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有哪些特征水位及相应库容
水库特征水位主要有正常蓄水位、死水位、防洪限制水位、防洪高水位、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等。
水库的主要特征库容有死库容、兴利库容(调节库容)、防洪库容、调洪库容、重叠库容、总库容等。
水库工程为完成不同时期不同任务和各种水文情况,需控制达到或允许消落的各种库水位称为水库特征水位。水库的规划设计,首先要合理确定各种库容和相应的库水位。
具体讲,就是要根据河流的水文条件、坝址的地形地质条件和各用水部门的需水要求,通过调节计算,并从政治、技术、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论证,来确定水库的各种特征水位及相应的库容值。
这些特征水位和库容各有其特定的任务和作用,体现着水库利用和正常工作的各种特定要求。它们也是规划设计阶段确定主要水工建筑物的尺寸(如坝高和溢洪道大小),估算工程投资、效益的基本依据。
水库库容的量算,通常先在适当比例尺的河道地形图上,量计坝址以上若干条等高线的水库面积,据以绘制坝前水位和水库面积关系曲线,称水库面积曲线;然后按照体积公式计算两相邻等高线间的体积,即为该段库容,据以绘制库区水位和水库容积关系曲线,称水库库容曲线。
扩展资料
水库特征库容的主要类型
1、死库容
死水位以下的水库容积,又称垫底库容。一般用于容纳水库淤沙,抬高坝前水位和库区水深。在正常运用中不调节径流,也不放空。只有因特殊原因,如排沙、检修和战备等,才考虑泄放这部分容积;在特殊枯水年水库已消落到死水位仍需紧急供水或动用水电站事故备用容量时,也可视情况动用部分死库容供水、发电。
2、兴利库容
亦称调节库容,指正常蓄水位至死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用以调节径流,提高水库的供水量或水电站的出力,又称调节库容。
3、防洪库容
防洪高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用以控制洪水,满足水库下游防洪保护对象的防洪要求。当汛期各时段分别拟定不同的防洪限制水位时,这一库容指其中最低的防洪限制水位至防洪高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
4、调洪库容
指校核洪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校核洪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用以保证大坝安全。当汛期各时段分别拟定不同的防洪限制水位时,这一库容指其中最低的防洪限制水位至校核洪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
5、重叠库容
指正常蓄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这部分库容既可用于防洪,也可用于兴利。防洪库容与兴利库容完全重叠时,正常蓄水位即为防洪高水位。防洪库容与兴利库容完全分开时,正常蓄水位即为防洪限制水位。
此库容在汛期腾空作为防洪库容或调洪库容的一部分,汛后充蓄,作为兴利库容的一部分,以增加供水期的保证供水量或水电站的保证出力。在水库设计中,根据水库特性及水文特性,有防洪库容和兴利库容完全重叠、部分重叠、不重叠等3种形式。
在中国南方河流上修建的水库,多采用前两种形式,以达到防洪和兴利的最佳结合,实现一库多利的目的。
6、总库容
指校核洪水位以下的水库容积。一项表示水库工程规模的代表性指标,作为划分水库等级、确定工程安全标准的重要依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库特征库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库特征水位
规划内容
和其他水利规划大致相同,一般也包括:问题识别、 方案拟定、 影响评价、方案论证等四部分。由于各个水库具体情况不同,每一部分应侧重研究的内容常有较大差别。总的说来,最重要的有四个方面。水库任 水库承担的任务大都不止一个,它们在占用水库库容和对水库运用的要求上常有一定矛盾。工程规划中要贯彻综合利用原则,结合工程条件对所有任务要求加以核实,包括就可能的替代措施加以研究,力求做到既主次有别又能最大限度地照顾各方面的要求。这是具体明确水库工程在江河或地区治理开发中的地位,合理拟定工程规模、工程效果的重要前提。 水库作用
水库分类
工程安全
水库蓄水后,一旦失事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为此要把这一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加以考虑。除必须对采用的水文资料、地质资料、水力计算、水工结构分析等方面的可靠性进行评价外,还要对某些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可能带来的风险作出估计。
泥沙问题
多泥沙河流上的水库蓄水后,将引起水库淤积和坝下游河道的冲刷,从而对航运、 防洪、 供水等方面造成一些新问题。对此,要慎重对待,根据水库运用条件进行冲淤分析计算。必要时要研究设置适当的排沙设施,并考虑对水库运行方式加以某些限制。
库区淹没
水库淹没处理是水库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制工程规划时,要根据水库运行方式,考虑淹没对象的具体条件划定淹没范围并拟定不同的处理标准,提出相应的处理规划。中国人多地少,许多水库建设都将涉及大量移民安置问题。妥善安排移民生产生活,是处理规划中的重要内容(见水利工程淹没处理)。
生态环境
水库建成后,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也常是衡量工程可行性的重要因素。通常需要考虑的,除上述因库区移民、水库泥沙带来的问题外,通常还需考虑:水库蓄水后对水温、水质、渔业生产条件、文化资源损失、库区生物群体环境、疾病传播与人群健康等方面的影响。所有这些都要作好预测并认真加以分析。
水库特征水位
水库特征水位主要有:正常蓄水位、死水位、防洪限制水位、防洪高水位、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等(见水库特征值),都属关系水库工程规模、水库运行方式的重要参数,需要根据水库任务在规划中分析选定。通常在选择正常蓄水位时,要根据库区淹没浸没情况、坝址及库区地形地质条件、河流开发的梯级衔接以及水文特性等,先拟定允许的极限变动范围,而后再在这一范围内拟定若干比较方案,通过各方案的水利动能指标、 效益指标和投资、 工期等确定。选择死水位,也要根据水库库容特性、综合利用要求以及设计、 施工、 机电等方面的特殊限制条件,在可能的上下限间拟定几个方案进行比较。选择防洪限制水位,关键在于协调防洪与兴利的矛盾,在多泥沙河流还涉及对泥沙淤积速率与部位的控制,多在拟定的正常蓄水位基础上进行一些方案比较。防洪高水位、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都属与拦洪有关的水库水位,水位高低取决于水库下游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水库工程等级及设置的泄洪设施,一般可在选定的其他特征水位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方案比较。
布置与方案
在拟定的坝段范围内,紧密结合工程的地形条件、地质条件、建材条件、施工条件,根据拟定的坝高等有关参数,选择合适的坝址、坝型,提出各主要建筑物的形式、尺寸及布置方案,并据此研究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方法、施工导流方式、对外交通运输方式和施工期限的初步研究。力求达到:①在满足各项任务的前提下发挥最大效益,并尽可能避免带来不良影响;②保证枢纽在设计条件下正常工作;③在保证工程安全和运行条件的前提下做到经济上合理;④有利于施工安排、施工管理,尽量缩短工期,降低工程造价;⑤在经济、实用的前提下,使结构形式、使用的建材与周围景观相协调。
分析评价
包括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分析和评价。经济效益指建与不建该项工程在经济上的得失(即效益与费用)对比,用以评价工程的经济合理性和财务可行性(见水利工程经济分析与水利工程财务分析)。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指建与不建该项工程对社会和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变化。这两方面多不易用货币反映,但对工程决策常有重要影响,要充分予以考虑,其中某些不利后果,要在工程规划中深入研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1、水库特征水位,水库工程为完成不同时期不同任务和各种水文情况下,需控制达到或允许消落的各种库水位称为水库特征水位。水库的规划设计,首先要合理确定各种库容和相应的库水位。
水库的特征水位是指反映水库工作状态的水位,是规划设计阶段确定主要水工建筑物尺寸(如坝高、溢洪道宽度、电站装机容量等)及估算工程效益的基本依据。
2、水库特征库容是相应于某水库特征水位以下或两特征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
扩展资料:
水库特征库容的主要类型
1、死库容,死水位以下的水库容积,又称垫底库容。一般用于容纳水库淤沙,抬高坝前水位和库区水深。在正常运用中不调节径流,也不放空。只有因特殊原因,如排沙、检修和战备等,才考虑泄放这部分容积;在特殊枯水年水库已消落到死水位仍需紧急供水或动用水电站事故备用容量时,也可视情况动用部分死库容供水、发电。
2、兴利库容,亦称调节库容,指正常蓄水位至死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用以调节径流,提高水库的供水量或水电站的出力,又称调节库容。
3、防洪库容,防洪高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用以控制洪水,满足水库下游防洪保护对象的防洪要求。当汛期各时段分别拟定不同的防洪限制水位时,这一库容指其中最低的防洪限制水位至防洪高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
4、调洪库容,指校核洪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校核洪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用以保证大坝安全。当汛期各时段分别拟定不同的防洪限制水位时,这一库容指其中最低的防洪限制水位至校核洪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库特征水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库特征库容
设计洪水位是水库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它决定了设计洪水情况下的上游洪水淹没范围,它同时又与泄洪建筑物尺寸、型式有关,而泄洪设备型式(包括溢流堰、泄洪孔、泄洪隧洞)的选择,则应根据设计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地质条件和坝型、枢纽布置特点拟定,并注意以下几点:
(1)如拦河坝为不允许溢流的土坝、堆石坝等坝型,则除有专门论证外,应设置开敞式溢洪道。
(2)为增加水库运用的灵活性,尤其是下游有防洪任务的水库,一般宜设置部分泄洪底孔和中孔。泄洪底孔要尽可能与排沙、放空底孔相结合。
(3)泄洪设备的型式选择,应考虑经济性和技术可靠性。当在河床布置泄洪设备有困难时,可研究在河岸设置部分旁侧溢洪道和泄洪隧洞。
(4)泄洪闸门类型和启闭设备的选择,应满足洪水调度等方面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