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内齿轮的设计跟外齿轮原理一样吗?
内齿轮和外齿轮的原理是完全一致的(指渐开线、齿轮原理)。只是内齿轮的齿槽相当于外齿轮的齿而已。比如,内齿轮的顶切就相当于外齿轮的根切。在设计、计算内齿轮参数时,把齿槽就当做外齿轮的齿就可以了,但是要时刻注意你是在计算内齿轮,有些齿厚、齿槽宽的大小别弄反了。
我给你工序(渗碳淬火的内齿圈,薄壁件)
锻造-粗车-正火-半精车-粗磨端面--粗插齿--渗碳--磨端面--精插齿--淬火--精车--探伤--检查
采用二次插齿工艺,二次插齿安排在渗碳前后各一次,用于抵消渗碳过程的变形量。
淬火之后硬度很高,插齿的话对插刀影响极大,一般淬火后不进行插齿。
所以渗碳淬火过程中的变形量现在最好抵消渗碳的变形量而保留淬火的变形量。
如果不是薄壁件,可以一次插齿就足够。
插齿前磨端面是作为基准用的。
个人了解,目前内齿尚不好磨齿,即使有,价格很高,所以一般内齿不磨齿。
因为公司保密,所以不能够提供给你图纸
2、齿轮在传动过程中,各对轮齿的接触点,总是落在两基圆的内公切线上,由于各对轮齿的所有接触点,在啮合过程中总是沿着这条内公切线一点一点地依次前进。
3、渐开线圆柱齿轮副的啮合线是一条与两齿轮的基圆相切的内公切线,是一条直线。
齿轮设计需要标注如下尺寸:
分度圆直径 :是在端面内计算齿轮几何尺寸的基准圆直径。
外圆直径:齿顶端所在的圆直径
齿轮宽度:齿轮齿的实体在轴向上的长度
内孔直径:内孔孔径长度键槽尺寸形位公差:标注公差范围
粗糙度:需要标注粗糙度,标注严格按照粗糙度标注方法
拓展资料:齿轮是指轮缘上有齿轮连续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机械元件。齿轮在传动中的应用很早就出现了。19世纪末,展成切齿法的原理及利用此原理切齿的专用机床与刀具的相继出现,随着生产的发展,齿轮运转的平稳性受到重视。
结构分类:
一般有轮齿、齿槽、端面、法面、齿顶圆、齿根圆、基圆、分度圆。
简称齿,是齿轮上 每一个用于啮合的凸起部分,这些凸起部分一般呈辐射状排列,配对齿轮上的轮齿互相接触,可使齿轮持续啮合运转。
齿槽:
是齿轮上两相邻轮齿之间的空间;端面是圆柱齿轮或圆柱蜗杆上 ,垂直于齿轮或蜗杆轴线的平面。
端面:
是齿轮两端的平面。
法面:
指的是垂直于轮齿齿线的平面。
齿顶圆:
是指齿顶端所在的圆。
齿根圆:
是指槽底所在的圆。
基圆:
形成渐开线的发生线作纯滚动的圆。
分度圆:
是在端面内计算齿轮几何尺寸的基准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齿轮1、GEARTRAX2007插件工具 在sw2007中调入,快速生成一对齿轮,精确齿形,可加入变位、齿宽等。同时还能生成同步轮、皮带轮、链轮、锥齿轮、蜗轮蜗杆等。SW2008中暂不支持。(图中m2,Z30,x0.8)
2、FNT三维齿轮插件齿轮副设计工具,精确齿形,可加入变位、齿宽等,可进行强度校核和生成检验公差值,同时生成齿轮设计报告,是齿轮三维设计的理想工具。(图m2,Z30,x0.8)
3、引入CAXA中渐开线齿形草图到SW中后拉伸
4、准确的齿形和变位,可多次引入生成多联齿轮,但操作麻烦。(图m2,Z30,x0.8)
5、toolbox中自带齿轮工具,齿形为圆弧近视,无变位,一般场合使用。
根据运动传动链,确定齿轮传动比
根据不根切最少齿数,确定合理小齿轮的齿数
根据作用在小齿轮上的扭矩,计算作用在轮齿上的圆周力Ft(径向力和轴向力计算轴的强度、刚度有用)
选择齿轮材料及热处理方式
由轮齿弯曲疲劳强度设计公式计算齿轮模数
由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公式计算齿轮分度圆直径
根据计算,确定齿轮模数和分度圆直径及齿轮宽度
确定齿轮几何参数及尺寸(包括齿轮变位参数)
由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校核公式和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校核公式,对齿轮进行校核计算,如有必要还需进行齿面抗胶合能力计算
齿轮结构设计
10.确定齿轮传动的润滑方式
出版源
《矿山机械》, 1980(4)
关键词
径向间隙 / 标准插齿刀 / 几何尺寸 / 内啮合齿轮 / 计算方法 / 外齿轮 / 内齿轮 / 中心距 / 外啮合 / 变位齿轮
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