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堂主大侠,您能告诉我王世襄禅椅的细部尺寸和制作工艺吗?跪求!万分感谢
王世襄先生提出的家具十六品是简练、淳朴、厚拙、凝重、雄伟、圆浑、沉穆、浓华、文绮、妍秀、劲挺、柔婉、空灵、玲珑、典雅、清新;八病是繁琐、赘复、臃肿、滞郁、纤巧、悖谬、失位、俚俗。
禅椅是属于有专属作用的特类家具。一般来讲明代的禅椅尺寸长不过70公分,宽60公分左右,高绝对不会过1米。
制作工艺因各地工艺手段不同而不同,总体来说与一般家具相类,广作有广作风格,苏作有苏作特色。
明代家具的特点,可细分为以下四点:
造型简练 以线为主
明代家具的比例极为匀称而协调。如椅子桌子等家具,其上部与下部,腿子、枨子、靠背、搭脑之间的高低、长短、粗细、宽窄,都令人感到无可挑剔的匀称、协调,并且与功能要求极相符合,没有多余的累赘,整体感觉就是线的组合。刚柔相济,线条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现出简练、质朴、典雅、大方之美。
结构严谨 作工精细
明代家具的卯榫结构,极富有科学性。不用钉子少用胶,不受自然条件(潮湿或干燥)的影响,制作上采用攒边等作法。在跨度较大的局部之间,镶以牙板、牙条等,既美观又加强了牢固性。时至今日,经过几百年的变迁,明代家具仍然牢固如初,足以体现其结构的高科学性。
装饰适度 繁简相宜
明代家具的装饰手法和装饰用材多种多样。但是,决不贪多堆砌、曲意雕琢,而是根据整体要求,作恰如其分的局部装饰。使整体上保持朴素与清秀的本色。可谓适宜得体、锦上添花。
木材坚硬 纹理优美
明代硬木家具充分利用了木材的纹理优势,发挥硬木材料本身的自然美,大都呈现出羽毛兽面等朦胧形象,令人有不尽的遐想。其用材多为黄花梨、紫檀等高级硬木,本身具有色调和纹理的自然美。工匠们在制作时,除了精工细作外,不加添饰、不作大面积装饰,充分发挥利用木材本身的色调、纹理特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审美趣味。
古典家具中专门为舒适而设计 画案必备的滚凳脚踏
袭明制器郝增涛
2021-05-07 20:02文化领域爱好者
关注
抚案观书,焚香晏坐,神无杂念,享人间清乐,度幽雅闲情。古往今来,书房在文人心中是一室清雅,胸有烟霞之处。
书房中除画案、椅子外,案下一般都要放一个脚踏。脚踏,又名足承,通称“脚蹬子”,古称“脚床”,或“踏床”。《鲁班经》内叫踏脚仔凳。宋、元以来,常伴随椅子、交杌、交椅、宝座、床榻等家具而存在。
白沙宋墓壁画
古代正式场合的椅具一般都配脚踏;主要人物的坐具下要配脚踏,如宝座;几乎所有的交椅都有脚踏;书房的座椅如没有脚踏,那么书桌下面配脚踏。白沙宋墓的壁画中,夫妇二人在桌两侧对坐,脚下配有脚踏。另外,在诸多文人雅集的古画中,脚踏并不少见。
有的脚踏和家具相连一起,交杌及交椅上的脚踏;有的则分开制造,如宝座及床的脚踏。在明清两代,床榻和座椅配备脚踏使用的情况相当普遍。
为何坐具要配脚踏呢?一则,脚踏是为让人的腿足与地面隔开,避免地面的冷气与潮气传入足底。二来,古典家具的座高普遍偏高,腿足放置于脚踏上,使得坐高变矮,让腿足在就座时更加舒适。
《鲁班经匠家镜》明刊本绘有脚踏图:有束腰脚踏、无束腰脚踏、及滚凳脚踏三种。滚凳脚踏常见有两轮、四轮、六轮等。明屠隆《考槃馀事·起居器服笺·滚凳》:“以木为之,长二尺,阔六寸,高如常。四桯镶成,中分一铛,内二空中,车圆木二根,两头留轴转动,凳中凿窍活装。以脚踹轴,滚动往来。盖涌泉穴精气所生之地,故必以运动为妙。”
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研究》中收录了一款滚凳,尺寸:长77厘米;宽31.2厘米;高21厘米。凳子有束腰,内翻马蹄,似炕桌而矮小。和《鲁班经匠家镜》图式十分相似。
明代万历画本《忠义水浒传》智赚玉麒麟一回插图,一桌、两椅、椅下配滚凳脚踏。与《明式家具研究》中这件实物滚凳极为相似。
伍嘉恩旧藏 滚凳脚踏 (具有摩功能)
滚凳脚踏,尺寸:长77厘米 宽28厘米 高18厘米。脚踏马蹄足,有束腰,上安六个滚轮,置于画案之下,作为脚踏使用。凳面有滚轴,比《明式家具研究》实物滚凳的滚轮多,更具足底按摩功能,长时间于案前工作读书,有放松腿足、缓解疲劳功能。
高濂《遵生八笺》中提到过滚凳脚踏:“涌泉二穴,人之精气所生之地,养生家时常欲令人摩擦。今置木凳,长二尺,阔六寸,高如常,四桯镶成。中分一档,内二空,中车圆木二根,两头留轴转动,凳中凿窍活装。以脚踹轴滚动,往来脚底,令涌泉穴受擦,无烦童子,终日为之便甚”。高濂说文房雅器四十五种,家具标配须有长桌、榻床、滚凳、床头小几等。书房有件滚凳既能满足作为脚踏的踩踏功能,又能起到足底按摩保健的作用。
丰子恺说:“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雅致的书房,需要雅致之器,不论桌椅案几,书架庋具,赏玩陈设,皆安放着主人雅致生活的情趣,淡云流水,雅居一室,无比惬意畅快。
故宫明式家具图典 故宫经典系列 中国明代家具图集 正版图书籍
¥
344.4
购买
京东
4
引言 : 据小编所知,王世襄的明式家具在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度比在国内的更高。其次我们要知道,明式家具指的并不是明代的家具,明式家具的一大特点就是材美工良,其中的材美指的是明式家具多采用贵重的硬性木材,此外,明式家具的造型尺度更加的科学合理。
一、明式家具是什么?明式家具主要是指那种以硬木制作于明代和清代前期,设计比较精巧,制作比较精良,风格比较简约的优质家具。在造型上比较大方,比例比较适度,结构比较科学合理。工艺在雕刻线角上处理的非常的得当,色泽比较柔和,能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明式家具是我国明代形成的一项艺术成就,被世人誉为东方玉石的一颗明珠,在世界上非常的出名。
二、明式家具的特色明式家具在造型上特别讲究的就是线条美了。它不注重繁缛的花式,而着重于家具外部轮廓的线条变化。既符合了人体的生理特点,又能别具一格。明氏家具主要是通过木纹雕刻、镶嵌等来体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工艺水平。在选料上十分注重木材的纹理,凡是纹理清晰好看的美材总是放在家具的显著部分。通过各种线与面之间不同比例的搭配组合,从而形成千变万化的几何型断面,产生出鲜明的装饰效果及富有艺术情趣。
三、价值意义明式家具多采用花梨木,紫檀木等一些硬质木材,能充分展示出自然美,突出环保一理念。不仅考虑以人为本突出实用性明式家具,而且一些关键部位的尺寸都是根据人体的尺度经过认真推敲而确定的。其次就是明式家具给人一种简约、轻松、柔美的感觉,明式家具的装饰主要体现在少而精以少胜多,线脚简练细致,朴实无华。
清代家具有不同于明式家具的独到之处。其总体尺寸要比明式家具宽大,形成稳定、浑厚的气势。而样式也十分丰富:有床座榻,屏灯笼,箱橱柜,椅凳墩,桌几案等。例如新兴的太师椅就有多种式样,至于靠背、扶手、束腰、牙条等新形式,更是层出不穷。装饰上求多、求满,常运用描金、彩绘等手法,显出光华富丽、金碧辉煌的效果。而在家具的作工方面,又有京坐、广作、苏作之分,使清代家具完全系统化、风格化。
清代家具的风格特点,在以上家具品种、造型、装饰等项里,大致都已讲到,现在只概括地作一小结。
清代家具,经历了近三百年的历史,从继承、演变、发展,以至形成为自己的独立风格,这当然有它特殊的背景与经历,乃至独立存在的特色。
清代家具的发展至风格成熟为"清式",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清初至康熙初,这阶段不论是工艺水平、还是工匠的技艺,都还是明代的继续。所以,这时期的家具造型、装饰等,还是明代家具的延续。造型上不似中期那么浑厚、凝重,装饰上不似中期那么繁缛富丽,用材也不似中期那么宽绰。而且,清初紫檀木尚不短缺,大部分家具还是用紫檀木制造。中期以后,紫檀渐少,多以红木代替了。清初期,由于为时不长,特点不明显,没有留下更多的传世之作,这时期还是处于对前代的继承期。
第二阶段是康熙末,经雍正、乾隆,至嘉庆。这段时间是清代社会政治的稳定期,社会经济的发达期,是历史上公认的"清盛世"时期。这个阶段的家具生产,也随着社会发展、人民需要和科技的进步,而呈兴旺、发达的局面。这时的家具生产不仅数量多,而且形成为特殊的、有别于前代的特点,或叫它风格。这风格特点,就是"清式家具"风格。
1.造型上浑厚、庄重
这时期的家具一改前代的挺秀,而为浑厚和庄重。突出为用料宽绰,尺寸加大,体态丰硕。清代大师椅的造型,最能体现清式风格特点。它座面加大,后背饱满,腿子粗壮。整体造型像宝座一样的雄伟、庄重。其它如桌、案、凳等家具,也可看出这些特点,仅看粗壮的腿子,便可知其特色了。
2.装饰上求多、求满、富贵、华丽
清中期家具特点突出,成为"清式家具"的代表作。清式家具的装饰,求多、求满、求富贵、求华丽。多种材料并用,多种工艺结合。甚而在一件家具上,也用多种手段和多种材料。雕、嵌、描金兼取,螺甸、木石并用。此时家具,常见通体装饰,没有空白,达到空前的富丽和辉煌。但是,不得不说,过份追求装饰,往往使人感到透不过气来,有时忽视使用功能,不免有争奇斗富之嫌。
第三阶段是道光以后至清末。道光时,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的历史劫难,此后社会经济日渐衰微。至同治、光绪时,社会经济每况愈下。同时,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文化、以及教会的输入,使得中国原本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发生了变化,外来文化也随之渗入中国领土。这时期的家具风格,也不例外的受到影响,有所变化。我们看,现在颐和园里的部分家具,接受了外来影响最为明显。这种情形,作为经济口岸的广东最突出,广作家具明显地接受了法国建筑和法国家具上的洛可可影响。追求女性的曲线美,过多装饰,甚至堆砌。木材也不求高贵,作工也比较粗糙。本章也收进几件,以作对比和欣赏。
总之,我们所谓清式家具,乃是指康熙未至雍正、乾隆、以至嘉庆初的清代中期,是指这一段清盛世时期的家具。
这段盛世家具风格的形成,的确与清代统治者所创造的世风有关。表现了从游牧民族,到一统天下的雄伟气魄,代表了追求华丽和富贵的世俗作风。由于过份追求豪华,而带来一些弊端,也是存在的。但是,清式家具,利用多种材料,调动一切工艺手段来为家具服务,这是历来所不及的。所以我们说,清式家具有许多经验可谈,也有许多优点可取。其风格独特,便是最为有力的证明。
清代家具的年代判定,有两个既定的系统可以作为理论基础与基本准则。 一、对明式家具的年代判定。 《明式家具研究》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方法,将明式家具依其风格式样、用料和结构特征大致地判定在明初至明中期、明中期至明晚期、明晚期至清前期三个历史时期内。 二、对清式家具的年代判定。 《中国美术全集·工艺美术篇竹木牙角器》一册中,提出将清代家具分为清初、乾隆、嘉道、晚清四个时期。凡木质和做工接近明代的,列为清初;凡制作新颖,质美工精的都称乾隆制品;凡制作近似乾隆,矩矮虽存,但工料不够精良的,则认为嘉庆、道光制品;同治大婚时所制一批以雕刻肿鼻子龙装饰为特点的桌、案、几、椅、凳、床、柜等,和光绪二十年至三十年市上流行的大批进入颐和园的造型更为拙劣的家具,是晚清制品。 以上两个判定准则中,有一部分(清代的明式家具)出现重叠,但并不冲突。本文以两个准则为基础,将所收录的家具分别划为明清之际(大致在明崇祯至清顺治年间)、清早期(大致在康熙至雍正年间)、清中期(大致在乾隆年间)、清中晚期(大致在嘉庆道光年间)、清晚期(道光以后)五个历史时期,分界是一个有纵深的面,而不是一条线。 依据家具的风格式样来判定年代的早晚,并不能说是一个最理想的方法,它不能像瓷器那样,判定准确到某一年号,而且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更需相当的实践经验。我们知道,家具历史上有晚期制作早期式样的情况,尤其一些经典的明式家具,自明代至清晚、民国时期一直原样不动地制作。此外,历代都存有由旧料改作,旧家具改式样等问题,使得有些家具的式样特征与用料、作工的时代特征相悖,给断代造成了困难。当今有些闻名遐迩的明清家具,其准确制作年代仍困扰着学术界。但是,像自然界其他领域的科学研究一样,任何理论的科学性都是与人的认识水平相对而言的,应该承认它的时间性。明清家具虽然距今时间不久远,看似简单的年代判定,却具有特殊的难点,直至今日仍是一个未能很好解决的课题,而且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因此,前面所述的两个判定清代家具年代的划分标准,是实事求是和可行的。不少人不仅喜欢把家具的年代定得偏早,而且在并无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将某些旧家具的年代标得精确到某一年号,这种超越认识水平、自欺欺人的做法并不可取,更不可信。此外,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以往普遍存在对明式家具的年代判定偏早,而对清式宫廷家具的年代判定偏晚的现象,值得引起注意,予以纠正。
摘自《清代家具》 王世襄
明清时期的中国古典家具种类
中国古典家俱不仅是一件艺术品,它的更为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和中国文学、中国书法、中国绘画等一样自成体系,历史悠久,民族特点鲜明,风格突出。和西方家具有明显区别,中国家具强调线条,突出抽象色彩,西方家具强调功能性,实用,舒适。中国古典家具是中华民族的优秀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中国文化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你可以从一件家具了解它的历史以及更好的了解中国的文化。
人们的生活方式决定家具的式样。中国魏、晋时代人们习惯席地而坐,因此对家具的要求不高。直到唐朝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革,人们开始坐在椅子上,双足悬起,中国家具才逐渐兴起,到宋代家具才定型,室内陈设(桌椅几案等)开始讲究起来,制作工艺也基本成熟,到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家具达到鼎盛时期。
红木家具始于明代。现代红木家具继承了明清古典家具的传统,保持了古代的优美造型和艺术风格;另一方面,又吸收了西方家具的特点,采用了较先进的科学技术。因其雍容华贵,典雅精美而备受消费者的宠爱。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有红木情结,红木文化一直影响中国人的生活,认为红木代表高贵,因此使用红木家具也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是成功人士的标志。在古代更是一种社会阶级的象征。中国古典家具品种主要有:椅凳、桌几案、床榻、柜架、门窗、楹联和其它用途各异的小件
桌案类
桌案类包括:1炕桌、炕几、炕案;2香几;3酒桌、半桌;4方桌;5条几、条桌、条案;6书桌、书案、画桌、画案;7其它桌案等。
炕桌、炕几、炕案:在炕上使用的矮形家具。炕桌放在炕或床的中间;炕几、炕案由于较窄通常放在炕或床的两侧端。
香几:因承置香炉而得名,香几多为圆形少方形,腿足弯曲较为夸张。不论在室内还是在室外香几多居中放置,四无旁依,应面面宜人欣赏,体圆而委婉多资者较佳。
酒桌、半桌:这是两种形制较小的长方形桌案。酒桌远承五代、北宋,常用于酒宴。桌面边缘多起阳线一道,名曰“拦水线”。半桌约相当于半张八仙桌的大小,故名。它又叫“接桌”,每当一张八仙桌不够用时,用它来拼接。
方桌:是传世较多的一种家具,分为“八仙”、“六仙”和“四仙”,在条桌、面桌上都可以找到同样的做法。
条几、条桌、条案:条案的形式按照北京匠师的分法是:案面两端平齐的叫“平头案”,两端高起的叫“翘头案”。它们的结构不是用夹头榫,就是用插肩榫,否则便是变体。共分有琴几、炕几、方几、茶几、架几案、棋桌、月牙桌、三屉桌等。
书桌、书案、画桌、画案:这是四种比较宽而大的长方形家具,就是较小型的,也大于半桌。其结构、造型,往往与条桌、条案相同,只是在宽度上要增加不少,北京匠师均有明确的概念。画桌、画案,为了便于站起来绘画,都不应有抽屉,其为桌形结构的称画桌,案形结构的称画案。书桌、书案则都有抽屉,也依其结构的不同,分别称之为桌或案。
其它桌案:
桌和案一般不好区分,尤其是条案和条桌。案在中国古典家具中的地位比较特殊,其前有俎几,其后才有桌。在席地而坐的年代,几是人们坐时的侧靠之具,多为长者、老者而设,到春秋战国时期,几不仅可以倚靠凭伏而且可以承托各种器物。
椅凳类
椅凳类包括:1杌凳;2坐墩;3交杌;4长凳;5椅;6宝座等。
杌凳:杌字的本义是树无枝,杌凳往往被作为无靠背坐具的名称。无束腰杌凳是直足直杌式,有束腰枨凳是直腿内翻马蹄,腿间安直或罗锅枨式,直腿外有略具S形的三弯腿。
明式椅子大致分为圈椅、宝座、交椅、扶手椅和靠背椅五种。
圈椅是明式家具中最具有文化品位的坐具,它暗合中国古典哲学天圆地方。亦称罗圈椅,是指椅子后背搭脑与扶手由一整条圆润流畅的曲线组成。以其上罗圈而得名,据考证中国五代时期就有圈椅,那时的圈椅和明朝风行的圈椅是有区别的,到宋代出现了天圆地方的圈椅,元朝圈椅所见不多,到明朝圈椅渐成风尚。
宝座是黄室中特制大椅,是皇帝专用坐具,大多单独陈设,因其造型结构似床榻而得名床式椅。是在大型椅子的基础上加装饰来显示统治者的威严,北京故宫中收藏颇多,但明代制品目前仅能列出一件。
元代出现了一种带圈靠的交椅,交椅源自南北朝时期的折叠凳,时称胡床,后来经过发展加了靠背和脚踏,到宋、元时期直背交椅和圈背交椅式样基本成形,这一点可丛这两代文献中得到确认。表现为前后两腿交叉,上为弧形圈,正中背板支撑,外出可随身携带。
靠背椅指的是只有靠背,不带两侧扶手的椅子。靠背椅分为灯挂式和一统碑式,灯挂式的靠背搭脑向两侧挑出;一统碑式的椅背和南官帽的靠背相似,搭脑两端不出头。
扶手椅指的是有靠背的又带两侧扶手的除了宝座、交椅、圈椅外统称。扶手椅有两种形制,其一是南官帽椅,北方地区称为玫瑰椅,南方地区称为文椅,形制矮小,后背和扶手与椅座垂直;其二是四出头官帽椅,官帽椅是以其造型类似古代官员的帽子而得名。
坐墩:又名肃墩,由于其上多覆一方丝织物而得名。在明代及前清时期的坐墩上还保留着藤墩和木腔鼓的痕迹。
交杌:俗称马扎,和古代胡床类似,自东汉从西域传至中土,千百年来流传甚广,基本制式是由8根直木构成,长期没有变化。
长凳:明清时期,长凳式样繁多。小条凳是民间日用品,二人凳宜两人并坐,至今江南地区仍在使用
明式家具着重在“式”。无论后代家具在材料和生产时间有什么变化,只要具有明代家具的风格,都叫做明式家具。明式家具具有浓厚的明式风格,朴实高雅、秀丽端庄、韵味浓郁、刚柔相济,造型优美简练那么明式家具的特点都有什么,今天土巴兔小编就和大家介绍一下。
明式家具的特点
1、选材上,多用硬木,纹理优美
明式家具之所以能在海内外亨有美誉,其大量选用质地坚硬、色泽幽雅、肌理华美的珍贵木材是一个重要因素。如前文所述,明式家具所选用的黄花梨、紫檀、鸡翅木、榉木等木材,其木质自身就有着优美的色泽和肌理,黄花梨温润,紫檀静穆,乌木深沉等。这些木材经磨光打蜡,充分展示了木材本色的自然美,加之铜饰件等的衬托,更显得精美绝仑,富有艺术感染力。
明代家具的木材纹理,自然优美,呈现出羽毛兽面等膝陇形象,令人有不尽的遐想。充分利用木材的纹理优势,发挥硬木材料本身的自然美,这是明代硬木家具的又一突出特点。明代硬木家具用材,多数为黄花梨、紫檀、鸂鶒木等。这些高级硬木,都具有色调和纹理的自然美。工匠们在制作时,除了精工细作而外,同时不加漆饰,不作大面积装饰,充分发挥、充分利用木材本身的色调、纹理的特长,形成为自己特有的审美趣味,形成为自己的独特风格。这是明代家具的又一特点。
2、造型上,以线为主,洗练大方
在所有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中,几乎都采用“线”的形式来表现。明式家具通过框架结构,以线为主要造型语言,来塑造各种形体特征的。明式家具在造型中多采用曲线与直线的对比与变化,集中了直线与曲线的优点,柔中带刚,虚中见实。明式家具的线型还借鉴青铜器、古玉器、陶瓷、建筑、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中线型的运用,深得刚柔相济、流畅舒展之妙。
严格的比例关系是家具造型的基础。我们看明代家具,其局部与局部的比例、装饰与整体形态的比例,都极为匀称而协调。如椅子、桌子等家具,其上部与下部,其腿子、枨子、靠背、搭脑之间,他们的高低、长短、粗细、宽窄,都令人感到无可挑剔地匀称、协调。并且与功能要求极相符合,没有多余的累赘,整体感觉就是线的组合。其各个部件的线条,均呈挺拔秀丽之势。刚柔相济,线条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现出简练、质朴、典雅、大方之美。
3、装饰上,繁简相宜,手法灵活
明式家具在注重结构、功能、造型、材料的诸多前提下,讲究适宜的装饰,采用雕刻、镶嵌、髹饰等多种用法,或结构装饰、或细部刻划,使结构与装饰、装饰与家具整体浑然融合,适宜的装饰,既为家具增饰添华,又与家具整体的简洁形成对比。装饰用材也很广泛,珐琅、螺甸、竹、牙、玉、石等等,样样不拒。但是,决不贪多堆砌,也不曲意雕琢,而是根据整体要求,作恰如其分的局部装饰。如椅子背板上,作小面积的透雕或镶嵌,在桌案的局部,施以矮老或卡子花等。虽然已经施以装饰,但是整体看,仍不失朴素与清秀的本色可谓适宜得体、锦上添花。
4、结构上,严谨科学,榫卯合理
明式家具多种多样的构件,在结构中的作用均十分明确,根据受力情况和形式效果,在用料、做工上无不做到精益求精,在比例和关系上正确和谐。即使一些看起来只起装饰作用的构件,也多是结构构件的加工变化,在家具形体中显得自然、紧凑。
5. 结构严谨、作工精细
明代家具的卯榫结构,极富有科学性。不用钉子少用胶,不受自然条件的潮湿或干燥的影响,制作上采用攒边等作法。在跨度较大的局部之间,镶以牙板、牙条、圈口、券口、矮老、霸王枨、罗锅枨、卡子花等等,既美观,又加强了牢固性。明代家具的结构设计,是科学和艺术的极好结合。时至今日,经过几百年的变迁,家具仍然牢固如初,可见明代家具的卯榫结构,有很高的科学性。
6. 造型比例严谨,注重功能性
在造型特征上明代的家具设计讲求严密的比例关系和适宜的尺度,在此基础上与使用功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力求达到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在造型中运用曲线,无论是大曲率的着力构件还是小曲率的装饰线脚、花纹、牙板,大多简洁挺劲,贺润流畅,而无矫饰。
明式家具的分类
明式家具分五类:第一类为床榻宝座第二类为椅、凳、墩第三类为桌、案、几第四类为橱、柜、格、箱第五类为屏风及其它家具。
第一类,床、榻、宝座,为卧具和起居用具,明代此类家具主要有架子床、罗汉床、榻和床式大椅。
第二类,椅、凳、墩等坐具,明代的坐具主要有交椅、圈椅、四出头官帽椅、南官帽椅、靠背椅、杌椅、坐墩。
第三类, 桌、案、几等承具,明代的桌分束腰桌和无束腰桌案有长方案和条案之分,案面两端有翘头案和平头案之分几有香几和炕几之分。
第四类, 橱、柜、格、箱等存贮具,橱一屉称为闷户橱、两屉称联二橱、三屉称联三橱、四屉称联四橱柜分圆角柜和方角柜箱有长方和正方形之分。
第五类,屏风及其它家具,屏风有插屏和围屏其它家具有镜台和衣架。
以上就是土巴兔小编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明式家具的特点的主要内容,更多有关明式家具的资讯文章,请继续关注土巴兔装修网。
玫瑰椅属于扶手椅的一种,它的制作方法跟南官帽椅相近。玫瑰椅造型特征是尺寸较别种椅子稍小,方形低靠背和方形低扶手,且与椅面垂直,方形的边框通常加上雕刻纹饰的卷口牙子,基本样式仿效小竹椅。它多用花梨木或鸡翅木制作,一般不用紫檀木和红木,利用花梨木独具的色彩、纹理和玫瑰椅本身别致的造型巧妙结合,达到了珍奇、美丽的效果,更令人赏心悦目。玫瑰椅的优点在于轻巧灵便,背矮不遮挡视线,置诸室内,处处相宜。缺点就是搭脑正当人背,坐在上面感觉并不是很舒服,背和头部都没有依靠,令坐者很快感到疲劳,但是较适宜坐以写作。
玫瑰椅在居室中陈设较灵活,靠窗台陈设使用时不致于高出窗沿而阻挡视线,椅形较小,造型别致,用材较轻巧,容易搬动。玫瑰椅别具一格,是明式和清式家具常见的一种椅子式样,常供文人书房、画轩、小馆陈设和使用,式样考究,制作精工,造型单纯优美,有一种所谓“书卷之气”,由此可见古人的雅而尚礼、文不失秀、而不堕媚的审美境界。不管怎样,玫瑰椅设计不俗,名字也好听,假如就像我们所说的是闺房坐具的话,那它低矮的搭脑,说不定就是别出心裁的设计,陈设于闺房,才得以坐者自由展现其女性柔媚多。
明代时期家具的特色可用三大点来概括:
1、普遍采用较硬质的树种制作各式硬木家具。
2、不加油漆罩染,充分体现木材原有的纹理和色泽。
3、采用木构架的结构,很注意家具的造型。
明式家具讲究选料,多用红木、紫檀、花梨、鸡翅木、铁梨等硬木,有的家具也采用楠木、榆木、樟木及其它硬杂木,其中黄花梨木效果最好。
硬木是比较珍贵的木材,其木质坚硬而有弹性,本身的色泽纹理、美观,所以明式家具很少用油漆,只擦上透明的蜡,就可显示出木材本身的质感和自然美。
扩展资料:
明式家具的实用性美学,通过率真的性情将文人与工匠联结起来。明代的文人深受心学影响,心学强调对自身性情的尊重。尤其到了泰州学派的王艮,把王阳明“致良知”以“心”为核心,转变为以“身”为中心,强调“安身”“尊身”“保身”“爱身”和“敬身”。
对“身”的关注最后就落实在主张“百姓日用即是道”,把人的肉身存在与圣人之道相提并论。李贽更进步一把人的欲望与世俗生活提高到伦理的高度,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对日常生活的尊重,使得文人能够张扬性情。这与工匠们来自民间的淳朴自然结合起来,使得明式家具有着一种率真的情调。表现在形式上就是少用雕饰,多用基本线条,以呈现器具本身的材料美感与质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家具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明式家具生活美学探微(美在生活)
形式 说明
炕桌
炕几
炕案 这是三种在炕上或床上使用的矮形家具。用时放在炕或床的中间;炕几、炕案较窄,放在炕的两侧端使用。
香几 因承置香炉而得名。一般家具多作方形或长方形,香几则圆多于方,而且腿足弯曲较夸张,香几不论在室内或室外,多居中设置,四无依傍,自应面面宜入观赏,体圆而委婉多姿者较佳。
酒桌
半桌 这是两种形制较小的长方形桌案。酒桌远承五代、北宋,常用于酒宴。桌面边缘多起阳线一道,名曰“拦水线”。半桌约相当于半张八仙桌的大小,故名。它又叫“接桌”,每当一张八仙桌不够用时,用它来拼接。
方桌 是传世较多的一种家具,分为“八仙”、“六仙”和“四仙”,在条桌、画桌上都可以找到同样的做法。
条几
条桌
条案 条案的形式按照北京匠师的分法是:案面两端平齐的叫“平头案”,两端高起的叫“翘头案”。它们的结构不是用夹头榫,就是用插肩榫,否则便是变体。共分有琴几、炕几、方几、茶几、架几案、棋桌、月牙桌、三屉桌等。
书桌
书案
画桌
画案 这是四种比较宽而大的长方形家具,就是较小型的,也大于半桌。其结构、其结构、造型,往往与条桌、条案相同,只是在宽度上要增加不少,北京匠师均有明确的概念。画桌、画案,为了便于站起来绘画,都不应有抽屉,其为桌形结构的称画桌,案形结构的称画案。书桌、书案则都有抽屉,也依其结构的不同,分别称之为桌或案。
其它桌案:
桌和案一般不好区分,尤其是条案和条桌。案在中国古典家具中的地位比较特殊,其前有俎几,其后才有桌。在席地而坐的年代,几是人们坐时的侧靠之具,多为长者、老者而设,到春秋战国时期,几不仅可以倚靠凭伏而且可以承托各种器物。
椅凳类
椅凳类包括:1杌凳;2坐墩;3交杌;4长凳;5椅;6宝座等。
杌凳:杌字的本义是树无枝,杌凳往往被作为无靠背坐具的名称。无束腰杌凳是直足直杌式,有束腰枨凳是直腿内翻马蹄,腿间安直或罗锅枨式,直腿外有略具S形的三弯腿。
明式椅子大致分为圈椅、宝座、交椅、扶手椅和靠背椅五种。
圈椅是明式家具中最具有文化品位的坐具,它暗合中国古典哲学天圆地方。亦称罗圈椅,是指椅子后背搭脑与扶手由一整条圆润流畅的曲线组成。以其上罗圈而得名,据考证中国五代时期就有圈椅,那时的圈椅和明朝风行的圈椅是有区别的,到宋代出现了天圆地方的圈椅,元朝圈椅所见不多,到明朝圈椅渐成风尚。
宝座是黄室中特制大椅,是皇帝专用坐具,大多单独陈设,因其造型结构似床榻而得名床式椅。是在大型椅子的基础上加装饰来显示统治者的威严,北京故宫中收藏颇多,但明代制品目前仅能列出一件。
元代出现了一种带圈靠的交椅,交椅源自南北朝时期的折叠凳,时称胡床,后来经过发展加了靠背和脚踏,到宋、元时期直背交椅和圈背交椅式样基本成形,这一点可丛这两代文献中得到确认。表现为前后两腿交叉,上为弧形圈,正中背板支撑,外出可随身携带。
靠背椅指的是只有靠背,不带两侧扶手的椅子。靠背椅分为灯挂式和一统碑式,灯挂式的靠背搭脑向两侧挑出;一统碑式的椅背和南官帽的靠背相似,搭脑两端不出头。
扶手椅指的是有靠背的又带两侧扶手的除了宝座、交椅、圈椅外统称。扶手椅有两种形制,其一是南官帽椅,北方地区称为玫瑰椅,南方地区称为文椅,形制矮小,后背和扶手与椅座垂直;其二是四出头官帽椅,官帽椅是以其造型类似古代官员的帽子而得名。
坐墩:又名肃墩,由于其上多覆一方丝织物而得名。在明代及前清时期的坐墩上还保留着藤墩和木腔鼓的痕迹。
交杌:俗称马扎,和古代胡床类似,自东汉从西域传至中土,千百年来流传甚广,基本制式是由8根直木构成,长期没有变化。
长凳:明清时期,长凳式样繁多。小条凳是民间日用品,二人凳宜两人并坐,至今江南地区仍在使用
1993年,王世襄用一生的时间收集明清家具,这给年近80岁的他带来无尽的烦恼。1985年,79件明清家具由文物出版社和三联书店在香港出版。此后,这批家具备受关注,王世襄也借用这批收藏和研究的巨大成果,名扬天下。可惜的是,他的生活并没有好到哪里去。与当时北京的压抑气氛相比,1993年的上海博物馆正在进行人民广场的重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在重建过程中,时任馆长的马承源不仅忙于工程监理,还经常飞往香港寻找古代青铜重器,以扩大展览。
当时,上海博物馆也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马承源的突出特点是,他竭力维护和借用私人朋友。他先是通过朋友购买了一些重要文物,然后同意捐赠给上海博物馆展出。要说这段历史,与王世襄先生关系最密切的田家青先生在这里写下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我们不妨读一读。"
在王世襄先生广泛而丰富的收藏中,最重要、数量最多的是明式家具。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收藏,他能靠自己的力量收集到这些精彩的东西,这真是一个奇迹。明式家具和清代宫廷家具是中国家具史上最重要、最辉煌的两个门类,尤其是明式家具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在物质领域的结晶,其意义和价值已经超过了一般家具的范畴。王世襄先生的收藏是明式家具中的精品。近百件的规模可以说是明式家具的代表,可以说是超级国宝级的文物。我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百姓会逐渐领悟到这百件明式家具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重要性。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形得美,喜欢上一件家具得和它产生精神上的交流,如果你的内心能产生“漂亮,美,我喜欢”的词汇,那再看材质。王世襄在对明式家具的选择上主要还是看形。
二,材质!
我个人比较喜欢金丝楠木家具和榆木家具,我也收藏了很多金丝楠木的家具。温润柔和,不像硬木家具感觉不可靠近。
三,做工!
榫卯是否精密,木料是否填补,目前大师级做工越来越少,40岁以下的师父都快断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