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装饰 > 正文

“羽扇纶巾”为何会变成武侯诸葛亮的专属服装和道具

呆萌的音响
搞怪的帽子
2023-03-02 14:05:57

“羽扇纶巾”为何会变成武侯诸葛亮的专属服装和道具?

最佳答案
怕黑的吐司
疯狂的自行车
2025-07-18 16:41:59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英雄荟萃。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有时候越是混乱的政局越是涌现出不少经世之才。而武侯诸葛亮则可以说是这些人才当中最亮眼的新星。

了解诸葛孔明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谋略家。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即便是不熟悉三国的人应该也听说过不少。在语文课本上,我们听闻过刘备三顾茅庐的感人故事,还从一出空城计当中具体而生动地看到了一个充满智慧和胆识的诸葛亮。他摇着羽扇,优哉游哉地坐在城楼上饮茶,弹琴的样子实在是让人崇拜得很。加上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渊博学识,更是被后世称为神人。

在众多版本的影视剧或者游戏画面当中,诸葛亮的经典出场形象就是四个字,羽扇纶巾。而且这种打扮到后来已然成为了诸葛孔明的专属服装和道具。那么为什么这种装扮会成为武侯诸葛亮的专属呢?让我们细细分析一下。

说起来,这和当时一种流行的文化风潮有着莫大的联系。当时也就是东汉末年,民间兴起了这样一种风尚。那就是士人阶层不再使用一贯戴在头上的头冠,而是学着平民的样子进行装扮。当时的平民喜欢在头上弄个头巾把头发包起来。于是,不少文人也模仿起来了。其中,诸葛亮这种装饰方式就是一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向平民百姓学习的风潮。

然而那个时候,羽扇纶巾并不是专门指代诸葛亮。知道苏轼这位北宋大诗人的都应该知道,他曾经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词,在他的词当中也出现过这四个字,但是它指的是周瑜而不是诸葛亮。这说明,至少到北宋期间,羽扇纶巾还没有发展成为专属某个人的服装和道具。

其实是因为《三国演义》的诸多刻画,大家渐渐地就认为这种装扮方式是诸葛亮一个人专用的了。可见,文学作品尤其是影响力很大的作品对于人们的认知和态度的改变还是很有控制力的。

最新回答
着急的月饼
玩命的铃铛
2025-07-18 16:41:59

您好,诸葛亮漫画的装饰一般都是以古典文化为主题,以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历史为背景,以古典文学中的人物和故事为主题,以古典文学中的文字和艺术为装饰。一般来说,诸葛亮漫画的装饰都是以古典文学中的文字、艺术、图案、花纹、图案、色彩等为主,以古典文学中的人物和故事为背景,以古典文学中的文字和艺术为装饰。例如,诸葛亮漫画中的装饰可以是中国古代的文字、花纹、图案、色彩等,也可以是古典文学中的人物和故事,以及古典文学中的文字和艺术。另外,诸葛亮漫画的装饰还可以是抽象的、现代的、艺术的,以及其他形式的装饰,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迅速的乌冬面
善良的枫叶
2025-07-18 16:41:59

和诸葛亮有关的礼物有羽毛扇、三国演义全套、诸葛亮手办等:

1.之前有个朋友喜欢玩手游,里面有个人物是诸葛亮,我为了投其所好,给他买了一些人物手办,其中一个就是诸葛亮的手办,还挺不错的,这样的手办,如果制作粗糙一点的,可能只要十几,二十几块钱,贵的也只要上百块钱其实也还好。

2.关于诸葛亮最著名的就是《三国演义》这本书,这本书里面诸葛亮是主角,而且一套正版的《三国演义》全集,如果是文言文装的,还是特别有意义的,不管是现在看,还是未来成年了再看,都可以学到不少东西,一套《三国演义》全集的图书,如果在各大网上平台上面买,可能也不便宜,便宜的可能也要几十块钱一套贵的上百或者几百,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来决定是否购买。

3.可以送朋友一把羽毛扇,可以是诸葛亮同款的,这样也显得有诸葛亮的气质,虽然用处可能不是很大,只有在夏天的时候可以扇风,但是其实这种东西也可以作为一个陈列品,用来作为装饰品挂在墙上也是很好看的,一把羽毛扇的价格也只要几十块钱,也不贵,应该是买得起的。

义气的猫咪
活力的雨
2025-07-18 16:41:59
一、戴髯口与粘胡子的区别可能是出现时间的早晚或戏班的道剧改进程度。

早期的髯口似用细绳所拴,紧贴面颊,接近写实。

后来改用铜丝作挂钩,趋向夸张、装饰,式样上也逐渐丰富。演员可以利用髯口做种种身段动作以刻画人物的情绪、性格。

清末以来,又有各种改良髯口,其挂钩较细,紧贴腮边,全都露口,尺寸也较短。

而粘胡须子,由不太巧妙,一来没有以上妙处,二来去除时会拉得脸部疼痛,尤其是嘴巴四周是人的危险金三角所在,一有感染,即有可能要命,所以,粘胡子是戴髯口之前的事吧。——区别可能就是出现时间的早晚或戏班的道剧改进程度。

戏班有钱的话,购进或自制一些高级的髯口,方便演员佩戴、中途休息、吃饭喝水等工作和生活需要,没有钱的,或是像我们学校搞活动等,临时节目里,由于没有相关道具,只好粘了。

二、孔明的形象,为了衬托他的老成和智慧,三顾茅庐时就让他有了胡子,其实他比刘备年轻,当时才28岁。不过,戏曲上,为了表现一个人的性格特征,让小包公,为增加他的威严这一性格,青少年一个孩子时代的包公,也加上了胡子,所以,你的问题,只能是第一种解释,不大像是年轻时粘,年老后戴,而是有条件当然戴,没有条件了,只好粘吧。

无私的大神
称心的心情
2025-07-18 16:41:59

三国中诸葛亮的出现必定伴随着羽毛扇,特别是六出祁山的时候,诸葛亮手持羽扇,一派从容的形象飘然而出。那么为什么他常年拿着羽毛扇,羽毛扇又是哪里来的?

大家都知道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然而这一句是描写周瑜这个典型的儒将的。其实,陈寿的《三国志》中没有关于诸葛亮羽扇纶巾装扮的记载。这种装扮最早的来源是裴启的《语林》。

《语林》中记载,“诸葛武侯与宣王在渭滨将战、武侯乘素辇,葛巾、白羽扇,指挥三军,三军皆随其进止。”这个时候用的是葛巾和毛扇,因为汉末魏晋时期,儒将一般都是这样打扮的。

历史上用“羽扇”指挥战役的,比较早的是《晋书》中关于顾荣的记载,《顾荣传》:“广陵相陈敏反,周瑕玘与荣及甘卓、纪瞻潜谋起兵攻敏。荣发檄敛舟南岸。敏率万余人出,不获济,荣麾以羽扇,其众溃散。”

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手持羽扇,其实可能就是为了表现名士风范,扇子就像是一个装饰品。然而关于诸葛亮手持羽扇的用途,除此之外,也有很多种。这又不得不说到传说中诸葛亮的羽毛扇的来历了,关于羽毛扇的来历也有两种。

第一种是说法比较传奇。诸葛亮小时候放牛结识了一位白胡子老爷爷,然而这位老爷爷十分神秘。小诸葛亮偷偷将石灰放到老爷爷的拐杖里,然后顺着石灰痕迹找到后,发现老爷爷居然是一只金鸟。

老爷爷的珠子误掉入诸葛亮的口中,于是说自己命不久矣,让诸葛亮在八月十五这天过来拔下它的羽毛,做成扇子,以后有什么难事,摇摇扇子就有办法了。

第二种说法是羽毛扇乃是诸葛亮的妻子黄月英所赠。传说诸葛亮出山前,黄月英特意用父亲赠给自己的大鹏鸟做了这把羽毛扇送给他,让他随身携带。黄月英问道:“君可知其意?”诸葛亮笑答:“鹅毛虽轻,情意重啊。”

黄月英道:“这是其一,君知其二吗?”诸葛亮道:“倒要请教。”黄月英道:“君即将出山,肩负重任,千头万绪,全系一身,于是必须从容冷静。古人云:‘喜不大笑,怒不暴跳,乐不轻佻。’我与君交谈时,见君高兴面则喜,畏难面则愁,今赠鹅毛扇,可做遮面之用。”

从此无论春夏秋冬,诸葛亮总是扇不离手。一旦遇到令自己情绪外露的事,就会用羽毛扇遮面,尽力克制,不露形色。久而久之,人们看到的就总是镇定自若,指挥从容的诸葛亮了。

上述两种来历都是传说,如果说历史上诸葛亮真的总是手持羽毛扇,那大抵就是当时儒将的经典装扮,为了表现潇洒自如的儒将身份而已。

甜美的大地
现代的蜜蜂
2025-07-18 16:41:59

首先,羽毛扇是当时的士人时尚;其次,将领摇动羽毛扇指挥军队,气定神闲,也能鼓舞蜀军的士气。伏龙诸葛亮,可以说是三国时期最引人瞩目的一位将星。后期他为了“克复中原”,屡屡出兵北伐征讨魏国,据说在战场上,他的形象一直是坐在一辆四轮小车上,手持羽扇指挥三军,潇洒如意。为什么他总是要拿着一把羽毛扇呢?难道羽毛扇对他行军作战有着什么特殊的作用吗?

首先,羽毛扇是当时的士人标配,也就是“时尚”的一种表现。我们现在应该都知道,苏轼曾经有一句诗,是用来感慨周瑜的风流的,叫做“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从这句诗中,我们能看雄姿英发的周公瑾,手持羽扇,头戴纶巾的潇洒姿态。不过“羽扇纶巾”只是周瑜的专利吗?当然不是,其实这只是当时的文人时尚而已,也就是一种“标配”,非常的“炫酷”。当年司马懿在渭滨和诸葛亮对峙时,远远的望见诸葛亮手持羽扇,指挥三军进退,他艳羡的感慨道:“诸葛亮可谓名士”。可见,这的确是文人风流的表现。

其次,手摇羽扇,统筹三军,能够鼓舞蜀军的士气。在古代的冷兵器战争中,决定战争走向的其实还不是武器,装备,受训度,很大程度取决于双方的士气。而诸葛亮作为主帅,悠闲的坐在一辆车中,摇着羽扇指挥蜀军进退,试想一下,假如我们是蜀军中的一员,难道不会有“丞相都没慌,我有什么可慌的”这种心态吗?这样,也就能极大程度的鼓舞蜀军的士气,让他们一往无前。

由此可见,诸葛亮手持羽扇,有两大原因:第一是因为这是士人风流的标配,其次是因为这能鼓舞军队士气。

炙热的外套
坚强的大白
2025-07-18 16:41:59

提起诸葛亮大家都很熟悉,他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一生为蜀汉鞠躬尽瘁,羽扇纶巾,风度翩翩,谈笑间只见江山一片,是无数人心中的一个偶像。可是你是否知道,诸葛亮手里拿的羽毛扇是谁送给他的呢?这其中又隐藏着怎样的奥秘呢?

在揭秘之前我们先来说说诸葛亮的妻子,诸葛亮的妻子黄夫人本名不详,传说她的名字叫做黄月英,绵阳名士黄城严之女,根据记载黄月英长相丑陋,头发发黄,皮肤黝黑,但是才华却与诸葛亮相般配,自古郎才配女貌,诸葛亮的才华毋庸置疑,长得也是一表人才,但是他为什么会娶这样一个丑女人呢?

诸葛亮一门心思匡扶天下,事业心极重,对当时的他来说,黄月英的身份可能更有价值,诸葛亮虽然也是名门出身,但是他跟着叔父来到荆州避祸,在当地没有什么权势可言,而黄月英父亲作为本地名士,给蔡瑁刘表,太尉张温等人都有相对密切的姻亲关系,我们公地一点来说,诸葛亮娶了黄月英,基本上是拿到了当地上流社会的通行证,再加上黄月英受他父亲的影响,从小就好读经史,才艺更是出众 ,在许多事情上也有独特的见解,不光如此,最让诸葛亮佩服的就是黄月英还会发明创造。

这里有一个传说故事,说诸葛亮的家庭一开始并不富裕,黄月英就没有请仆人,,凡事都是她亲力亲为,那么这样一天下来干活实在是很累,所以她就发明了木构,木人,木马来帮助自己做一些事情,诸葛亮见到了这些木马,木头人能像人一样做事,非常惊叹,于是揣摩良久,渐渐的也学会了这项手艺。后来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黄月英的启发。

再来说说诸葛亮手中的羽毛扇,其实拿着羽扇并不是诸葛亮的专利,三国时期的人们都是以额冠薄待,羽扇纶巾为时尚的,据说诸葛亮手里的扇子是他第一次上门求亲的时候,未来的妻子黄月英送他的见面礼,那个时候,诸葛亮还没有什么权势,还是一个自比管仲乐毅,空有大志向的山野村夫。

诸葛亮受到羽扇的时候还以为黄月英只是跟随潮流,当时他并没有特别重视,但是黄月英却说,她之前看到诸葛亮和自己的父亲畅谈国家大事的时候,提起胸中大计时气宇轩昂,眉飞色舞,提到曹操,孙权的时候总是眉头深锁,一前一后情绪变化太过明显,将心里的喜恶都摆在了脸上,所以黄月英送他这把羽扇是为了让他随时提醒自己不要感情用事,要喜怒不形于色。诸葛亮知道了这其中原委,又对黄月英敬重三分。

关于诸葛亮手拿羽毛扇在电影赤壁当中也有一段解释,在电影中,有人问诸葛亮说先生为什么不分冬夏,手里都要拿着羽毛扇子扇个不停呢?诸葛亮这样对他们说,因为我要随时保持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