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卫生间 > 正文

那英发长文回应浪姐成团,真的曾因受不了打退堂鼓在洗手间里大哭吗

凶狠的小馒头
呆萌的泥猴桃
2023-03-02 12:55:07

那英发长文回应浪姐成团,真的曾因受不了打退堂鼓在洗手间里大哭吗?

最佳答案
务实的鱼
外向的中心
2025-07-15 17:49:39

那英浪姐2收官组成小组后,那英首次在社交平台上发表了对此经历的评论,并坦率地说这就像再次生活,我没想到它会继续存在。当我第一次参加时,很多人都在问我,甚至我怀疑自己,要走一路很不容易。那英在演出的前两天,我感到自己的胳膊和腿都非常的不协调,并且我也退缩了。我在演出中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所有人展示像大神一样的舞蹈和不熟练。这些令人尴尬的场景,当打退堂鼓在洗手间嗷嗷大哭的另一侧时,感到很不舒服。

那英表示她是职业歌手,并且她习惯于独自战斗,她拥有那英说中国好声音和乘风破浪的姐姐对我来说都是颠覆性的存在,我感到自己接触到了新事物,那英她说,组成小组后,她还考虑了自己可以为小组做些什么,也许她会去各个地方游览和做一些不同的主题miniconcert,寻找当地音乐,做点有意义的事,并为更多人提供帮助在小组之夜,郎修女在第二季那英带领周笔畅,杨丞琳,容祖儿,王鸥和其她人。那英也赢得了[X-sister]的荣誉C位,在组成小组后接受采访时,那英也非常直立,被问及是否是X-sister。那英中的队长表示该组的值是队长的两倍:周笔畅是舞蹈leader,我是教唱leader。

但是,那英自己的帖子中没有提到关于成团夜的假唱问题,在那英我单独演唱歌曲[回声]时,也许我了解自由。当唱歌声响起时,那英仍将麦克风保持在双手放下的状态。那英惊慌失措并受到质疑假唱,但一些粉丝帮助澄清了那英也唱错了单词,而不是假唱。那英当我拿到C位时,我说我从未假装过,这个角色已经为每个人所认可,我期待着以后的演出。长期以来,那英一直利用才华赢得公众的青睐,因此外观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当正式宣布最后一个小组配额时,那英的表情并没有激动,而是感到宽慰。毕竟,她是本赛季年纪最大的姐姐,她连续五次当选队长,创下自开始演出的记录。

在她的获奖发言中,她说:我听说杨丞琳没有发微博,也没有找到明星朋友求援,我听起来有些虚构。我一生都在唱歌,却不求别人,我对排名漠不关心。后来我发现,如果我不要求朋友,我什至可能不会参加前七。她说:毕竟我的粉丝都是老年人。看到这种情况,我问明星朋友。我恳求她们在将来提供帮助朋友。那么那英总共要求多少个数字明星朋友?什么是明星朋友?根据粗略统计,那英发现至少31明星朋友。在这些朋友中,有歌手,喜剧演员以及影视明星和行业大佬,真的是没有想到这么厉害的那英也是有这样复杂的心路历程的,但是所幸这些都已经熬过来了,希望她做的越来越好。

最新回答
沉默的外套
笨笨的外套
2025-07-15 17:49:39

当姐姐哭得真厉害的时候,不用去安慰她,让她自己先去发泄一下他的心情,等他的心情慢慢的缓和下来的时候再去用心和比较平稳的语气,和姐姐说一下问他是因为什么原因伤心,然后主动去帮他承担一些责任,然后帮他解决一下问题,这时候他就会慢慢变好的。主动去倾听他的苦处。

优美的小懒虫
平淡的奇迹
2025-07-15 17:49:39

首先,你要明白一件事情,她是你亲姐,所以她是绝对不会死揪着问题不放的。而且,在面对好多事情时,她也一定首先考虑到你自身的真实情况,所以如果真的意见不合而导致的矛盾时,你就要首先好好考虑自己的原因了。

第一,你要告诉自己冷静下来,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千万不要在不理智的时候做任何决定或者气势汹汹地说任何话,因为那时大脑还处于一种没思考能力的状态,有可能会做出让人追悔莫及的事情。你就找个地方,好好想着,你们是因为什么而不和,过程不要放大或缩小任何人的不好,记住一定要客观回忆。

因为每个人对事情的看法并不一定相同,她有她自己独特的看法,所以没必要非得争得面红耳赤。而且,矛盾发生后,你可以默默地站在她的角度上去想问题,发现心里会好受很多。

第三,找姐姐好好谈谈。当你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后,就可以找她好好谈谈了。但是,记住千万不要说自己是对的从而导致战争的再次发生。你可以先跟她道个歉,基本这时候她也就是给你发个牢骚,然后笑呵呵地把你迎进来。要知道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在面对自己的无私的亲人时,对错也就没那么重要了。你就稍微低个头,主动一些,从此海阔天空,风平浪静不也很好吗。

但是,既然有隔阂就得把它清除掉,待你等到姐姐也心平气和时,你就可以慢悠悠的把它提出来。语气尽量要缓和,不能有不耐烦的语气。要知道对方也就比你大两岁,脾气也跟你差不多,你都不耐烦了,何必又要求别人跟你心平气和。

第三,去向父母求助。父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而且对于生活也比我们有经验的多。所以你如果有什么难过的事,不妨告诉父母,让他们给你出出主意。告诉他们你的烦恼,父母也会很乐意给你指导意见。或者就干脆把你们两个喊出来一起教育了,这样你也就不用单独去找她了。几个人围坐在一起聊聊人生谈谈理想,也的确是件很棒的事情。

这时,你可以把你的意见摆放出来,当着姐姐的面让父母去评价一翻。两个人在争吵的时候,第三方的意见有时会显得比较重要了。而且,父母是家里最有权威的代表,也更容易把事情解决掉。

第四,时间是缓和争吵的利器。刚开始闹僵的你们可能会心里憋着一股气,也不愿意理对方。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家都在慢慢地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到了那个时候不和就自然而然的没了,这时候再去找姐姐,事情就会解决的更快些。

而且,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你们根本就不用亲自去和解,到了一定的时间你们就自然和解了。不过这个没有确定性,天知道你们什么时候能够想开。所以呢如果可以的话,还是去找她和解吧,又不是什么必不可争的大事,没必要非得争得你死我活,没意思。

在我看来,所有的事情都抵不过亲人的陪伴,如果我们之间发生了矛盾,那我会第一个冲出去去和解。因为,在我的心里,没什么比家人开心更让人开心的事了。当然,这不能打破自己的底线,不过,万事好商量嘛,他们也会理解你的,关键得是交流。

仁爱的云朵
有魅力的电灯胆
2025-07-15 17:49:39
牵 挂(话题:亲情)

我喘着粗气,“噔、噔、噔”地跑上六楼,伸出早已握在手中的钥匙,用最快的速度打开了门,一大步跨了进去。“姐,我回来了!” (动作描写)(急于见到姐姐的情状描写的多么真切。)我张着嘴不停地喘着气,脑袋在左右摇晃,似乎在等待着一个答复。可是没有回音。“哎!”我叹了口气,“姐姐已经走了。”我告诉自己。(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失落感油然而生。)我回过头慢慢地关上门。不知怎么,觉得好失落。屋子里静静的,姐姐的箱子还在那儿,床上还堆放着她放在家里的衣服。(环境描写,睹物思人,更加牵念亲人)我心里酸酸的。姐姐上学离家已经六年了,每次她走的时候我都没有这么伤心过。也许是姐姐快要高考了想见一面也难了的缘故吧!我的眼中满是泪水,我又环视了一下我和姐姐的屋子。我们搬进新家不到一年姐姐就去上学了,现在物是人非,我忍不住趴在床上哭了起来。(文章开头就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来表现姐妹之间的这种深深亲情。)

姐姐从初一起去外地读书,如今已经上高三了。她每次回来都给我买一些好吃的,好玩的。有一次,我向她要一个洋娃娃,她一下子买了三个给我,害得她被妈妈骂了一顿。可是她什么也没说,只是笑。

虽然我们很好,但也难免发生一些小矛盾。(过渡自然。)

一次,我和姐姐在家做完家务后,我要她陪我去玩,她不肯。她当时正在用挖耳勺搔耳朵,我气得打了她一下,我发誓我当时是无心的。但似乎碰到了她的胳臂,碰疼了她的耳朵。姐姐生气了,她从来没有像那天那样骂过我。我伤心极了,跑到卫生间去哭鼻子。这时,姐姐又来劝我,而我却哭得更厉害了。因为我很内疚,觉得自己做错了。

姐姐这次回来,给我买了五十多元的小食品,我感动得都要哭了。因为我知道,妈妈每月给她的生活费是固定的,那钱肯定是她省吃俭用攒下来的。

如今,她又走了。高考后,她会走到更远的地方去读书。我真恨不能也随她一块去。

我的眼泪湿了枕巾,我爬起来,去卫生间洗脸。一个粉红色的头花还在梳妆台上,(再用细节描写)那是我买给她的。啊,她忘带了。

“姐姐,我亲爱的姐姐,我想你,我永远牵挂着你。”我在心里默念着。

故意的柚子
虚拟的咖啡
2025-07-15 17:49:39
这个是不好的习惯,你姐哭了,你应该安慰一下她,然后以后不可以这样了,这是不对的,你要让你姐知道你是爱她,才这样做的,你要让你姐知错能改,以后不可以这样了,你姐是爱你的,不会因为这个生气的,你姐也是一时生气而已,你要让你姐知道你是爱她,才做的,以后不可以这样了哦,不然你姐会生气的,你也要跟你姐道歉,说你错了,你姐也是一时生气,你要让你姐知道你是爱她的,不会因为这个生气的,你要好的跟你姐说,不要让你姐生气,知道吗,不然你姐会很伤心的,你要让你姐知道你错了,你要让你姐知道你是爱她才这样的。

结实的书本
超级的猫咪
2025-07-15 17:49:39
姐姐,你当念出这个名词的时候,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尤其是有姐姐的人。

站在弟弟的角度,姐姐代表了年龄比你大的女性。你们是同一位父亲和母亲的骨肉,她比你更早出生,所以在辈分上,她是你的姐姐。

《我的姐姐》就是一个关于姐姐这样的女性角色在冲破传统家庭束缚、追求自由的新时代女性的故事。

电影从女性的视角出发,将女性身上的不同责任向观众完整地呈现出来。

这部电影的导演和编剧都是女性,所以在姐姐这个角色的塑造时,相对来说更为丰满且有力量。

姐姐生活在一个不太快乐的家庭。中国二胎政策开放后,很多父母,特别是有了一个女儿的父母,这个政策的开放对于他们来说,简直让他们欣喜若狂。

大部分家庭都选择了生二胎,如果二胎是个男孩,在老一辈人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下,这个儿子就是上天给他们的礼物,是值得珍视的,而姐姐生在这样的家庭下,是注定会被忽视的,各方面的不被重视。

《我的姐姐》中,父母为了生二胎,让姐姐装残障,而姐姐拒绝这样,姐姐想穿得漂漂亮亮,想得到父母的爱。这样的姐姐,却换来了父亲的一顿毒打,可是最终还是有了一个小弟弟。

原生家庭中没有得到多少爱的姐姐,在父母双亡后,突然要照顾一个弟弟。她的人生应该如何抉择?

姐姐与弟弟在送终时,姐姐一直是面无表情又沉着冷静的,极具电影质感的画面将姐姐的情绪蕴藏得很深,姐姐大学是自己支付学费的,独立又自强,与家人很久没有联系,除了这层深刻的血缘关系,姐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就像纸一样单薄,又何来的悲痛欲绝?子枫的演技是肉眼可见的好。

姐姐从小就在姑妈家住过一段时间,后来考上大学之后就再也没有与家人联系。

所以姐姐与弟弟之间,是非常陌生的。

但是弟弟是知道这个在众人面前沉默内敛的人是自己的姐姐,我想一个六岁的孩子是知道自己的父母死亡了的,但是导演和编剧却没有这样安排,而是选择了让弟询问姐姐妈妈去哪了,我想妈妈了。小孩的询问直击心扉,姐姐告诉弟弟,妈妈去世了,弟弟没有哭,甚至想和姐姐亲近,甚至告诉姐姐,“我只有你了。”

如《我的姐姐》海报的宣传词一样,从今往后,你的命运,与我有关。

可是姐姐也有自己的人生啊,姐姐从小没有感受到父母的爱,好不容易考上大学,又被强行改了志愿,原因是离家近,可以早点出来工作;姐姐在医院里当护士,却受到职业歧视,自强的姐姐如何不想逃离这样的牢笼,考上北京的研究生,当自己喜欢的医生呢?

于是姐姐说,“我的人生不只有你啊。”

影片围绕着姐姐为弟弟寻找领养家庭的主线,分别穿插姑妈、舅舅、肇事司机等人物当前的生活面貌,再加上姐姐与上一代人之间的传统观念的冲突,姐姐在不断地寻找自由的过程中,与弟弟产生了血浓于水的亲情羁绊。

有一个场景是,姐姐在男厕门口等弟弟,弟弟出门后,没有看到姐姐。大哭着四处寻找姐姐,弱小且无助,内心深处害怕自己被抛弃,毕竟姐姐是这个世界唯一的亲人了。

镜头一转,弟弟哭着跑回卫生间门口,发现姐姐正从女厕出来洗手,弟弟哭着问姐姐,“你去哪儿了啊?”

姐姐说:“我也上了个厕所。”

姐姐故意离开,看到了大哭着寻找她的弟弟,于是于心不忍,回来了。这个世界,还有一个人需她。

姐姐洗澡时,哭了,痛不欲生。

子枫在这部剧里的演技有目共睹,即使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是她对姐姐这个角色的把握就是那么的精准,将侄女、女儿、女友、护士等身份演绎得非常的到位,子枫全身心地进入这个角色,才能将如此感人的电影呈现给观众。这样的演员,是值得夸赞一番的。

每一出哭戏,子枫都竭尽全力,对于中国大部分女性观众来说,太让人感同身受了,仿佛置身于姐姐的世界中。所以在影院里观看这部电影时,你可以听到身边很多女性观众的泣不成声,亦或者直接哭出声来,这都是这部影片给人带来的直接心灵的最真实的反映,《我的姐姐》它便是有这个能力。

其实,中国还有千万这样的女性,她们在现实生活中被迫妥协。

与姐姐相对比的女性角色是姐姐的姑妈,这位女性作为长姐,放弃了自己的追求,尽自己作为长姐和妻子的责任,放弃自己的事业。中国有很多这样的女性为了家庭,选择牺牲自己,能坚持自己事业和热爱的女性是少数。

姑妈一直是想让姐姐像自己一样,牺牲自我,抚养弟弟的,与姐姐进行一场交心的谈话后,姑妈支持了姐姐,毕竟自己的路就不好走,姐姐有光明的前途,为什么要阻止姐姐呢?

姑妈的扮演者在这一幕的画面中,非常美,她知道过去的事无法改变,为自己没有发现的错事懊恼,为自己曾经的选择后悔,可是已经回不去了,姑妈已经与过去的自己和解,但是她不会阻止姐姐对自由和新生活的追求。

姐姐就是一个新时代的女性形象,自立、自强、有独立的人格、强大的内心,这些都是在原生家庭和残酷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电影中,弟弟为了让姐姐追求自己的人生和梦想,选择离开姐姐,自己打电话去了领养人家。

姐姐最后去到领养人家,带了弟弟最喜欢的足球,曾经,弟弟用足球砸伤了自己的同班同学,姐姐将这个足球刺破剪坏,姐姐想给弟弟一个新的足球作为离别的礼物。

领养人家告诉姐姐,你要答应我们,签署了相关的条约后,我们希望你再也不要出现在他的面前。这一刻,姐姐犹豫了,笔尖怎么也无法落到纸上,姐姐无法自已地哭的溃不成声,于是她拉着弟弟的手,尽快离开了这个新的家,和弟弟在宽阔的石油马路上踢起了足球。

电影到此完结,许多人已经泪流满面。

结局故意留白,给观众自行想象的空间,是因为导演和编剧并不想定义女性,给出姐姐应该怎么做的选择,姐姐的人生,应该由她自己决定和把握。

或许,她可以将弟弟带到北京,自己多挣钱,请保姆帮忙照看弟弟,自己也一样可以考研究生啊,那时候,弟弟会非常开心姐姐梦想成真,当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医生。

这部影片的拍摄地点是成都,而且编剧也是成都人,所以电影中有四川话出现,无法否认的是,这是一部非常值得看的感人的电影。

近年来的现实主义类电影,都具有方言的色彩,并且也是去当地拍摄,非常的符合电影本身,也很让有感同身受,也会,未来会有多这类具有现实主义特色的作品出现,不管是探讨什么类型的题材,只要看完能让人反思整个社会的现象并引发相关讨论带来一些思考的作品,就是进步的体现。

深情的服饰
瘦瘦的大白
2025-07-15 17:49:39
既然她现在哭的正厉害,你道歉了很久都没用,那就暂时不要去跟她说话或者安慰她,先让她好好哭一场把情绪发泄完,平静下来之后你再去问她到底怎么回事,如果是因为你的原因,你再向她解释或者道歉。

因为有时候人情绪上头的时候,如果没人在身边安慰自己关注自己,可能自己能够更快地平静下来,一旦身边有人安慰自己关心自己,反而会觉得越来越委屈越来越止不住眼泪。所以不如给你姐姐一点空间和时间,等她消化好自己的情绪再说。

紧张的月亮
尊敬的小海豚
2025-07-15 17:49:39

文/紫依

如果可以,每个女孩都希望自己在父母心里是独一无二的。如果非要实现父母"好"字的美好愿望,那也希望自己是妹妹,而不是姐姐。

当姐姐的苦,有谁不知?

我们小时候总听到的是,"你是姐姐,就该让弟弟","你是姐姐,他是弟弟,他比你小,我们当然要多关注他一些"。

而如果有一天,当你习惯了20年来以独生女自居,结果回家后,爸妈欢呼雀跃地告诉你,你当姐姐了,你会如何?

当你正满心欢喜地规划着自己的未来时,爸妈却突然不在了,留下一个嗷嗷待哺,乳臭未干的弟弟给你,你怎么办?

张子枫首次挑大梁的电影《我的姐姐》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是继续追求个人独立生活,还是放弃梦想抚养弟弟,这就是摆在她面前的问题,更是留给我们深深的思考。

自我与亲情之间,如何抉择,是个永恒的命题。

如何不辜负自己,同时也不放弃对亲人的责任?

这样的问题几乎贯穿了任何时代的任何个体,这之中当然就有无数的故事。

如果有部电影,敢于直面姐姐的问题,说出很多姐姐说不出口的真心话,不强行大团圆,不把人架到道德高点进行批判,那它无疑就是成功且犀利的,而《我的姐姐》正好做到了。

现实生活中,姐姐总是被牺牲的那一个,而且所有人还觉得那是理所应当的。

《大江大河》里童谣饰演的宋运萍,完整地诠释了那个时代的完美姐姐形象。她为了弟弟让出自己读书的名额,又为了丈夫放弃自己继续进修的机会,最后为了家庭一尸两命。

她是许多人心里的白月光,我们为之惋惜,却有不少妈妈辈的人说,“没什么,我们那个年代的姐姐都是这样过来的。”

正如《我的姐姐》里最大的泪点,就是朱媛媛饰演的姑姑,她用看似平静的语态说“ 我是姐姐,从生下来那天起,就一直都是!”

这句话不轻不重,正好敲击在我们的泪点上。

那一刻,我的阀门关不住了,忍不住失控落泪。

看到姑妈这个角色,就会想到他们这辈人一路走来的牺牲,并为之感动。

我妈妈也是这样,她把读书的机会让给了弟弟妹妹,还差点失去当年分配工作的名额,因为要让给弟弟妹妹。

但是,凭什么呢?

不同于姑妈认命式的妥协,张子枫饰演的姐姐安然是独立长大的,在她人生的头18年里,她是独生女。

她有着强烈的自我认知,带着00后这代人独特的印记和思想。

在20世纪的今天,她不会做出完全牺牲未来的事,所以她会想要把弟弟送给合适的领养家庭,卖掉父母的房子,自己前往北京考研追求理想。

在原生家庭里,她受伤了,所以,一直想要逃离,努力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可这一切计划,就因为一次意外,她 "不得不"重新面对,这个原生家庭给她留下的难题——4岁的弟弟。

当安然被弟弟,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时;当周围所有人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她该肩负起姐姐的责任,她找不到地方发泄时,安然找到了那个肇事司机,发出了灵魂的拷问。

在安然的认知里,这两个问题,不止是问那个司机;更是想问,不经过她的同意,擅自要二胎的爸妈。

她花了18年,终于鼓足勇气,攒够资本,想要圆梦时,却要独自面对这个爸妈意外离世留下的“烂摊子”。

只是因为她是姐姐,或者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长姐如母”的法则就是如此?

去年那对69岁老夫妻,不顾40多岁的女儿反对,不惜母女反目,也要倔强地坚持生下二胎的新闻,犹如在耳。

虽然他们硬气地坚称“自己有退休工资,不需要女儿帮忙”,可谁曾想过,万一,万一呢?

当父母年迈,为了照顾年幼弟弟之责,母女对薄公堂的例子,还在少数吗?

伦理道德是一方面,可权利自由又是另一方面。

世上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第一次有一部电影,敢于质问,一直以来,所有姐姐们心中都认为理所应当的一个问题。

第一次有一部电影,勇于聚焦"姐弟关系"这个命题之上。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极力推崇《我的姐姐》的原因之一。

"我的姐姐",她首先是自己,然后才是其他。

正是安然一次次地抗争和争取,姑妈最后也松动了,她在安然的身上,看到曾经拼命挣扎的自己,终于不愿意再用过去的那套思想,再束缚住同样身处困境的安然。

所以她说“套娃也不是非要装进同一个套子里面”,她也认同,安然可以有自己人生的选择,不必重复自己的老路,这就是姑妈对姐姐的疼惜和理解。

姑妈与曾经的自己和解,接受姐姐的另一种可能,也是电影想要表达的另一主旨。

就连一开始不懂事的弟弟,经过和姐姐的朝夕相处,从最开始的对立到建立感情,到最后和解;

他从“我就是这家里的老大”到理解姐姐的想法,自己给自己找领养家庭,准备不拖累姐姐的行为,也是他接受了姐姐的“我的人生并不是只有你”的思想。

安然的坚持和抗争是有用的,她没有接受 社会 既定的安排和姐姐命定的轨迹,她让所有人都为之动摇。

姑妈是因为,她曾经也是那个有理想的姐姐,理解并支持,这一点就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了。

不把命运施压给自己的不公平,通过代际传承给下一代,鼓励她活出自我,这就是电影引申出来的最宝贵的一点。

电影名为《我的姐姐》,实际上,并非单纯从单一视角来看问题。

舅舅眼里的独生女,何尝不是爸妈眼里曾经的宝贝女儿安然?

姑妈眼里的安然,何尝不是曾经那个执着的自己?

安然眼里的妈妈,何尝不是个认命的可怜姐姐?

甚至连舅舅和姑妈,也未必都是彼此角色所定义的身份。

安然以为爸妈不爱她,是旧思想作祟,所以才会固执地,不合时宜地要了弟弟。她羡慕被舅舅视若珍宝的女儿,也希望自己能够享受那种被捧在手心上的感觉。

这其实是一个从未真正感受过父爱陪伴和支撑的女孩,被原生家庭所刺痛的伤口。

就像影片中,肖央饰演的舅舅说的“儿女都是债”。

你可以选择朋友和爱人,但无法决定“我从哪里来”,原生家庭打从降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

安然羡慕舅舅对独生女儿的呵护,和坚持只要一个孩子的想法,甚至说出“希望舅舅就是爸爸”。

谁能想到,这个看似不中用,整天吊儿郎当,游手好闲,姐姐姐夫车祸去世了,他还能悠闲地打麻将,甚至云淡风轻的和警察回话“死的就是我姐那两口子”的不靠谱舅舅,会在“姐姐”安然挨打的时候,第一时间站出来。

有时候难免发出感慨,安然的妈妈牺牲自己,换来的就是这样一个不争气的舅舅?

姑妈牺牲自己,换来的是这样一个“重男轻女”的爸爸?

妈妈和姑妈,都曾经是家里的姐姐,代表了我们母亲那一辈的女性。姑妈对安然说的类似认命的话,其实也是曾经的自我安慰;包括对安然表现出来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模样,都是自己年轻时候,父辈的正常表现。

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很深刻,看起来像是一道选择题,其实答案就在这里。

如果安然选择抚养弟弟,放弃学业,那未来的她,不就是翻版的姑妈吗?

她现在也就只是一个小护士,看起来没什么前途,还天天被人嘲笑。

如果她选择忠于自己,抛开 社会 既定的的家庭责任,那她的未来,就可能是像舅舅那样:没有包袱,没有压力,没有什么传宗接代的旧思想,过得自由自在。

看似说的是姐姐安然,其实,电影通过两代姐姐,不同家庭的命运轨迹,从各方面探讨女性的处境和自我成长。

安然和弟弟之间的和解,恰恰是整部电影最重要的点睛之笔。

电影一开场,安然就眼睁睁地看着父母在楼下车祸死亡。

面对警察的询问,安然没有一般女孩的惊慌失措和不安,她反而对答如流,甚至没有一点表情,仿佛在说的是别人的事情。

是什么,让她如此平静,又如此反常?

其实不是她冷血,而是她的伪装。

她既渴望来自爸妈的关爱,就像她期待,那个宠女儿的舅舅是自己的爸爸一样;她又知道这样的渴望不现实,因为爸妈义无反顾、千方百计地生了一个弟弟。

所以,受到过原生家庭伤害的她,就用表面的麻木来封闭自己的 情感 ;

所以,一开始,她与弟弟的状态就是敌对的。

在此之前,弟弟被宠坏了,在爸妈面前,他一直都是任性而自我的。

一开始,姐姐给他准备的早餐,他会嫌弃地扔掉;

姐姐对她吼的时候,他会向她吐口水;

而姐姐也认为这样的弟弟是自己的负担,更是她追梦路上的阻碍,所以,她很坚持自己的选择。

这段关系,像极了现实生活中兄弟姐妹的样子。

电影《快把我哥带走》也是与此类似,可血缘就是个奇妙的东西,尽管有时候你很讨厌ta,不希望世界上有这样一个ta与你相争,但在不知不觉中,你们又慢慢习惯并接受了彼此的存在。

姐弟感情的发展,是有一个渐进式的过程的。

第一个小高潮,是姐姐在地铁站故意躲在卫生间里,放任弟弟找寻她。当弟弟哭得不成样子,到处寻找姐姐的身影时。也许,他们第一次意识到,彼此的重要性。

就像姐姐说的,“我的世界不只是你。“,可弟弟却答道 ”我的世界只有你了!

那一刻,我心底的某个角落也被触碰到了。

有一天,你也会发现,这世界,你是别人眼里的唯一时,许多事情就会变得不一样。

他俩真正的破冰,恰恰是弟弟受伤后,姐姐背弟弟回家。

相对于之前的遥遥相望,这一次的肢体接触,彼此的感情就有了一个突破性的转折。

从生活细节中,一点点地体现他们每一次的 情感 递进,姐姐对弟弟,从一开始的陌生和排斥,到意识到彼此的血缘连接,再到相互产生感情,享受到彼此带来的温暖,他们的距离越来越近。

谁曾想,这样一个小可爱弟弟,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将姐姐尘封已久的内心,一点点,一寸寸地温暖,治愈了她受伤的心。

而弟弟自己呢,别看他那么小,其实他精着呢。父母离世后,他的保护伞一下子没有了,必须快速适应,与这么一个不熟悉的姐姐建立关系。

他所有的小动作,其实都是在试探和求证,姐姐是否喜欢他。

观察、尝试、试探、反馈,这其实就是姐弟俩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虽然一开始并不顺利,甚至有点剑拔弩张和跌跌撞撞,但好在最后,他们找到了。

姐姐最后是什么选择,电影并未直接点出,而是给出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一切皆有可能。

《我的姐姐》故事大胆,视角温柔,观点犀利, 情感 真挚而浓烈,画面和配乐无一不充满美感与和谐;再加上主演张子枫、肖央、朱媛媛复杂而准确地演绎,总结来说就是:太好看了,太催泪了。

据说导演殷若昕和编剧游晓颖,最开始创作这个剧本的初衷,正是缘于2015年二胎政策放开,许多家庭选择在一胎都快18岁的情况下要二胎,成为一个独特的 社会 现象。她们想通过姐姐安然的经历让大家看到,这样的家庭里发生的亲情的撕扯和碰撞,留给大家思考。

结局之所以是开放的,是因为观众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价值观,会有所选择和倾向,没有必要强行大团圆。

所以,在《我的姐姐》里,正是主创们真诚地表达、无功利心的态度和走钢索一般的权衡,这才使得电影足够耐看,又足够动人。

最重要的是,电影给了人希望,对“姐姐”这个身份的希望。

更因为,现实中的我,也正面临着与安然同样的处境和困惑。

我生活在闽南地区,这边对生儿子的执念有多深,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闻。

当我从小以独生女自居,生活状态优于身边那些有兄弟姐妹的同学时,我无比自豪。

可谁能想到,在我毕业工作后的第一年,某一次假期回家时,突然发现家里有一个3岁的小男孩。

而他正是我爸爸这些年偷偷抱养的弟弟,要上幼儿园了,带回来家里养。只是因为,他回乡下老家,总被那些人嘲笑没有根(他只有一个不能写入族谱的女儿)。

当时的第一反应是,爸妈已经快60了,15年后,当他们生活不太能自理时,这个孩子就到了该读大学的时候,那时候,照顾弟弟的重担不就在我身上了吗?

更何况,后来因为弟弟小要读书,我爸妈在本该退休安享晚年的年纪,却不得不在老家脱不身地照顾他。

就连我怀孕生子期间,他们都不曾有机会来关心过,甚至在我进产房的那刻,也只有爸爸来,而且生完隔天,爸爸就匆匆回家去了,因为那不是周末,弟弟要上学。

我当时的那种孤单和失落的感觉,无以言表。

而我,也在带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想通了许多事。既然作为姐姐,我已经独立自主了,有自己的人生了,与其抗拒,对爸爸保持敌对,不如尊重他们的选择,学会和解。

既来之,则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