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装饰 > 正文

天文球有什么用

虚幻的蜜粉
精明的苗条
2023-03-02 19:43:01

天文球有什么用

最佳答案
暴躁的发带
受伤的砖头
2025-07-28 06:51:23

天文球的用途有:

1. 用于观测天体:天文球可以用来观测天体,它能够把天空中的星星、行星、星座等天体的位置和形状精确地投射到球面上,从而使天文爱好者更容易观测到它们。

2. 用于教学:天文球可以用来教授学生关于天体的位置和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用于装饰:天文球也可以用来装饰室内,它们的美丽外观可以给室内带来更多的灵感和想象力。

最新回答
标致的仙人掌
糊涂的鸭子
2025-07-28 06:51:23

好看。北京古观象台位于北京市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它以建筑完整、仪器精美、历史悠久和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独特地位而闻名于世。观象台在明朝时被称为“观星台”,台上陈设有简仪、浑仪和浑象等大型天文仪器,台下陈设有圭表和漏壶。清代时观星台改称“观象台”,辛亥革命后改为中央观星台。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间,天文台上先后增设了八件铜制的大型天文仪器,均采用欧洲天文学度量制和仪器结构。它们不仅是实用的天文观测工具,还是举世无双的历史文物珍品。[1]

观象台建于1442年,是明清两代的国家天文台。古观象台台体高约14米,台顶南北长20.4米,东西长23.9米。上设8架清制天文仪器。从明正统初年到1929年止,古观象台从事天文观测近500年,是仍存的古观象台中保持连续观测最悠久的,它还以建筑完整和仪器配套齐全,在国际上久负盛名。清制8架铜仪除了造型、花饰、工艺等方面具有中国的传统外,在刻度、游表、结构等方面,还反映了西欧文艺复兴时代以后,大型天文仪器的进展和成就。是东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新中国成立后,古象台移交给北京天文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耍酷的香水
狂野的汽车
2025-07-28 06:51:23
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名为“藻井”,含有五行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义。一般都在寺庙佛座上或宫殿的宝座上方。是平顶的凹进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上有雕刻或彩绘,常见的有“双龙戏珠”。

彪壮的黑夜
如意的小甜瓜
2025-07-28 06:51:23

1929年中央研究院在国立天文陈列馆(即北京古观象台)的发展报告中这样批道:“若论宣传天文起见,则德国蔡司厂之天象仪,美妙无比,但价值过昂,处现在状况之下尚谈不到。”嗣后,高鲁、张钰哲、陈遵妫、李珩等现代中国天文学的先驱者纷纷撰文,介绍和宣传有关天象仪和天文馆的知识,呼吁中国天文馆的诞生。

1954年夏,中国驻前民主德国使馆向外贸部门反映说,前民主德国的蔡司天象仪是一种科学普及教育仪器,德方对中国有贸易差额,建议购买天象仪,作为一部分外贸补偿。随后这份文件转到中央文委,同年9月中央文委决定筹建北京天文馆,并由中国科学院负责办理。中国科学院从年度经费中调剂200亿(人民币改革前的旧币)作为建馆经费 。

1957年,北京天文馆正式对外开放,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38号,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是中国第一座大型天文馆,也是亚洲大陆第一座大型天文馆 。天文馆的建筑设计师是建筑师张开济,室内装饰是由美术大师吴作人和周令钊等人完成的 。9月29日上午,在北京天文馆开馆典礼上,北京市副市长吴晗致祝辞 。

1991年,因为老馆超期服役,天文馆的设备和建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北京天文馆的改造被提上议事日程。经过招标,几个商业化中的一个方案“在天文馆原地将建起超高层的现代化大楼”在当时引起了强烈争议。李元等天文馆元老、张开济等建筑师明确表示反对。

1998年夏天,因为传闻决定拆除天文馆,天文馆迎来了一场“天文馆告别热”,到天文馆来的观众是往常的三四倍。

2000年9月8日,北京天文馆老馆最终避免了被拆除的命运,决定在保留老馆的前提下,由市政府投资2亿修建新馆,并与老馆建筑相互呼应 。

2001年12月26日,北京天文馆扩建工程正式开工,建筑面积两万多平方米,是原天文馆规模的近10倍。同时,新馆在功能上超越传统天文馆,具备星空表演、动感电影等令人震撼的视听效果 。

2004年12月12日,投资3亿多元人民币、耗时近三年建成的北京天文馆新馆(B馆)开始对公众开放 。

2006年1月20日,北京天文馆B馆展览二期工程收尾后重新对公众开放。总布展面积约2000平方米,分布在B馆的一层和二层,共设有大行星、小天体、天文观测等十多个展区。数字宇宙剧场新推出一部数字天象节目《神奇的宇宙》,影片的部分进程将由观众投票决定 。7月6日,北京天文馆B馆的“快乐探索宇宙天文展览”正式对外开放,展览共有15个展区,除了太阳区外其它14个展区都是首次推出 。11月6日,北京天文馆老馆(A馆)开始改造,预计总投资6000万元,除更新天象仪、音响、投影机等主要设备外,还将对整个建筑的内外部进行重新装修,并改造供电、空调等系统 。

2007年8月A馆整个建筑的硬件部分已改造完成,天象厅步道两侧的窗户变小,座椅由以前的600席减少到500席,坐席更宽大舒适。开始更换的天象仪由国外进口,并加装了达到3000万像素的全天域投影系统画面,此外还将加入激光表演及多声道环绕立体声音响 。

2008年7月11日,A馆重新开放,东西展厅共800平方米,有《旋转星空》《奥运星空》两个展览,前者是一个长期展览,设置了14个互动展项用于教参观者认星,体会日、地、月等天体的相互空间位置,体验站在地面上观测天文现象。而《奥运星空》科普人文展将展示奥运历史上重大时刻发生时的星空图 。

2009年5月22日,北京天文馆分别在大兴区第一小学、大兴区庞各庄镇第二中心小学建立“天文教育研究基地”和“天文观测实践基地”,天文馆会派天文专家对学校天文教育工作进行指导 。

2010年12月3日,北京天文馆3D剧场历经半年多的数字化改造重新开放 。

2012年4月,北京天文馆和索尼中国联合打造的“索尼4D科普剧场”投入使用。剧场位于B馆2楼,能容纳200席座位,其4D环幕长33米、高6米。由6台索尼4K投影机在180度的环形银幕上放映出具有立体效果的影片 。

2013年5月14日,国家文物局公布《关于西藏博物馆等6家博物馆重新定级评估结果的通知》,北京天文馆因为连续两年运行评估为“基本合格”,且2013年的重新定级评估总分为781.4分低于国家一级博物馆800分的评分标准,因此被取消国家一级博物馆等级,调整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

2014年1月23日,中国大陆地区首家球幕立体宇宙剧场在北京天文馆落成。经过历时一年的改造升级,北京天文馆架构了新型的前端投影设备和后端高性能服务器,同时将剧场周边辅助配备进行了换代升级。剧场采用索尼的4K·3D产品技术,架设多台4K模拟仿真数字放映机,利用超高清晰度的4K像素物理分辨率和LCOS技术的特点,达到超高亮度3D效果。另外,采用德国光谱分色式技术,运用光谱分离的方法实现左右眼立体影像的高度分离,突破了球幕立体技术的瓶颈,达到4000像素物理分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