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如何养藻?
藻类的成因主要是由水中的过剩营养物质所引起的(也就是水质过肥)。大多数鱼缸生长藻类的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氮磷和有机碳是过盛造成的,这些过剩营养物质超过了水体和过滤系统的自净能力,同时也为藻类的生长创造了舒适的环境。
1如果光线暗,缸壁上会率先长出这种褐色的底栖硅藻,这是一种很原始的藻类,生命力很强,在显微镜下单体呈长椭圆型因为是褐色的,所以经常被称为“褐藻”,但其实不是的。初生的底栖硅藻是一层膜,很容易擦去。有的朋友担心这种藻是不是有害,要不要擦除。其实它除了不太好看,并没有害处,鱼儿在饥饿时也会以它为食,有一些营养。所以擦不擦,完全取决于你对鱼缸美观的态度。个人的意见是最好先别擦,或只擦观赏面,可以暂时留它一留。褐色的底栖硅藻时间长了以后也会变绿,或长出绿色的藻类来。在显微镜下,这种绿色的附着藻个体呈圆形,可能不见得是同样的藻类。
2绿水又称水华或藻华,通常是单细胞绿藻(如小球藻)过度繁衍所造成的景象,这种藻类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水中累积有过量硝酸盐及磷酸盐之故,其繁殖力相当快速,能在理想光环境及营养环境中,只需半天时间,即可由一个小球藻细胞,繁衍出几兆个细胞来,使清澈的水,立即转为绿色。
3膜状绿色藻,长老了不容易刮在光线良好的条件下,鱼缸壁上有可能一开始就不长底褐色的底栖硅藻,而是萌发出浅浅的嫩绿色,非常好看。鱼在饥饿的时候,也会啃食这种绿藻。
4点状绿藻,必除有的缸的缸壁上,会长了一点点,一簇簇的绿斑,一开始是深绿色的,时间长了以后有的会变成黑色,并长出黑丝来,看上去就像霉斑。有的虽不会变黑,但结连成片,弄得缸壁斑驳很不好看。这种藻常和膜状绿色藻和黑毛藻长在一起,很不好看,也没什么用处,一擦了事。
5黑毛藻,必除几乎玩水族的人都讨厌这种东西。黑毛藻即难看,鱼也不吃,是一种毫无用处的害藻。水榕的叶子上很容易滋生这种玩意儿,缸壁如果不经常擦的话,黑毛藻会长得很长,一丛一丛的。这种东西,见到就擦了它,绝不能留。
6青皮,必除光线强的时候,缸壁上有时会长出一层层的,厚膜一样的成片绿藻,厚到一定程度时,会自动卷起脱落,用手一揭就能揭下一片来。这就是“青皮”。青皮是一种低等蓝藻,富含胶质,鱼不爱吃。所以会得到很快的蔓延。腐败和死亡的青皮会散发出一股腥气,而且烂藻会污染水质。所以青皮也在必清之列。
7丝状藻,有时缸中会蔓延出成片的丝状的藻类,单枝很细,在水中的时候肉眼几乎看不到。但能看到凝结在上面的气泡。这种丝状的藻还会漂浮在水面上,除之不尽,要经常捞出才行。丝状藻通常属于绿藻种类,因藻体呈丝状而得名,品种很多且形态相似,有时候用肉眼不容易辨识。主要附著生长在水草叶片及石头上,以绿色品种居多,外形多半为棉花状、线状、或刷状。
8附着性短绒藻,好看而且好吃大家都喜欢自己的缸底能长出厚厚的“绿毯”,但实际上,有的绿毯是膜状绿色藻,如果从缸上面俯视,斑斑驳驳的不会觉得多好看,但如果在缸的侧面降低角度看,因为视角的关系,绿色会连成一片,看上去就像是绿毯。
藻缸可以是独立的一个缸,也可以设置在底缸里,这取决于你有多少可用空间以及你是否需要藻缸具有欣赏功能。一个独立的藻缸,除了为系统带来好处之外,还可以作为一个观察和欣赏的对象。藻缸里的生动景象带来的快乐不亚于主缸里的鱼和珊瑚的效果。如果设置在底缸里,显然就不容易欣赏了,但是独立的藻缸需要解决水循环和造流的问题。 按字面含意来理解,藻缸就是养海藻的缸。但是为什么要养藻呢?说到这里首先要介绍一下Refugium这个英文词。Refugium直接翻译成汉语是“保护区”的意思。在国内鱼友使用的术语中,我没有看到能恰切地对应Refugium的词。从使用情境来看,只有“藻缸”一词能勉强与Refugium有相似之处。 Refugium,一位老外(Chris Paris)是这样定义的:“在物理上与主缸分离、但与主缸共享水源的一部分水体,目的是保护动物与/或藻类,避免它们遭到主缸里掠食动物的洗劫。其作用是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由此可见,“藻缸”这个词并不能很好地代表“Refugium”,因为养藻只能算是Regugium的特点之一。但由于没有合适的词汇来对应Regugium,我也没有能耐自造一个词,所以我还是用“藻缸”这个说法吧。藻缸的作用 在上面所说的定义中,藻缸的主要作用已经明确,就是提高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显然,要做到这一点,藻缸应该模拟一个小的海洋生态环境。想想海洋里有什么呢?应该有光照,有石头,有沙子,此外还要有海洋动物和植物。作为一个“保护区”,藻缸里不能存在掠食性动物,否则,藻缸的动物或植物就可能被消灭殆尽,谈不上保护作用了。 实际上,真正能体现鱼缸生物多样性的,是那些低等小型动物、微生物以及各种藻类,我们说藻缸里要有海洋动物和植物,指得就是这些生物。它们适应环境的能力弱而且处于食物链的低端,必须在一个受到保护的合适环境中才能生存。这些生物的引入,是通过加入新鲜的海洋活石来实现的。纯粹的人工环境,很难创造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新鲜活石上携带的海洋小动物、微生物和藻类,在藻缸这个环境中得以存活下来,实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目标。一般来说,藻缸里应该设置较厚的底沙(有很多小生物生活在沙层里),加入适量的活石,然后配上合适的灯光,养殖低等和高等海藻。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小生物们会如鱼得水,繁衍生息。 藻缸的作用除了提供生物多样性外,它还可以带来额外的好处。这些好处包括:藻缸的小动物、微生物的卵和幼虫,会随着水流进入主缸,成为珊瑚的最好食物;藻缸的藻类可以吸收大量的营养盐(包括氨、硝酸盐、磷酸盐等),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把藻缸的光照周期设置成与主缸相反,可以稳定系统的PH;藻缸的设置 藻缸可以是独立的一个缸,也可以设置在底缸里,这取决于你有多少可用空间以及你是否需要藻缸具有欣赏功能。一个独立的藻缸,除了为系统带来好处之外,还可以作为一个观察和欣赏的对象。藻缸里的生动景象带来的快乐不亚于主缸里的鱼和珊瑚的效果。如果设置在底缸里,显然就不容易欣赏了,但是独立的藻缸需要解决水循环和造流的问题。图:独立的藻缸 为藻缸提供的海水越洁净越好,尽量避免直接使用主缸溢流出来的水,因为溢流出来的海水中有油膜和较多的溶解有机物。如果能把蛋分过滤过的海水提供给藻缸,那是最佳的选择,但是由于鱼缸设计方案带来的的局限,这个做法未必容易实现。无论如何,只要为藻缸提供尽量纯净的海水就可以了。比如,如果把藻缸设在底缸的某一格里,那么应该设在放蛋分的格子后面。图:设在底缸里的藻缸 藻缸里最好设置2~5cm厚的珊瑚沙,作为生活在沙层里的生物的繁衍地。底沙厚一些的话,还能或多或少地起到一些反硝化的作用,有利于降低营养盐。在底沙上面,放置一些活石,活石可以成为另一些小生物的栖息地,而且利于藻类的附着。 藻缸里种植的藻,种类尽可能地多一些。不同的藻吸收不同营养盐的比例会有差异,多一些藻的种类,也符合生物多样性的目标。常见的巨藻有盾叶厥、羽毛、葡萄藻、红千层等,这些都可以种植在藻缸里。巨藻比微藻进化程度高,具有一定的组织分化,适应能力更强,吸收能力比微藻大得多。藻缸种植较多的巨藻,可以有效抑制主缸里微藻的滋生。如果藻缸比较大,除了藻类外种植一些红树似乎也是不错的选择。 藻缸的照明是必不可少的,照明强度与藻缸大小和深度有直接关系,也跟灯具选择有关。荧光灯管和卤素灯都是可以的,但最好模拟海水中的自然照明,灯光应该偏蓝,比如:50cm以下的水深,可以使用70W或150W的14000K卤素灯。如果把藻缸的照明时间设置得刚好与主缸相反,藻缸就可以起到稳定系统PH的作用。但是如果藻缸是独立的,需要用作观赏,那么这种设置就不合适了,这时可以按照需要设置照明时间。但是藻缸的照明时间尽量长一些,保持在12~16小时左右。 藻缸里不能放掠食性的鱼和虾,无论它们是肉食还是草食,否则藻缸里的生物群就被破坏了。很多鱼友会把藻缸当作隔离所,把一些鱼放养在其中,这违背了藻缸的目的。但是一些攻击性很小的生物可以放在其中,比如海马、薄荷虾等,这些生物不会对藻缸生物群带来毁灭性冲击,还可以提高藻缸的观赏性。 藻缸虽然具有去除营养盐、改善水质等功能,但藻缸的主要目的还是建立生物多样性。当然,我们也可以忽略藻缸的主功能,着重发挥它的附加功能。比如,让它成为去除营养盐的主要手段。这时,藻缸必须足够大,让藻类有充足的生长空间。因为藻类之下的水体缺乏光照,藻类无法有效利用,所以,藻缸水体表面积足够大很重要。藻缸的维护 藻缸与主缸的水体是相通的,没有单独设立过滤系统的必要,因此藻缸的维护工作异常简单。最主要的维护就是定期修剪藻类,把剪掉的藻类扔掉或者喂鱼以腾出空间,让藻类继续生长,以便吸收更多的营养盐。另外,定期检查和更换照明灯泡也是必须的。 如果藻缸要用来观赏,那么定期清擦玻璃也是必须的,但如果藻缸被安置在底缸里,这项工作就可以免除了。
藻类是通过光合作用生长的,虽然硅藻对光照的需求要低一点,但也同样需要,像蓝绿藻等,对光照的需求则要高得多,这些藻类总是趋向于水体的中上层,就是为了吸收更多的光能。假如水质透明度低,那可以用一些絮凝剂,如解毒混浊清、黑碳晶等增加透明度。
二、温度
在适宜的范围内,水温越高,藻类生长越快。对于水温的解决,其实不可能去把池水加温,但逆向思维,可以培育适宜在温度较低环境下生长的藻类。比如硅藻,在5-38℃都可以生长繁殖,在水温过高的情况下生长不好,反而在秋季和春季,生长迅速。在天然的水体中有大量的硅藻,只需补足硅藻生长的营养,就可以促进硅藻的生长。比如常用多肽硅藻肥加活藻素,或是用氨基酸肥水膏加活藻素。
三、营养
上面都已有提到,在藻类生长中,对碳、氮、磷的需求是比较高的,根据多年经验,其最佳比例应在2∶2∶1较好;其次就是钾、硅、微量元素等,所以当水体中缺什么,那就应补什么。而在实际生产中,往往都是用一些速效的无机肥,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的种类快速肥水。
四、微生物
微生物的分解转化,把大分子有机质转化成藻类可以同化吸收的小分子有机质。用速效肥后就会发现一个缺点,往往肥效不能持久。而养殖塘底和水体中,往往又有大量的有机物,包括动植物的尸体、残饵、粪便等,其中都包含有大量的藻类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所以补充微生物,也就是在补肥,比如成都鱼康的芽孢杆菌原粉、酵素,除了预防鱼病,重要的就是促进藻类生长,降低饵料系数。在使用上注意,当水的透明度低于30cm,就应多补菌,少补速效肥;当到了秋季,如透明度高于50cm,那要增加速效肥的使用,适当减少菌的使用频次。做到藻、菌、有机质间的平衡。
水产养殖:如何培养藻类?培藻的注意事项
水产养殖:如何培养藻类?培藻的注意事项
五、藻种
有的人常说水体中缺乏藻类的种子,需要人为的投入藻种,但市场上大多数藻种都不是真正的藻类种子,而常见的都是一些藻类生长的促藻素、营养盐。即便有真的,对于四大家鱼养殖,尤其是花白鲢,要通过定向培藻去实现产鱼,那你就不要想挣钱了。反而我在实践中发现,天然水体中其实是有各种藻类的种子的,只要有了适宜它生长的条件和营养,如施活藻素加氨基酸、碳源多肽和乳酸菌等,藻类就一定能长出来,不信你可把自来水装进源泉水瓶,敞开瓶口在太阳下放置数周,水都会变色。
六、解毒
这些年遇到很多爱用强氯精、硫酸铜和菊酯类杀虫药的养殖户,往往这些人都是搞了几十年水产的人,传统养殖,不喜欢用菌,效益不高,忽视了调水解毒产品的投入。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有人养了一辈子鱼,也未能实现财富梦。解毒有利于藻类的培养。像氯制剂可以使用水体解毒护水宝,但注意不要在倒藻缺氧时用。而硫酸铜和菊酯类,是最难解的,我的经验可用生石灰,或用底改片解。
自来水加液肥、鹅卵石(珊瑚石,火山石更好)、铜钱草等绿植快速长藻。
将未经过滤处理的自来水装入玻璃容器,加入适量液肥、鹅卵石(珊瑚石,火山石更好),再种上洗净无土的铜钱草等绿植,其他就交给时间了,其间适当补水即可,10天半个月后再看,绿油油的藻就会暴出来。然后,引藻入造景缸,配合强光、温度等,这样操作,原生态缸暴藻成景速度会更快。
正确认识“藻”
1、藻类(图*)是一种古老的植物,据统计,世界上有3万余种。
2、草缸造景养鱼养虾关键在养水,养水的关键在养藻。
3、自然界的水体85%以上的溶氧是靠藻类的光合作用产生。
4、藻类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平衡不可缺少的一环。
5、藻类有好坏之分:好的藻是天然饵料,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坏的藻,释放毒素,占据水体空间,消耗氧气。
2、阳光:在生长的过程中,它需要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要把它放置在能够直接接触阳光的地方,经过阳光的照射,叶片会变得更加的浓绿,如果是放在黑暗、见不到阳光的地方,植株的长势会衰弱,叶片没有那么浓绿。
3、养殖器具:行养殖最好是选择透明玻璃材质的器具,这样可以透光透亮,促进植株的生长。
1. 阳光
2. 二氧化碳
3. 氧气
4. 肥料(绿藻所需养份)
5. 微量元素
以上是我培养绿藻(绿水)的方法,藻种的浓度,取决於您培养的速度,有人2天把绿水就养的很绿有人确得花10天20天或更久,方法只要错误就会导致绿水的坏死或大量的绿藻沉积,大致说一下绿藻繁殖到死亡的5大过程:
[1] 延缓成长期:当您拿到的藻种是老化或是只有少部份能分裂的藻种,绿藻必须适应或转化水中的能量让自已慢慢成长的时期,延缓的成长期越长您繁殖的速度就会越慢,通常没有良好的藻种或想靠空气中的绿藻飘到你的饲养槽或想从自来水或水塔水来取得绿藻真的得花很长的时间,建议想大量繁殖绿藻的朋友跨过这一期,也就是取得量大的藻种直接接种培养
[2]大量的指数成长期:当您的培养液跟生长环境适合绿藻的生长,绿藻分裂的速度就会不断的加快,此时会由淡绿转到深绿
[3]生长分裂下降期:当绿藻繁殖量超大会产生培养液的营养慢慢耗尽,进而改变水中的ph值, 或因为浓度太浓导致部份的藻无法接触光源,或因为绿藻量太大导致自己产生藻毒(植物新陈代谢的物质太多),这个时期基本上都能从肉眼得知危险(倒缸)即将到来
[4]停止生长期:就是当生长一直下降,而让藻成长的环境也慢慢消失,这个时期跟上述的生长分裂下降期很擂同,因为我们没有精密的仪器但是还是能从肉眼得知,因为绿藻的颜色已经到一定的浓度所以颜色不会再加深
[5]死亡期:当培养的环境已经不再适合它的生长(没养份或良好环境),绿藻就会开使大量的死亡,肉眼的判别就是绿藻由深绿又开始转淡或转成其他的颜色
归纳以上5个时期我们可以得知只要我们让绿藻一直处在第2期即大量的指数成长期就能源源不绝的取得大量的绿藻,那我们怎样制造那样的环境呢?因为我们肉眼只能分辨绿水由淡变深,当您发现您的培养槽出现结块或藻絮黏在您的培养槽,我们大概能得知基本上阳光已经开始无法穿透,绿藻成长的因子已经开始被限制,所以我们便能开使采收绿藻,那采收请留最少三分之一的藻种後重新加营养液,以上是让您知道绿藻(绿水)快速的培养条件跟它的成长环境,实做每个人的技巧各有不同以下是我的方法跟各位分享^^
-----------------------------------------------------------------------------------------------------------------------------------------
1. 将2000 cc 的保特瓶加水到7分满然後加入营养肥(ps.一般自来水即可,用逆渗透水只是浪费水)
2.将绿藻种加入保特瓶到9分满,然後打气打气的好处是让空气中的微量二氧化碳能快速的溶入水中,到了晚上是为了让绿藻处於有氧的环境,打气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让每个绿藻都能均匀的接触到阳光跟避免沉淀
3.放到阳光直射的地方(或日光灯下),放2天後观察绿水颜色是否转成深绿或是否开始产生结块或藻絮,最少放置2天的原因是要绿藻将营养液消耗到一定的程度避免绿水利用时内存太多的营养液导致鱼虾的不适
4.当绿水深绿或有藻絮时开始采收,将绿水倒出留大约300 cc的藻种留到瓶中後重新再培养(ps.留下的300 cc绿水记得要用力摇晃让藻絮打断方便繁殖)
这一行最重要请务必记住好的活绿藻它的味道有点像小麦汁加一点腥味(因人而异)温和不呛鼻子,但如果你的活绿藻是颜色不均匀(透明的淡绿色)外加沉淀很多还有呛鼻的安摩尼亚味建议你不要使用,因为藻已经处在死亡期那怎办我又没藻种?不要担心取上面不要沉淀(量请斟酌不要太多免的倒缸)的绿藻重新培养, 让还没完全坏死的绿藻活化或用绿藻锭重新培养
温度太低会导致绿藻繁殖速度变慢,处於淡黄色跟本没分裂繁殖现象,因此加在绿水中的化学肥料跟本没法让绿藻快速吸收繁殖,绿水中化学肥料浓度没法下降,此时的绿水倒入水蚤缸水蚤全数阵亡,天气渐回暖发现淡绿色绿水缸的颜色又开始慢慢的由淡绿转深绿中,因此得知当绿藻处在低温有阳光跟养份的状况下最好不要冒然餵食水蚤或鱼只这样风险太大 ,还有绿水严禁24小时的灯照,最好是日照6 - 12小时後就不再日照或灯照但要持续的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