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随处可见的大水缸是用来做什么的?
故宫之中,几乎随处可见的大水缸不仅有着装饰的作用,也有作为“门海”镇宅避邪的意思,还有一个非常实在的作用,就是用来防备火灾,在发生火灾之时可以用最快的速度防止扩散或是扑灭。
作为装饰和镇宅之用如果你去过故宫,你会看到故宫有很多的水缸,据说有231口之多。它们大多是用铁、青铜、铜等材质铸造而成,都是非常大的缸,两侧铸有带兽头的大环为耳,工艺甚是精美,也许如今看起来有点老旧,可在当时是光彩夺目,放在红墙黄瓦的故宫里,非常大气庄严。它们不仅好看,还有非常好听名字,叫“吉祥缸”或是“太平缸”,从名字上就能看它们寓意的美好。明清时期,人们在门前放置一个大缸,称为“门海”,有镇宅避邪之意,希望减少家中灾祸的发生,民间如此,皇家更是如此。
实在的防备火灾之用当然这些大缸除了作为装饰和祈愿的作用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实在的作用,那就是用来防患于火灾。故宫是宫殿建筑群,大量的房间与廊道,都有着环环相接的巧妙,而整体建筑材料采用的又是木材,在干旱时节里,若是有火是容易蔓延的,这个时候,这些水缸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那个时代是没有水管的,救火就靠提水灭火,随处可见的水缸就是为了方便救火,以最快的速度灭火,纵不能灭火也能防止火势蔓延。所以啊,以前的太监宫女们几乎天天都检查水缸里的水,填满水缸,防止水缸里的水结冰是他们非常重要的职责。
随着时代变迁,这些水缸见证了历史,如今依然在故宫里面,不过却受到了保护,圈围了起来供后人观赏,它们的身上还留着八国联军时的伤痕,却依然执着的把古代的智慧留传了下来,有时间,去故宫看看吧!!
如果斋用玻璃鱼缸养鱼,看着太单调了,现在养鱼越来越追求整体鱼缸的美观和档次。所以开始有了鱼缸装饰物这么一种水族器材。而鱼缸装饰其实并不能随便乱放的,因为很多做鱼缸装饰物的厂家,压根不懂鱼,只是单纯以人们甚至是自己的审美去生产而已,或者单纯地仿造,而没有考虑养鱼的一些基本冲突,比如是否影响水质,会不会影响鱼儿的活动,能在水里存放多久,等等这些问题都没有很严格的考虑。
鱼缸装饰物一大坑:塑胶
最常见的就是假水草,这些其实都是染色的塑胶,放在外面看着挺好看的,花里胡哨,五颜六色的。可是你放到水里之后,有的劣质塑胶是会掉色的,而且鱼去啃了之后,直接把这些染料吃进去了,那久了鱼肯定不行了。
再者,染色塑胶放水里久了会褪色,当然我也不确定这些色是否溶解到水里去了,可是终究这些化学原料的东西,泡水里久了也不好。而且说句心里话,真正对审美比较高要求的,看了这种很不自然的东西放鱼缸里,还是挺变扭的。
所以,对于这种以假水草有典型代表的塑胶装饰物,非常不建议大家放鱼缸里。
有待观察的装饰物:树脂
以洞穴或者小窝为造型的树脂也是比较常见的鱼缸装饰物,这种虽然也是上色的,可是比塑胶的好一些。树脂的属性还是比较温和的,在水里的危害不如塑胶那么大。而且造型也比较符合自然化审美,就是看着比较自然,不会显得很突兀。
常见的树脂造型有树洞啊,洞穴啊等等,这些还是仿造自然环境去塑造出来的,所以放鱼缸里造景其实也不错,不仔细看也看不出太多端倪。只是相比于纯自然的造景素材,树脂毕竟是人造的,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最适合装饰鱼缸的素材:天然材料
什么是天然材料,我的解释就是自然界存在的,比如木头啊,石头啊,水草啊,这些真实存在于自然界的,而不是人为想象创造出来的,最适合作为鱼缸装饰。其实根据自然化审美来看,这样的造景素材,这样的装饰物放鱼缸里,看着也是非常美,那种自然之美。
当然了,天然素材的劣势就是,它的造型是随机的,不能按照我们人的审美去塑造,所以遇到好的天然鱼缸造景素材,是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沉木的价格区别还是蛮大的,有的沉木是论斤称来卖的,有的沉木则是看单个的造型,本质就是因为形状不同,而造就了“物以稀为贵”的情况,所以少的东西自然贵,因为想要的人太多。同样的,石头也是一个意思。
而水草则是因为饲养和繁殖的难易程度,这部分因素还是占水草价格的比较大部分的。
许多去过北京故宫的人都知道,故宫里的一些大殿前、庭院中都摆放着一个个大金属缸。这些大缸腹宽口收、容量极大,而且装饰精美,两耳处还加挂着兽面铜环。那么,这些大缸是做什么用的呢?
大家可能都听过一个成语便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个成于表面意思是城门着火了,祸及“池里”的鱼,寓意祸事的蔓延,必将会伤害到无辜的人!指他人的不幸,可能会引起自身的不幸,不能因为自认为与此事无关便袖手旁观、幸灾乐祸。
这个成语的来历与故宫的大缸有什么关系吗?
是说缸里平时蓄水,平时夏天为了观赏,在缸里养鱼,一旦故宫里失火时,需要取缸里的水去救火,那么就会祸及缸里的鱼。紫禁城内,摆放用铜铁铸成的缸称为“太平缸”,又称“吉祥缸”,起到一个消防储水缸的作用。取名“太平缸”,其中蕴含了古人希望天下太平,国泰民安之意。现在消防手段众多,比如隔绝氧气、隔离火源、建立防护带、冷却等,不用于现在,在古代故宫里面可用的主要就是冷却,隔绝氧气需要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当时根本没有啊,隔离对于庞大的宫殿更不可能。最直接的就是让太监、宫女每人提着水桶去救火。
旧时,人们称大缸为“门海”。从字面上不难理解,“门海”即是门前之大海。大殿的门前有了大海就不会再发生火灾了。所以这些大缸又被称作吉祥缸、太平缸。
当然这些铜缸除了当消防用具外,本身也是一种很好的装饰品,尤其是鎏金铜缸,无论是用料还是工艺上,都达到了艺术品的层次。根据现代人的估计,制造一口品级最高的鎏金铜缸,表面的黄金使用就达到了100两之多,整个缸更是需要花费白银1500量,实在不是小数目。所以这也是一件装饰品和寓意吉祥的物件。
1.滤材:现在通用的水族过滤系统主要是上滤、滴流合、底滤、滤桶、侧滤、背滤,这些过滤系统的形式不同,但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在缸外培*硝化菌的过滤系统。也就是说鱼便要抽取到那些滤体里才能进行硝化处理的,也才能把鱼便的氨清除。
一般过滤材料是: 过滤棉 、生化棉、 活性炭 、玻璃环, 缸低一般铺火山石或者珊瑚砂,珍珠罗汉(包括泰金)喜好稍弱弱碱性的水质,底砂最好采用珊瑚沙,使PH在7.2-7.6之间,底砂厚度建议在2厘米以上。而金花系类罗汉(不包含带有明显珍珠血统)喜好弱酸性水,最好使用火山岩或鸡血石作为底沙,使PH在6.5-7.0之间。
2.装饰品:首先鱼缸最好是20公分以上,因为罗汉鱼体型较大,大一些的鱼缸有利于生长,布景的假山等等造景的东西就不要摆放了 ,因为罗汉玩耍时会蹭缸, 对鱼身体会造成伤害的 。缸里可以放置粉色的水上灯,如果两条罗汉的话中间打隔断,因为罗汉鱼属於中大型慈鲷鱼。有强烈的地盘观念,建议以单缸饲养为宜。
1996年马来西亚的水族业者经过不断的杂交选育,培育出一种全新的鱼种——“罗汉”,并引发一股养殖罗汉鱼的热潮。一瞬间席卷整个亚太地区,新加坡、日本、台湾等地鱼迷纷纷抢购,在水族界掀起轩然大波。 罗汉鱼中文总称彩鲷,意解多姿多彩的慈鲷,又名花罗汉。
罗汉除了威武雄壮的王者气势,艳丽夺目的动人色彩,具人性化的可爱外形以外,最令广大爱好者沉醉其中难以自拔的一点,就是他们与饲主之间的情意结。
罗汉对其他鱼类十分凶猛,但对人却极有灵性。只要主人来到鱼缸跟前,罗汉便会亲昵地游上前来,与饲主嬉戏玩耍。或回游,或翻转,或躺于饲主手中,享受饲主的爱抚。就如猫狗一样驯服、可爱。但若陌生人也想此般亲近罗汉,与之玩耍,必会受到他毫不留情的攻击,轻则留下口印,重则流血不止。如此有灵有性的罗汉,难怪不少家庭把他当作宠物一般。
这些水缸叫门海,放在太和殿左右两边。意义是消防。殿属土,若着火,在五行中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这样就有无穷无尽的水,所以叫门海。有些缸上一道道刮痕,是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是把上面的金刮走留下的。
紫禁城内的宫殿周围,陈列着无数引人注目的“吉祥缸”(也称“太平缸”)。“吉祥缸”有铜缸和铁缸两种,按照材质可以分为“镀金海”铜缸、青铜缸和铁缸三类。史料记载,清代中期,宫内共有大小“吉祥缸”308口,而今却仅存有108口了。
皇宫内各处陈设“吉祥缸”的数量以及缸的大小是随着环境而定的。如太和殿、保和殿及乾清门周围陈设的均是“镀金海”铜缸,而内廷东、西六宫庭院及长街上所陈设的就是比较小的青铜缸或者铁缸了。
它们即是美化紫禁城内的装饰品,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消防器材。古人将“吉祥缸”称为“门海”,既是“门前大海”的意思。这些“吉祥缸”内常年都储备有清水,一旦宫中失火,太监们就可以就进从缸内取水扑救。
公元1679年,也就是康熙十八年腊月的一天,宫里的御膳房着起了大火,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烧了很多地方,最后将整个太和殿烧了个一干二净。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也就是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皇帝上朝的地方,也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是皇帝最奢华的宫殿之一。太和殿的火灾事故,让康熙损失惨重,他随即下令,将6个导致失火的太监以绞刑,火灾也让康熙意识到防火的重要性。他将防火条令写进祖训,告诫后世子孙,要严格注意防治火灾,若发生火灾,对待肇事者必须严惩不贷。并特别颁旨,在宫内挑选手脚灵活,身体强壮的侍卫,组成专门的防火班,也叫做“激桶处”,实际上就是救火队,专门负责皇城内的救火和防火工作。
既然是祖训,子孙后代肯定要遵照执行。1727年,康熙的继任者雍正就掀起浩浩荡荡的防火运动。首先是风火檐改造运动,他下诏规定,宫内所有的屋檐,禁用木材,全部换成防火的琉璃瓦,新建的以及已有的亭台楼阁,均需按照皇城内河的走势修建,以便在起火时用内河之水灭火。所以我们看到的皇宫屋檐用琉璃瓦,亭台楼阁傍水而建,其实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多的是为了起到一个防火灭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