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著名家具设计大师-Hans Wegner 维纳出生于安徒生的故乡欧登塞,毕业于哥本哈根工艺美术学校,是丹麦乃至世界上20世纪最伟大的家具设计师之一。他与其他丹麦家具设计师一样,本身就是手艺高超的细木工,因而对家具的材料、质感、结构和工艺有深入的了解。这正是他成功的基础。1946~1953年和1938~1942年,他分别在雅各布森和莫勒的建筑师事务所担任家具设计师。1943年,他与莫根森合作创立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在他漫长的设计生涯中,最有名的设计量1949年设计的为"椅"(The Chair)的扶手椅,它使得维纳的设计走向世界,也成了丹麦家具设计的经典之作。他的设计很少有生硬的棱角,转角处一般都处理成圆滑的曲线,给人以亲近之感。精致的细部处理和高雅质朴的造型。这种椅迄今仍颇受青睐,成为世界上被模仿得最多的设计作品之一。维纳早年潜心研究中国家具,1945年设计的系列"中国椅"就吸取了中国明代椅的精华,1947年他设计的"孔雀椅"被放置在联合国大厦。维纳是一位不知疲倦的设计师,一生作品累累。他1959年被伦敦皇家艺术协会授予皇家工业设计师荣誉称号。Hans Wegner 去年1月26号去世,在他92年的一生中,设计了超过500条椅子,被称为“椅子的大师”。吉瑞特·托马斯·里特维德Gerrit T. Rietveld 二十世纪最有创新精神的室内和家具设计师,荷兰学派的鼻祖。他在生活中和Piet Mondrian有密切接触,度过了De Stijl新塑形语言的创造时期。De Stijl是激进的设计团队,它预见了艺术符号简化为单纯的几何抽象符号的深刻变革。作为雕塑家,他制作装饰和概念物,将平面的元素,如竖线、原色、体块结合起来。其代表作有:1924年作为建筑师设计的Casa Schr�0�2der;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文化遗产名录。1918年,他以设计师身份设计了Rood/Blauw(更大众化的名字是红和蓝),集中体现了De Stijl的美学观点。他为了表现直线素材的表达潜力而设计的这个作品,已成为设计史上的经典之作。得益于Cassina和Rietveld的继承人在1971年签订的协议,这把椅子现在仍然在生产。1923年的 Schr�0�2der 1小桌,1934年的Zig Zag椅子,以及1935年的Ut recht单人沙发和长沙发是他最著名的作品。马歇·拉成斯·布劳耶
布劳耶是五位经典设计大师中最年轻的一位,1925年当他只有23岁时就设计出后来几乎家喻户晓的“瓦西里椅”,该椅因第一次应用新材料弯曲钢管作家用家具而名垂史册。然而在布劳耶长久的设计生涯中,材料的新或旧并非他设计中的主要力量,对他而言,现代社会中的任何材料,只要恰当理解并合理使用,都会在设计中表现出内在的价值。 布劳耶生于匈牙利,父亲是一位医生,布劳耶从小喜爱绘画及雕刻,18岁时获得一笔奖学金去维也纳艺术学院学习。然而,设计思想非常邀进的布劳耶在维也纳只呆了5个星期,因为他发现自己的艺术才华更应投入实用艺术中去,却发现自己对许多基本工具都不熟悉,认识到从头学起的重要性,他最终来到德国进入刚刚成立的包豪斯设计学院。在包豪斯期间,他分别结识了格罗皮乌斯、密斯、柯布西耶等设计大师,在建筑设计方面受其影响很大,但布劳耶家具设计方面的天才却令所有同仁敬佩。毕业后布劳耶留校任教,成为包豪斯教师,并负责家具设计专业。 布劳耶在包豪斯读书的4年间,是现代艺术运动早期最活跃的时期之一,这使布劳耶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先锋派艺术观念,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表现主义,“风格派”,和结构主义。先给你部分这些资料。
完美的吐司
2025-08-27 09:46:55
此时期最著名的家具设计师有雷斯纳尔、卡林等。雷斯纳尔(Jean-HenriRiesener,1734~1806)原籍德国,出师于罗可可时期家具大师欧本门下,擅长细木工拼嵌技术。欧本殁后,他晋升为宫廷首席家具设计师,成为了路易十六和王后的专职设计师,其作品也因此成为路易十六风格的典范。他为玛丽·安东奈特王后设计的一件带抽屉的衣柜。卡林(MartinCarlin,1730~1785)和雷斯纳尔一样原籍德国,也同样出于欧本门下,他尤其倾心于中国、日本的家具设计风格和装饰手法,对东方的髹漆工艺有着很深的研究,擅长在黑色上绘制多彩图案。同时,他还喜欢在家具装饰上镶嵌彩色瓷板,通过不同材质、色彩与风格的对比,加强作品的审美效果。下页图所示的高脚橱就是这样一件作品。在橱身的各个侧面都装饰有塞夫勒瓷厂出品的软瓷饰板,它们在丰富作品色彩、增强作品华丽效果的同时,还为作品平添了几分异国情调和闺阁气息。
自由的大船
2025-08-27 09:46:55
欧洲的设计先由理念切入,然后有明确的设计目标。北欧的现代设计十分注意对设计和人的心理关系的考虑,它的地理位置是决定因素。斯堪的那纳维亚国家所处的纬度偏高.冬天的日照时间只有两三个小时,人们的时间是在室内活动,使得人和室内陈设的关系极为密切,这就要求设计必须注意人的心理感受。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图(AlvarAalto)等人提出要走德国人的理性主义道路,而不用德国人的简单的几何外形。他们的设计采用某些有机形态(如弯曲线)和原始材料(如木材),被称为“有机功能主义”。世代相传的手工工艺技术与高的审美水准,使产品设计师、工匠及家具公司有着紧密的合作,家具注重整体效果与局部细节,同时还强调木材的天然质感,把保持天然美作为一种追求,讲究简洁精巧,注重微笑设计。南欧的设计,意大利最为突出。意大利人把设计当作一种文化来看待,不单纯把它看为赚钱的工具,于是小批量和高品位成了意大利设计的优势,这体现在那些别具一格的家具设计上,并形成了以米兰为首的世界家具设计与制造中心。我国家具行业真正起步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30多年来,中国家具业从手工作坊迈入了工业化进程,由沿用传统样式到开始自主研发设计,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欧美等家具强国近百年的发展道路。由于发展速度过快,难免出现急躁冒进情绪。在设计上,由于历史的断层,自主研发前期投入高,因此,大多数民营中小型家具企业选择抄袭国外知名家具的经典款式,改改尺寸,改改颜色,立即投入市场,有的甚至原版照抄。家具设计不能脱离当地的伦理道德,在中国人的价值体系中,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更左右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儒家思想中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以及尊卑有别,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观念,体现在家具设计中,就是遵循新时代的礼仪。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也是我们在设计需要考虑和遵循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要。中国人讲究居家风水,开发装饰性与实用性合二为一的玄关柜(图1、2),能够赢得国人的喜欢;中国人讲究私密与内涵,设计针对中国家庭的屏风(图3、4),也一定能够赢得市场;中国人的习俗中以围餐为主,因此出现了圆桌、八仙桌(图5、6),而国外以分餐为主,多以条桌为为餐桌。在家具设计中,还应考虑各地的生活禁忌:如有些人认为圆形床不吉利,不加装饰的木板式床头会被认为形似棺材板等,这些要依消费对象加以注意。
高高的咖啡
2025-08-27 09:46:55
谢拉顿(George Sheraton,1751—1806)新古典的家具大师。 乔治·赫普怀特(George Hepplewhite)的名气在西方家具史上足以同托马斯·齐彭代尔(Thomas Chippendale) 和托马斯·谢拉顿(Thomas Sheraton) 相提并论。而与名气相反,其个人生平事迹却鲜为人知。 历史上,这三位家具大师的成功模式如出一辙:都是各自在出版了一本极具影响力的著作后一举成名的。1754年齐彭代尔36岁时出版了著作《绅士与橱柜制作者指南》,配有160幅插图;1788年(赫普怀特去世两年后)其遗孀出版了《家具制作和装饰指南》一书,配有300余幅插图;1803年谢拉顿52岁时出版了《家具和室内装饰图册》,配有111幅插图。 齐彭代尔36岁便名燥当世;谢拉顿大器晚成中年得志;而赫普怀特生前默默无名,死后才因其作品的发表而声名远播。同样拥有杰出的才华却遭遇迥然不同的命运,让后人对这位家具天才失意的一生叹惋不已。 失意但不潦倒。乔治·赫普怀特曾开过家具公司,据说还收入颇丰,死后为其遗孀留下大笔遗产,保证了其遗孀能够有足够的财力来整理、修订并出版他的作品。赫普怀特详细的生平事迹如下: 乔治·赫普怀特生年不详,卒于1786年6月27日。他早年曾跟随罗伯特·吉娄(Robert Gillows)当学徒,其间从兰卡斯特搬到了伦敦。1760年他在圣伊莱斯经营家具公司,1786年赫普怀特死后公司由他的遗孀爱丽丝·赫普怀特(Alice Hepplewhite)继承。爱丽丝似乎认为给家具匠提供家具设计图,将比制作家具更能使公司得到发展,于是在1786年10月10日将店铺所有家具进行了拍卖。1788年他的这位遗孀出版了《家具制作和装饰指南》一书,后来又先后再版了两次,1789年的修订版和1794年的改良版。 赫普怀特的《家具制作和装饰指南》一书中包含有近300幅未署名的家具样式,而其中仅有10幅是其本人的签名作品。未署名作品大约是他的遗孀所绘,但家具的原设计者确为乔治·赫普怀特。赫普怀特风格家具在今天能为我们所熟知,他的遗孀功不可没,因此在谈及“赫普怀特”风格时,我们不应只想到乔治·赫普怀特,还应记住爱丽丝·赫普怀特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