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卫生间导墙支模不让用混凝土对撑?
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中卫生间墙体除门口处,一般在砌筑之前要做一道高度不小于200mm的混凝土翻边导墙,传统导墙施工采用二次支模、浇筑混凝土方法,止水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质量问题表现在于,一般采用二次结构施工,由于导墙与结构楼板之间存在施工缝,并且浇筑过程中界面处理不到位,造成了卫生间等的墙体根部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渗漏或返潮,工程后期处理困难,材料浪费量大,增加工程成本。
为避免上述传统导墙施工所造成的弊端,我司在建业花园里2号院和郑州未来华庭等项目中创新性的应用研制的卫生间预制导墙与主体结构同步施工方法,通过到期与楼板结构一次浇筑,避免二次浇筑形成结构施工缝,解决了传统导墙吊模及防水施工效果差的问题,很好的规避了卫生间的根部渗漏风险。
特点及适用范围
一、工法特点
1、预制混凝土导墙预先制成,导墙与楼板结构一次浇筑,减少二次支模,且避免二次浇筑形成结构施工缝,施工简单,速度快,能为工程节省工期与造价。
2、质量提升,预制混凝土导墙位于钢筋混凝土楼板上方,两块预制混凝土导墙分别设置在卫生间的四周,两块相接的预制混凝土预埋至楼板内,与现浇混凝土楼板合为一体,预制混凝土导墙之间防水性更好,解决了吊模及防水效果差的问题,提升了施工质量。
3、绿色施工,卫生间预制导墙工厂加工, 现场吊装,现场无湿作业,可有效控制因二次施工造成的污染。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筑工程中规定做混凝土翻边导墙的厨房和卫生
卫生间导墙施工规范也是根据导墙规范来的:
导墙规范:GB 506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8.6.1 施工缝和后浇带的留设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 施工缝和后浇带宜留设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位置。受力复杂的结构构件或有防水抗渗要求的结构构件,施工缝留设位置应经设计单位认可。
8.6.2 水平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柱、墙施工缝可留设在基础、楼层结构顶面,柱施工缝与结构上表面的距离宜为0mm~100mm,墙施工缝与结构上表面的距离宜为0mm~300mm;
2 柱、墙施工缝也可留设在楼层结构底面,施工缝与结构下表面的距离宜为0mm~50mm;当板下有梁托时,可留设在梁托下0mm~20mm。
不一定要加钢筋,根据实际情况,规范里没有规定。
我是做防水的,第一个单子就是酒店装修项目,60多个卫生间,1500多平米的防水。当时那个酒店是办公房间改的,楼板是空心预制板,墙是后砌的。结果漏水漏得一塌糊涂。现在还记忆犹新。
有了一回经验教训也长见识了。
下面告诉你该怎么做:
1、先要砌墙,一定是在铺砖之前砌墙。(有条件的话先把墙下地面打毛,然后根据加气砖的厚度做混凝土墙基,高出加气砖30公分。这个是建筑设计正规的做法,处于成本考虑也可以直接砌墙。)
2、墙砌好后做防水,最好是做BAC卷材防水,因为后砌的墙会有细微位移,如果做涂膜防水应对不了位移。
3、做好防水后再铺加气砖,再像普通装修一样做防水和瓷砖就可以了。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切记#####
一定要先砌墙,后铺加气砖。
卫生间导墙:就是在浇筑卫生间混凝土板面是,同时浇筑混凝土导墙,一般与墙同宽,高200,起到防水作用,卫生间和厨房的砌体在此混凝土上开始砌筑。其名称应为“厨卫生间防水砼翻边”。
所谓卫生间导墙,就是在浇筑卫生间(或厨房)混凝土板面是,同时(吊模)浇筑混凝土导墙,一般与墙同宽,高200,起到防水作用,卫生间和厨房的砌体在此混凝土上开始砌筑。其名称应为“厨卫生间防水砼翻边”。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卫生间反坎:反坎指防止水流进室内的做法,与结构混凝土同时浇筑,也叫泛水或翻水。
所谓卫生间导墙,就是在浇筑卫生间(或厨房)混凝土板面是,同时(吊模)浇筑混凝土导墙,一般与墙同宽,高200,起到防水作用,卫生间和厨房的砌体在此混凝土上开始砌筑。其名称应为“厨卫生间防水砼翻边”。
1.导墙的作用
1)挡土墙。在挖掘地下连续墙沟槽时,接近地表的土极不稳定,容易塌陷,而泥浆也不能起到护壁的作用,因此,在单元槽段挖完之前,导墙就起挡土墙作用。
2)作为测量的基准。它规定了沟槽的位置,表明单元槽段的划分,同时亦作为测量挖槽标高、垂直度和精度的基准。
3)作为重物的支撑。它既是挖槽机械轨道的支撑,又是钢筋笼、接头管等搁置的支点,有时还承受其他施工设备的荷载。
4)存储泥浆。导墙可存储泥浆,稳定槽内泥浆液面。泥浆液面应始终保持在导墙面以下20cm,并高于地下水位1.0m,以稳定槽壁。
此外,导墙还可防止泥浆漏失防止雨水等地面水流入槽内地下连续墙距离现有建筑物很近时,施工时还起一定的补强作用。
2.导墙的形式
导墙一般为现浇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但亦有钢制的或预制钢筋混凝土的装配式结构,可多次重复使用。钢筋混凝导墙的结构尺寸如图4-4所示。
图4-4 导墙的形式与尺寸(单位:mm)
现浇导墙形式有L形或倒L形,可根据不同土质选用。导墙深度一般为1~2m,具体深度应视表层土质情况而定。导墙顶面应高于施工地面5~10cm。导墙在转角处或纵横墙交接处作成T型或十字型,即一边或两边各增0.6~1.0m,以保证转角处断面的完整。
现浇的钢筋混凝土导墙宜筑于密实的原状土上,如遇有未固结的杂填土层时,导墙深度必须穿过此填土层,对于松散透水性强的杂填土必须挖除。导墙背侧需回填时,应用粘性土回填并夯实,不得漏浆。预制的钢筋混凝土导墙安装时,必须保证接头连接质量。
已完工的导墙应检查净空尺寸,墙面平整度及垂直度。导墙墙面内间距应比地下墙设计厚度大30~50mm,墙面与纵轴线距离的允许偏差为10mm内外导墙间距允许偏差为5mm。导墙顶面应保持水平,全长高差应小于10mm。
现浇的钢筋混凝土导墙一般采用C20钢筋混凝土,拆模后应立即在墙间加设支撑,支撑间距1~1.5m。混凝土养护期间,起重机等重型设备不应在导墙附近作业或停留,以防导墙开裂变形和侧移。
3.导墙施工
以现浇钢筋混凝土导墙为例。施工顺序如下:
平整场地→测量确定导墙平面位置→挖导沟(处理土方)→加工钢筋框结构→支模板(严格按设计要求保证模板安装垂直度)→浇灌混凝土→拆除模板(同时设置横撑)→回填导墙外侧空隙并压实。
起到防水作用,这种类型的导墙,除卫生间外,有露台的地方也要设置,同时注意采用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墙体时,墙底部宜现浇混凝土坎台,其高度宜为150mm,一般与墙同宽,高200。
导墙导墙是施工单位的一种施工措施方式,地下连续墙成槽前先要构筑导墙,导墙是保证地下连续墙位置准确和成槽质量的关键,在施工期间,导墙经常承受钢筋笼、浇注砼用的导管、钻机等静、动荷载的作用,因而必须认真设计和施工,才能进行地下连续墙的正式施工。
导墙规范:GB 506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施工缝和后浇带的留设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 施工缝和后浇带宜留设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位置。
根据国家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各级公路路基宽度为车道宽度与路肩宽度之和,当设有中间带、加减速车道、爬坡车道、紧急停车带、错车道等时,应计入这些部分的宽度”和“确定路基宽度时,中央分隔带宽度、左侧路缘带宽度、右侧硬路肩宽度。
地下连续墙均应设置导墙,导墙形式有预制及现浇两种,现浇导墙形状有“L”型或倒“L”型,可根据不同土质选用。土层性质较好时,可选用倒“L”型,甚至预制钢导墙,采用“L”型导墙,应加强导墙背后的回填夯实工作。
扩展资料:
地下连续墙导墙的作用
1、挡土作用。在挖掘地下连续墙沟槽时,接近地表的土极不稳定,容易坍陷,而泥浆也不能起到护壁的作用,因此在单元槽段挖完之前,导墙就起挡土墙作用。
2、作为测量的基准。它规定了沟槽的位置,表明单元槽段的划分,同时亦作为测量挖槽标高、垂直度和精度的基准。
厨卫的混凝土导墙有必要。因为《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中6.12.3条已经规定:楼板四周除门洞外, 应做混凝土翻边(导墙), 其高度不应小于120mm 。否则会失去防水效果,导致渗漏水。所以厨房、厕浴间的混凝土翻边是必要的。
6.12.3 厕浴间、 厨房等受水或非腐蚀性液体经常浸湿的楼地面应采用防水、 防滑类面层, 且应低于相邻楼地面, 并设排水坡坡向地漏; 厕浴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设置防水隔离层;楼层结构必须采用现浇混凝土或整块预制混凝土板,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 楼板四周除门洞外, 应做混凝土翻边, 其高度不应小于120mm 。
经常有水流淌的楼地面应低于相邻楼地面或设门槛等挡水设施, 且应有排水措施, 其楼地面应采用不吸水、 易冲洗、 防滑的面层面层材料, 并应设置防水隔离层。
参考资料:《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