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设计 > 正文

怎么形容昆曲服饰和头饰的特点

深情的电源
平常的指甲油
2023-03-02 18:02:45

怎么形容昆曲服饰和头饰的特点?

最佳答案
时尚的美女
悲凉的宝马
2025-07-24 10:16:15

一、昆曲头饰的风格和内容头饰作为服饰礼仪文化的一个显著标志,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在对头饰进行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工艺美创造过程当中,浸染着华夏民族传统的智慧和和谐的审美意趣——含蓄、丰满、充满艺术气息。此外,昆曲保留了“裹巾”这种原为西北民族的帽式,形象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融合史,其价值远远超出服饰史本身。此外,它还吸收了宋朝、元朝头饰的一些经典样式,男性头饰多为各式帽、盔或巾;女性头上多着冠(帽),束簪或钗,其上装饰有步摇、钿子、等饰品。明代男子的巾帽等级分明,上层阶级冬季戴绒帽,夏季用裹巾。平民百姓不得戴巾,只能戴帽子,农民戴斗笠。男性官员的帽式一般为方翅纱帽、圆翅纱帽、尖翅纱帽、相貂等,武将盔帽有夫子盔、霸王盔、虎头盔、狮子盔、荷叶盔、帅盔;平民身份者多戴一种帽体较高、近乎瓜皮似的便帽。“巾”属于上等饰物,官绅、儒商可以佩戴,或是青年书生和未做官的举人,如《牡丹亭》的柳梦梅。常见的有文生巾、解元巾、苦生巾、网巾、必正巾、儒巾、四方平定巾、将巾等。网巾是一种束发的黑色马尾棕编制的网罩,用来裹头;四方平定巾系一种黑色罗纱制成的便帽,外形四四方方故得名,可以随意搭配服式。昆曲中女子最常用的头饰就是簪和钗。簪子是许多民族的妇女在修饰头发时所不可缺少的装饰品,簪钗装饰以金玉的垂挂装饰,可以插到妇女头上任意部位。簪的材料多用石、竹、玉、骨、金、银、玛瑙、琥珀等多种材料制成,常见的形状有龙、凤、麒麟、燕、雀及游鱼等;钗则是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用来绾住头发,或者用它把帽子别在头发上。钿是钗的一种,前如凤冠,后加覆箕,上穹下广,分为凤钿、满钿、半钿三种。钿花是昆曲中女性装饰美化头部的时髦饰品,通常用金、银、玉、贝等做成花朵开状,五彩缤纷,令人炫目;步摇是一种附在簪钗上的一种首饰。《释名·释首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步摇上边附有珠片或流苏,女性在行走时发出清脆的声音。冠是一种华贵精美的古代女子头饰,“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的形象皆有所涉猎,它多与绸带、缎带等组合设计成多层花型,呈镂空状,富有立体感。色彩靓丽新奇,极富装饰性。其中以凤冠最为华丽,以龙凤为主要元素,它采用金丝堆累工艺焊接,其上镶满人造珠宝,曲中多为皇宫贵族的后、妃们佩戴。此外,还有珠冠、团冠、九龙冠、平天冠、堂帽、草堂等。乐伎戴明角冠,地位一般的妇人除出嫁等激情活动外不许戴冠。二、昆曲头饰的特征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黄梅戏等地方剧种相比,昆曲头饰更为精致、华美,异彩纷呈。昆剧人物头饰在面辅料选择、图案色彩、刺绣工艺、饰物品的选择等方面精益求精,再配以优雅的服饰、精美的妆容、婉转的人物唱腔,头饰造型最终与着装风格保持一致,达到了完美和谐的状态。曲中人物通过特定的头饰来表现人物身份,配合人物演绎的场景和一些心理行为,在昆曲婉转优美的“一唱三叹”中,头饰摇曳生姿,往往令人物形象更为丰富和饱满。 昆曲的服饰文化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体现,也是舞台上鲜明的服饰表现广阔的历史图景和丰富的社会生活的必然选择。昆曲的头饰是建立在实用性的基础之上,兼具人们的审美情趣,并逐渐扩充到蕴合诸多礼仪的发展历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特别是当头饰的功利性被升华为艺术形象而具有审美的特性时,概念性的象征符号便出现了。这种概念性的象征符号既包含了民族原始图腾和信仰,又包含了由此发展而来的民族审美独特性。其独特性在于一方面表现出将剧中人物重新创造组合,形成一个自由、浪漫、夸张的意境,另一方面,由于其意象性思维沿袭着古代文化的魅力,表现出一种古典的带有神秘感的审美趣味。昆曲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它的主体(包括唱词、念白、音乐、表演等等)是非物质的。中国戏曲中以昆曲和京剧的服饰最为丰富、严格,皆有“宁穿破,不穿错”的要求。昆曲头饰上体现了社会等级森严的制度,在男子头饰和女子的头饰上面都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特点。昆曲头饰还体现了角色的年龄特点和伦常次序(如图1昆剧中的生、旦、净、丑四角)。例如男性在不同年龄段其“英雄结”构造与形状是不一样的。女性的头饰也随其身份、年龄的不同在其一生中要变换好几次,从头饰即可见女性的年龄身份年轻女性生小孩后,要将帕换帽。昆曲头饰兼具夸张、象征、寓意,头饰体现了美与装饰以及美与艺术的关系。“头上遍插发簪”和“以黑色绒线代替假发”带给人一种庄谐有度、韵味无穷的审美情趣。

最新回答
跳跃的白开水
外向的猫咪
2025-07-24 10:16:15

昆曲有优美的线腔,以缠绵、温柔、悠远著称。在演唱技巧上,注意声音的控制,节奏和速度的起伏,注意吐字和返声,完成伴奏音乐。昆曲表演的最大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舞结合巧妙和谐。昆曲是唱、跳、唱、跳等多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在漫长的戏曲表演历史中,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演特色。

昆曲的戏曲舞蹈在许多方面吸收和继承了古代民间舞蹈和宫廷舞蹈的传统。通过长期的舞台表演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说唱与舞蹈紧密结合的经验。为了满足叙事和场景写作的表演需要,昆曲创作了许多强调描写的舞蹈表演,配合“戏”,成为一种独特的故事性很强的戏剧。徽剧传统服饰虽形成于清代,但其规格和样式基本上是以明代服饰为蓝本的。

进入清朝后,清朝颁布了“剃发更衣”的命令,但戏曲演员在舞台上使用明代服饰是被破例批准的,并未禁止。后来由于清宫剧的增多,清代服饰和旗服也成为服饰的一部分。徽剧的服饰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装饰性。既体现了中国传统色彩学和工艺美术的绘画原理,又对龙凤、花鸟、动物、鱼虫、云水等各种装饰图案进行了夸张变形。

以炫丽、对比的手法,将自然之美与装饰、图案和谐结合,构成了服饰对舞台人物性格、形象的表现力。而且还采用各种绸缎、棉麻织物等不同的刺绣工艺制作而成。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唱腔有很强的艺术性。昆曲表演使用锣、鼓、弦、笛、箫、笙、琵琶等管弦乐乐器,并配以打击乐器。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昆曲积累了大量的剧目。其中,影响较大且经常上演的剧目有王士祯的《冯明集》、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柯南集》、沈京的《侠客》等。还有的《玉簪记》、李渔的《风筝错》、朱的《十五关》、孔的《桃花扇》、洪圣的《长生殿》以及其他著名的折子戏,如《园中梦》、《阳关》、《三醉》、《秋江》。

平常的面包
等待的世界
2025-07-24 10:16:15

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归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

昆剧表演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昆剧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长期的演剧历史中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演特色。

昆剧的戏曲舞蹈多方吸收和继承了古代民间舞蹈、宫廷舞蹈的传统,通过长期舞台演出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说唱与舞蹈紧密结合的经验。

为适应叙事写景的演出需要,昆剧创造出许多偏重于描写的舞蹈表演,与“戏”配合,成为故事性较强的折子戏。

扩展资料

昆曲是中国现存的最古老剧种之一,昆曲唱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昆曲表演使用锣鼓、弦索、笛、箫、笙、琵琶等管弦乐器,配合打击乐器进行伴奏。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昆曲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上演剧目。其中有影响而又经常演出的剧目如:王世贞的《鸣凤记》,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沈璟的《义侠记》等。

高濂的《玉簪记》,李渔的《风筝误》,朱素臣的《十五贯》,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另外还有一些著名的折子戏,如《游园惊梦》、《阳关》、《三醉》、《秋江》、《思凡》、《断桥》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昆曲

耍酷的白昼
粗暴的大炮
2025-07-24 10:16:15
昆曲之入选“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于它是中国古典表演艺术的经典。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昆曲的辉煌与落败都与其特性有关。昆曲的兴盛与当时士大夫的生活情趣、艺术趣味是一脉相承的。士大夫的文化修养,为昆曲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品位,他们的闲适生活和对空灵境界的追求,赋予了昆曲节奏舒缓、意境曼妙的品格,加之士大夫内心深处含有对社会对人生的哀怨、悲凉的感受,使得昆曲在音乐、唱腔上每每显示出惆怅、缠绵的情绪。而到了清乾隆时期,市民阶层崛起,舒缓、惆怅的风格显然与他们格格不入,即使士大夫们也开始务实起来,昆曲在不受市民青睐的同时,也失去了士大夫阶层这一阵地。于是,昆曲便逐渐走向衰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全国范围内已没有一个职业昆剧团。20世纪50年代,一出《十五贯》救活一个剧种,全国随之成立了6个昆曲院团。韩世昌、白云生、顾传、朱传茗、周传瑛、俞振飞、侯永奎、北昆著名笛王田瑞亭及其女北方昆曲著名坤伶田菊林等老一辈表演艺术家及解放后培养出的李淑君、蔡正仁、计镇华、张继青、洪雪飞、汪世瑜等一批优秀演员,整理、编演了《牡丹亭》、《西厢记》、《千里送京娘》、《单刀会》、《桃花扇》等大量优秀剧目。但在今天,昆曲严格的程式化表演、缓慢的板腔体节奏、过于文雅的唱词、陈旧的故事情节,丧失了时尚性和大部分娱乐功能,离当代人的审美需求相距甚远,因而难以争得观众,演出越来越少,以至在演出市场上难觅其踪,形成了恶性循环。之前,全国大约有800人在从事昆曲工作,号称“八百壮士”,如今只剩下600人了。全国6个昆曲剧院团创作、演出普遍陷入困境,演员培养及艺术创作均无力投入。自田家被迫离开北昆后其独有家传秘本《双占魁》、全本《荷珠配》、《白娘子》,就此失传,也是北方昆曲的一巨大损失。有人主张,昆曲应作为博物馆艺术,只求保存,不用发展,此说遭到昆曲工作者和有识之士的反对,也有悖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初衷――保证这些杰出文化的生存,而不是遏制它们未来的发展。但是,昆曲确实面临着困境:人才的流失,使得胜任昆曲创作的人员寥寥无几;而要革新昆曲,又面临两难的境地――不对昆曲作较大的改变,就无法缩小昆曲与时代的距离;倘若作大的改变,昆曲就失去特性而不称其为昆曲了。专家认为,昆曲当务之急是抢救现有剧目和文献资料,首先要对全国中老年艺术家的拿手剧目进行录音录像,对珍贵的昆曲文献、演出脚本、曲谱和图片进行搜集整理。昆曲演出可以从老戏中讨生活,剧目应以继承、整理为主,如上海昆剧团近两年排演的《牡丹亭》,将汤显祖原作删减为上中下三本,配以现代化的舞台处理,既保持原作特色,又符合当今审美,收到了很好的市场效果。

老实的哈密瓜,数据线
无奈的巨人
2025-07-24 10:16:15

周大福“春雪”系列汲取昆曲灵感,将昆曲“阳春白雪”的至高意境融入到璀璨的钻石中,“春雪”二字摘自“阳春白雪”,“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以春雪之名来诠释女性之美——生如春雪,自有腔调。

春雪系列将高雅的昆曲艺术理念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甄选独一无二的T MARK印记钻石,以环状围石为造型,围石环绕如光芒笼罩,让独一无二的女性散发光芒,无惧世俗的眼光与争议同时采用独家内嵌车花工艺,精致的露珠边让钻石更加闪亮,以映射现代女性外在闪烁耀眼光芒,内心纯洁坚强,腹有诗书气自华。希望每一个拥有它的女孩都能“生如春雪,自有腔调”。

发布会伴随着新品主题曲《春雪》MV首映正式拉开帷幕。MV中,第五代昆曲传人黄亚男,以一曲昆腔将春雪女孩的故事娓娓道来。

活动现场则由六位楚楚动人的模特佩戴新品秀款,倾情演绎春雪新look。演员林允在模特的簇拥中踏乐登场,她身着一袭柔美仙气的礼裙,饰以春雪新品,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重要的外套
帅气的口红
2025-07-24 10:16:15

昆曲昆剧和昆腔有什么不同

昆腔、昆曲、昆剧所指内涵明显不同:最初的昆腔是顾坚创立的散唱形式,其后的昆曲是魏良辅改良的清唱形式,随后的昆剧是梁辰鱼创用的演唱形式。三个阶段一脉相承,连环发展,旋律形态从简陋到细腻,歌咏形式从清唱到演唱,完成了戏曲发展的全过程。

昆曲不能称为昆剧、昆腔?

发源于江苏昆山的“百戏之祖”有很多称谓,昆腔、昆曲、昆剧是它不同时期的叫法。三者具体所指不尽相同,由于认识上的模糊,所以在平常的语言流通中、撰文评述中常会混淆、错用,给研究、介绍带来诸多不便,甚至引来误解,所以有必要搞清昆腔、昆曲、昆剧的确切内涵,从而对“百戏之祖”的发展脉络有个更清晰的了解。通过对有关权威辞书的研读,实际上,昆腔、昆曲、昆剧的所指内涵有着明显的区别。

三种文字含义

昆腔、昆曲、昆剧是三个表明地方性戏曲特点的偏正词组,说明了这种腔、这种曲、这种剧都发源于昆山,这符合一般戏曲命名的规律。这里重点要知道腔、曲、剧的具体含义。

腔:声腔,指唱段的腔调样式。曲:曲调,指旋律的曲折形态。剧:戏剧,指情节的唱演内容。

从字面解释看, “腔”和“曲”主要供人唱的, 所以常与动词“唱”构成动宾词组“ 唱腔 ”或“ 唱曲 ” ,并且“腔”和“曲”虽然都是带词的唱调,但“曲”比“腔”的旋律形态更曲折、更生动。“剧”主要供人演的,所以常与动词“演”构成动宾词组“演剧”,除了唱曲外,还须表演身段、形体,应该说“剧”比“曲”有着更丰满的内涵。

由于“昆腔” ( “昆山腔”的简称)是最初形成的叫法,比较古老,现在一般不多提及,平常主要对“昆曲”和“昆剧”这两个“叫法”加以区别和运用。一般以唱为主的'活动称为昆曲活动,如昆曲曲会、清唱昆曲等以演为主的活动称为昆剧活动,如昆剧团、昆剧艺术节等。

三个发展阶段

元末明初,南戏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和昆山腔群芳争艳。当时,江苏昆山千灯的顾坚将昆山腔(简称“昆腔” )设计成具有浓郁的乡音俗调而独领风骚,随后一花独放,风靡大江南北。昆腔时代的唱调充满着吴侬软语的韵味,具有鲜明的江南地方性特点。

明朝嘉靖年间,由于昆腔“止行于吴中”,江西人魏良辅投奔昆山,进行昆腔改良。他的主要功劳是将南北曲的精华融会贯通在“平直无意趣”的昆腔中,并精细地设计运腔、吐字、伴奏,终于使濒临衰落的昆腔迎来了新生。此时的昆腔被称为昆曲,并美其名为“水磨腔” 。

随后,基本和魏良辅同时代的昆山巴城人梁辰鱼,将比较单调的唱曲形式发展成生动活泼的演剧形式。他率先编创传奇《浣纱记》,将昆曲运用到戏剧情节的演绎中,创立了各种行当角色,赋予了昆曲演唱以更大的魅力。此时的昆曲演唱已进入到昆剧阶段。

因此,三个阶段的发展脉络是:昆曲取代了昆腔,昆剧又包容了昆曲。

三种演唱形式

昆腔阶段的唱腔活动,大多是文人雅士的聚首抒发,有时对酒当歌,有时风流表白,有时畅怀感想,有时显露才华,伴奏简陋,场面自由。当时昆山名士顾阿瑛搭起了“玉山草堂”的平台,吸引了四方唱腔好手,如顾坚、高明、杨铁笛、倪元镇等,他们是这里的常客,交流昆腔、切磋昆腔,为昆腔的胜出推波助澜。

昆曲阶段的唱曲活动,进入到了专业演唱的氛围,即很多具有较高造诣的曲师常被大户人家邀去拍曲、唱曲。一人清唱,众人伴奏,唱者进入角色,与伴者配合默契。当时产生了许多昆曲堂名班子,就是这种清唱形式,一般由八至十人组成,曲笛主奏,鼓板指挥,丝弦衬托,曲师轮番登场,与伴奏珠联璧合。

昆剧阶段的唱剧活动,已进入到舞台演戏的形式了。演员各司行当,从头面化妆、帽服穿戴、道具运用、程式表演,都已有了明确分工和精细要求。自从梁辰鱼首创《浣纱记》后,多场多折的传奇戏剧层出不穷,使优美细腻的昆曲在演绎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中发挥出巨大作用,成为唱演兼重的彩唱艺术。

由此可知,昆腔阶段的唱腔活动是散唱形式,昆曲阶段的唱曲活动是清唱形式,昆剧阶段的唱剧活动是演唱形式。

通过以上分析,昆腔、昆曲、昆剧所指内涵明显不同:最初的昆腔是顾坚创立的散唱形式,其后的昆曲是魏良辅改良的清唱形式,随后的昆剧是梁辰鱼创用的演唱形式。三个阶段一脉相承,连环发展,旋律形态从简陋到细腻,歌咏形式从清唱到演唱,完成了戏曲发展的全过程。昆腔古老,昆曲新鲜,昆剧丰满,三者所指不同,不能混用。如为了培养各种行当的表演人才,苏州曾经成立了“昆剧传习所” ,这里运用了“昆剧”的称谓为了保护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戏曲音乐,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是“中国昆曲” ,这里运用了“昆曲”的称谓,细品其中的奥妙,因为昆剧中的一些表演技巧,在其他剧种中已有所继承,当务之急是要抢救昆曲的演唱,使这颗璀璨明珠世代闪烁。所以说,昆腔、昆曲、昆剧的称谓在使用中是不能混淆的。

失眠的大叔
安详的鱼
2025-07-24 10:16:15
昆曲的几个主要特点分别是抒情性比较强,并且注重声音控制,动作上吸取了各种民族舞蹈的精华。昆曲作为我国珍贵的传统文化艺术,具有其完整的表演体系,且在中国的艺术领域当中占据了比较高的位置。昆曲结合了南北曲的特点,在说唱时能够充分通过声腔和声音的快慢将人物的情绪给表达出来,并且借由动作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昆曲在表演时常常结合精心设计的舞蹈动作,凸显人物身段和抒情的感觉。昆曲声腔称为水磨腔,是一种细腻又新式的唱法。

尊敬的康乃馨
粗犷的便当
2025-07-24 10:16:15
首先,昆曲的历史比京剧要长的多,明代就已经是成熟的独立剧种了。清中期才开始逐渐发展直到清后期才真正迎来高峰的京剧在中国的戏曲剧种中论资排辈是非常靠后的,弋阳腔川剧秦腔汉剧……都比京剧历史更长。

昆曲的表演体系非常发达完善,后来的剧种几乎都学习借鉴昆曲的表演、身段甚至唱腔音乐等,素有“百戏之师”之称。仅以京剧为例,现在的京剧中保留了大量昆曲移植剧目和大量昆曲曲牌,京剧演员要接受非常系统的昆曲学习,真正的好演员是昆乱不挡,也就是京剧昆曲都能演的。京剧几乎是“照搬”了昆曲的全体表演程式和表现方式,现在把以这类表演为主要表演手段的表演体系称作京昆体系。

昆曲除了表演上独树一帜,在从剧本创编到唱腔动作设计……上已经形成非常成熟的系统操作流程,这直接给后世的剧种提供了样板。

昆曲事实已经成为了整个戏曲这一中国独有的戏剧形式的代表。

动人的酸奶
知性的秀发
2025-07-24 10:16:15

昆曲剧作家和演员在可能条件下还做过其他一些大胆尝试。如在李渔的《蜃中楼》第五出戏中规定,演出时先扎一个设计精巧的蜃楼,放在台后。当演出时先从后台放出一股烟雾,这时迅速将蜃楼搬出等烟雾消散,蜃楼自然出现,并嘱告演者万勿草草。《长生殿》和《桃花扇》的不少场子也指出,需要使用特定的舞台布景,以便衬托、表现剧情和人物。

总之,昆曲艺术经过多年的舞台磨合与加工,形成了相当完善的体系,而这一体系又长期在戏曲中占据独尊地位,许多地方戏都在不同程度上吸收了它的艺术养分,继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从这个角度讲,昆曲艺术对整个戏曲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来自民间的昆曲艺术,以其优美清新的风格超越了其他简单粗率的戏剧样式,进而登上了时代艺术的巅峰,创造了丰富而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