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酱第一股背后的隐形富豪:治肾虚,搞汽配,还要挑战老干妈
文 AI 财经 社 周享玥
编辑 张硕
上市首日股价暴涨203.98%的高光只维持了一天,对标老干妈,并被股民戏称为“老干爹”的“香菇酱第一股”仲景食品就迎来了股价大跌。
11月24日,仲景食品早间开盘股价即出现下跌,盘中跌幅一度达8.11%,股价下探到111元/股,随后虽有所回升,但截至当日收盘,跌幅仍达3.19%,股价报收116.95元/股,总市值116.95亿元,较上市首日收盘时120.8亿元的市值跌去3.85亿元。
不过,即使以11月24日的收盘价计算,仲景食品上市带给其背后老板孙耀志的个人财富也高达20.33亿元。
据公开资料显示,早在仲景食品上市前,孙耀志就已经凭借着旗下制药公司宛西制药和其控股的另一家上市公司飞龙股份多次登上胡润百富榜,身家一度高达25亿元。不过,2018年以后,其逐渐淡出各大富豪榜,成为河南南阳的隐形富豪,旗下产业遍布工业、农业、商业、医疗、 养生 和食品等多个商业板块。
(图源:视觉中国)
808万买下“仲景”招牌,6年变27亿
公开资料显示,仲景食品地处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该地一度有着“中国香菇之乡”的美称,其官网上更是称“西峡是哪吒故里、屈原故里”。
但对于仲景食品和其背后的隐形富豪孙耀志来说,哪吒故里、屈原故里的意义,或许远没有“医圣张仲景故乡”这7个字更为重要。实际上,孙耀志正是靠着医圣张仲景的“免费代言”在医药、食品等多个领域获利颇丰。
据此前媒体报道,孙耀志出生于1951年8月,是紧邻西峡县的南阳内乡县人士,未满17周岁就入伍参军,几年后退伍转业,曾先后就职于河南省地质队、河南省西峡县物资站,并于1979年进入到一家开办不足一年的小药厂——宛西制药厂,仅用4年时间就从一名政工员升任为副厂长。
1984年8月,33岁的孙耀志被调任西峡县经贸委人事科科长,一举成为当时西峡县最年轻的科级干部。但仅在县经贸委工作半年后,就再次被调回宛西制药,以党委书记兼厂长的身份接掌宛西制药。不过,当时的宛西制药厂已经危机四伏,工资发不出,工人没活干,还有数十万元的亏损。
也因此,据媒体报道,孙耀志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借5万块钱给工人发了工资,紧接着又将厂里积压的“大蜜丸”制成浓缩丸,亲自带着由副厂长、销售科长等五六个人组成的队伍北上沈阳、南下广州、东进上海、西赴兰州,9个月的时间里穿行9省23市,一边跑推销,一边学习先进制药技术和寻求新药开发信息,行程万余公里,上演了一出“宛药长征”。
真正让孙耀志挖到“第一桶金”的则是一款主打缓解女性经期疼痛的药品。彼时,在孙耀志的推动下,宛西制药和江苏中医研究院联合开发出了一款新品“痛经宝颗粒”,并以“月月舒”的品牌名在央视大打广告,为产品宣传造势。
靠着央视的超高曝光率,“月月舒”当年即实现销售额2800万元,2年后升至6000万元,1996年达到8000万元,不仅让宛西制药迅速起死回生,更是让其直接进入到快速扩张期。
有数据显示,到1998年,宛西制药的总资产就已经从几十万元扩张到了几千万元,过亿的销售规模也让这家企业成为了河南当地的支柱产业。同年,宛西制药进入内部变革期,用了5年时间从一家国有企业一步步改制成民营企业,孙耀志也随之成为实际控制人。
(图源:宛西制药官方微信公众号)
宛西制药的第二次跃进发生在1999年,这一年,孙耀志力压来自河南、深圳、香港等地的多家竞对,以808万元和接收150名工人的代价,收购了濒临破产的南阳仲景药厂,由此拿下了“仲景”这块金字招牌。
次年,孙耀志将宛西制药旗下所有产品都冠以“仲景”之名,并在央视如法炮制,投放“药材好,药才好”的仲景牌六味地黄丸广告,将“治肾虚”的产品仲景六味地黄丸做成了宛西制药又一拳头产品。
2005年,“仲景”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有数据显示,该商标当年的估值就已经高达27亿元,相当于6年时间增值超300倍。宛西制药旗下的另一款商标“月月舒”,则早在2002年就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1000万元换得25亿身家,
南阳隐形富豪征战资本市场
孙耀志的野心显然并不仅仅在医药领域。
早在2001年9月,孙耀志就将自己的触角伸向了汽配行业,通过宛西制药砸下1000万元,换得了一家陷入困境的 汽车 水泵供应商西泵股份74%的股份。
孙耀志正是在这家公司上完成了资本市场首秀。2011年1月11日,西泵股份头顶“国内最大的 汽车 水泵、排气歧管生产厂商”光环登陆深交所中小板,一举成为南阳市第三家、西峡县首家上市公司,上市首日股价即报收38.58元/股,涨幅为7.17%。
不过,之后的几年间,西泵股份的股价却呈现出“U形”变化,跌至2012年的12元左右后逆势反弹至2015年底的最高86.16元/股。也是这一年,孙耀志以25亿元身家闯入了2015年胡润百富榜,排在榜单第1496名。
此后,西泵股份股价再次跌落,孙耀志的身家却保持在了20亿元至25亿元之间,并在2018年以23亿元身家最后一次出现在了胡润百富榜上。
另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24日收盘,已经更名为飞龙股份的西泵股份股价报收6.37元/股,总市值31.9亿元,仅以孙耀志个人16.38%的持股比例计算,其持股市值就约有5.23亿元。此外,其还在2016年前后的股价高点,高位减持套现了约4.4亿元。
(图源:宛西制药官方微信公众号)
仅仅入局汽配行业显然并不能令孙耀志满足。2002年,他又注册成立了仲景大厨房(即仲景食品前身),主营花椒油等调味配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并于2008年率先推出仲景香菇酱,被称为国内香菇酱品类的首创者。
西泵股份的上市显然让孙耀志和宛西制药尝到了甜头,2014年,为谋求上市,宛西制药宣布存续分立,一分为二,“宛西制药”专注制药领域,“宛西控股”则侧重于投资方向,装入了仲景食品股权、西泵股份股权、房地产以及 旅游 等相关资产。
2015年9月,仲景大厨房首次披露招股书,开启了一场长达五年的IPO长跑。2016年,宛西制药也在河南证监局备案辅导,一旦仲景大厨房和宛西制药成功IPO,孙耀志将在资本市场集齐宛西系“三驾马车”。
2015年首冲IPO,却在苦等17个月后因存货增长较快、三方支付在收入中占比较高等原因未能过会。2017年4月,仲景大厨房重整旗鼓,再冲IPO,又因控股股东信披违规、生产许可证违规、公司增收不增利等原因被否决,第二次被资本市场拒之门外。2019年6月,仲景大厨房以“仲景食品”的新名字三战IPO,并把辅导机构、保荐机构和审计机构统统换掉,却依旧无功而返。
直至2020年3月第四次冲刺,仲景食品才终于在8月过会,并于11月23日正式登陆资本市场。
靠卖香菇酱年入6亿,要叫板老干妈?
据最新招股书显示,仲景食品目前的产品主要有仲景香菇酱、劲道牛肉酱、仲景调味油等,2017年至2019年,其分别实现营收5.17亿元、5.3亿元及6.28亿元,归母净利润7936.15万元、8153.39万元、9163.81万元,呈稳步增长状态。
2020年上半年,因疫情导致宅经济火爆,其营收和归母净利同更是同比增长20.94%、45.05%,分别达到了3.49亿元、6448.01万元;2020年预计营收将达到7.13亿-7.3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3.47%-17.02%;归母净利润为1.24亿元-1.4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35.22%-52.23%。
(图源:仲景食品官方微信公众号)
具体来看,香菇酱仍然为其拳头产品,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分别卖出4509万瓶、3479万瓶、3683万瓶、2575万瓶,其中,规格为210克的香菇酱就占据了约90%,是仲景食品主营业务利润的最大来源。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香菇酱(210g)的营收分别为2.34亿、1.83亿和2.04亿元、1.46亿元,毛利贡献率分别达到了54.66%、42.73%、41.66%、49.87%。
而香菇酱(210g)之所以能够成为仲景食品的毛利贡献率之王,离不开这一单品的超高毛利率水平。
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香菇酱(210g)的出厂价分别为5.66元/瓶、5.99元/瓶、6.46元/瓶、6.23元/瓶,对应成本则仅为2.59元/瓶、2.77元/瓶、2.98元/瓶、3.09元/瓶,同期毛利率分别达到了54.34%、53.86% 、53.85%、50.41%。
据AI 财经 社查询各大电商平台发现,香菇酱(210g)的售价普遍在10元以上。京东平台上,销量第一的香菇酱单价为12.5元/瓶,而在仲景食品天猫旗舰店中,销量第一的香菇酱售价为29.9元/2瓶,每瓶(230g)售价将近15元。
与此同时,其调味产品的销售客户更是高达千余家,涵盖今麦郎、康师傅、海底捞、联合利华、奇华顿、双汇、安琪、金锣等多个品牌,调味食品的经销商渠道则覆盖了永辉、华润万家、家乐福、盒马鲜生等各大知名商超及其他批发、零售渠道。
这或许是仲景食品敢于“叫板”老干妈的底气所在。据其招股书显示,老干妈、 海天味业、吉香居都被仲景食品列为了主要竞争对手,其中,又以老干妈为首。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对比起老干妈2019年超50亿元的销售收入来看,仲景食品在短期内仍然难以撼动老干妈的市场地位,且随着老干妈、海天味业等相继推出香菇酱产品,仲景食品曾经引以为傲的香菇酱市场也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不过,就孙耀志的角度来看,仲景食品的上市显然是其创业生涯的又一里程碑,至此,孙耀志旗下已经形成2家上市公司,产业范围涵盖 汽车 零部件、医疗、商业、房地产、食品、大 健康 等多个行业,“宛西系”雏形初现。
据天眼查App显示,孙耀志目前是14家存续或在业状态公司的法定代表人,73家存续或在业状态公司的高管,仅靠宛西制药和宛西控股两家公司就拥有了南阳市张仲景制药有限公司、河南石金建材有限公司、海南张仲景 养生 院有限公司、上海张仲景大药房有限公司、南阳财富置业有限公司等65家公司的实际控制权。
仲景香菇酱在南阳卖的。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得知,河南南阳厂家供应张仲景大厨房香菇酱,仲景香菇酱在南阳卖的。仲景香菇酱,精选西峡香菇,以独有工艺用心烹制而成,粒粒香菇,劲道饱满,酱香浓郁,极富肉感。拌饭、拌面方便,炒饭、炒菜味更鲜,是佐餐、烹饪的升级之选。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张仲景为穷人治病的 故事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张仲景治穷病
东汉时期,洛阳一带常年荒旱,瘟病流行,人们缺医少药,不少人死于病魔。这事传到了张仲景的耳朵里,他不顾年迈多病,从南阳来到洛阳行医。无论官宦之家还是庶民百姓,凡来求诊的人,张仲景都热情接待,细心诊治,每每药到病除,以至于声名远播。
一个冬天的早晨,天刚蒙蒙亮,张仲景家的门就被一个叫李生的孩子叩响了。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李生见了张仲景后,怯生生地说:“大人,您是神医,求您可怜可怜我这个无依无靠的孤儿,给我看看病吧!”张仲景让李生坐下,拉过他的手,认真地切起脉来,然后又看过舌苔、气色,最后肯定地说:“你根本没有病。”
“我有病!我是穷病,请大人诊治!”李生声泪俱下地说。原来他父母双亡,他卖掉全部家产后才勉强安葬了父母,可现在地主又逼他还账。因此他恳求张仲景为他开一剂灵丹妙药,医治他的“穷病”。
张仲景听了李生的哭诉,很久没说话。他行医多年,治好的病人不计其数,但治穷病还是头一回。他让弟子给李生取了两个馍,又沉思良久,写下了一个药方:白茅根,洗净晒干,塞满房屋。
李生看到这个药方后,十分纳闷,但又不好细问。他回到自己住的破庙后,就召集穷苦人家的孩子,到茅草地里刨起茅草来。不几天,他们就把村子附近的茅草都刨完了。李生住的那个破庙,里里外外被茅草根塞得满当当的。
这年冬天,洛阳一带没落一片雪。第二年春天,也没下一滴雨,空气干燥,疫病蔓延。洛阳城的达官贵人都争先恐后地请张仲景看病。张仲景让弟子在这里应诊,自己则来到李生所住的村子,为穷苦百姓看起病来。
针对这次疫情所表现出来的病征,张仲景开的方子里都少不了白茅根,少则三钱,多则一两。其他医生见张仲景如此用药,也都暗中仿效。这样,没过多久,白茅根便成了奇缺的金贵药材。药铺里卖断了货,张仲景师徒就介绍他们去李生那里购买。李生见穷人来买,就少收或不收钱见富人来买,就高价出售。
这场瘟疫过去后,李生大赚了一笔。他用这笔钱到京城买回粮食,分发给穷苦百姓。因李生为乡亲们办了好事,乡亲们纷纷过来,合力帮他修建了一间茅屋。从此,李生有了自己的住处,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李生感念张仲景恩德,更惊叹他的先见之明,便问张仲景是如何判断出疫情的。张仲景不慌不忙地说出了其中的道理。原来他根据一冬无雪、气候干燥、百病杂生的现象,推测来年春天瘟疫定会流行。而那荒郊野生的茅草根有清伏热、消瘀血、利小便的功能,正是治瘟疫的良药。
张仲景治病的 传说东汉年间,南阳有个府台,他干了很多坏事,人们气恨他,巴不得找个出气的机会。
这年,府台的女儿有病了,一连几个月,遍求名医,也治不好病。这天,府台派家人去请张仲景,来给女儿看病。那阵子,伤寒病正游行,张仲景每天早出晚归,到乡下给老百姓医病,只有儿子在家。他们就把张仲景的儿子请了去。
张仲景张仲景的儿子常年随他学医,也是个知名的郎中。他来到府衙,询问了小姐的病情,府台夫人没张嘴,泪就先落下来:“唉呀!她面黄肌瘦,茶饭不进,还不住歇地呕吐呢!”说着说叫女儿诊脉。
那时候,年轻郎中给女子看病是不能见面的。所以只好从帘帏中牵出一根红线,一头拴在小姐的中指上,一头让张仲景的儿子拉着,放在耳朵边静听。他仔细听了好久,心里不觉好笑:哈哈!就这病竟没人看得出吗?
原来府台的女儿是怀孕啦!可他并不知道“病人”还是个没出阁的姑娘,就高声朝着府台说:“恭喜大人!小姐没有啥病呀,他是喜脉!你快要当外爷了!”
府台一听气得浑身乱颤,嚎叫道:“混帐东西!纯是一派胡言,快把他赶出去!”家人一拥而上,把他痛打一顿,赶出了府门。
晚上,张仲景回来听了,心里十分气愤,他问儿子:“你果是看得真?”
儿子说:“确确实实是怀孕,已经六、七个月啦!”
张仲景沉吟了一下,说“这个府台,干尽了坏事,明天找他出气去!”
第二天,张仲景吆喝着邻居,带着礼品,来到府衙,正赶上全城绅士和名流在那里议事。张仲景见府台施一礼,说:“不肖之子医理不明,口出不逊之言,望大人海函!今天,一来赔礼道歉,二来我要亲自给令爱诊脉医病!”
府台一听大喜,忙说:“贱女区区小痒,何劳先生大驾呀!”说着就要设宴款待。
张仲景说:“还是先给令爱诊病要紧。”府台忙叫佣人把女儿请出来。
张仲景观那女子气色,早已明白了几分。暗用右的小姆指甲剜了一点药,藏在宽大的袖中,然后端坐给小组抚脉。
张仲景一抚脉,果然此妇向孕六七个月啦!就对病人说:“张开嘴巴,看看舌苔!”小姐刚张开嘴,他就弹动右手小姆指,把药弹进小姐嘴中,又叫端来开水,小姐喝了。张仲景这才笑呵呵地对府台说:“药到病除,送令爱到耳房观察,一会儿说会好的。”
府台十分感激,摆上酒宴招待。他刚端起要敬张仲景酒,耳房边传来了小姐的呻吟声,府台有诧异,张仲景说:“这是药力到了,你放心,令爱顷刻就会痊愈的!”
话音未落,只听哇哇的婴儿哭声从耳房传来。府台和夫人猛地惊呆了,一时羞得面红耳赤,恨不得钻到地缝里去。那些绅士名流也惊奇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交头接耳暗暗发笑。
张仲景拍案而起,哈哈大笑,指着府台说:“现已真相大白你们口口声礼义廉耻,干的却是男盗女娼呵!”府台和夫人听了,气得晕了过去。张仲景为百姓们出了气,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张仲景的人物精神情形介绍
一、张仲景医学影响
《医学三字经》·<附录阴阳识一字便可为医说>:天地间有理有数,理可胜数,则有学问之医,远近崇之,遂得以尽其活人之道。然仲景为医中之圣,尚未见许于当时,观《伤寒论》之序文可见,犹宣圣以素王老其身,天之意在万世,不在一时也。仲景之后,名贤辈出,类皆不得志于时,闭门着书,以为传道之计此理数之可言而不可言者矣。
二、张仲景对医学生学医的愿望
《伤寒论·张仲景原序》:“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
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三、张仲景医学传世
《伤寒杂病论》已经失传。《伤寒论》是王叔和根据自己搜寻到《伤寒杂病论》的伤寒部分的轶文整理而成。《金匮要略》是宋代王洙、林亿、孙奇等人在偶然的机会发现《伤寒杂病论》残简,将关于杂病的部分整理成册,更名为《金匮要略》。
情形解析
“然仲景为医中之圣,尚未见许于当时”,从张仲景医学传世情形可知,深远的影响也在后世。如“天之意在万世,不在一时也。仲景之后,名贤辈出,类皆不得志于时,闭门着书,以为传道之计”。
情形讨论
从《医学三字经》指出的“活人之道”一语道明确医学的重要性及用途,医是面对生死的事。坚守活人之道,是高尚的精神境界。
从张仲景对医学生的愿望是“多闻博识,知之次也。宿尚方术,请事斯语”。坚持博识尚术,是高尚的精神境界。
从张仲景医学传世“《伤寒杂病论》已经失传王叔和根据自己搜寻到《伤寒杂病论》的伤寒部分的轶文整理成《伤寒论》王洙、林亿、孙奇等人在偶然的机会发现《伤寒杂病论》残简,将关于杂病的部分整理成册,更名为《金匮要略》”这几点说明珍惜古书并且整理、发展、创新医学著作,是高尚的精神境界。
综上所述,坚守活人之道,坚持博识尚术,发展、创新医学著作,是张仲景治学精神,万望后生们谨守之。要明白医学是一种学说而不仅仅是一门技术,崇尚博识而防止“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对《道德经》、《易经》、《史记》、《汉书》等中国历史 文化 方面的“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
中医学说需要继续训诂、发展、创新,如张仲景在创新医著时参考过的《素问》、《九卷》,其中还有很多学识是没有被开发出来的,且因《黄帝内经》在编著、流传过程中留下了许多通假字、错别字、脱简字、又经后世医家补编、重组等情形,又因解读 方法 还是沿用旧制,其中有的直接导致了学生对内经曲解,务必要继续进行整理、注明、论证等。
因此建议大学本科 毕业 生们志愿转从医学者,进入医学院校重读大学之后,参加医疗实践活动,且国家给予资助以推动中医学说的发展、创新。观汉代张仲景、明代朱丹溪、清朝薛生白等医学流派大家,除具备聪明资质都是具备了很丰富的中文知识的,是推动了中医学说的发展、创新的典范。
这年,府台的女儿有病了,一连几个月,遍求名医,也治不好病。这天,府台派家人去请张仲景,来给女儿看病。那阵子,伤寒病正游行,张仲景每天早出晚归,到乡下给老百姓医病,只有儿子在家。他们就把张仲景的儿子请了去。
张仲景的儿子常年随他学医,也是个知名的郎中。他来到府衙,询问了小姐的病情,府台夫人没张咀,泪就先落下来:“唉呀!她面黄肌瘦,茶饭不进,还不住歇地呕吐呢!”说着说叫女儿诊脉。
那时候,年轻郎中给女子看病是不能见面的。所以只好从帘帏中牵出一根红线,一头拴在小姐的中指上,一头让张仲景的儿子拉着,放在耳朵边静听。他仔细听了好久,心里不觉好笑:哈哈!就这病竟没人看得出吗?
原来府台的女儿是怀孕啦!可他并不知道“病人”还是个没出阁的姑娘,就高声朝着府台说:“恭喜大人!小姐没有啥病呀,他是喜脉!你快要当外爷了!”
府台一听气得浑身乱颤,嚎叫道:“混帐东西!纯是一派胡言,快把他赶出去!”家人一拥而上,把他痛打一顿,赶出了府门。
晚上,张仲景回来听了,心里十分气愤,他问儿子:“你果是看得真?”
儿子说:“确确实实是怀孕,已经六、七个月啦!”
张仲景沉吟了一下,说“这个府台,干尽了坏事,明天找他出气去!”
第二天,张仲景吆喝着邻居,带着礼品,来到府衙,正赶上全城绅士和名流在那里议事。张仲景见府台施一礼,说:“不肖之子医理不明,口出不逊之言,望大人海函!今天,一来赔礼道歉,二来我要亲自给令爱诊脉医病!”
府台一听大喜,忙说:“贱女区区小痒,何劳先生大驾呀!”说着就要设宴款待。
张仲景说:“还是先给令爱诊病要紧。”府台忙叫佣人把女儿请出来。
张仲景观那女子气色,早已明白了几分。暗用右的小姆指甲剜了一点药,藏在宽大的袖中,然后端坐给小组抚脉。
张仲景一抚脉,果然此妇向孕六七个月啦!就对病人说:“张开嘴巴,看看舌苔!”小姐刚张开嘴,他就弹动右手小姆指,把药弹进小姐嘴中,又叫端来开水,小姐喝了。张仲景这才笑呵呵地对府台说:“药到病除,送令爱到耳房观察,一会儿说会好的。”
府台十分感激,摆上酒宴招待。他刚端起要敬张仲景酒,耳房边传来了小姐的呻吟声,府台有诧异,张仲景说:“这是药力到了,你放心,令爱顷刻就会痊愈的!”
话音未落,只听哇哇的婴儿哭声从耳房传来。府台和夫人猛地惊呆了,一时羞得面红耳赤,恨不得钻到地缝里去。那些绅士名流也惊奇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交头接耳暗暗发笑。
张仲景拍案而起,哈哈大笑,指着府台说:“现已真相大白你们口口声礼义廉耻,干的却是男盗女娼呵!”府台和夫人听了,气得晕了过去。张仲景为百姓们出了气,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张仲景与饺子
张仲景在长沙做官,在告老还乡退休的时候,正赶上那年冬天,寒风刺骨,雪花纷飞。在白河边上,张仲景看到很多无家可归的人面黄肌瘦,衣不遮体,因为寒冷,把耳朵都冻烂了,心里十分难受。
回到家后,由于张仲景的名声早已经闻名天下,所以很多人上门求医。张仲景有求必应,整天都很忙碌,可虽然上门求医的人很多,可张仲景依然挂念那些冻烂耳朵的人。
经过研究,他研制了一个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叫“祛寒娇耳汤”。
他叫徒弟在南阳东关的一个空地搭了个棚子,支上大锅,为穷人舍药治病,开张的那天正是冬至,舍的药就是“祛寒娇耳汤”。
祛寒娇耳汤当初其实就是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锅里煮,熟了以后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下锅,用原汤再将包好馅料的面皮煮熟。
面皮包好后,样子象耳朵,又因为功效是是为了防止耳朵冻烂,所以张仲景给它取名叫“娇耳”。
张仲景让徒弟给每个穷人一碗汤,2个“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汤,浑身发暖,两耳生热,再也没人把耳朵冻伤了。
当初张仲景在长沙任职的时候,就在平时经常为老百姓看病,很受群众的爱戴。退休以后,长沙的百姓每年都派代表到家乡去看望。
俗话说,医生难治自己的病。张仲景也是人,不是神。
有一年,张仲景病了,他自己也知道,生命的灯油就要烧干了。
长沙来看望他的.人说,长沙有一个风水很好的地方,想让张仲景百年之后在那里安身,可南阳的人不干了,双方就争吵起来。
张仲景说:吃过长沙水,不忘长沙父老情生于南阳地,不忘家乡养育恩。我死以后,你们就抬着我的棺材从南阳往长沙走,灵绳在什么地方断了,就把我埋葬在哪里好了。
在那一年的冬天,张仲景驾鹤西去了。寿终的那天正好是冬至。
当送葬的队伍走到当年张仲景为大家舍“祛寒娇耳汤”的地方的时候,棺绳忽然断了。
大家按照张仲景的嘱托,就地打墓、下棺、填坟。两地的百姓你一挑、我一担,川流不息,把张仲景的坟垒得大大的,还在坟前为他修了一座庙,这就是现在的医圣祠。
张仲景是在冬至这天去世的,又是在冬至这天为大家舍“祛寒娇耳汤”的,为了纪念他,从此大家在冬至这天都要包一顿饺子吃,并且都说,冬至这天吃了饺子,冬天耳朵就不会冻了。
“祛寒娇耳汤”现在很少有人吃了,但经过岁月的冲刷,大家在冬至这天吃饺子的习俗流传了下来。并且饺子的种类和形状也有了很大改进,现在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饺子,饺子也成了阖家团圆的代表食品,但张仲景的名字却很少有人提到了。
辣椒,辣椒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原产国是墨西哥。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後把辣椒带回欧洲,并由此传播到世界其他地方。于明代传入中国,所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并没有辣椒。大家当作故事看无所谓了,但是心里要清楚。
“堂”的来历
张仲景在任长沙太守期间,正值疫疠流行,许多贫苦百姓慕名前来求医。他一反封建宫吏的官老爷作风,对前来求医者总是热情接待,细心诊治,从不拒绝。开始他是在处理完公务之后,在后堂或自己家中给人治病后来由于前来治病者越来越多,使他接应不暇,于是他干脆把诊所搬到了长沙大堂,公开坐堂应诊,首创了名医坐大堂的先例,他的这一举动,被传为千古佳话。
后来,人民为了怀念张仲景,便把坐在药店内治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这些医生也把自己开设的药店取名为“××堂药店”,这就是中医药店称“堂”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