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卧室 > 正文

傣族的房子有什么特点

冷艳的人生
开放的跳跳糖
2023-03-03 01:40:38

傣族的房子有什么特点

最佳答案
感性的玉米
舒心的枫叶
2025-08-08 08:22:25

问题一:西双版纳(傣族)的房子有什么特点? 西双版纳的傣族是住在傣楼的,房子是木头做的,分两层,人住上面,还有他们的卧室是不准外人进的,这是他们的习俗。然后,下面养牲畜、停车、放杂物等,傣族的房子防地震,越地震,房子就会越牢固。

问题二:傣族的特点有哪些 去年我去过傣族之乡――孟定,我在哪里待了一个月,与当地的村名闲聊天,知道一些傣族的风俗传统。泼水节就不用说了。首先说哪里的经济条件还可以,村里有的房子盖的跟别墅差不多,很漂亮。也有很多老房子,虽然矮小,但也是砖瓦结构,很有韵味。跟佤族人一起聊天,佤族人的特点是皮肤黑,跟傣族是邻居,佤族人说傣族人婚姻观念不强,结婚不要找佤族人。这点我后来也是得到印证的,我跟傣族人喝茶闲聊,知道傣族的一些风俗习惯,傣族男孩女孩十二岁,十三岁就按当地风俗定婚,到十八九岁还没对象,就是一光棍了。当地的计生政策很松,一般夫妻批生两个孩子,不论男女,如果再超生一胎,罚三五千元。他们没有重男轻女的观念。就他们自己说,两个人合得来就一起生活,合不来就各找各的,至于孩子归谁,谁愿意带孩子谁带。

问题三:傣族的住房都有哪些特点 本文重点介绍客家民居(营垒式的)住宅特点和傣家竹楼的建筑(环境)和竹楼(建材经济、冬暖夏凉、防潮防水防震)的特点。激发读者(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

问题四:傣族的房孑的优点 (一)

傣族依水而居,寨子周围绿树成林。金平还保留着传统的干栏式建筑样式。竹楼顶尖底方,以圆木为柱,楼板、墙壁均用竹片编成,楼顶用草排覆盖,成“人”字形。上层住人,避暑、防潮、防洪,下层关牲畜和堆放农具杂物。竹楼两侧各支一架梯子,各开一道门,男子从右门出人,女子从左边出进。沿两侧梯子上竹楼,外有走廊、晒台。楼上室内分左、中、右3格,左格安有灶塘,是妇女做饭和玩乐的地方;右格立有祖宗神位,是男子闲谈的场所;中格用来接待亲朋。用竹篱围成大房间,一家人分床席楼而卧,只以蚊帐相隔。

红河沿岸的住房多为平顶土房,少数有楼,房顶作阳台和晒场,盛夏炎热时人们多在屋顶露宿。内分3格,两侧住人,堂屋用来接待宾客。自称“傣倮”的建房,相邻的户不共墙,自称“傣尤”和“傣尤倮”的邻舍之间可共墙,房顶相连。建房木料多用玉荷树、红皮果树、黄木树和五眼果树等。元阳傣族称红椿树为树中之王,堂屋正中梁柱非用红椿木不可,实在找不到红椿木料子,即便是红椿木栓也要用上一点,认为用了红椿木,房子牢固,人丁兴旺。

内地傣族多为土木结构的瓦顶楼房,与当地其他民族无异。

傣族地区水运交通比较便利。红河两岸的傣家设点摆渡,运送过往行人物资,现在主要运输虽被汽车逐渐取代,但水运在其生产、生活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

傣族的住宅建筑是干栏式建筑,也称高脚房屋建筑,以竹,木,茅草为建筑材料,分上下两层结构,上层住人,下层养牲畜。在潮湿炎热的南方,既防潮,又通风,还可以御蛇、虫和野兽的侵害。随着傣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景洪的曼景兰村寨己出现了许多砖石、水泥现代建筑材料建成的杆栏式建筑,杆栏建筑的历史十分悠久,在云南省内的出土文物已向我们展现了秦汉时期云南杆栏式建筑的真实风貌。至今,在中国南方,除傣族外,还有许多其它少数民族也是居住这种杆栏式建筑的房屋。

问题五:各具特色的民居 的各种房屋有什么特点 蘑菇,漂亮美观的哈尼族蘑菇房,还见过那端庄稳固,古朴粗犷的藏族碉房。但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陕北窑洞和羌族碉楼。

陕北窑洞

在很久很久以前,大风把黄土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带到了陕北,造就了这片金黄而辽阔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居住着淳朴的人们,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就是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陕北窑洞。

这种窑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阳,被靠山。门朝开阔的地带,少有树木遮挡。一个院的窑洞一般只修3个至5个。最中间的为正窑,两边常放杂物或是小的房间,也可以贮存粮食。

走进窑洞的内部,内侧有灶台、锅等。洞头垒着土炕。土炕正中间的下有一个洞,用来生火,这样到了冬天也不会感觉到冷。这种窑洞夏天也很凉快,真是冬暖夏凉!

羌族碉楼

羌族是四川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独具特色的民居就是----碉楼。

在羌语中,碉楼被称为“邓笼”,意为美丽、高贵的房子

羌族人有“依山而居,垒石为屋,高者十余丈”的习俗。碉楼的高度在十米至三十米之间。用于御敌、贮存粮食和柴草。羌族民居为石片砌成,平顶房,呈正方形。多数为三层,每层高约三至四米。有着强烈传统民俗文化。

总之,每个民族有他们各自的特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民居。但我认为它们都是古朴而纯洁的美!

8* 各具特色的民居 课文原文

客家民居

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的地区迁到南方的,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边远的山区,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在途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粘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它们大多为3至6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雄伟壮观。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经受无数次的地震撼动,风雨侵蜍以及炮火攻击而安然无恙,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吉祥,幸福和安宁的象征。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

客家人在治家,处事,待人,立身等方面,无不体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

客家人那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土楼内所保留的民俗文化,让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久远.

傣家竹楼

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你就走进了绿色的世界。远远望去,到处是一丛丛绿色的凤尾竹,和遮天盖地的油棕林。在竹林深处不时传来鸡犬之声,却看不到村寨、房舍,显然那一幢幢竹楼都藏在浓绿的竹林中了。

竹楼是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傣族人民居住区地处亚热带,地温高,据说竹楼利于防止酷热和湿气,因此,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傣族村寨多则二三百户,少则一二十家,都由一幢幢别致的竹楼组成。村边都有防护林带。每家竹楼四周,都用竹篱围着。篱内种植各种花木果树。可谓“树满寨,花满园”。竹楼下有较大的空地作院子。整个竹楼呈正方形,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一般作关牲口和堆柴禾用。竹楼由二十至二十四根柱子支撑。屋内横梁穿柱。有的横梁上雕刻着花纹。离地七八尺处铺楼板或竹蔑,将楼房隔为两层。屋

顶用茅草编织的草排或木片覆盖,近年大都改为用瓦顶。

如果你到傣家作客,走进竹篱,登上木梯,便来到屋外的走廊,进门,是一宽大堂屋,中间铺一大块竹席,这是全家活动的中心,也是招待客人的地方。两侧是用木板或竹篾隔成的卧室,外人是不能入内的......>>

问题六:傣族竹楼的建筑特点是什么? 傣族竹楼是另一种干栏式住宅。云南西双版纳是傣族聚居地区,这里的地形高差变化较大,北部为山地,东部为高原,西部却为平原。全区气候差别也大,山地海拔达1700米,属温带气候;平原海拔750-900米,属亚热带气候;有的河谷平原,海拔只有500米,已经属于热带气候了。傣族人民多居住在平坝地区,常年无雪,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达21℃,没有四季的区分。所以在这里,干栏式建筑是很合适的形式。由于该地区盛产竹材,所以许多住宅用竹子建造,称为竹楼。

粗竹子做骨架,竹编篾子做墙体,楼板或用竹篾,或用木板,屋顶铺草。所以竹楼用料简单,施工方便而且迅速。竹楼的平面呈方形,底层架空多不用墙壁,供饲养牲畜和堆放杂物,楼上有堂屋和卧室,堂屋设火塘,是烧茶做饭和家人团聚的地方;外有开敞的前廊和晒台,前廊是白天主人工作、吃饭、休息和接待客人的地方,既明亮又通风;晒台是主人盥洗、晒衣、凉晒农作物和存放水罐的地方。这一廊一台是竹楼不可缺少的部分。这样的竹楼一防潮湿,二散热通风,三可避虫兽侵袭,四可避洪水冲击。

因为这里每年雨量集中,常发洪水,楼下架空,墙又为多空隙的竹篾,所以很利于洪水的通过。 傣族多信佛教而且迷信禁忌也多,几乎村村都有佛寺。规定在佛寺的对面和侧向不许盖房子;民房的楼面高度不许超过佛寺中佛像坐台的台面。由于经济上的悬殊差别,村里百姓的住房本来在大小和质量上无法与 头人相比,但还在建房上作了许多规定,如劳动百姓的住房不能建瓦房,不准做雕刻装饰,廊子不许作三间,堂屋不能用六扇格子门,甚至楼梯也不许分作两段,楼上楼下的柱子不能用一根通长的木料,还不得用石头柱础等等。这种种限制的确也影响了民居建筑在技术上的发展,使大量民居不可能保持很长的寿命。

问题七:泰族的住房有什么特点吗?人们为什么要建造这样的住房呢 干栏式建筑是傣族住房的特点。傣族大多住于平坝,村寨临江湖畔。住宅建筑以西双版纳的傣家竹楼最具特色,每户一座竹楼,竹篱环绕,自成院落。竹楼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及堆放什物。

问题八:少数民族的房屋特点 1. *** 尔族 *** 尔族的住宅,多成院落,一般大门忌朝西开。房屋呈方形,有较深的前廊,庭院多栽花卉、葡萄、果树,打扫得十分洁净。室内砌土炕,墙上挂壁毯,开壁龛,并饰以多种花卉图案。2.土家族的房屋一般靠山靠水,成老虎坐山形,多数人住干栏屋。有的是吊脚楼或立柱悬。3.满族传统建筑形式是院落围矮墙,院内有影壁,立有,供神明用的“索罗杆”。住房一般为3间或5间。4.傣族的房子都是单幢的,四周有空地,各家自成院落。芒市等地的傣族住宅,多土墙平房,每一家屋内间隔为三间,分卧室、客堂。西双版纳州则完全是干栏式建筑,楼上住人,下栖牲畜。上层近梯处有一个角来做主人的卧室,其余便是大一大开间,中央是一个火塘,煮饭烹茶,都在火塘上,主客聚谈,也都围炉或蹲或坐。屋顶用瓦或木板铺盖,梁柱门窗楼板全部用竹或木板。5.水族历史上盛行颇似傣家竹楼的干栏式“木楼草房”每栋一般为三间二层,近年受当地汉族影响亦就地取材多盖落地三间的“片石墙” 。6.白族民居建筑有着独特的风格、浓厚的文化积淀。住房多采取“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格式。他们十分重视门楼建筑和照壁、门窗雕刻及山墙彩画的装饰艺术。门楼装饰,通常采用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砖和青砖等组成翘角飞檐,雕梁画栋,花枋精巧,斗拱重叠,雄浑稳重,美观大方。7.独龙族的人们所居房屋是在怒江流域及其他较湿热地区常见的干栏式木竹楼和木楞房,干栏式木竹楼俗称“千脚落地”,这种房屋的四壁仅以竹篾巴围起上覆茅草,整个建筑结构简单。北部的气候比南部寒冷及耕地较为固定,因而,当地住房样式多是以木板镶围或用整个圆木垒成的木楞房。用木料或木板层层相交叉叠垒而成,四个角墙板或木料锯成凸凹的齿状交叉固定。8.纳西民居普遍是土木结构的瓦屋楼房。建筑平面结构大多是“三房一照壁”,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纳西族的“三房一照壁”,正房较高,主要供老人居住,两侧厢房略低,由下辈居住,再加上正房对面一堵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协调。9.瑶族房屋一般是地房,为土木结构或竹木结构,尤以土木结构为多。但现在,除了在土质不适于烧瓦的少数地区外,茅草房已难见到,瓦房已取代了茅草房。瓦草的支撑为圆柱子,木料框架,以榫头相结,墙壁为土墙、砖墙结合木板墙,地板为土地板或水泥土板.10.哈尼人的住房,一般正房中间有一大间为堂屋。在版纳地区,堂屋东面一间为家长的卧室,卧室内设有祭祖处。哀牢山、无量山区哈尼族的寨房因各地地理、经济及环境民族的不同而有茅草房、土掌房、石灰房、瓦房几种式样。11.普米族的村落一般建在有松林的半山缓坡地带,通常二三十户为一村,村寨之间距离很近,可以炊烟相望,鸡犬相闻。住房多为木结构,墙壁用直径12厘米左右圆木重叠垛成,木板铺成人字形双斜面屋顶,屋顶木板可拉动的两块又称“滑板”,四角竖圆柱,中央立一根大方柱,叫“擎天柱”,认为是神灵所在的地方。这种住宅当地俗称“木楞房”或“木垒子”。房屋一般分为二层,上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屋内设火塘(俗称“锅庄”),周围是卧铺,后方安有神龛(称“宗巴拉”)。这里是家庭活动的中心,人们在这里烤火、做饭和睡觉,也在这里进行宗教祭祀和接待客人。室外悬挂牛羊角或老鹰头颅,用以避邪和祝愿牲畜兴旺。兰坪、丽江等地的普米族富人,也仿效白族民居式样建成砖木结构的大院瓦房.12.房屋依山而筑,住房面积在叉叉房的基础上扩大了 3-4倍,有较规则的大门出入。建房所用木料,如过楼,笕刀需要经过打眼,锯榫等方面的粗加工。房屋分一楼一底,但楼上空间呈等腰三角形状,只相当于楼下空间的1/2。卧室与火塘逐渐分开。13.居住在坝......>>

最新回答
明亮的钻石
矮小的口红
2025-08-08 08:22:25

老一辈的佳话传遍了中国大地,云南十八怪就算其中之一,什么鸡蛋串着卖;大姑娘不系裤腰带;牛屎粑粑墙上晒等等,都是云南的标签和特色,很多大江南北的人带着无限的好奇心,闯入这个神奇的领地,就为了一探究竟。

先从祖国的最南端讲起,那里是一个优越的暖都,一年四季不会寒冷,也不会太炎热,民族风情浓郁,保留得较为完整,这就是美丽的西双版纳。

奇闻风俗一:傣家小孩从小当和尚,长大回家成亲

西双版纳民众大都信仰小乘佛教,特别追求自我解脱,西双版纳有两多:庙宇多、和尚多,傣家的小孩大多从小就出家当和尚,在寺庙学习一些基本的佛教知识、佛家礼仪、学习念经,长大了就回家讨老婆。

如果不经过这个阶段就会被认为是没有知识的粗人,会被人看不起,就像汉族说的没有文凭没有技术职称一样。

奇闻二:称傣族女孩漂亮要说“骚”,汉族万万不可

傣族是西双版纳的主要民族,傣族人称年轻的女孩子为“骚多丽”,漂亮的女孩就是“很骚很骚的骚多丽”;男孩子就叫“猫多丽”;老头子就叫“老波桃”,老婆婆就叫“老蜜桃”。

在西双版纳,你如果说女孩子你好骚啊,那是对人家的夸奖,对方会很高兴的。要是汉族人见面说人家女孩子好骚、是个骚货,人家一定会认为你态度轻佻、甚至是不怀好意。

奇闻三:进傣家人的屋不能拍照,更不能看他们的卧室

主间是堂屋,是接待宾客的场所,也是家人团聚、活动的中心,比较宽敞,同时也兼做厨房。与堂屋一板之隔的另一间为主人家卧室,除了新婚之日,傣家人的卧室是不允许外人入内的。来访的客人即使要过夜,也只能睡在堂屋,不能进入卧室。

奇闻四:男女老少一个房间,夫妇的动静小孩都清楚

傣家人那神秘的卧室其实就是一大通间,里面并没有用墙板隔开房间,没有什么家具、连床都没有。全家男女老幼几代同宿一室,席楼面而卧,唯一间隔物仅仅是薄薄的蚊帐,好奇葩的习俗。

因此,晚上年轻的夫妇或者中年的夫妇有什么动静,小孩子是很清楚的。所以这里的小孩懂事很早,早恋、早生是常态,人丁兴旺。

奇闻五:每个小伙都有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帽子,夜晚放门口,宣誓姑娘归自己了

哈尼族在当地称作“爱伲族”是西双版纳的第二大民族。哈尼族女子叫“阿布”、男子叫“阿力”。哈尼族的姑娘们到了适婚年龄会把恋爱对象带回家给老妇人看,得到祝福后两人继续秘密交往。此时,哈尼族的小伙子会为自己准备一顶帽子,上面画上代表着自己的图案,每个哈尼小伙都有一顶属于自己的帽子,并能通过帽子知道对方是谁,再准备三个塞满肉的夹竹桃。

在一个黑漆漆的夜晚,从后门来到喜欢的姑娘家,再爬进姑娘的房间,并把帽子放在房间的门口,这样其他哈尼小伙便能知道这位姑娘已经名花有主了,还知道她的恋爱对象是谁,在天不亮的时候哈尼小伙会悄悄离开。未婚先孕也很常见,云南十八怪里“大姑娘背着孩子谈恋爱”就是说的哈尼族了。

开心的柠檬
善良的宝贝
2025-08-08 08:22:25

卧室是比较隐私的地方。

主人家的卧室是傣族人家比较私密的地方,一般的客人也会轻易去主人卧室。如果客人必须住在家里,会住在火塘附近的地铺上,也不会去主人的卧室。

如果主人邀请客人住在卧室里,或者参观卧室,那就意味着,主人将客人当成了自己的家人。这是比较大的礼遇。如果不熟悉的客人,误入了主人家的卧室,主人也不会生气的,不知者不罪,傣族人也是非常变通的。不要想象地认为,傣族人很刻板,其实我们很奔放。

扩展资料

傣家竹楼室内用篱笆将房屋分成两半,内室较小,是卧室,禁止外人入内;外室较宽敞,靠里部分为堂屋,是接待客人的地方,靠外部分设有火塘,是取暖、做饭的地方。火塘及架在它上面的铁三脚架是神圣的,不能跨越不能踢,更不能随便拆掉。

楼室门外设有走廊,一侧搭着下楼的木梯,一侧搭有露天阳台,阳台上陈放着盛水的坛坛罐罐,四周设有围栏,供家人洗漱、冲凉。竹楼屋顶呈人字形,屋面分上下两层,过去多用茅草蒙盖,随着傣家人生活的改善,盖顶的茅草已被瓦片所取代

忧郁的唇膏
腼腆的西装
2025-08-08 08:22:25
来到西双版纳一定要去傣族村寨感受一下傣家风情。 旅游 车上放着傣族特有的民族音乐,悠扬动听,极具感染力。

初秋我们老兵游云南,一行20多人走进西双版纳橄榄坝原生态的傣族村寨,在50平方公里的橄榄坝内,有64座村寨,隐藏在绿树从中,俨然是天然大花园,有“椰树下的竹楼”和“孔雀尾羽”的美称。在谈笑风生中,我们来到了傣家村。一进大门我们看到了“白象迎宾”。大象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征,白象 ——迎宾,就是给大家一个吉祥的祝福。

远处是一座被碧水绿树包围着的白塔。白塔是傣族村寨的象征,人们习惯把居住在水边的傣族称为水傣。把居住在山地的傣族称为旱傣。又根据服饰把元江河谷地区的傣族称为花腰傣,而傣族民族村的村寨则以最具特色的水傣为主。

为了能够入乡随俗,路上我们特地跟导游学了几句常用傣语的发音,女士—骚多利男士—猫多利男孩—小毛女孩—小狗老男人-—老蜜桃老女人—老波桃小孩—小龙虾夸奖女士漂亮——好哨、好哨等。

路边,不时有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身穿五彩缤纷长筒裙,腰系银带,头戴各色花儿的傣家少女走过。那才叫花枝招展。想起导游说过,“在傣族,你对姑娘们喊骚多哩,她们会很高兴的!”一时间,“骚多哩”打招呼声不断。骚多哩们嗔怒地回眸一笑,令大家们心花怒放。

路上还时有三三俩俩的身穿黄色袈裟的小和尚走过。在傣家男孩子从小要到寺庙里学习。云南十八怪里“小和尚可以谈恋爱”说的就是他们。

不知不觉来到了傣家园。给我留下印像最深的是傣族独具特色的建筑——吊脚楼。都有二层楼高,四角翘起,上层倾斜,从下望去,好像要倒下来似的门也别具风格,尤其是材质,有铁的、木的、还有的是榕树垂下的须,很是原生态。

整幢竹楼的材质都是竹木的,这不仅是就地取材,关键是能适应热带雨林独特气候,当洪水淹没竹楼,整幢房子也可以浮在水上,不会轻易倒塌。这让我不得不惊叹于傣族人与自然相处的智慧。

走进寨门,沿着一条红色小路参观傣族村。右边是一尊金色的佛像,表明了傣族人民的佛教信仰。傣族除了信仰小乘佛教外,还信仰原始宗教。在这尊佛像的背后的一幢小型竹楼里,供奉着傣族的寨神。由此,可看出傣族宗教信仰的多元化特点。

往左边看,这便是傣家的竹楼。竹楼的形式为干栏式建筑。干栏式建筑常见于中国的南方地区,其特点是凉爽防潮。楼上右边是卧室,中间是客厅,厅外有凉台。傣族认为自己的灵魂和家神都在卧室里,外人来了会打扰家神,摄走灵魂。所以傣家的卧室不经允许外人是不能进入的。

竹楼的客厅内置有火塘,内有三脚架。在云南的少数民族生活起居中,火塘占有很崇高的地位,从而形成了神秘的火塘文化。下了竹 楼往前走,一路上经过工艺楼,风情楼,风味楼。

在傣族村寨里,令我难忘的要属接待我们的女子小玉了,她一看见我们,就双手合十,闭上双眼,好像在为我们默默祈祷。小玉看上去很年轻,眼大大滴,皮肤白皙,像二十七八的少妇,其实已经42岁了,女儿都老大了。

小玉的家非常特别,房子分为两层,都是用木头做的。第一层,有好多根又粗又高又大的柱子组成,主要是放拖拉机、摩托和一些砍橡胶的用具,他们这里漫山遍野都是橡胶林。第二层主要是客厅和卧室,客厅虽然很简陋,但非常干净,进去必须换拖鞋或者戴鞋套。

在客厅小玉开始讲傣族的风俗,走进傣家必须遵守“一脱、二摸、三不看”的习俗,一脱就是进入傣家都必须脱鞋,二摸就是都要摸摸客厅的吉利柱,这样会给客人带来吉利,三不看就是任何客人不能偷看主人的卧室,因为卧室里有根魂灵柱,若是客人偷看了,魂灵就会散跑,主人家即有灾难。

傣族人家不管家庭老少多少都住在一起,三世同堂居多,也有四世同堂的大家族。晚上都住统一卧室,而且卧室不能离隔,否则别人会认为你家庭不和睦而被瞧不起。晚上睡觉只用自己纺织的蚊帐隔离。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至今还保留这个古老的习俗,他们认为这样做并没有什么不便利。

她的面前有一片用红布盖着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小玉想卖关子,我们百思不得其解。小玉是个地地道道的傣族人,在家里叫妈妈是:“咩”!傣族这里是女尊男卑的风俗,如果家里添了一个女孩,大家就非常高兴,要请整个村寨人吃酒席,欢庆一整天。只有女孩长大成人,才有资格在家里当家作主。

如果生个男孩,奶奶就在屋里哭上三天,嘴里不断的抱怨说:“生了个赔钱货”,长大结婚时,男方要给女方好多金银玉器,甚至大片的橡胶林等作为彩礼。若挣了钱,必须全部交给老婆,请老婆给零花钱。盖因为男子没地位,男子结婚不是娶媳妇,而是要倒插门,做入赘女婿。

傣族的家居建筑都是竹木结构,冬暖夏凉非常科学,听小玉说:“这样建房子,就是遇到地震,也不会有危险。欢迎游客在家里面吸烟,为了达到驱蚊效果”。

最后,小玉掀开了她面前神秘东西的红盖头,原来就是银手镯、银项链、银戒指、银碗儿、银酒杯、银梳子、银筷子等宝贝,这里面最值钱的东西是银腰带。傣族人家的财富不是金的,而是银的,银饰品的做工非常精美。

听说傣族小伙子结婚之前,要在女方家里当三年苦力,第一年干农活,第二年砍橡胶,第三年打银腰带。小小银腰带做工非常精细,有时整整需要一年时间来打造。银碗好漂亮呀,这么大一个,还泛着有些闪烁的银光,碗外面刻着龙凤的图案,好精美绝伦。

在这里,每个女人身上都带着一条银腰带,银腰带会根据身份和财富来调整粗细,女人一生一共要戴两条银腰带。第一条是一出生父母亲手打造来给女婴束腰的。第二条是出嫁时男方亲手打造给女方的。

小玉接着讲起使用各种银器的保健功能,“银器戴在身上是可以治病的,云南十八怪里有一个‘老太太上树比猴快’就是这个原因。”

银壶银碗自不必说,连银梳子都有刮痧等疗疾作用,并当场给我们演示治疗高血压、颈椎病,头痛脑热,几位老军嫂奋勇当前,一个个的脖颈被刮得红刺血现,连称见效见效。自然是临走大家慷慨解囊,各取所需,花了近五位数的RMB,打道回府。

从小玉家出来,我们自己在村子里转了一圈,整个村子都是典型的傣家风格建筑,房子新旧参差不齐。趁未开饭,我在村子里转了一下,我终于看到了菩提树,据说每个傣族的村寨都有菩提树,而且都是先有树后有村,村随树建,因为有菩提树的处所才是吉利之地。

中饭是在农家院吃正宗的傣家风味小吃,竹筒糯米饭、烤鸡、炒肉片、傣家酸菜、傣家米线、傣家凉皮、还有青菜蛋花汤,傣家的菜都带点算和辣,吃的还算称心如意。

粗暴的小蝴蝶
明理的芹菜
2025-08-08 08:22:25
你好 很高兴为你解答卧室禁忌傣家住宅,都习惯住在楼上,而楼上卧室只有一块隔板与客厅相分,卧室中没有隔板分成小间,几代人都住在里面,是用蚊帐分开,中间有一定间隔,分门进出。卧室是不容外人窥看的,过去的习俗规定,若主人发现外人窥看主人的卧室,男人就要做主人的上门女婿,或到主人家做三年苦工,即使是女客人也要到主人家服役三年。因此,游客无论到傣家参观或做客,千万不要因神秘感而窥看主人的卧室,虽然现在打破了过去的俗规,但窥看傣家卧室始终是不受欢迎的。 以上是我对您问题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清爽的中心
壮观的未来
2025-08-08 08:22:25

傣家人住的是干栏式建筑的房屋

自古至今,生活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都是以干栏式竹楼为传统住宅的。在如花似锦的西双版纳傣族村寨,一幢幢形式独异的竹楼隐现在翠竹蕉林之中,无数曲折的小径联系着幢幢竹楼,水边林际常有和平友好象征的孔雀展翅开屏,绘成了一幅幅使人陶醉的景象。

干栏式竹楼具有独特的风格,它有舒适、卫生、防潮、防虫等优点。

傣家的竹楼正方形,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住人,距离地面约2公尺左右,以数根木料(或用大青竹)为柱。下层无墙,用以饲养牲畜及堆放什物。竹楼层顶造型为歇山式,层面用草排复盖。设有楼梯,拾级登楼,有走廊、凉台,可以晾物和纳凉。室内用竹篱笆隔为两间,内间为主人卧室,外间为客室。客室进门内有高出地面四、五寸长的火塘,供烹饪取暖照明之用。外间是接待宾客的场所,也是室内活动的中心。卧室是一大通间,男女数代同宿一室,席楼而卧,仅仅是使用黑布蚊帐,作为间隔。室内陈设简朴,用具绝大部份为竹制品,除锅、盆、罐外。其余桌、凳、箩、筐、饭盒等系竹篾编制而成。壁多无窗,阳光和风都是从这些竹片缝中透入。楼外以竹为篱笆,宅院内长着劲秀挺拔的椰子、树干高大的柚树、果实累累的香蕉、香甜可口的木瓜和婆娑苍翠的竹丛。一派诗情画意,点缀出浓郁的亚热带风光。

傣族的竹楼具有两大优点。

一是竹楼能防蚊虫、防潮湿、防野兽。

二是建盖竹楼的材料来源方便,就地取材,比较经济。傣族建造竹楼使用的材料主要是大青竹和少量木料。大青竹是傣族地区的特产,而竹楼屋面覆盖的草排是以当地所生长的茅草编制而成,这种制草排的茅草来源广,又很经济。加之傣族人民建造新房时有全寨互相帮助的习惯,一家盖房,全村出动,送草排,赠送青竹,出劳力。

因此,傣族人民建造新房的速度也相当快,一幢竹楼只需一天多即可竣工。新房落成,全村老幼都前往祝贺。傣族人民喜爱的民间歌手“赞哈”,更以自己的歌声祝贺主人迁入新居。 傣族竹楼量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而有新变化。最主要变化是在建筑材料方面,由干栏式竹楼逐步向木楼、砖木结构以及钢混结构发展变化。但由于傣族喜爱自己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除少部份傣族民居向现代化建筑改变外,而大多数傣族民居仍然保持着干栏式的建筑结构和造型。

激情的口红
无辜的星星
2025-08-08 08:22:25

西双版纳旅游禁忌

去西双版纳旅游,需要注意哪些当地的禁忌呢?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一看西双版纳旅游禁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性别禁忌

在生活劳作中,傣族在性别上有许多禁忌。男人有男人干的活,女人有女人干的活,女干男活,男干女活都是遭忌讳的。男人不能接触女人专用的小锄、农具、织机男人忌讳从猪槽上跨过,否则会失去男人的魅力女人忌讳接触男人的武器、猎具,不能进入男人的会所。妇女忌讳爬到房梁上取、放东西忌讳将扫帚举过男人的头顶忌讳从男人睡的枕头上方走过。傣族有妇女不上宴席的习俗。妇女忌讳上楼必须上楼时,要示意男人避开,否则是不吉利的。傣族旧时中厅设的.床位也忌讳妇女坐卧。妇女忌讳在男人面前频频而过,妇女从长辈或男人面前走过时,要将裙子收拢在双腿膝间,弯下腰轻步而过,嘴里要不停地说着“苏玛,苏玛,(傣语音译,即“对不起”的意思)”。总之,惟恐稍一疏忽便不能得幸福。

入宅禁忌

进傣家竹楼须脱鞋,而且在屋内走路要轻。进门后要按照辈份大小、资历深浅,依次而坐,年长者(男)坐在正厅上方,面对房门一般人坐在靠卧室的围墙“冬丙”或以凳坐于堂中围火塘坐时,不能坐火塘上方及跨过火塘,因为那是女主人做饭的厨位更不能移动支锅的三角架,也不能用脚踏。

傣族禁忌坐门槛,认为门槛是人、鬼必经之道。傣族都习惯住在楼上,而楼上卧室只有一块隔板与客厅相分,卧室中没有隔板分成小间,几代人都住在里面,用蚊帐分开,中间有一定间隔,分门进出,不是自家人(血亲)不得进内室同时忌讳外人窥看,因为会得罪“家神”过去的习俗规定,若男客人窥看了主人的卧室,就要做主人的上门女婿,或到主人家做三年苦工,若是女客人也要到主人家服役三年。因此,千万不要因神秘感而窥看主人的卧室,虽然现在打破了过去的俗规,但窥看傣家卧室始终是不受欢迎的。外人不得在灯上点烟,否则认为抽走了“神光”。

傣家竹楼室内一般有三根柱子,中间靠近火塘的那根本柱子是傣家的“顶天柱”,千万靠不得,若靠了柱子意味着不尊重主人靠外的一根柱是“吉祥柱”,可以靠靠里的一根是“升天柱”,忌靠或挂东西,是用于家中的人死了,家人把死去的人靠在这根柱子上(不分男女)沐浴、穿衣、裹尸体,等候火葬。忌用凳子作枕头,因为凳子只供人坐。

饮食禁忌

傣族在饮食中存在着许多禁忌,通过这种禁忌达到某些方面的目的,或保证某些行为的有效。过去,傣族在获得丰收或捕猎到食物后必须先祭祀祖先神灵,感谢神明的保佑,然后再自己食用。在待客饮食方面也有一些禁忌,不用白颜色的鸡、水香菜、滑苔和螺蛳四菜同时招待朋友,否则会有无形的障碍阻隔两人交往,哪怕同在一个乡村或城市,两人也难以见到面,对待在他乡工作的家人也存在这种饮食禁忌。

餐桌不能摆放在主梁下,否则冲撞主梁,对家神和居室不利。小孩子不能吃鸡脚,吃了不会织布编箩箩不能吃鸡腰,吃了会断牙齿,会肩疼头痛不能吃鸡屁股,吃了嘴会长。有时在祭祀祖灵神明时禁忌吃某些食物食品。蒸饭时,忌甑子发生声音,否则是不吉利的预兆,要请人送鬼。

清洁禁忌

傣族是个爱美,爱干净的民族,对环境卫生也有一些禁忌。房里的垃圾,过了中午不能往外倒晚饭后掉下的饭菜不能扫,扫了认为不吉利。火塘上面及整个房顶,不是十五、三十两天不能扫,扫了认为不吉利。对村内外河水的使用法则是上游用水,禁止洗澡洗衣服,不能在三岔河口洗澡。忌讳在家里剪指甲忌讳外人蓬乱着头发进寨子。

旅游小贴士:

西双版纳是中国小乘佛教集中之地,因此,傣族的风俗禁忌大多与佛教有关,到西双版纳旅游应该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遇上傣族群众在祭祀寨神时,千万别进寨子。

2.不能摸小和尚的头。进寺庙参观一定要脱鞋。

3.进了傣族群众家,千万不能窥看主人的卧室,也不能从或堂的三角架上跨过。

俊逸的花生
称心的酒窝
2025-08-08 08:22:25

1、水在傣族的生活中非常重要,而且十分在意保持水源的清洁。傣家寨子里都会有一口装饰得十分漂亮的水井,从水井经过,一定不能往里面扔东西。

2、除了信仰小乘佛教外,傣族还保持着一些本民族的原始信仰。在日常生活中,傣族会有很多的祭祀活动,外人不允许参观。傣族在进行祭寨神的活动时,更不允许外人入寨。

3、傣家人的卧室是不容许外人窥视的,要是看了的话,男人就要做主人的上门女婿,或者是做三年苦工,即使是女人也要在主人家服役三年。

4、傣家楼上客厅中有3 根主要的房柱,2 根是在卧室与客厅并排分开的,1根是火塘旁边的,火塘边的柱子是傣家人的顶天柱,绝对不能倚靠。

5、投宿在傣族人家,夜里不能吹口哨,也不要随便挪动火塘上的三脚架,不能从三脚架上跨过,也不能用凳子做枕头。

精明的小猫咪
灵巧的眼睛
2025-08-08 08:22:25
1、干栏式竹楼具有独特的风格,它有舒适、卫生、防潮、防虫等优点。傣家的竹楼正方形,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住人,距离地面约2公尺左右,以数根木料(或用大青竹)为柱。下层无墙,用以饲养牲畜及堆放什物。

2、竹楼层顶造型为歇山式,层面用草排复盖。设有楼梯,拾级登楼,有走廊、凉台,可以晾物和纳凉。室内用竹篱笆隔为两间,内间为主人卧室,外间为客室。客室进门内有高出地面四、五寸长的火塘,供烹饪取暖照明之用。

3、外间是接待宾客的场所,也是室内活动的中心。卧室是一大通间,男女数代同宿一室,席楼而卧,仅仅是使用黑布蚊帐,作为间隔。室内陈设简朴,用具绝大部份为竹制品,除锅、盆、罐外。

4、其余桌、凳、箩、筐、饭盒等系竹篾编制而成。壁多无窗,阳光和风都是从这些竹片缝中透入。楼外以竹为篱笆,宅院内长着劲秀挺拔的椰子、树干高大的柚树、果实累累的、香甜可口的木瓜和婆娑苍翠的竹丛。一派诗情画意,点缀出浓郁的带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