因为她在炒菜的时候很怕油烟,不仅开了油烟机,而且还开了一点点窗户,龙卷风就是因为窗外的自然风遇到了热锅以及油烟机,才形成了一层层的气旋,整体视觉效果看起来非常像是龙卷风!锅里出现龙卷风那可是破天荒第一遭!这个女子最终关闭了天然气灶,选择了就此作罢!显然她已经被这一番景象给吓到了!其实,这种现象,只要条件合适都会发生!不是什么超自然现象,完全不必异想天开!
网友热议
此事传到网上后,网友纷纷表示这件事真的是“挺突然”。大部分的网友称如果是自己遇到了这种情况,也是会非常的害怕的!看样子大家对于气象类的小知识都是比较匮乏的!正是因为在这方面的知识相当的匮乏,才会在遇到一些现象时,会用迷信的思想去解读它!其实这些都是气象范畴,所谓的迷信解释真的要不得!
举例
新手下厨,闹得笑话可不仅仅是“龙卷风”这一遭!还有很多新手下厨的时候,把盐当成糖,把鸡蛋带皮炒,这种事情非常多!新手下厨,多半是凭借想象在做饭!或者是看着食谱在做菜!全然不知道做菜的步骤,以及对火候的把控!所以,新手下厨真的不要太自信!最好的做法就是有家人带一带,一步步的学习,如此才不至于闹出天大的笑话!当然,新手下厨还是要多鼓励的!毕竟,大家都是从新手而来。
辽宁一女子女子炒菜锅里炒出“龙卷风”,新手下厨的样子真的很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