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装饰 > 正文

雕塑作品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精明的酸奶
刻苦的汽车
2023-02-28 04:59:55

雕塑作品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最佳答案
负责的白开水
外向的香氛
2025-07-06 12:24:50

1、圆雕:就是指非压缩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手法与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写实性的与装饰性的,也有具体的与抽象的,户内与户外的,架上的与大型城雕,着色的与非着色的等;

雕塑内容与题材也是丰富多彩,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动物,甚至于静物;材质上更是多彩多姿,有石质、木质、金属、泥塑、纺织物、纸张、植物、橡胶等等。

2、浮雕:是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浮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经常可以看到。由于其压缩的特性,所占空间较小,所以适用于多种环境的装饰。现代社会,它在城市美化环境中占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浮雕在内容、形式和材质上与圆雕一样丰富多彩。它主要有神龛式、高浮雕、浅浮雕、线刻、镂空式等几种形式。高浮雕是指压缩小,起伏大,接近圆雕,甚至半圆雕的一种形式,这种浮雕明暗对比强烈,视觉效果突出;

浅浮雕压缩大,起伏小,它既保持了一种建筑式的平面性,又具有一定的体量感和起伏感;线刻是绘画与雕塑的结合,它靠光影产生,以光代笔,甚至有一些微妙的起伏,给人一种淡雅含蓄的感觉。

3、透雕:去掉底板的浮雕则称透雕(镂空雕)。把底板去掉,从而产生一种变化多端的负空间,并使负空间与正空间的轮廓线有一种相互转换的节奏。这种手法过去常用于门窗栏杆家具上,有的可供两面观赏。

扩展资料:

中国雕塑文化举例: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灿若星河,形成了具有中华文化独特韵味的雕塑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1、以动物现象为主题造型

如安阳妇好墓出土的鸮尊,站立的鸮 鸟圆目大睁,坚实有力,外表装饰有其它动物纹样的装饰;再如湖南 醴陵出土的象尊,在基本写实的基础上又有夸张变形的因素,铸造技术精细。

2、青铜器的雕塑

青铜器的雕塑为以下几种:表面装饰有浮雕、圆雕、透雕等形式。如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体态巨大,四角各铸一卷角羊头,造型端庄;如河北平山中山国都遗址出土的人物座三连灯,以人物造型为灯具的主体结构,神态自然。

最新回答
美满的芝麻
从容的鸵鸟
2025-07-06 12:24:50

隐喻

汉语见“暗喻”,隐喻是和明喻不同,不用like或as表示出来,而是进行隐藏的比较的这样一种修辞手段。隐喻又称暗喻。表达方法:A是B。

隐喻是一种比喻,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

例如:

1.他简直是头猪。(比喻:他是一个象猪一般的人,指肮脏,贪吃的人。)

2..她是一个铁石心肠的女人。(比喻:这个女人冷酷无情。)

3..马克·吐温是美国的一面镜子。(用镜子比喻美国的现实,很贴切。)

象形】:

就是造字时,用描摹客观实体的外形来表达词义的一种造字方法。用“象形法”造字,一般都是有形可象的指物名词。如“日、月、水、山”等。许慎对此的解释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其中的“画成其物”不是作画,是指创造书写符号。所以,用“象形法”创造汉字,在摹写客观事物时,只勾勒其轮廓,注重字形的简约性和典型性。象形造字法的局限是:无法描摹抽象的事物。“象形造字法“及“象形字”是汉字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奠定了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的基础。

▲附录:诘诎(诘诎)jié qū:屈曲;屈折。.”

起源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实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画不出来的。因此,以象形字为基础后,汉字发展成表意文字,增加了其他的造字方法,例如六书中的会意、指事、形声。然而,这些新的造字方法,仍须建基在原有的象形字上,以象形字作基础,拼合、减省或增删象征性符号而成。

现时世上最广为人知的象形文字,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圣书体。约5000年前,古埃及人发明了一种图形文字,称为象形文字。这种字写起来既慢又很难看懂,国此大约在3400年前,埃及人又演化一种写得较快并且较易使用的字体。此外,现时中国西南部纳西族所采用的东巴文和水族的水书,是现存世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系统。随着时光的流逝,最终连埃及人自己也忘记了如何释讳早期的那种象形文字了。若不是因为拿破仑大军入侵埃及时,随军的法国古文字学家们的那次发现,极有可能至今考古学家们仍无法辩认这种文字。

距今约5000年,古埃及人创造了一种象形文字——圣书字。相比起来,圣书字还远远不及我国距今约6000年的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宜昌杨家湾等古文化遗址的陶文字来得成熟。但它的特别意义在于——原分布在我国伊犁河流域的闪族(赛种)因大月氏(我国古族)西进而被迫西迁到地中海沿岸,约于公元前15世纪,其中的一支腓尼基借这种象形文字创造了历史上第一批字母文字,共22个,只有辅音,没有元音,这就是著名的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较早传入希腊,演变成希腊字母,希腊字母孳生了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成为欧洲各种字母的共同来源。腓尼基字母在西亚演化成阿拉米字母,成为亚洲许多文字的基础,如阿拉伯、印加、犹太字母等。公元4世纪后,阿拉伯字母在亚洲广为流传。

人类在大约6000年前就已经有了象形文字,后来巴比伦和苏美尔人又发明了楔形文字。这两种文字符号在半坡文化(仰韶文化的一支)的陶器或其他器物上都有所表现。大约4000年前地中海又出现了腓尼基文字,现在一切字母文字,比如阿拉伯语、希腊语、拉丁文、希伯来语、英语等,都可以说是直接或间接从腓尼基文字发展而来的。

聪明的高跟鞋
会撒娇的盼望
2025-07-06 12:24:50
从真实世界中抽取具体形象加以简化提炼成为一个具有识别度和代表性的图案标志。

肯德基的老头子

中国联通的中国结

中国银行的铜钱

华夏银行的中国玉龙

鳄鱼品牌衣饰

奋斗的钻石
背后的蜻蜓
2025-07-06 12:24:50
2008年奥运体育图标的工艺设计,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象形:

中国古代工艺是以象形为基础的,象形是工艺造型和装饰的基本表达方式,造型而论,这35个图标之美,就是以象形的甲金、大篆,加上象形人体的变动。

二、象征:

“在理为幽,成像为明”,35个国际单项体育项目,分门别类的图标表现形式,之所以与以往不同,它是通过了篆刻肖形印白文元素的媒介,经过高度概括,抽象出来,使人观之不言而喻,具有了象征意义的指示符号,红色印面,白色线条的成像为明是汉字甲金文大篆演绎成了变形人体,用中国工艺美术的基本价值取向来说是一个“吉”字,甲金,又为吉金,由此敷衍出去:吉事、吉礼、吉物、吉土、吉月、吉人......

如此之吉,实乃2008年奥运北京之吉,如此象征意义谁人不喜!

三、简化:

工艺美术的造型或装饰所造之“象”,并不是外界事物的如实再现,而是如《周易》的卦相一样,具有高度概括抽象的特点。35个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来源于文字本身的象形特征,无论是纯甲金文、大篆体,还是抽象的变形文体,都是一种被高简化或条理化、秩序化、程式化、样式化了的现实体育形象,同时也包含了中国人的审美追求。符号美学家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书中说:“出现在各个时代,各个民族装饰艺术中的基本形式——例如圆圈、三角形、螺旋线、平行线——都被当作基本图案”,尽管“装饰性形式逐渐演化,形成各类物体的画面——叶子、藤蔓、海洋生物妙趣横生的形状,飞翔的鸟、动物、人、物。而基本图案却始终保留着,无须任何装饰,圆圈成了眼;三角形成了胡须;螺旋成了耳朵、树枝或波浪”。装饰是表现形式简单而又纯粹的抽象序列,当35个体育项目的构图包含着形象化因素——人、动物、运动器械——的时候,这些形象被完全自由地简化和变形以和谐于体育形式的整体。其生动的处理不是直接视觉印象的复制,而是按照体育项目的表现原则和中国古汉字的生命形式,对印象本身进行塑造、规范和说明。无论造型还是装饰,都明显具有了简化的特点。

四、文质统一

“文”与“质”是先秦美学,特别是儒家美学思想中的两个基本概念。这对概念的出现,虽不一定是专门针对工艺而言,但却无疑与工艺制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谈到“文”“质”的问题时,35个国际单项体育项目的体育图标,在中国与时俱进的和谐社会中,“文”“质”作为工艺美术的一种造型设计真正赢得了国际普罗大众的认可,并溶入了国际设计界,它的真正意义是儒家尚文和文质统一主张,被应用在国际体育项目上强调了工艺设计和制作必须符合天地自然生命的变化,发展规律。其创作思想的真正来源于:“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因为文质统一、器道统一,是中国儒家思想与中国工艺美术——人与人对话、人与天对话的一种至高境界。

兴奋的乌龟
无语的中心
2025-07-06 12:24:50
在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传统图案纹样丰富多彩,璀璨夺目。它既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巨大财富。五、六千年以前,我们祖先创造彩陶文化,其后的各个时代都曾产生过许多的工艺品,如:青铜器、陶瓷、丝绸、漆器、金银错、玉雕、牙雕、砖石雕刻、刺绣、编织、蜡染等等。从那些变幻无穷、淳朴浑厚的各类装饰图案纹样里,我们可以看出各个时代的工艺技术水平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这些是我们研究民族发展史、民族美学、民族心理学、民风民俗学等极有价值的依据,同时,也构成了发展现代工艺美术的重要先导。许多传统图案经久不衰,至今仍在沿用,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为此,我们在进行学习时,不可忽视从中国古代传统图案中汲取宝贵的营养。

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图案,在选题、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上都有它不同的特点,是与其功能、材料质地、艺匠加工方式分不开的。下面我们分期作以下简要介绍。

1、新石器时期,劳动者创造了彩陶艺术,不仅造型别致,而且纹样独特,实用美观,艺术之光生生不息。主要纹样有:鱼纹、鹿纹、狗纹、人面纹、花卉纹、网纹、水纹、海贝纹、编织纹、火焰纹及历象日月星纹等。先民们把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可视物象,按照自己的理解,巧妙地组织运用到各种器皿器物上,形成了庄重大方、自然谐调的装饰花纹,开创了一代风格。

2、商、周奴隶社会时期,青铜艺术为其魁首。无论是造型多样的食器、酒器、乐器等,还是各种纪念性陈设器皿,都装饰着精美的花纹图案。有的还直接借用动物形象作造型,如大象尊、四羊尊等。常用的装饰纹样有:饕餮纹、夔龙纹、夔凤纹、蝉纹、玉带纹、重环纹、鳞纹、乳丁纹、窍曲纹、云雷纹、涡纹、冏纹、四瓣花纹及象形文字纹。图案适应铸铜工艺制作要求,多为非常工整的阳纹或阴纹图案。纹样精细,组织严紧,具有神奇感。考古学者称之谓“灿烂的青铜艺术”。

3、战国、秦汉时代,铁器兴起,金银错和漆器等新展起来,营造业大兴,砖石雕刻也兴旺起来。装饰图案的题材更为广泛,较之以前有巨大突破。主要装饰纹样有:怪兽纹、蟠螭纹、虺纹、龙凤纹、各种动物(鹿、马、牛、羊、虎、雁、鱼……)纹及四神纹等。“四神纹”也秒“四灵纹”,由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四种动物形象作标志。青龙为我国传说中的东方之神,朱雀为南方之神,白虎为西方之神,玄武为北方之神,它们标志了四个方向。又标志了四种颜色:青龙—表色;朱雀—赤色;白虎—白色;玄武—黑色。此外,人物纹空前繁多,突出的是汉画象石、画象砖、瓦当,题材直接反映了人类生活、生产、战争的场面。笔简意繁,以少胜多,为以后各代的装饰开辟了新途径。

4、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不安,佛教艺术兴旺起来。图案同样也受到了宗教的影响,这时期的题材、内容许多都与佛经故事有关。常用的纹样有:忍冬草(即金银花,也称:宝花,四季常青不枯,取其吉祥之意)、莲花纹(别名“芙蓉”、“鞭蕖”等,取其出污泥而不染和“守—茎—花之节”之意,是美德的象征)、玉鸟纹(玉鸟也称迦陵频迦,吉祥鸟,传说人是玉鸟脱生出来的,故而图案中常有人面兽身之图像)、鹿纹(亦曰“天鹿”、“白鹿”,祥瑞的象征)。人物图案中出现了“飞天”仙人形象,表达了美好的理想,人的力量。

5、隋、唐、五代,处于封建社会中期,对外文化交流增多,工艺美术的门类也空前发展。绝妙的唐三彩、宋瓷、丝绸、金银制品等等上的装饰图案也出现了繁花似锦的局面。唐代纹样丰盛饱满,富丽豪华。宋代纹样秀丽,灵巧。常用的纹样有:卷草纹、宝相花(以莲花和牡丹相结合的图案,采用了完美的理想化的构成方法)、海石榴、花鸟纹、华盖纹、联珠纹、绶带纹、人物纹等。荷花和牡丹花非常之多。此外还有茱萸(中药)纹、柿蒂纹、几何纹等。装饰手法有写实的、夸张变形的,并采用了花中套花,叶中套花,果中套花等理想化的方式,构成巧妙、气韵生动,敷彩绚丽,唐、宋是我国传统图案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

6、元、明、清封建社会末期图案,保留了民族特点,吸取了外国工艺之长,花色品种,装饰风格产生了变革。景泰蓝就是当时的新工艺,瓷器、织锦、砖雕、木雕等也较前有了很大进步,装饰题材增加了很多。动物图案常见的有狮子、孔雀、蝙蝠、鹿、鹭鸶、羊、鹤、鹰、锦鸡及神奇的麒麟。花卉果实题材有梅花、荷花、菊花、牡丹花、兰花、牵牛花、竹子、松树、灵芝、桃、石榴、枇杷、梨、杏、葡萄等。相互借用和结合的理想化的手法也更为广泛多变。如禽鸟与花卉组合,昆虫与花卉组合等,强化了装饰情趣。此外,尚有器物形象构成的图案也甚为流行,如:古玩、金石、陶瓷器、钟、鼎、杯、盘、壶、碗、瓶、书画等,具有典雅之风,称为“博古纹”。还有用八种佛教用供器组成的“八吉祥”(也称佛八宝),用道教持物组成的“道八宝”等等。这个时期的图案多为吉祥图案,应用范围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程度。日用品、服饰、建筑、商品上处处可见。

我国古代传统图案纹样来源大致可分三个部分。其一,来自民间工艺:陶瓷、刺绣、窗花、蓝印花布,蜡染、剪纸、雕刻、编织等,这是劳动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发挥创造的,一般比较朴实、粗犷、乡土气息浓郁。其二来自宗教艺术,如宗教传说和神话传说,庙宇、石窟中的壁画、藻井、龛楣、塑像服饰、基座、建筑、雕刻以及各种供器装饰。最典型的敦煌图案,是佛教传统图案的精华部分。它是我国的能工巧匠吸收外来文化所发挥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些图案构图严谨,富于理想。其三是来源于封建帝王、王公贵族、富豪商贾等所占用的陈设品、日用品、服饰、首饰、建筑……这些工艺品图案是为了满足奢侈者的物质生活和空虚的精神生活而精心设计的,并没有专门的作坊由专人监督制作的,所以图案非常精细,色彩富丽豪华。除了如前所说的那些传统图案外,相当一部分是福、寿、禄及文人字画、诗歌为题材的装饰图案。多数采用了“米”字格和“九宫”格等格律形式。以上三部分纹样,组成了我国传统图案的主流。

中国古代传统图案纹样经过世世代代艺人的努力创造,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的完整的艺术体系。尽管服务对象有所不同,题材内容也各有差异,但不可否认是出自劳动者之手。在最典型的那些喻意和谐音吉祥图案里,往往寄托着最美好的理想,即使在那些直接服务于宗教或封建统治阶级的图案里,其间仍然程度不同的闪烁着民族精神的光辉,显示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惊人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7、深入生活与学习遗产

我们似乎是生活在到处都能见到木雕艺术和木活细作的环境之中,从木作门窗、硬木家具、架子床、十景橱柜到镶嵌挂屏、杌凳、几案、托架……都离不开精美的造型、雕花设计与款式布局的处理,以及榫卯斗拼的结构制作施工。特别是在明式家具中所深蕴着的典雅的审美精神。正如我国已故著名的明式家具研究专家杨耀先生所出指出的:“我国明式家具造型简炬轻巧,而不笨重沉闷。线条流畅活泼,而不呆板粗劣。雕刻恰当有趣,而不是繁琐无目的的。我们从明式家具上见到简美的雕刻图案中,发现它引用了铜器、玉器、陶器以及建筑上多种花纹。这些花纹一旦被采用到家具上,都具有较精炼的发挥,足以表明我国木雕技术到了明代已经有了进一步发展。”

图案源于生活,生活是图案创作的源泉,这是图案创作的客观规律,这是一个根本点,忽视这一点,图案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不可能产生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图案设计,而失去生命力。

“要认真向遗产学习,这是学习图案入门的第一把钥匙。”(雷圭元《基础图案》),图案艺术是我们祖国传统艺术中最古老的艺术之一。原始社会的彩陶,奴隶社会的青铜器,封建社会的金银器、漆器、丝织、雕刻等等,是近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祖国文化艺术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研究、借鉴优秀的图案遗产,对于掌握图案的创作规律、熟悉图案的形式美的法则、密切图案与生活、生产的联系,无不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参考价值。同时,学习优秀的图案遗产,增强我们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提高艺术修养,促进图案题材、形式、风格的多样化,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精神指导下,创作具有民族风格,又有时代精神的图案,促进我国图案艺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