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设计 > 正文

隐形战斗机为什么要设计成那样

俏皮的小海豚
有魅力的星月
2023-03-02 06:13:07

隐形战斗机为什么要设计成那样

最佳答案
风中的御姐
欣喜的绿草
2025-07-08 17:35:32

首先:所谓的隐形战机,主要是指雷达波隐形,红外隐形两方面,视觉和听觉隐形只是辅助设计。

所以隐形战机的气动外形设计,主要以避免雷达波直线反射和红外辐射自由散逸为主要设计目标。

楼主所说的像蝙蝠一样,应该是指美国的B2隐形轰炸机吧?

B2的尾部设计为锯齿状无垂尾,并且发动机尾喷口只向后和上部开口,是为了避免地面红外探测设备的侦测,上部开口可以使高热的尾喷口气流加速冷却,避免在空中留下热气流带。而且B2的发动机功率相对较小,只能进行亚音速飞行。

雷达,是通过发射雷达波击中目标后接收反射的雷达波来确认目标方位的。因为,隐形飞机在气动外形上要尽量避免正前方有垂直面,这样雷达波在射中飞机后就很难被直接返回到雷达发射的位置上,反射回的雷达波越少,雷达屏幕上的目标特征就越不明显。

而B2,作为一款洲际轰炸机,在考虑隐形的同时必须考虑航程与载弹量,而传统飞机气动外形设计隐形能力有限,作为上一款准隐形轰炸机,B1B的雷达截面积只相当于B52的1/1000,只有1平方米,而这已经是设计的极限了。B2的翼身融合,无平尾无垂尾设计,可以大幅度提高机翼升力效果,减少耗油量,提高载弹量和航程。但这种设计因为缺乏控制舵面,因此严重依赖电脑飞控,而且机动性能很差。因此B2是一型舍弃速度与机动性,完全依赖隐形能力突防的轰炸机。

第一代隐形战机的F117,机身采用了不规则多面体设计,也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散射雷达波,减少雷达反射面积。来袭的飞机都是正面面对防御雷达,因此隐形飞机的正面都几乎没有垂直于雷达发射方向的部分。

而作为最新一代战斗机的F22,则采用了传统的气动外形设计,梯形主翼,平尾双垂尾设计,除了技术进步以外,更多是因为F22是一款绝对空中优势战斗机,不能通过完全牺牲机动性来获得隐身能力,而作为战斗机,他的体积远远小于轰炸机(雷达截面积额也小),也成为他常规布局的一个原因。

至于颜色为什么是黑色,是因为隐形飞机外层都需要涂吸波涂料,可以吸收部分雷达波,减少雷达波的反射,也是雷达隐形的一部分。这跟夜间利于视觉隐形毫无关系,B2是一种全天时,全天候洲际战略轰炸机,不可能只在夜晚出动,晴朗的白天,一架黑色的大飞机能有什么视觉隐形效果?飞机的视觉隐形涂料,都是灰色或者银白色,这样才能在远距离上最大限度的做到视觉隐形。另外B2因为是隐形轰炸机,通常都是使用高空突防(1万米以上高度),这种高度视觉隐形效果极为有限。

最新回答
激动的枫叶
壮观的可乐
2025-07-08 17:35:32

你可以用《几何画板》画图。

《几何画板》软件是由美国Key Curriculum Press公司制作并出版的数学软件,它的全名是《几何画板--21世纪的动态几何》。1996年我国教育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开始大力推广“几何画板”软件,以几何画板软件为教学平台,开始组织“CAI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课题。几年来,几何画板软件越来越多的在教学中得到应用。它简单易学,功能强大。几何画板动态探究数学问题的功能,使学生原本感到枯燥的数学变得形象生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几何画板是一个通用的数学、物理教学环境,提供丰富而方便的创造功能使用户可以随心所欲地编写出自己需要的教学课件。软件提供充分的手段帮助用户实现其教学思想,只需要熟悉软件的简单的使用技巧即可自行设计和编写应用范例,范例所体现的并不是编者的计算机软件技术水平,而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水平。

可以说几何画板是最出色的教学软件之一。

系统要求很低:PC486以上兼容机、4M以上内存、Windows xp简体中文版

妩媚的板栗
开放的石头
2025-07-08 17:35:32
第一章 立体构成概述第一节立体构成概念及起源概念:立体构成是现代设计领域中一门基础造型课,也是一门艺术创作设计课。在立体造型中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即形态与形状的区别(知识点一)。平面造型中我们称平面的行为形状,这个形状是物象的外轮廓。在立体造型中形状是指立体物在某一距离、角度、环境条件下所呈现的外貌,而形态是指立体物的整个外貌。即形状是形态的诸多面向中的一个面向,形态则是诸多形状构成的统和体。形态是立体造型全方位的印象,是形与神的统一。作为研究形态创造与造型设计的独立学科。所涉及的学科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工业造型、雕塑、广告等设计行业。除在平面上塑造形象与空间感的图案及绘画艺术外,其它各类造型艺术都应划归立体艺术与立体造型设计的范畴。它们的特点是,以实体占有空间、限定空间、并与空间一同构成新的环境、新的视觉产物。由此,人们给了它们一个最摩登的称谓:"空间艺术"。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它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其任务是,揭开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的是:它们都是一种艺术训练,引导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接受严格的纪律训练;区别的是:立体构成是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结构上要符合力学的要求,材料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立体是用厚度来塑造形态、它是制作出来的。同时立体构成离不开材料、工艺、力学、美学,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体现。起源: “立体构成”这门课程起源于1919年,是德国包豪斯学院在创办后确立的艺术流派 :知识点二:包豪象斯构成理论在现代设计史上,包豪斯构成理论及其教育体系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成立于1919年的包豪斯设计学院,不仅有在建筑史上被称为设计经典的校舍,更有独树一帜的设计理念和教育思想。它奠定了现代工业设计的基础、成为现代设计师的摇篮.以至有人评价它是现代设计真正的开端。包豪斯构成理论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欧洲的产业革命为它的产生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社会变革是新思想、新观念的催生婆,英国的产业革命在由手工转向机械化生产的过程中,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产品外观设计与产品的材料、工艺、结构、功能的矛盾急剧加深,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成为当务之急。包豪斯以它敏锐的视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一、艺术与技术的统一;二、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三、设计要遵循自然和客观规律进行;这些无疑体现出现代设计的观念和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是对当时设计思潮的批判和否定。包豪斯构成理论是美学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包豪斯构成理论教育的成功在于它的教育思想、教育审美产生了极大的凝聚力.吸引了许多在艺术上卓有建树的大师加盟,使包豪斯充满了活力和生气。在校长格罗佩斯旗下,先后有荷兰风格派代表人物杜斯伯格.现代抽象派大师康定斯基、保罗·克利、霍利·纳克、阿尔巴斯任教。他们高举反传统的旗帜,与传统派代表人物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建立了崭新的教学体系、其思想内涵诠释出划时代的意义,折射出包豪斯构成理论教育的光彩,体现出教育思想的经典。包豪斯在教育的实践中强调教育的主体(即学生)要培养实际动手能力,解决实践能力强弱的问题,将动手和动脑的训练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在构成学框架内确定这些目的和任务,其意义无疑是深远的。基于这种指导思想,它还强调不仅要培养学生独立的设计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坚持不懈的努力确立了构成理论在包豪斯的主导地位,以建筑为主干,然后扩展到工业设计。真正体现包豪斯价值和成就感的是构成.这在那些充满强烈构成形式感的作品中得到了印证。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构成学莫定了包豪斯的历史地位,而立体构成更是在包豪斯的成就中锦上添花,体现得更为集中、典型。例如阿尔巴斯在“纸造型”、 “纸切割造型”,莫霍利·纳古在体积空间、结构等方面的研究非常深入,取得了令人折服的成就。一旦重新认识在纸上的构成艺术和形式美的艺术感染力,就会对他们所奠定的立体构成基础,更对他们充满激情的创造情有独钟。包豪斯对构成研究的成功还得益于它将材料作为创造形态的基础。产品不单要造型美,还要材质美.二者有机的统一和协调才产生了设计的活力.只有这样的设计才能体现产品的美感。莫霍利·纳吉就是通过发现材料自身的美感,然后将它们重新组合设计的。无论是废弃的金属零件、机器还是其他,他都会从中寻找出客体的美。通过主观的创造实现主客体的统一,并创造出真正的空间语言。马塞尔·布罗伊尔对材料的性能有着独到的研究、在材料的替代方面不断探索,并获得成功。他以钢管代替木材应用于家具,既能进行大批量生产,又能体现现代设计理念,不能不承认他的探索精神。正是他的成功开创了现代设计的道路,在材料与设计的结合上深刻地影响着设计师的观念,对传统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另一位教育家伊顿致力于材料、肌理的研究,并运用于教学中。他让学生从形形色色的材料中通过视觉和触觉的亲身体验,加强对材料的感性认识和运用。在造型的表现上,包豪斯构成的主要表现形式体现出荷兰风格派的主张。“一切作品都要尽量简化为最简单的几何图形,如立方体、圆锥体、球体、长方体,或是正方形、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等进行实践,这种以几何形体构建的结构具有理性的逻辑思维,加上标准化的色彩,使人容易学习抽象造型,并掌握其规律、原理,进而通过不同的设计将其体现出来。如灯具、家具、染织品与建筑、广告等都惟有强烈的几何形式感,特别是建筑与工业设计以追求简洁为时尚,更体现出构成的科学性、合理性。”包豪斯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它是完美无缺的,它的理性化思维恰恰成为它的局限性,并对工业设计造成负面影响。在艺术中忽视“有机生命”,在设计中过于理性而缺乏人性,产品设计不考虑人性化,使设计走上了形式主义退路。但它却给现代的设计师以启示,那就是光有理性创造还不够,一个具有现代设计理念的设计者更需要情感的创造力,当理性与情感的创造力结合,才会产生巨大的效应。第二节学习构成的意义与目的立体构成是以纯粹的或抽象的形态为素材,探讨更合理,更完美的纯形态构成。它把感性的与理性的统一结合起来,按视觉效果,进行设想来构成理想的形态。学习立体构成的关键在于创造新的形态.提高造型能力,同时掌握形态的分解、对形态进行科学的解剖,以便重新组合。立体构成的原理和思维方法为我们提供广泛的构思方案、为积累更多的形象资料,从中选优创造条件。我们掌握构成形态的认识是由浅到深,从自然形、变形、夸张到装饰形象,从提炼归纳到抽象形态的复杂过程。立体构成也是以自然生活为源泉,它可分解为点(块)、线(条)、面(板),作为形态要求的形体,可在自然形态中找到根据。天、地、日、月、山川、湖泊、花草……从宏观到微观,无不具备特有的物象形态而无所不在。立体构成的学习作为基本素质和技能训练(知识点三),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它的训练过程讲究眼睛(观察)、头脑(理解、构思)和手(表现)协调并用,根据不同的视觉形态元素、成型材料、构造方式和造型法则,展开对立体构成的学习与探讨,对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在创作过程中了解立体空间的形态美和创造美的规律有着重要作用。立体构成从设计到形成,是一门科学。让形态在大小、比例、方向和面积上起变化,并按形式美的法则去创造,其目的是培养我们创造和发掘形态的思维方法。因此立体构成是一门具有创造价值和实用意义的学科。同时提出学习的基本要求和要达到的目的。(1)扎实学好基础课向专业设计课过渡;(2)摆脱习惯性的各种造型(具象干扰)的影响,站在全新的自由的角度去探讨,培养对事物的感受、直观能力;(3)掌握立体构成思维方法,提供构思思路和方案。在对材料、结构、制作的认知上接受严格的训练,遵循基本法则,完成每项设计作品。第三节立体构成的基础特性(知识点四)人们生活在各种三维的形态环境中,从日常使用的各种物品,到所居住的环境。乃至人类自身和整个宇宙,无一不是三维形态,因此与二维空间相比,三维空间与人更加息息相关。人们虽然生活在三维形态中。但常常习惯于从平面的角度去思考、在平面上表现造型,无形中具有平面的造型观念和意识。因此,从平面到立体。从二维到三维必须要有立体的空间意识和观念,掌握三维造型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作为艺术设计基础之一的立体构成,就是培养人的空间想像能力和意识,研究和探讨在三维空间中如何用立体造型要素和语言,按照形式美的原理创造出富有个性和审美价值的立体空间形态的学科。通过对立体形态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掌握立体造型的基础知识和表现鼓法,从而创造出新的艺术形态。立体构成由于自身的构成性,因而具有极强的理性特征,并运用分解与组合的方法子以体现。所谓分解就是将一个完整的造型对象分解为若干个基本造型要素,实际上是将形态还原到员原始的基本状态:而组合则是直接将最基本的造型要素按照立体造型原理重新组合成新的形态的设计。抽象性是立体构成的又一显著特征。抽象对于立体形态的表现有着积极的意义。它通过理性构成展示形态的风采。尽管抽象形态与具象形态有区别,但是体现在抽象形态中的形式美原理.特别是来自设计者内心的充满激情的艺术感受.必然给人们的感官带来艺术的感受。而抽象并不是完全排斥具象,具象形态中许多新奇的造型可以成为立体造型的借鉴和抽象的启示。系统性对于立体构成的表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立体构成的表现不是单一的,它涉及许多其他综合性问题,例如建筑的立体构成,涉及机械、工艺、技术、材料等诸多因素。因此,在研究造型、制作形态时必须充分考虑上述问题。不同的材料都要有其相应的加工工艺和方法,同种形态用不同的材料和工艺会具有不同的效果,而且材料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也会由于加工机械的性能不同对形态产生影响。要使立体构成具有理想的形态表现,就必须进行周密的思考,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控制,才能创造出新颖的形态。第四节立体构成的设计理念(重点)设计是人类特有的、有意识的创造性行为,是对其生活各层面进行规划和提升的思考与表现过程。设计不仅涉及到生产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研究,还涉及到自然科学的诸多领域,它包括环境与建筑、工业与产品、视传与展示等,小到纽扣、别针,大到宇宙飞船。设计涉及人类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是人类从事物质生产与精神文化生产的综合性科学。构成教育是以20世纪40年代德国包毫斯(Hansbau)学院开设“三大构成”全新课程为起点,依照荷兰风格派所主张的“一切作品都要尽量简化为最简单的几何图形,如立方体、圆锥体 、球体、长方体或是正方体、三角形、矩形等等”的观点来展开教学的,以此把几何形的表达形式推广到专业设计中。立体形态的生成本质是透过外力作用和内力的运动变化所构筑的,形态构成就是以形态要素或材料为素材,按照视觉效果力学或精神力学原理进行组合,进行立体创造的设计构想。是立体构成要素点、线、面、体的移动、旋转、摆动、扩大及扭曲、弯曲、切割、展开、折叠、穿透、膨胀、混合等运动形式之空间构成。第二章 立体构成的造型要素(重点、难点) 第一节立体构成的点、线、面、体1、点立体构成的点,是将几何学上零次元的无实质的点,扩展到三次元的有实际质的体来表现,构成多种形式的“视觉立场”与“触觉立场”,一点所具有的紧张性是求心的,人的视线就集中在这个点上。2、线 立体构成中将几何学上一次的无实际质的线,扩展到三次元的有实际质的体来表现。线由点的运动轨迹形成,包括线形表现中最基本形式的直线、曲线和折线。A、直线B、曲线C、折线3、面 将几何学上二次元无实际质量的面,折叠为三次元有实际质量的面的表现。面由线的移动轨迹形成,也可由扩大点的面积获得,具有轻薄感和延伸性。a、半立体构成(2.5维构成)b、板式构成(骨格结构)4、体 是将几何学上无重量、无实际质的三次元体用有重量、有实际质的三次元体来表现,并产生强烈的空间感。体由面的运动轨迹或围合形成,可分为规则体和不规则体。规则体有正方体、锥体、柱体、球体,具有稳重、端庄、永恒的视觉感受;不规则体在自然界中随处可见,具有亲切、自然、温情的感觉,如山石、卵石。第二节立体构成的色彩、肌理、空间 1、色彩 A 自然本色 B 人为加工色 2、肌理 3、空间作业:1、半立体构成(2.5维构成)要求:用一切多折、多切多折、不切多折、拓印肌理的方法进行折屈加工各2个。尺寸:100x100mm2、板式结构(骨格结构)要求: 蛇腹折的变异折屈加工1张。 在骨格结构基础上的二次切割加工1张。尺寸:200x200mm第三章 立体构成的形式要素(重点、难点) 一、重复构成 二、多样统一 三、节奏与韵律 四、对比与调和 五、对称与均衡 六、联想于意境一、重复构成重复是指某一个单元有规律性的反复或逐次出现时所形成的一种富有秩序性节奏的统一效果,是构成中最基本、最和谐的一种表现形式。 1、绝对重复 即基本形的大小、方向、位置、排列有序重复构成。 2、相对重复 分为相似单元重复和相异单元重复。a. 相似单元形的重复既对基本形的形状、大小、长短、高低、宽窄或排列的方向、位置进行渐变,统一中有变化,视觉效果较好。常见的有近似重复构成、渐变重复构成。b. 相异单元形的重复是指采用一个以上形状或大小不同的基本形组成一个单元交替反复出现的形式。二、多样统一 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辨证法对立统一规律在艺术中的应用,是所有艺术领域中的一个总原理。三、节奏与韵律立体构成中的节奏表现为基本形按设计好的骨格进行起伏、交错、渐变、厚薄等有秩序、有规律性的变化。韵律是节奏导致的一种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情感感受,它没有形式可言,当形态大小、方向、位置、色彩、光线、排列发生变化时,都可以产生韵律美。1、渐变韵律2、交错韵律3、发射韵律4、起伏韵律四、对比与调和对比是指在一个造型中包含着相对的或相互矛盾的要素。对比要素包括形、色、质的对比,如直与曲、圆与方、动与静、明与暗、黄与紫等。调和是指造型要素形、色、质等诸方面之间的统一与协调。立体形态的调和方法是指两个以上造型要素形成美的秩序。1、线性的对比与调和2、形体的对比与调和3、方向的对比与调和4、实体、空间的对比与调和5、色彩、环境的对比与调和6、材质的对比与调和五、对称与均衡对称是以物体垂直或水平中心线为轴,其形态上下或左右对应,又称均齐。均衡在无形轴各方的现象不必完全相同,从质与量等方面看却有雷同的感觉。他具有变化的活泼感,是侧面的、奇数的、互生的、不规则的。六、联想与意境联想是思维的延伸,它由一事物引领思维延伸到另外的事物上,是一种观念上的再造和创造自然形象的心理能力。意境是人们对形态外观认识的心理要求,即感情需要,是长期观察生活的综合结果。第四章 线材构成线材,是以长度为特征的型材。在线材构成中,又可划分为软质线材和硬质线材两种。软质线材包括:棉、麻、丝、化纤等软线(或软绳),还有铁、铜、铝等金属线材。硬质线材有:木、塑料、其它金属等条材。(知识点五)线材构成的特点:线材本身不具备有占据空间表现形体的功能。但它可通过线群的集聚,表现出面的效果。再运用各种面加以包围,形成一定封闭式的空间立体造型。这样就可转化为空间立体。一、软质线材及框架构成1、木框架的软线材构成2、木托板金属框架3、软质线材的壁饰构成二、硬质线材构成1、直线形组合2、转体组合3、框架组和第五章 面材立体构成(重点、难点) 一、半立体构成(2.5维构成) 二、板式切折构成 三、柱式构成 四、几何形单体构成 五、仿生态构成柱式构成柱式构成是指空心造型的面材构成,即折面构成。它是面材刻划、切割与折曲所构成的围合空间立体造型。 1、柱端变化 2、柱体的棱线变化 3、柱面变化 4、柱体的构成柱体的基本形态柱体的加工方法(重点、难点) (1)、直线折曲、压屈加工 (2)、曲线压屈构成 (3)、拄面折屈转体造型 (4)、棱线切割、折屈及压屈构成 (5)、柱体切割压缩构成 (6)、移位转体造型 (7)、多种综合造型 作业:面材构成之——柱式结构要求:直线或曲线折屈、压屈加工作业1个。 棱线、柱面切割、压屈加工作业1个。尺寸:120 x 120 x 350mm 100 x 100 x 350mm几何形单体构成是由多个连续的表面构成的封闭式三度空间立体形态,是立体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立体造型的特征是:由等边、等角、正多角形组成的球体结构。这样的正多面体,其基本造型共五种。既: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和正二十面体。这五种基本造型,是进行各类多面体造型的基本形态。用此种形体可以集聚构成或切割变化,组成各式各样。种类繁多的空间立体造型。1、多面体的变异构成(1) 切去顶角的加工变异(2)、凹凸变异加工构成作业:1、多面体变异构成一个要求:切去顶角的多面体造型,不能少于十二个面,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加工,进行切割、折屈或添加。尺寸:直径 150mm2、多面体凹凸变异构成一个要求:在二十至三十二面体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加工,只添加不切割折屈加工,形成凹凸起伏变化多样的新的形态。尺寸:直径 150mm仿生结构仿生结构是运用面材加工,表现自然界多种物象的一种构成。1、仿生结构的种类:人物造型类、动物造型类、植物造型类,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景物造型类。2、仿生结构制作的要点: (1)、必须深入生活 (2)、在表现手法上,即概括表现其大的形象特征,舍弃其繁琐细节,夸张其造型的韵律,使作品富有装饰性,又可更高层次的变形,按其自然形象特征高度概括成抽象的几何形体,造成一种更大的装饰造型 (3)、在加工手段上,由于仿生结构的形体构造比较复杂,必须将前几节所学各种手法加以综合应用,不要拘于某几种加工形式。如:直线折曲、曲线折曲、自由曲线弯曲加工,以及切割、拉伸、压屈等。特别是弯曲加工时,要熟悉和掌握造型的基本规律。即:A、要将部分造型凸出来,必然要切掉其局部。B、要使局部凸出来的同时,必须要有凹下部分加以平衡。C、自由曲面的加工,要根据曲面结构的造型变化,作出自由曲面的预折加工线。D、有的部分要适当运用切割加工来表现。3、仿生结构的内容和加工方法(知识点六): (1)人物装饰性造型及面具造型。 (2)大型动物的装饰造型。 (3)家禽类及狐狸的装饰造型。 (4)飞禽类装饰造型。 (5)水产动物的装饰造型。 (6)其它景物的装饰造型。作业:仿生结构要求:以人物或动物为主的装饰造型一张。 以植物或风景为主的装饰造型一张。尺寸:200x200mm第六章 单体集聚构成(难点)集聚构成是用单体的立体造型,按照作者意念灵活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种带有独立性存在的造型。这类作品具有设计的性质,其造型一般都尽可能求得完整,并可表达某种意图,有些作品还可以直接应用到创作设计的构图稿。单体集聚构成需掌握的要点: (1)、要设计好单体的基本造型就必须要精巧、简练,避免出现过多、过小的琐碎变化;还要有一定的厚度,使其在整体上表现出一定的量感。 (2)、在单体间的连接上要处理好其整体效果和单体间的衔接关系。集聚的特征一个是重复美另一个是韵律美。在应用重复形或近似形的排列次序上,应避免相距过大,显得松散形成不了整体。其间距可组成一种渐变的形式。形和形之间可从小到大或从密到疏,表现出优美的韵律。 (3)、在整体关系上,要注意形象的完整性,又要有适当的比例,在高低、长短和疏密关系上,要错落穿插,形成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秩序。 (4)、要突出表现中心。要有吸引观者注意的焦点。使作品有主有次,有虚有实。在主要表达的部位上,其形象要完美,富于变化,次要部分又要起到一定的呼应和陪衬的作用。 (5)、要重心稳定。在整体造型上,重心稳定,可排列成对称式、回转式或平衡式等多样造型的形式。集聚构成的形式 (1)、圆盘式组合 (2)、片状渐变组合构成 (3)、管状集聚组合构成 (4)、块状体集聚组合构成面材集聚构成线材集聚构成块材集聚构成综合构成(重点、难点)作业:单体集聚构成要求:用面材、线材或块材之其中一种构成形式来进行单体集聚构成一件。材料不限制。块体构成建议用纸做。尺寸:300 x 300 x 500mm 或 200 x 200 x 400mm第七章 立体构成在设计领域中的运用 1、 平面设计领域 2、 工业设计领域 3、 服装设计领域 4、 建筑设计领域 5、 包装设计领域 6、 家具设计领域

帅气的小伙
过时的手套
2025-07-08 17:35:32

1、中银大厦:

混凝土——钢结构立体支撑体系 结构采用4角12层高的巨形钢柱支撑,室内无一根柱子。利用立体支撑及各支撑平面内的钢柱和斜杆,将各楼层重力荷载传递至角柱,加大了楼层重力荷载作为抵抗倾覆力矩平衡重的力偶臂,从而提高了作为平衡重的有效性。

2、金茂大厦:

框筒结构体系。核心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外框为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复合成为钢结构与混泥土结构复合建造超高层建筑的典范 大厦采用超高层建筑史上首次运用的最新结构技术,整幢大楼垂直偏差仅2厘米,楼顶部的晃动连半米都不到,这是世界高楼中最出色的,还可以保证12级大风不倒,同时能抗7级地震。大厦的外墙由大块的玻璃墙组成,反射出似银非银、深浅不一、变化无穷的色彩。大厅采用圆拱式的门框,给人高大宽敞明亮的感觉;墙面选用地中海有孔大理石,能起到良好隔音效果;地面大理石光而不亮,平而不滑。前厅内的八幅铜雕壁画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它通过汉字,从甲骨文、钟鼎文,一直到篆、隶、楷、草的演变,反映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通往宴会厅的走廊,更是一条艺术长廊,体现出一种高雅的品位和豪华的气派。

3、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

钢筋混凝土结构(SRC结构)、钢结构(S结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以办公为主,集商贸、宾馆、观光、会议等设施于一体的综合型大厦。 巨型结构的撑是采用钢管混凝土,这样可以增加构件的刚度和延性,还有阻尼。采用混凝土填充还是有一个好处是在结构的顶部一般钢管比较薄,混凝土填充可以增加钢管的抗屈。

4、鸟巢,即国家体育场:

系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和弯扭构件钢结构,工程造价33亿元,建筑面积25.8万㎡,外部钢结构的钢材用量为4.2万吨,整个工程包括混凝土中的钢材、螺纹钢等,总用钢量达11万吨。主体钢结构形成整体的巨型空间马鞍形钢桁架编织式“鸟巢”结构,钢结构总用钢量为4.2万吨,混凝土看台分为上、中、下三层,看台混凝土结构为地下1层,地上7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钢结构与混凝土看台上部完全脱开,互不相连,形式上呈相互围合,基础则坐在一个相连的基础底板上。

5、国家大剧院:

框架-剪力墙混凝土壳体钢结构,建筑面积21.944万㎡,外部结构为椭球型双层钢网壳结构,粗盖其内部的歌剧院、音乐厅和大剧场。国家大剧院巨型钢壳体安装过程中使用螺栓球网架结构代替普通脚手架作为其临时施工支撑体系,充分发挥了网架结构的空间受力性能,而且装卸方便,可以重复利用。

6、中央电视台新址主楼:

从结构角度看,最后竣工时,这两座斜塔、悬臂结构、9层的裙楼底座及地下室均可整体看作一个完整结构系统。楼板的重量由外部钢筒体与及内部柱子和楼板支承。尽管外钢筒体的结构构件在两个平面内有倾角,然而大楼的内柱,包括核心筒的内柱却均保持垂直。由于塔楼倾斜,同时亦考虑到楼板的深度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故部分内柱需于塔楼内终止及换转作配合。这些内柱所支撑的重量将被转移到内筒和外部钢筒体上。转换结构大多采用二层高的桁架结构位置多设于适当位置如设备用房内。转换结构数目将尽量控制到最小。

7、广州歌剧院:

钢-钢砼混合结构。大剧场和多功能厅的外围护结构采用空间组合折板式三向斜交网壳,结构的整体几何形状为不规则多面体。剧场和多功能厅外围护结构的每个面均为三角形或四边形, 将其边做若干分段,在面内连接形成三向网格,以边作为主梁,内部网格则采用次梁连接,主次梁均采用钢箱梁。

8、武汉广播电视中心大楼:

钢筋混凝土框架—筒体剪力墙结构,建筑面积为74462㎡。武汉广播电视中心大楼坐落于汉口建设大道青年路口,建筑面积为74462m2,其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筒体剪力墙结构,主楼30层,其中地下室两层为停车场,局部区域为一层设备用房,裙楼5~6层,塔楼24层为办公用房,塔楼上部为8层钢结构功能用房,顶部为直升机停机坪。其建筑标高为164.8m,在主楼前面30层顶部装有钢结构电视发射塔,塔顶标高为198m。其钢结构涉及较多如:裙楼屋面钢结构、顶层屋面钢结构、顶楼钢结构发射塔等。

9、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

钢混剪力墙+钢结构+膜结构,建筑面积79532㎡,总用钢量6900吨,跨度最大的膜结构建筑(最大跨度130米)。该场馆的结构设计来源于爱尔兰数学家Lord Kelvin提出的“三维空间的最有效分割”问题,并利用和改良爱尔兰教授Weaire和Phelan提出的最优化多面体组合体系,创造性的设计出了新型多面体空间刚架结构。本文介绍了该结构体系的几何构成、性能、多面体空间单元的受力、整体结构体系的构成、ETFE充气枕的性能分析等有关内容。

10、首都博物馆新馆:

框架-剪力墙、钢结构屋盖,工程造价7.8亿元,建筑面积61680 ㎡。首都博物馆新馆上部大跨度钢结构受力复杂。利用风洞模拟大气边界层气流,对屋盖上、下表面和建筑外墙在各种风向角下的风压分布情况、风环境等进行了测试。在屋盖挑檐的端部设置百叶,有效地减小了长悬臂结构的风荷载效应。针对传统柱间预应力支撑体系存在的张拉过程复杂、柱顶偏移不易控制、在柱间桁架下弦杆引起附加轴力等问题,提出在中柱两侧布置人字形拉杆的支撑形式,大大简化了预应力张拉过程,有效避免了柱顶的偏移,减小了柱间桁架下弦的附加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