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装饰 > 正文

什么是巴氏杀菌 巴氏杀菌是什么

标致的裙子
缓慢的戒指
2023-03-01 22:24:11

什么是巴氏杀菌 巴氏杀菌是什么

最佳答案
土豪的老鼠
激动的硬币
2025-06-29 15:26:01

巴氏消毒其实就是利用病原体不是很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其全部杀灭。比如将牛奶加热到75-90℃,保温15-16秒,以起到杀菌的效果。

巴氏鲜奶可以加热吗?

其实巴氏鲜奶经过巴氏消毒之后,牛奶的卫生标准完全可以达标,不必再加热。如果是在寒冷的天气情况和老人、儿童等人群胃肠道功能比较虚弱的人群饮用情况下可以温热巴氏鲜奶。如有这种情况,可将牛奶倒进杯中用热水浸泡的方法达到预热的目的。也可以自己加热,不过加热的温度一定要控制好,加热巴氏鲜奶的温度最好在30-35℃之间,不能超过40℃。

为什么不能超过40℃呢?

市场上一些常温牛奶多以储存为目的,采用135℃以上的超高温灭菌工艺,虽然杀死了有害细菌,同时也杀死了益生菌,这对牛奶中的水溶性维生素和营养物质造成了严重破坏。而巴氏鲜奶85℃的低温杀菌工艺则避免了这些问题,最大限度的保证牛奶的活性生命物质和营养,更利于钙质的吸收。所以当我们饮用巴氏鲜奶时,如果要加热温度最好不要高于40℃,因为加热时间越长,温度越高,其营养物质流失越严重。

最新回答
清秀的故事
忧伤的背包
2025-06-29 15:26:01

巴氏消毒法的基本原理:

巴氏杀菌是将混合原料加热至68~70℃,并保持此温度30min以后急速冷却到4-5℃。

因为一般细菌的致死点均为温度68℃与时间30min以下,所以将混合原料经此法处理后,可杀灭其中的致病性细菌和绝大多数非致病性细菌;混合原料加热后突然冷却,急剧的热与冷变化也可以促使细菌的死亡。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菌繁殖越慢;温度越高,繁殖越快(一般微生物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8℃—37℃)。但温度太高,细菌就会死亡。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耐热、耐冷能力。

巴氏消毒其实就是利用病原体不是很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其全部杀灭。但经巴氏消毒后,仍保留了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因此巴氏消毒牛奶要在4℃左右的温度下保存,且只能保存3~10天,最多16天。

巴氏消毒法的做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将牛奶加热到62~65℃,保持30分钟。采用这一方法,可杀死牛奶中各种生长型致病菌,灭菌效率可达97.3%~99.9%,经消毒后残留的只是部分嗜热菌及耐热性菌以及芽孢等,但这些细菌多数是乳酸菌,乳酸菌不但对人无害反而有益健康。

第二种方法将牛奶加热到75~90℃,保温15~16s,其杀菌时间更短,工作效率更高。但杀菌的基本原则是,能将病原菌杀死即可,温度太高反而会有较多的营养损失。

扩展资料:

巴氏灭菌法发明人:巴斯德

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 (1821-1895.9.25) 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像牛顿开辟出经典力学一样,巴斯德开辟了微生物领域,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开始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方法开始研究,他也是一位科学巨人。

巴斯德一生进行了多项探索性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是19世纪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他用一生的精力证明了四个科学问题:

(1)每一种发酵作用都是由于一种微菌的发展,这位法国化学家发现用加热的方法可以杀灭那些让葡萄酒变酸的恼人的微生物。很快,“巴氏杀菌法”便应用在各种食物和饮料上。

(2)每一种传染病都是一种微菌在生物体内的发展:由于发现并根除了一种侵害蚕卵的细菌,巴斯德拯救了法国的丝绸工业。

(3)传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力,使他们从病菌变成防病的疫苗。他意识到许多疾病均由微生物引起,于是建立起了细菌理论。

(4)曲颈瓶的巧妙发明和细菌试验证明其不是由腐败的物体产生,而是细菌将物体腐化,打破了牛顿等人长久以来的观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氏灭菌法

辛勤的豆芽
欢喜的狗
2025-06-29 15:26:01
“巴氏”是指巴斯德发明的,

巴氏杀菌法是一种低温杀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加热温度一般在60~82℃,其实就是利用了大部分病原体不耐热的特点。

但经巴氏消毒后,仍有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无法消灭,因此巴氏消毒牛奶要在4℃左右的温度下保存,且只能保存3~10天,最多16天。

详细内容的话,你是可以去百度查一查,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重要的云朵
彩色的老鼠
2025-06-29 15:26:01
.................

巴氏杀菌又称巴氏灭菌,亦称低温消毒,冷杀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现在常常被广义地用于定义需要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

专注的花瓣
悲凉的羊
2025-06-29 15:26:01
巴氏消毒法又称巴氏灭菌法,巴氏灭菌法主要是牛奶的一种灭菌法,既可杀死对健康有害的病原菌又可使乳质尽量少发生变化。1862年,法国生物学家路易斯・巴斯德,发明了一种能杀灭牛奶里的病菌,但又不影响牛奶口感的消毒方法,即巴氏消毒法。

市场上所销售的牛奶大部分采用的就是巴氏消毒法。巴氏杀菌不可能杀死所有细菌,它只能将致病菌的数量降低到对消费者不会造成危害的水平。巴氏灭菌法除牛奶之外,也可应用于发酵产品。

无私的人生
冷傲的大炮
2025-06-29 15:26:01

巴氏消毒法是低温灭菌。

巴氏消毒法和超高温杀菌的区别:

1、工作原理不同

巴氏消毒法:巴氏杀菌是将混合原料加热至68~70℃,并保持此温度30min以后急速冷却到4-5℃。

超高温杀菌:把加热温度设为135-150℃、加热时间为2-8s、加热后产品达到商业无菌要求的杀菌过程。

2、保存时间不同

巴氏消毒法:经巴氏消毒后,仍保留了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因此巴氏消毒牛奶要在4℃左右的温度下保存,且只能保存3~10天,最多16天。

超高温杀菌:经过超高温瞬时杀菌后,在一个无菌的环境中将产品包装起来,就可有效地控制产品的微生物总量,极大地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并且由于杀菌持续时间很短,可最大限度地保存产品营养和风味。

3、使用设备不同

巴氏消毒法:巴氏消毒法的使用设备为巴氏杀菌机。

超高温杀菌:超高温杀菌的使用设备为蒸汽或热交换器。

扩展资料

超高温瞬时杀菌(UHT)的发展历史:

UHT是由英国于1956年首创,在1957-1965年间通过大量的基础理论研究和细菌学研究后应用于生产中。20世纪50年代,UHT灭菌设备由荷兰的斯托克(Stork)公司首先研制。

20世纪60年代,无菌灌装技术与UHT技术相结合从而使灭菌乳工艺得以发展。欧姆加热装置、气流式杀菌装置、塔式杀菌装置等技术的研发是UHT技术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80年代我国引进国外UHT灭菌技术,1989年UHT杀菌技术被美国食品工艺研究所誉为50年来食品科学中最重要的成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巴氏灭菌法

百度百科-超高温瞬时杀菌

火星上的毛豆
暴躁的饼干
2025-06-29 15:26:01
巴氏杀菌是利用低于100摄氏度的热力杀灭微生物的消毒方法,由德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于1863年发明,至今国内外仍广泛应用于牛奶、人乳及婴儿合成食物的消毒。

新鲜原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十分怕热,如果用摄氏100度的消毒方法,则原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将被破坏,而且原奶中的维生素、蛋白质等也有损失。

巴斯德通过大量科学实验证明,如果原奶加工时温度超过85℃,则其中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会被大量破坏,但如果低于85℃时,则其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被保留,并且有害菌大部分被杀灭,有些有益菌却被存留。所以,将低于85℃的消毒法称作巴氏消毒法,可以说,这是新鲜牛奶最科学、最好的加工工艺。采用巴氏灭菌法生产的鲜奶,其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与新鲜原奶基本相同。

现用的巴氏杀菌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加热到61.1~65.6摄氏度之间,30分钟;二是加热到71.7摄氏度,至少保持15秒钟。

由于巴氏消毒法所达到的温度低,故达不到灭菌的程度。但是它可使布氏杆菌、结核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致病微生物死亡,可以使细菌总数减少90%-95%,故能起到减少疾病传播,延长物品的使用时间的作用。另外,这种消毒法不会破坏消毒食品的有效成份,且方法简单。

想人陪的热狗
优秀的小蘑菇
2025-06-29 15:26:01

巴氏消毒法即巴氏灭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常常被广义地用于定义需要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

原理:巴氏杀菌是将混合原料加热至68~70℃,并保持此温度30min以后急速冷却到4-5℃。因为一般细菌的致死点均为温度68℃与时间30min以下,所以将混合原料经此法处理后,可杀灭其中的致病性细菌和绝大多数非致病性细菌;混合原料加热后突然冷却,急剧的热与冷变化也可以促使细菌的死亡。

作用:巴氏杀菌在较低温度、较短时间内处理食品,最大限度地使食品的色、香、味以及营养成分免受高温长时间处理的破坏。一般经过巴氏杀菌的食品仍会含有许多能够生长的微生物,通常每毫升或每克中有几千个活菌,比商业杀菌的产品的贮藏期有所缩短。

扩展资料:

通常情况下,巴氏杀菌奶要求原料奶的细菌总数比UHT乳要低,因为两者工艺不同。一方面巴氏杀菌奶的灭菌效率低于高温灭菌奶,所以对细菌总数要求更严一些。另一方面由于UHT加工过程中超高温会使牛乳产生一定的“焦糊味”,会掩盖奶本来的风味。

当总菌数达到200万/ml,牛奶吸收的异味和细菌产生的异味,已经大大改变了牛奶的风味,巴氏灭菌并不能去除这些异味,而经过超高温处理之后,产生的“焦糊味”足以掩盖奶本身的异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巴氏灭菌法

美好的镜子
呆萌的跳跳糖
2025-06-29 15:26:01
巴氏灭菌法,也称巴氏消毒法(法语:Pasteurisation),是法国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LouisPasteur)于1862年发明的消毒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牛奶上,杀灭牛奶里含有的病菌。巴氏灭菌法产生来源于巴斯德解决啤酒变酸问题的努力,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常常被广义地用于定义需要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巴氏消毒法经后人改进,用于彻底杀灭啤酒、酒、牛奶、血清蛋白等液体中病原体的方法,也是现世界通用的一种牛奶消毒法。

开放的西牛
孤独的橘子
2025-06-29 15:26:01
巴氏杀菌奶,也称为消毒牛奶,简称巴氏奶,因其采用巴氏杀菌工艺而得名。巴氏杀菌(Pasteurization)即低温保持式杀菌法。亦称低温长时间杀菌法。是利用低于100摄氏度的热力杀灭微生物的消毒方法,由德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于1863年发明,至今国内外仍广泛应用于牛奶、人乳及婴儿合成食物的消毒。

巴氏杀菌的原理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菌繁殖越慢;温度越高,繁殖越快。但温度太高,细菌就会死亡。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耐热、耐冷能力。巴氏消毒其实就是利用病原体不是很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其全部杀灭。但经巴氏消毒后,仍保存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因此巴氏消毒牛奶要在4℃左右的温度下保存,且只能保存3-10天,最多16天。

巴氏杀菌的方法

当今使用的巴氏杀菌程序种类繁多。“低温长时间”(LTLT)处理是一个间歇过程,如今只被小型乳品厂用来生产一些奶酪制品。“高温短时间”(HTST)处理是一个“流动”过程,通常在板式热交换器中进行,如今被广泛应用于饮用牛奶的生产。通过该方式获得的产品不是无菌的,即仍含有微生物,且在储存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冷藏。“快速巴氏杀菌”主要应用于生产酸奶乳制品。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巴氏高温消毒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将牛奶加热到62-65℃,保持30分钟。采用这一方法,可杀死牛奶中各种生长型致病菌,灭菌效率可达97.3%-99.9%,经消毒后残留的只是部分嗜热菌及耐热性菌以及芽孢等,但这些细菌占多数的是乳酸菌,乳酸菌不但对人无害反而有益健康。

第二种方法将牛奶加热到75-90℃,保温15-16秒,其杀菌时间更短,工作效率更高。但杀菌的基本原则是,能将病原菌杀死即可,温度太高反而会有较多的营养损失。

巴氏杀菌奶的选购方法

巴氏杀菌奶的三种包装:屋顶包,也叫新鲜屋,是一种纸塑复合包装,外型有点象小房子、巴氏塑料袋、玻璃瓶装。

由于巴氏杀菌奶的加工工艺决定了巴氏杀菌奶不适合长时间储存,所以在选购巴氏杀菌奶时尽量选择本地生产的,如果你选择的是那种每天早上送到家的玻璃瓶装的牛奶的话,牛奶送到家门口以后,一定要即时饮用,或者迅速把它们“冷处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