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设计 > 正文

导弹设计方案

长情的御姐
温柔的蜜蜂
2023-03-02 10:57:44

导弹设计方案

最佳答案
高挑的大地
无语的彩虹
2025-07-13 05:52:09

设计一种远程空对空导弹吧,弹体不用隐身设计,但是发动机的尾烟一定要小,使用环状破片杀伤战斗部,能有效对付大,中,小型的各类目标。命中概率是因为主动雷达制导,可达90%以上吧,采用高抛弹道,目标无法躲避,冷发射,无弹翼,固体推力矢量冲压发动机,短弹身结构,机动性高,主要材料要是有本事的话就钛合金吧。

最新回答
凶狠的战斗机
大力的蜜粉
2025-07-13 05:52:09

越来越精准千里奔袭百步穿杨指哪打哪。速度越来越快四倍声速以上洲际导弹都可以到十几倍音速,由于隐身技术和低空飞行技术雷达越来越难以发现(地球是圆的嘛,雷达波又不会拐弯,所以越低被发现的距离就越短),末端机动路线越来越复杂极其难拦截十几个G的过载蛇形机动而且还能自己投射诱导弹,射程越来越远拿反舰导弹来说从原来的80公里到后来的120公里再到200到400公里现在有600公里以上的,抗干扰能力越来越强什么电磁干扰假目标统统骗不了。弹体越来越小,所以吨位不大的载体都可能带很多的弹药,包括飞机潜艇路基的卡车舰船等等都能带好多。威力越来越大,命中一枚都可以使万吨级的驱逐舰失去战斗力甚至沉没。弹头要带有电磁脉冲炸弹的功能,即使没有命中在很远的地方爆炸都能摧毁对方电子设施。

虽然很多都是矛盾的,比如飞的低和速度快的话射程就没办法太远,威力越大的话弹体就不能太小,等等,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的。就拿二战的时候德国的V2导弹,那么大个业只能从德国本土打到伦敦。但是现在的战斧大小差不错可以打3000公里!

沉静的小刺猬
健壮的黑猫
2025-07-13 05:52:09

该弹采用无尾式气动外形布局和推力矢量控制方案,4片大展弦比、切梢三角形弹翼位于弹体中后部,且有较小的倾斜安装角,使导弹飞行中低速旋转稳定。每片弹翼后缘靠近翼根处装有1个活动式空气扰流片,飞行中由舵机控制扰流片运动,提供气动控制力。弹头呈半球形,弹体呈短而粗的圆柱形,长细比5.212,分为前后对接的2个舱段:前舱段为战斗部舱,后舱段为运载器,通常战斗部与运载器分开运输、贮存。

战斗部舱装有锥孔装药战斗部和触发引信。该战斗部系早期破甲战斗部,结构设计上未充分利用弹径大的优点,战斗部药柱及药型罩的直径小,尽管药型罩锥角小于60度,但其药柱结构设计较落后,没有采用镉板,且药柱底部直径小,装药为普通炸药。因此,战斗部的破甲威力较小。战斗部底部装触发引信,配有保险执行机构,采用续航发动机燃烧室产生的燃气压力控制保险机构,防止早炸。

运载器舱外装4片弹翼,内装发动机和制导控制组件。弹体采用整体结构,铝合金壳体。弹翼采用木质板材制成,表面包有一层铝合金蒙皮。动力装置为2台串联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均采用双基推进剂。起飞发动机装药重1.5千克,在0.5秒内导弹速度达到78~80米/秒。续航发动机在保持该速度的基础上略有加速,直至命中目标,飞行时间17~20秒,作战使用温度范围为-35℃~+50℃。起飞发动机和续航发动机的喷管同轴线套装,因续航发动机喷管小,安装在中央,起飞发动机喷管在外部。起飞发动机燃烧结束时,通过串联燃烧室中间底部上的通孔输入火焰,使续航发动机点火工作。

该弹采用目视瞄准跟踪、手动操纵、三点导引、导线传输指令制导,其制导控制组件包括指令接收变换器、陀螺仪、电磁舵机、控制导线及线管。陀螺仪在火药气体压力作用下0.1秒内启动完毕并达到额定转速,提供基准信号与俯仰和偏航稳定信号。

在导弹飞行过程中,经过滑环和电刷将信号传给带动扰流片运动的舵机电磁线圈,分别控制扰流片运动,使之产生相应的俯仰与偏航控制力。扰流片以12Hz的频率振动,交替伸出弹翼蒙皮表面。扰流片运动范围为±180度。弹体后部装有曳光管,保证在能见度差的条件下可靠地跟踪导弹。弹上电源采用干电池组,使用之前装入弹体。

作为第一代反坦克导弹,其主要缺点是飞行速度低、破甲威力小,在实战中也暴露出命中概率低、操作使用困难等缺点,促使主承包商加速改进发展其替代产品:SS11/AS11。

还单身的电灯胆
缥缈的薯片
2025-07-13 05:52:09

苏联X-29(AS-14)空地导弹采用模块化舱段设计,在基本型X-29基础上发展多种改进型,重点是改进导引头,除导引头舱段不同外,全弹其他舱段结构基本保持不变,从面形成包括半主动激光型、电视型、被动雷达型、红外成像型等在内的一个完整的战术空地导弹系列。各型导引头的外部形状以及小翼面的形状各不相同,例如,半主动激光型导引头舱段呈圆头锥形,小翼面呈切梢三角形;电视型导引头舱段呈圆头柱形,小翼面呈矩形。随导引头型号不同,其战斗部亦略有差异,例如,半主动激光型战斗部重317kg,电视型战斗部重320kg。

同X-25第二代通用战术空地导弹相比,其战术技术性能有较大提高,主要是导弹具有低空发射、跃升机动攻击和多目标攻击能力,导弹重量和战斗部重量显著增加,制导精度和射程均有较大提高。

高挑的大米
动听的长颈鹿
2025-07-13 05:52:09

1973年,日本防卫厅技术研究本部第三研究所和三菱重工株式会社一起开展了日本航空自卫队提出的ASM-1空舰导弹的论证和研制。日本凭借其良好的技术基础和研发能力,到1977年就进行了第1次ASM-1空舰导弹空中发射飞行试验,1979年3月,日本自卫队在新岛试验场用21枚ASM-1空舰导弹进行了攻击海上固定目标试验和作战适应性试验,ASM-1空舰导弹的飞行性能和作战性能都得到了充分考核。1979年8月,由F-1战斗机携带,共发射了4枚ASM-1空舰导弹,全都准确命中了40公里外的靶船,从而完成了定型试验。

ASM-1导弹在1980年初投入批量生产,1981年正式装备部队,军用编号为80式空射反舰导弹。当时日本防卫厅共订购了158枚ASM-1导弹,每枚导弹的价格为38.5万美元。目前,日本航空自卫队共装备了508枚ASM-1空舰导弹。

1973年,日本防卫厅技术研究本部第三研究所和三菱重工株式会社一起开展了日本航空自卫队提出的ASM-1空舰导弹的论证和研制。日本凭借其良好的技术基础和研发能力,到1977年就进行了第1次ASM-1空舰导弹空中发射飞行试验,1979年3月,日本自卫队在新岛试验场用21枚ASM-1空舰导弹进行了攻击海上固定目标试验和作战适应性试验,ASM-1空舰导弹的飞行性能和作战性能都得到了充分考核。1979年8月,由F-1战斗机携带,共发射了4枚ASM-1空舰导弹,全都准确命中了40公里外的靶船,从而完成了定型试验。

ASM-1导弹在1980年初投入批量生产,1981年正式装备部队,军用编号为80式空射反舰导弹。当时日本防卫厅共订购了158枚ASM-1导弹,每枚导弹的价格为38.5万美元。目前,日本航空自卫队共装备了508枚ASM-1空舰导弹。

ASM-1空舰导弹的最大射程50公里,巡航高度15米,飞行速度1170千米/小时。全弹长3.98米,弹径0.35米,翼展1.19米,发射重量600千克,发射高度760~3048米。外形和美国的“捕鲸叉”舰射反舰导弹很像,采用正常式气动布局,弹体头部带半圆形整流罩,弹翼和尾舵呈X-X形配置,处于同一平面,4片稳定弹翼位于弹体中部,4片控制舵面位于弹体尾部,尾部呈平底形。

导弹采用模块化设计,从前至后可分为5个舱段:导引头舱、控制舱、战斗部舱、发动机舱和尾舱。其中导引头舱内装有三菱电子公司的单脉冲主动雷达导引头;控制舱内装有日本航空电子设备公司的惯性导航系统、日本无线电公司的ANV-7调频连续波无线电高度表以及自动驾驶仪和电池组;战斗部内装200千克半穿甲/爆破战斗部,配用触发延时引信和近炸引信;发动机为1台固体火箭发动机;尾舱段主要装有电动舵机和舵面。

ASM-1空舰导弹最大特点在于其良好的通用性,日本航空自卫队的F-1、F-4J、FS-X战斗机和P-3C反潜巡逻机等现役飞机都能挂载。当F-1等飞机挂载ASM-1执行反舰任务时,其攻击程序与马岛战争时阿根廷战机使用空舰型“飞鱼”导弹攻击英国舰艇的程序大体相同。海上自卫队的P-3C反潜巡逻机或者航空自卫队的E-2C“鹰眼”预警机发现敌舰后,将目标数据送给F-1等战斗机。F-1接到攻击敌舰的命令后,挂2枚ASM-1空舰导弹和900升的一次性燃料箱立即起飞。F-1战斗机的最大速度为2080千米/小时,挂2枚ASM-1导弹时作战半径为550公里,但考虑到被敌人探测和被攻击的危险,实际作战半径为370到460公里左右。

携带ASM-1反舰导弹攻击水面舰艇的飞机一般采用“高—低—高”航线。从高空到低空的下降时间根据敌舰的探测能力来改变。起飞后的F-1战斗机利用J/ASM-1惯导装置从高空进入战区,超低空接近目标,距目标约60公里时,为捕捉目标迅速跃升。一旦机载雷达将取得的目标信息输入导弹后,ASM-1导弹即可发射。发射后导弹下降到掠海高度15米,按惯性制导方式巡航飞行,接近目标后主动雷达开机,完成目标搜索和跟踪,进行最后的弹道微调,在突破敌舰的ECM电子干扰、箔条云和CIWS近程武器系统弹幕后命中目标。日本自卫队宣称,ASM-1空舰导弹的命中概率很高,基本可达90%。

作为80年代初定型的产品,ASM-1空舰导弹在当时是很先进的,日本航空自卫队对其性能基本满意。到了1985年,随着军事形势变化,航空自卫队对制造商三菱重工提出了在导弹基本不变的条件下提高ASM-1的射程的改进要求。1986年三菱重工开始了增程型ASM-1C空舰导弹的研制工作。在保持基本气动外形、导引头和战斗部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对导弹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使其发射重量由ASM-1的600千克降低到510千克,射程也因此增大5565公里。1992年ASM-1C设计定型并开始服役,防卫厅赋予其编号为91式空射反舰导弹。

ASM-1C(91式空舰导弹),随着军事形势和武器装备发展变化,曾经是世界一流的ASM-1空舰导弹日渐暴露出射程近等缺点,被逼进了改进的潮流。1986年三菱重工开始了增程型ASM-1C空舰导弹的研制工作。ASM-1C在保持ASM-1基本气动外形、导引头和战斗部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对导弹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使其发射重量由ASM-1的600千克降低到510千克,射程也因此增大至65千米。1992年ASM-1C设计定型并开始服役,防卫厅赋予其军用编号为91式空舰导弹。

幽默的鱼
激昂的巨人
2025-07-13 05:52:09

AS-4“Kitchen”厨房,苏联代号为Kh-22“Burya”。AS-4导弹采用飞机式弹体结构和外形布局,头部呈尖形,内装末制导雷达天线。弹体呈圆柱形,切梢三角形大弹翼位于弹体中部,切梢三角形水平/垂直安定面位于弹体后部,后者带有方向舵,在弹体后部下方稍后处装有1个切梢三角形垂直安定面,以提高机动飞行时的稳定性。

AS-4导弹又分A、B两种型号,A型是携载核装药的战略打击导弹,射程约为500公里,采用惯性加+地面修正制导方式,弹头是5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载机主要为图-16“獾”、图-22“逆火”、图-95“熊”Tu-95K等,主要用来打击敌人的重要的战略目标;B型是常规装药的反舰型空对舰导弹导弹,射程约为400公里,采用惯性+雷达末端制导方式,弹头装药1000公斤,载机同A型一样,主要用来打击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的大型水面目标,如航空母舰及其编队。该弹在苏联自行研制并装备部队使用的早期大型战略空地导弹中,是性能较为先进的一个型号,也是苏联/俄罗斯迄今为止体积和重量居第二位的空地导弹。

AS-4因为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速度可以达到M数2.5,射程超过500千米,于1964年服役。

基本情况

AS-4在苏联自行研制并装备部队使用的早期大型战略空地导弹中,是性能较为先进的一个型号,也是苏联/俄罗斯迄今为止体积和重量居第二位的空地导弹,可攻击范围广泛的海上和陆地目标,如航空母舰和其他大型舰艇,军事工业中心和军事基地,装备苏联空/海军战略轰炸机。

AS-4由专门从事巡航导弹设计的“虹”机械制造设计局,于1958年6月17日开始设计,1961年6月1日在图-22B型轰炸机腹部下方首次试飞,一个月后该机首次在莫斯科的土希诺航空展览会上露面,1962年投入批生产,1964年服役,首先装备图-22B轰炸机,1975年开始装备图-95B型轰炸机,随后装备图-22M型轰炸机。该弹已经停止生产,大约有300枚导弹仍在俄罗斯和独联体个别国家服役。

“虹”机械制造设计局的创始人是А.别列茨尼亚克,他在1957年受命将米高扬飞机设计局内从事空地/反舰导弹设计的人员组成空地/反舰导弹专业设计局,地址设在杜布纳。该弹的系统代号和命名为К-22“暴风”,海/空军使用代号为Х-22,西方和北约集团按照自行确定的对苏联武器装备的命名规则,给予该导弹的编号和命名为AS-4“厨房”。

结构

AS-4采用飞机式弹体结构和外形布局,头部呈尖形,内装末制导雷达天线。弹体呈圆柱形,切梢三角形大弹翼位于弹体中部,切梢三角形水平/垂直安定面位于弹体后部,后者带有方向舵,在弹体后部下方稍后处装有1个切梢三角形垂直安定面,以提高机动飞行时的稳定性。该梯形舵面可折叠成水平状态,以便于在地面上维修操作。为充分利用弹体容积并减小气动阻力,将弹上电源与液压传动部分装在弹体下方腹鳍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