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上的挂饰怎么戴
笛子下端有个孔,将挂饰绳子直接穿过去即可。
挂饰一般不能单独成件,主要是和绳链配合使用。具有装饰美观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挂饰分类按搭配的物体不同,比较多且常见的有,如笛子、手机、钥匙扣等一些物品都会用到挂饰来装饰。
扩展资料:
挑选挂饰的技巧:
1、看材质;
好的产品往往结构紧密,除了比同类产品做工精细之外,而且手感实在,坚固耐用;
2、看颜色;
好的挂件应是表面细致均匀,同时颜色也是均匀饱满,不会有脱色现象。用眼去看挂件的表面,如果表面无起泡,颜色均匀,即可选择。
3、看工艺;
通过严格工艺标准加工的产品,往往历经复杂的生产加工、镀色、检验等工序,产品不仅外型美观,使用性能好,而且手感很好,均匀细滑而且无瑕疵。
挂饰的保养:
1、定期清洗产品,以保持其外观光洁明亮;
2、清洗产品时,切勿使用含化学成分或腐蚀性的清洁剂,以免对挂件造成不必要的损坏;
3、注意清洁产品的隐蔽位置,适时的清洁能让产品历久如新。
笛子一般是由笛身、笛塞、笛膜、笛孔等组成的。大部分笛子是竹制的,但也有石笛、玉笛及红木做的笛子,古时还有骨笛。不过,制作笛子的最好原料仍是竹子,因为竹笛声音效果较好,制作成本较低。制作竹笛的材质有很多种,其中竹子的种类就分很多,像蕲竹、苦竹、紫竹、白竹、湘妃竹等。竹笛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外呈圆柱形,在管身上开有1个吹孔、1个膜孔、6个音孔、2个基音孔和2个助音孔。笛身: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笛塞:用软木材制成的塞子,装在吹孔上端管内一定的深度里。笛膜:一般是用芦苇膜做成的,经揉纹后取一小方块使用。经过气流振动笛膜,便能发出清脆、明亮的声音。笛孔:分为吹孔、膜孔、音孔。海底:又称笛脑,是由笛塞内沿至吹孔中心的一段笛身内膛,它阻止气流向上,使口风向下流动,集中发音。缠丝:使用丝弦,缠于笛身外面,共有21道至24道,起保护笛身以免炸裂的作用。飘穗:系于助音孔上的装饰品,通常用丝带编成。镶口:通常在笛身左端(或两端)镶以牛骨或象牙,称为镶口。
流苏所展现的不仅仅是一种飘逸的美感,有着的更是现代人对中国历史的尊重与怀念。
(1)前镶口(2)缠丝(3)海底(4)吹孔(5)膜孔(6)音孔
(7)基音孔(8)后镶口(9)助音孔(10)飘穗(11)笛塞
笛身由一根竹管做成,里面去节中空成内膛。
笛塞用软木材制成的塞子,装在吹孔上端管内一定的深度里。
吹孔是笛身左端第一个孔。笛子能发音,就是通过吹孔把气灌进笛管内,使管内空气柱受振动而产生的。
膜孔是笛身左端第二个孔。主要用来贴笛膜。笛膜在这里起着变化音色的作用。笛子没膜孔,也能吹奏,但得不到有笛膜的那种独特的音色。
笛膜一般是用芦苇膜做成的,经揉纹后取一小方块使用。经过气流振动笛膜,便能发出清脆、明亮的声音。
音孔(按指孔)共有六个,分别开闭这些音孔,就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
基音孔可用来调音,起着划定笛子最低音范围的作用。
助音孔在基音孔下端的两个孔,可用来调高音,起着美化音色、增大音量的作用,也可系飘穗之用。
海底又称笛脑,是由笛塞内沿至吹孔中心的一段笛身内膛,它阻止气流向上,使口风向下流动,集中发音。
缠丝使用丝弦,缠于笛身外面,共有21道至24道,起保护笛身以免破裂的作用。
飘穗系于助音孔上的装饰品,通常用丝带编成。
镶口通常在笛身左端(或两端)镶以牛骨或象牙,称为镶口。
1.音域上,笛子比较宽,音量高,甚至可达两个八度,而巴乌音域较窄一些,音量小,7和4的音是半音尤其是
4,发不出整音、标准音。
2.音色上,笛子一般高亢、嘹亮、激越、清脆。巴乌的音色则轻扬、飘逸、柔和、绵长、优雅,常用来演奏民族情歌,像“竹楼情歌”、“傣乡情歌”、“哈尼情歌”、“花楼恋歌”等。
3.发音的原因,即振源不同。笛子靠吹动笛膜,产生振动,发出音响。巴乌是靠吹动簧片,产生振动,又称簧管乐器。
4.气息的运用也有所区别。笛子一般要稍用力吹,尤其是高音部要强吹,气流要强而有力,即相对于低音的演奏要更用力;而巴乌(葫芦丝)则恰恰相反,高音轻,气流弱;低音重,气流强。越是吹高音气流就越弱,特别是高音5和6的吹奏,只需较轻缓的气流即可。
5.装饰上也有区别。巴乌一般有寓意吉祥的装饰物作为陪衬,显示了它的民族性、区域性和象征意义。笛子一般没有这样的装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