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开除湿模式耗电吗
空调开除湿模式不耗电。
一般来说,正常运行除湿模式是有省电的效果。但若是为了加强制冷效果,而运行除湿模式的话,那么不仅起不到省电作用,相反还比较费电。在使用空调的过程中,如果房间只是热而不潮湿的话,那么直接开启制冷模式就行了。
除湿模式其实更适合在闷热的梅雨季节开启,初始温度不高过30℃的时候,除湿模式确实可以达到省电的效果,但是温度将近40℃的话,反而会增加耗电量,降温还很慢。
开空调注意事项
早晚别开空调:对于那些有风湿病的人,人体免疫功能下降,空调使用应该减少。特别是早晚,室外温度会很低。吃完晚饭可以出去运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身体的适应能力。
不宜通宵开空调:夏天夜晚很闷热,很多人都喜欢整晚开着空调,但这对身体不利。在睡眠期间,身体的体温会下降。如果你整夜打开空调,很容易引起头痛、感冒等,所以不要整晚打开空调。如果您真的觉得太热,可以在睡觉前关闭或调整到睡眠模式,亦或使用风扇。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空调
一般来说,把空调调到除湿模式比较节能,但是在调除湿模式的时候,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考虑。
1.如果是雨季或者室内湿度大,可以开启空调除湿模式,让人体达到舒适的状态,也节能省电。2.但是如果房间比较干燥,最好不要使用除湿模式,因为这样不会达到什么效果,而且还会影响空调的使用寿命。
除湿是以定点定温模式运转,一般温度会定在25度C左右。
风速会以中速运转,且无法调温及改变风速。相较强冷制冷模式运转,除湿较省电。
空调器在两种模式下具有除湿功能:
制冷模式
这是任何空调器都具有的模式,也是空调器最基本的功能。空调器制冷的过程必然伴随着除湿,潮湿空气通过空调器蒸发器后温度会大幅度下降,空气湿度处于一种过饱和状态,多余水汽以冷凝水的形式析出,凝结于蒸发器的翅片上,也就是“凝露”,等到制冷模式达到一定的平衡状态,空气湿度也就降到了一定的水平
独立除湿模式
这种方式被业内人士称为恒温除湿,它的基本原理是将通过蒸发器被冷却了的空气再加热到原来的温度,然后再送入室内,这样室内环境在湿度下降的情况下保持了相对恒定。 加热出风口温度的方法也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电热元器件来加热通过蒸发器后的空气。
这类空调在室内机设有电热器件,当空气通过蒸发器(表面低温)析出冷凝水后,再由电热器件加热这部分已经降温的空气,使空调器出风口与进风口的温度保持基本一致另一种是利用冷凝器产生的热量加热被除湿的空气。
这类空调设a、b两个交换器,在独立除湿模式下分别切换为蒸发器和冷凝器,同样空气通过蒸发器a(表面低温)析出冷凝水,再由冷凝器b(表面高温)替代方式一中电热元器件的作用,同样使空调器出风口与进风口的温度保持了基本一致。这两种加热方式只是加热器件和发热方式不同,后者为纯物理方式。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除湿和制冷其实都是制冷。除湿的原理是将温度降低到空气中的水蒸气能够凝结的程度。此时空调室内温度甚至比制冷时还要低,空调会滴水,排水后室内湿度下降。如果房间没有窗户,没有新鲜空气,没有室外湿度,湿度会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
但是制冷就不一样了,因为我们的窗户和墙壁会导热。虽然说开空调会降到26度,但是关了空调还是会升温。
可能给大家的印象是除湿一劳永逸,好像很省电。但从能效来说,除湿温度更低。综上所述,如果空气湿度大,除湿更划算。如果空气本身是干燥的,除湿是不必要的。
使用空调除湿功能时,空调房间的风机会保持低速运转,压缩机会间歇运转,这样不断的循环可以保证室内湿度的恒定。
除湿主要是为了去除水蒸气,同时降低空气温度。温度和风速不能升也不能降,吹出来的冷空气更软。
当使用空调制冷模式时,空调压缩机和鼓风机将继续运行,以快速降低室内温度。冷却模式主要用于快速降温,同时去除水汽。温度和风速可以调高也可以调低,吹出来的冷风比较强劲。
除湿的话在正常的使用情况下,是不会起到省电的作用的,除湿最大的好处就是提高舒适度。 网上之所以盛传除湿模式更省电,是因为开启除湿模式时,室内吹风机将保持低速运行,压缩机也是间断运作,而不是像开启制冷模式时压缩机和吹风机会持续运动,因此耗电较少。但是这样的妙招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 如此说来,若是高温天气下还持续开着除湿模式,不仅达不到降温的效果,使用过程中消耗的电量所产生的电费也就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