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装饰 > 正文

古建筑屋顶中间的那个装饰叫什么

尊敬的板栗
孝顺的背包
2023-03-02 03:33:25

古建筑屋顶中间的那个装饰叫什么?

最佳答案
安静的缘分
年轻的大雁
2025-07-06 01:07:47

古建筑屋顶的装饰叫做吻兽。

殿宇屋顶的吻兽,是一种装饰性建筑构件,在封建社会中,构件的造型与安装位置,都被蒙上迷信色彩。《唐会要》中记载,汉代的柏梁殿上已有“鱼虬尾似鸱”一类的东西,其作用有“避火”之意。晋代之后的记载中,出现“鸱尾”一词。中唐之后,“尾”字变成“吻”字,故又称为鸱吻,官式建筑殿宇屋顶上的正脊和垂脊上,各有不同形状和名称的吻兽,以其形状之大小和数目之多少,代表殿宇等级之高低。

吻兽从何处来要从中华民族龙的文化说起。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开端的象征;炎黄子孙崇拜的图腾;龙所具有的那种威武奋发、勇往直前和所向披靡、无所畏惧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理想的象征和化身。龙文化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崇拜龙,希望龙能帮助避邪除祟,帮助战胜自然灾害(古人对天灾、火患、雷电等自然现象不了解,认为这是龙的驾驭驱使),给人们带来吉祥……龙文化的延伸由“观念”--龙的传人、龙的崇拜,到龙的服装、装饰器皿和用具,到传统建筑上的"避邪物",可以说,文化涉及到哪里,龙文化就延伸到哪里。因此,在古建筑中更少不了龙的文化。尤其是在中华传统建筑上的雕塑装饰物上。

吻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显示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在其它古建筑上一般最多使用九个走兽。这里有严格的等级界限,只有金銮宝殿(太和殿)才能十样齐全。中和殿、保和殿都是九个。其它殿上的小兽按级递减。天安门上也是九个小兽。

北京故宫的金銮宝殿{太和殿},是封建帝王的朝廷,故小兽最多。金銮殿是“庑殿”式建筑,有1条正脊,8条垂脊,4条围脊,总共有13条殿脊。吻兽坐落在殿脊之上,在正脊两端有正吻2只,因它口衔正脊,又俗称吞脊兽。在大殿的每条垂脊上,各施垂兽1只,8条脊就有8只。在垂兽前面是1行跑兽,从前到后,最前面的领队是一个骑风仙人,然后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共计10只。8条垂脊就有80只。此外,在每条围脊的两端还各有合角吻兽2只,4条围脊共8只。这样加起来,就有大小吻兽106只了。如果再把每个殿角角梁上面的套兽算进去,那就共有114只吻兽了。而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乾清宫,地位仅次于太和殿,檐角的小兽为9个。坤宁宫原是皇后的寝宫,小兽为7个。妃嫔居住的东西六宫,小兽又减为5个。有些配殿,仅有1个。古代的宫殿多为木质结构,易燃。传说这些小兽能避火。由于神化动物的装饰,使帝王的宫殿成为一座仙阁神宫。

最新回答
超帅的胡萝卜
甜蜜的奇迹
2025-07-06 01:07:47

一、中国古代建筑中歇山顶、庑殿顶、悬山顶、应山顶的特点

1、歇山顶共有九条屋脊,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 又称九脊顶。其正脊两端到屋檐处中间折断了一次,分为垂脊和戗脊 。

2、庑殿顶,屋顶有四面斜坡,又略微向内凹陷形成弧度,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 五脊四坡式。

3、悬山顶特点是屋檐悬伸在山墙以外(又称为挑山或出山)。一般有一正脊和四垂脊,也有无正脊的卷棚悬山,山墙的山尖部分可做出不同的装饰。悬山顶是两坡出水的殿顶,五脊二坡。两侧的山墙凹进殿顶,使顶上的檩端伸出墙外,钉以搏风板。

4、硬山顶是两坡出水的五脊二坡式,特点是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形成两面屋坡。其两侧山墙把檩头全部包封住 。

二、区别

(一)概念不同

1、歇山顶,即歇山式屋顶,宋称九脊殿、曹殿或厦两头造,清改今称,又名九脊顶。 九条屋脊,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 由于其正脊两端到屋檐处中间折断了一次,分为垂脊和戗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顶。

2、庑殿顶,即庑殿式屋顶, 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俗称“四面坡”,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

3、悬山顶,即悬山式屋顶, 又称“挑山顶”,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是两面坡顶的一种,也是中国一般建筑中最常见的形式。

4、硬山顶,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五脊二坡式, 左右侧面垒砌山墙,多用砖石,高出屋顶。屋顶的檩木不外悬出山墙。屋面夹于两边山墙之间。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两侧山墙把檩头全部包封住,由于其屋檐不出山墙,故名硬山。

(二)出现时期不同

1、歇山顶的出现晚于庑殿顶,现存最早的歇山式建筑是五台山的唐代南禅寺大殿。宋、元时期,歇山顶已经大为流行。

2、庑殿顶出现最早,约出现于先秦时期。

3、歇山式屋顶最早见于汉厥石刻。

4、硬山顶出现于明清时期。

(三)等级不同

1、歇山顶在规格上仅次于庑殿顶。

2、庑殿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至高无上的建筑形式,在各屋顶样式中的等级最高。

3、在古代,悬山顶等级上低于庑殿顶和歇山顶,仅高于硬山顶。

4、硬山顶等级低,只能使用青板瓦,不能使用筒瓦、琉璃瓦。

三、何时采用

1、歇山顶规格仅次于庑殿顶,古代五品以上官吏的正宅才能使用,后来才用于民宅。

2、庑殿顶多用于宫殿、坛庙等皇家建筑。

3、悬山顶多用于民间建筑和次要地位的建筑如神橱、神库、配殿等 。悬山顶有利于防雨水,南方则多用悬山。

4、硬山顶多用于附属建筑及民间建筑。硬山顶有利于防风火,北方民居多硬山。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庑殿顶

百度百科——歇山顶

百度百科——悬山顶

百度百科——硬山顶

丰富的世界
唠叨的万宝路
2025-07-06 01:07:47

在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样式有严格的要求,其中庑(wǔ)殿顶和歇山顶等级较高,主要用于宫殿、寺庙等建筑;攒尖顶主要用于亭子、宝塔等圆顶或方顶的建筑;而悬山顶和硬山顶等级较低,主要用于普通百姓的民居。

庑殿顶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又称“五脊顶”,是宫殿最常用的结构,其屋顶四面形成四个斜坡,屋角和屋檐向上翘起,故也称四阿顶。

歇山顶也常用于高等级建筑中,由一根正脊和四根垂脊、四根戗脊组成,又称“九脊顶”。屋顶由四个倾斜的屋面和两侧的三角形小墙面(称为山花)组成。

相比之下,普通民居使用的屋顶样式就要简单得多。悬山顶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但是屋顶只有两个面,称为二坡,因房屋两侧的屋脊略悬伸出墙(山墙)外而得名。硬山顶同样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两个坡面组成,但是屋脊不伸出山墙。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装饰:

中国古代建筑历来重视屋顶装饰,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在绍兴坡塘狮子山出土的伎乐铜屋,其屋顶上就装饰着一只铜鸟。到了两汉时期,建筑的门阙和屋顶一般会装饰凤凰或朱雀。

晋代开始,又有了鸱(chī)尾的装饰,唐代,在宫殿的正脊两侧装饰鸱尾成为了定制。宋代屋顶的装饰种类已基本完备,特别是《营造法式》一书的出现,对于建筑的各种样式做了较为系统的规范。明清时期,等级制度更加严格,对于建筑的装饰要求也更加规范。”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建筑屋顶上的装饰物主要有鸱尾、望兽、垂兽、脊兽、套兽、宝顶、走兽等几种,造型大多取自动物的特定部位。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古代建筑屋顶上的“五脊六兽”

美满的绿茶
活力的白昼
2025-07-06 01:07:47
我国古建筑屋顶样式丰富,变化多端,但总离不开几种基本的样式,我把这几种基本的顶叫做“基本顶”,其实我们看见的大部分顶是由基本顶或特殊顶派生过来的。那么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装饰物有哪些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吧!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装饰物有哪些

一般的屋顶为木构架的,采用的木料为普通的松木、杉木等,皇宫使用的高规格的建筑材料有金丝楠木,黄花梨等,皇宫、寺庙、王宫贵族等使用的是琉璃瓦,对瓦的颜色按照等级的要求也做了界定,皇宫是皇帝居住的地方,使用专用颜色--黄色。

如何认识中国古建的屋顶形式

1、最常见的歇山式

歇山式屋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歇山式屋顶的正脊比两端山墙之间的距离要短,因而歇山式屋顶是在上不得正脊和两条垂脊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垂直区域(山花)。

2、卷棚式如何分辨

以上所有的屋顶去掉正脊,呈弧形的屋顶就是卷棚式了。若某个正脊卷棚式顶加上正脊就变成了歇山顶那么这个卷棚式就叫卷棚式歇山顶。同理可以得出卷棚式硬山顶、卷棚式悬山顶等等。

3、攒尖顶样式多

没有正脊,所有的垂脊汇聚在顶部一点,这样的顶叫做攒尖顶。有几条垂脊就叫做几角攒尖顶。此外还有圆形的攒尖顶,也就是没有垂脊。

小编结语:以上内容就是关于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装饰物有哪些?的相关内容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相信通过内容介绍后,您会对如何认识中国古建的屋顶形式?有更多的了解,后续若是有需求,也可以参考看看。

丰富的水蜜桃
秀丽的芹菜
2025-07-06 01:07:47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建筑上也一样,你说的太笼统,要看是那种顶子

中国传统屋顶有以下七种,其中以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为级别最高,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

1、庑殿顶: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称四阿 顶。

2、歇山顶: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又称 九脊顶。

3、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 脊,又称挑山顶。

4、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5、攒尖顶: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没有正脊,有若干屋脊交于上端。一般亭、阁、塔常用此式屋顶。

6、卷棚顶:屋面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即前后坡相接处不用脊而砌成弧 形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