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工科普,榫卯家具是怎么做出来的?
榫卯家具是通过在木件上做出的凹凸互补部位相互咬合连接的方式制作出来的。榫卯家具的特点是不需要任何胶水或铁钉,完整地保存了木质原材料的特性。
榫卯家具的制作方式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契合方式。除了传统的家具以外,中国的木制建筑也有很多完全利用榫卯模式搭建而成的。现存的最大榫卯连接建筑是位于山西省朔州市的释迦塔。作为现存高度最高的木结构榫卯连接佛塔,释迦塔与意大利知名的比萨斜塔和位于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合称为世界三大奇塔。更为神奇的是,在历史上是加他所在的地区,曾经遭受过很多次强烈的地震袭击,在如此高强度的地震袭击之下,榫卯结构制作的塔身依然能够保证释迦塔屹立千年不倒,由此可见榫卯结构的神奇与中国传统匠人的智慧。
榫卯结构在家具的打造中使用十分广泛。中国传统木工通过榫卯结构将家具的每一个部件紧密联合起来,如果榫卯结构使用得当,整件家具甚至可以达到浑然天成,天衣无缝的程度。通过对于榫卯结构的不同应用,可以十分直观的观察出木工匠手艺的高下。掌握榫卯结构是一名合格的木工必须掌握的技巧之一。
常用的榫卯结构按其作用功能分类共有三个类型。一种是负责拼接两个面的交接构和,常见的有燕尾榫,扎榫等。家具中,衣柜的门与面通常都使用此种榫卯结构。第二种是负责点和点相连接的结构,这种结构活动性很强,适用性非常广,主要结构有双夹榫,斜钉榫等。最后一种是将三个部件结合在一起的榫卯结构,这种结构相对而言比较复杂,常见的有勾挂榫和半榫等。
木家具有三种榫卯结构,其中燕尾榫最牢固。在现代实木家具的生产中,榫卯仍然大量使用。它的基本形式是:一个零件的榫眼插入另一个零件的榫眼,然后形成连接。其中,榫眼是最重要的受力和连接部位。根据榫眼的形状,榫卯可分为直角榫卯、燕尾榫卯、圆棒榫卯等形式。
第一种,是直角榫卯接头,这是使用最广泛的榫接方法。木制家具结构中的大多数不同结构都用直角榫连接。 第二种是燕尾接头连接。榫为梯形或半圆形锥形,端部大,根部小,连接牢固紧密,但加工安装难度较大。可用于实木家具中箱形框架部件的角接。在高档仿古实木家具和一些民间家具中,燕尾榫也有许多用途。
当燕尾接合时,榫眼端的宽度需要比榫眼端的宽度大0.5毫米,而榫眼根部的宽度应该比榫眼根部的宽度小0.5毫米。燕尾榫具有最大的结合强度。第三种是圆棒榫接头。其形状为圆柱形,具有简化加工工艺、易于加工、节省材料、适合大规模生产的优点,但接头强度和稳定性相对较差。
在框架式结构家具中,榫可用于结构连接和接合,而在板式结构家具中,榫通常用于板之间的固定接合和定位。用于榫的材料通常是密度高,纹理直而细,无节结,无蛀虫的木材。根据榫头的数量,榫接合的方式又有单榫、双榫、多榫三种方式。其中,单榫和双榫常用于实木方材接合成家具的框架,多榫则常用于板件间的接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更加适合大规模生产的加工方式被创造出来,让更多人享受到了更好的家具。也使得榫卯技术,受到很大的冲击。
不过,榫卯技术,在现代家具的生产过程中,尤其是中式、新中式家具中仍然有保存和应用。
播放
(请在WiFi条件下观看)
下面就来看看一些古代榫卯结构中最经典的款式吧,家中有中式、新中式家具的亲们,还可以按图索骥,看看自家的家具中有没有应用这些技术!
1、楔钉榫
2、挖烟袋锅榫
3、夹头榫(腿足上端嵌夹牙条与牙头)
4、云型插肩榫(牙条、牙头分造)
5、扇形插肩榫
6、传统粽角榫
7、双榫粽角榫
8、带板粽角榫
9、高束腰抱肩榫
10、挂肩四面平榫
11、圆柱丁字结合榫
12、圆方结合裹腿
13、圆柱二维直角交叉榫
14、圆香几攒边打槽
15、攒边打槽装板
16、一腿三牙方桌结构
17、抄手榫
18、方材角结合床围子攒接万字
19、方形家具腿足与方托泥的结合
20、三根直材交叉
21、加云子无束腰裹腿杌凳腿足与凳面结合
22、插肩榫变形
23、平板明榫角结合
24、柜子底枨
25、方材丁字结合(榫卯大进小出)
26、厚板闷榫角结合
27、厚板出透榫及榫舌拍抹头
28、椅盘边抹与椅子腿足的结构
29、直材交叉结合
30、弧形直材十字交叉
31、弧形面直材角结合
32、走马销
33、方材丁字形结合榫卯用大格肩
↓↓↓ 点击"曲美家居 ,查看更多精彩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
榫,剡木入窍也。俗谓之榫头。亦作笋头。榫卯(sǔn mǎo)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这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
各种榫卯做法不同,应用范围不同,但它们在每件家具上都具有形体构造的“关节”作用。几十种不同的“榫卯”,按构合作用来归类,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型:
一类主要是作面与面的接合,也可以是两条边的拼合,还可以是面与边的交接构合。如“槽口榫”、“企口榫”、“燕尾榫”、“穿带榫”、“扎榫”等。
另一类是作为“点”的结构方法。主要用于作横竖材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如“格肩榫”、“双榫”、“双夹榫”、“勾挂榫”、“锲钉榫”、“半榫”、“通榫”等等。
还有一类是将三个构件组合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造方法,这种方法除运用以上的一些榫卯联合结构外,都是一些更为复杂和特殊的做法。如常见的有“托角榫”、“长短榫”、“抱肩榫”、“粽角榫”等。
若榫卯使用得当,两块木结构之间就能严密扣合,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它是古代木匠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工匠手艺的高低,通过榫卯的结构就能清楚的反映出来。
其主要优点如下:
1、榫卯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这种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之间向各个方向的扭动。而铁钉连接就做不到。比如,用铁钉将两根木枨做T字型组合,竖枨与横枨很容易被扭曲而改变角度,而用榫卯结合,就不会被扭曲。
2、金属容易锈蚀或氧化,而真正的红木家具,可以使用几百年以上。如果用铁钉组合,很可能木质完好,但由于连接的金属锈蚀、疲劳、老化而使家具散架。
3、榫卯结构的家具便于运输。许多红木家具是拆装运输的,到了目的地再组合安装起来的,非常方便。如果用铁钉连接家具,虽说可以做成部分的分体式,但像椅子等小木件较多的家具,就做不到了。
4、榫卯结构的家具便于维修。纯正红木家具可以使用成百上千年,总会出现问题的,比如某一根枨子折断了需要更换等。用铁钉连接的家具,做这处拆卸更换就不象榫卯结构家具来得容易。
5、榫卯品质高。红木木质坚硬,而铁钉是靠挤和钻劲硬楔进去的,此过程极易造成木材劈裂,这一点木工师傅都非常清楚。而使用榫卯连接红木家具,可以大大提升红木家具的内在品质,这也是传统工艺制作的红木家具具有增值收藏价值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古典家具中的榫卯结构作用是什么
1、榫卯结构可以让古典家具非常结实,使用寿命长,且内部木件更加牢固2、榫卯结构的家具拆卸、组装便捷,方便安装3、榫卯结构的家具出现问题,维修起来简单4、榫卯结构的家具不易出现裂缝,内在品质较高。
二、怎么选择古典家具
1、看家具的整体外观,一般来说家具表面的色泽是特别重要的,只有和室内装修统一,才能让整个室内体现出和谐的美。而且可以使用手轻轻的触摸家具的表面,看是否平滑光泽,关键还是看家具是否会出行掉漆,决定后期的使用。
2、看家具的整体结构,使用的材料是否符合要求,材料需要是防腐、防裂,能够长久的使用。再就是根据自自家的空间大小,选择尺寸合适的家具,以免看起来非常不舒适,而且家具的结构一定要以牢固为主,否则极容易带来安全问题。
3、在家具选材上,是非常严格的。正常来说,想要选到合适的家具,就要根据家具的原有纹理,来找到家具本身的美。另外,日常需要对家具进行打蜡,可以让木材自身的纹理、色调保持鲜亮,长久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关于古典家具中的榫卯结构作用是什么,以及怎么选择古典家具,就先介绍到这里了,各位是否了解了呢?选择合适的家具,才能给自家带来舒适的感受哦。
红木家具中常见的五种榫卯结构
中式红木家具区别与其他类型家具的标志之一是精妙的榫卯结构。中国古典红木家具在各个部位的接合处使用榫结构卯合,是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红木家具通常在相连接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构件上采用一种凹凸的接合方式,其中,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槽、卯眼。今天,就和大家聊聊红木家具中常见的五种榫卯结构。
第一,两块薄板拼合时常用“龙凤榫”,即用榫舌和榫槽拼接。
红木板拼合后,为增加牢度、防止其弯翘,在反面开槽,将梯形长榫格穿人,称为“穿带”。这种榫称为“燕尾榫”。厚的红木板的直角接合处常使用闷榫角接合和明榫角接合。明榫接合比较粗糙,常用在看不见的地方,如抽屉的拐角处。有的红木家具工匠技术高超,能将很薄的红木板用“闷榫”接合。
第二,家具的很多地方都会出现横竖材的交接,都会使用“格肩榫”。
圆材接合,横材细、竖材粗,可在竖材的中心接合,也可在竖材的边上一点接合,后者可以使横材的一面与竖材的一面平,类似后者这样的接合称为“飘肩”。方材接合时因为款式的需要会产生“大格肩”和“小格肩”的样式,横材穿透竖材的情况称为“透榫”, 否则为“半榫”。多数家具为了不露痕迹都采用“半榫”,少数家具出于款式考虑,不仅采用“透榫”,还会故意伸出去。
第三,古人为了让桌面下没有横杖影响腿脚的活动,用“霸王杖”取代横杖的固定作用。
霸王杖上端用木销钉和桌下的“穿带”相连固定,下端使用“勾挂榫”和桌腿相连,腿上的榫眼为直角梯台形上小下大,榫头也为这种形状上翘,纳和榫眼后,下面空当垫入木楔,杖子就被卡牢,不会退出。如果先拔去楔子,又可将杖子拿下。
第四,红木家具在弧形弯材结合处常常难以找到接缝,是使用了“楔钉榫”。
红木圈椅上的椅圈就是用这种榫将几段弧形木料连接起来的。先在木料两端做两片合掌式的形状,头部再做槽和舌头,互相抱穿后,不再移动,在搭脑中部凿方孔,将头粗尾细的方形楔钉插人,两段弧形就连成一体了。
第五,“夹头榫”在宋代的中式家具案子上已开始使用。
明代红木家具的这种榫卯结构发展得很成熟,并有多种变异。基本制作是在案腿上打槽,顶端再做嵌人桌面底部的榫头,将牙板和牙头夹在槽中。这种榫结构还按照家具款式做出各种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