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厨房”模式,餐饮行业的新选择
导读:在印度,传统餐厅模式负担太重,包括高昂的租金以及从洗碗工、厨师再到服务员的工资。随着外卖行业规则逐渐成型,对于线上餐饮平台来说,保持订单量才是衡量业绩最重要的指标。
在印度,一种新型的“云厨房”模式悄然而生,这些餐馆老板可以与其他人共享厨房设施,并减少其他许多开销。
“云厨房”模式是一种新型的迷你厨房,这里不提供店内消费、没有顾客,只提供线上预定服务。类似于国内之前曾盛行的纯外卖业务,现在在印度逐渐流行起来。
Faasos公司就是印度做“云厨房”比较出色的公司之一,成立于2004年,其前身是Faasos Food Services,两位联合创始人分别是Jaydeep Barman和Kallol Banerjee。
他们最初希望开设一家快速服务餐厅,但之后决定向云厨房模式转型,并且推出了披萨、肉食、甜点等不同类别的七种餐饮项目。云厨房的餐饮模式就是仅接受线上订单,并不提供用餐设施,而这种餐饮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接受。
目前,Faasos公司的业务已经覆盖到了包括德里首都区、班加罗尔、海德拉巴和孟买在内的十五座印度本土城市,拥有大约1100家独立餐饮服务网点。并且完成了3亿卢比(约合420万美元)的新一轮融资,领投方为Alteria Capital,参投方包括Lighbox和此前曾投资过该公司的红杉资本印度公司。
“云厨房”模式的优势
在需求方面,这个模式降低了企业整体的营销成本,通过不同的品牌为多种用餐场景(便利、饕餮盛宴、单人餐、团体订购)服务将会带来更大的利润。同时,拥有互补的品牌可以在一天内带来标准午餐和晚餐以外的订单,一个单间厨房意味着供应效率的巨大提升,这也能优化厨房员工和送货的成本。”
这其实就是运用了第三方的盈利模式优化,即向第三方转嫁成本,或从第三方获取收益,也即互联网上宣扬的:“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
这里的成本,不同于交易过程中产生的交易成本,而是实实在在的企业内部成本——包括企业内部随产量增加而同比例增加的可变成本,以及不随产量变化而同比例变化的固定成本。
“云厨房”的发展
而在中国,同样的模式也已经落地。典型案例是位于北京的熊猫星厨和位于上海的吉刻联盟。两家共享厨房的模式都是吸引餐饮商家“拎包入住”,提供空间和厨房设备。商家只需要付租金,厨房装潢和去监管部门审查的事宜可以完全交给共享厨房品牌。而入驻的商家只提供外卖,不提供堂食。 如此,效率远高于既做堂食又做外卖的品牌。
此外,负责这个项目的“城市存储系统”公司,似乎并不局限于共享厨房市场,它正试图收购经营不善的房地产,比如闲置的购物中心和停车场,然后加以改造,摸索定向租赁和转租不良资产的商机。未来,它的角色可能会是个能同时提供法律、营销等各种附加服务的孵化器。
总结: “云厨房”模式,其实就是基于第三方的盈利模式优化,正如“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你的成本,很有可能是别人的收入;你的费用,很有可能是别人的财富。云厨房通过共享场地节约成本,同时也大大提高的场地的使用效率。优化了厨房员工和送货的成本。所以在印度一经推出,就受到资本的热捧。
目前除了Faasos公司,其主要竞争对手InnerChef最近也宣布完成了650万美元的A+轮融资,并且公开披露的融资总金额达到了1240万美元。
干净。熊猫星厨是一家专注于外卖共享厨房服务的互联网公司,为餐饮企业提供商业地产、运营管理、供应链、品牌推广等一体化解决方案,帮助商户改善成本结构和快速开店扩张。熊猫星厨外卖档口东西很干净,食材很新鲜,洗菜也很干净,是非常干净的,他们家外卖包装严实,都是给密封好的才配送的,汤不会洒出来。
从起源来看,共享厨房是自外卖强势崛起之后,在餐饮业作为服务商新冒出来的一个集合式品牌孵化机构。从整个时间线来看,2017-2018年,屡获资本风投、新玩家爆发式浮现的共享厨房领域颇受外界关注,期间更有一些新餐饮品牌借助共享厨房在短期内开出几百数千家门店的情况存在。但2018年的网红行业发展期过后,共享厨房领域就逐步沉寂,其中的明星企业有传闻倒闭的,也有被收购的(吉刻联盟等),剩余的玩家们也逐步隐去声名,在2019年到2020年,市场鲜有出来发声的共享厨房品牌,直至今日,整个共享厨房领域剩下的大玩家不过一手之数。
从餐饮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即使到了当下,同一商圈内的餐饮品牌们基本都是互为竞争对手的关系,绝对的竞争关系也必然导致多方的集成价值为零,共享厨房的到来就是要改变这样的低效链接,将从业者们都纳入一个系统,以实现集成效应带来的经济赋能。
熊猫星厨 是一个创新型餐饮服务运营商,为餐饮品牌提供厨房场地、线上运营、市场推广等一体化解决方案。
品牌隶属于北京联创聚兴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3月正式成立,创始人是李海鹏,联合创始人肖徽,总部位于北京。
熊猫星厨致力于餐饮品牌孵化和场地运营服务,从知名连锁餐饮、互联网快餐到网红餐饮品牌,帮助了众多餐饮企业实现快速业务扩张。
品牌文化:
品牌服务
合作众多优质餐饮品牌(海底捞、真功夫、德克士、嘉和一品等上千个餐饮品牌),实现让餐饮变得简单,让梦想变得简单。
品牌现状
熊猫星厨已经布局100多家共享厨房,业务覆盖北京、上海、杭州等一线城市。
从共享汽车、房屋这些大件,到共享雨伞、篮球、玩具、服装这些小件,乃至共享健身、厨房、洗衣、K歌……共享经济正不断推陈出新,以百变之姿渗透我们的日常生活。
·共享厨房
近日,湖北大学生杨海北创立的“共享厨房”,一时之间成为热议焦点。据悉,这间厨房实际是利用学校食堂开办的,通过提前预约,付上10元钱,学生就能够在共享厨房里烹饪菜肴并且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了。学校表示,会对食材和防火进行严格审核。
其实,“共享厨房”在中国市场发端已久,目前初具规模的有熊猫星厨、隐食纪、餐予者等。比如熊猫星厨是一个创新型互联网餐饮服务平台,2016年3月正式成立。熊猫星厨定义自身为餐饮行业WeWork,为餐饮商户提供厨房租赁、线上运营、市场推广等一体化解决方案,同时为周围用户提供优质的外卖产品。而南京隐食纪侧重餐饮供给侧改革,致力于以“轻垂直”方式解决外卖O2O需求,目前已汇集了30多家外卖品牌。
·共享衣橱
每个女人都会有“衣橱里少件衣服”的烦恼,随着“共享经济”的普及,有商家提出“共享衣橱”的概念,用租衣服代替买衣服。只要花上几百元的会员费,“共享衣橱”里各种款式的衣服随你挑选。不少女性对这种互联网新兴服务跃跃欲试,“女神派”、“衣二三”、“美丽租”等多款共享衣橱模式的手机应用应运而生。
据了解,租衣商业模式的鼻祖是美国的Rent The Runway,成立于2009年这家公司,主要租赁的是高级礼服等场合性穿着。日本、法国、阿根廷的共享衣橱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发展相对成熟。在国内,“共享衣橱”的卫生问题、快递问题、质量问题都是期待解决的问题。
共享洗衣机
近日,在上海徐汇区出现了公用洗衣机。在公用洗衣机的机身上醒目的标注了18KG容量的洗衣机价格为40元/桶,8KG容量的洗衣机为20元/桶,18KG容量的烘干机为10元/15分钟。
手机一扫,便能自助洗衣。据报道,武汉轻氧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仅4个月,就在江城掀起类似共享单车的智能洗衣风潮。今年7月底,该公司完成第二轮融资(1500万元),市值接近2亿元。
·“共享睡眠”太空舱
今年6月起,北京中关村创业空间现“享睡空间”太空舱。据工作人员介绍,该共享休息仓于6月设立。用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入仓”休息。目前价格分时段设置,高峰期每10元半小时,非高峰期每6元半小时。舱内提供空调,阅读灯,一次性床品,以及紫外灯消毒。舱内还设有紧急出舱门,以防设备故障。据悉,该共享睡眠仓中午为高峰期,晚间则成为加班一族过夜休息的“旅馆”。
共享宿舍
今年6月,成都双流率先启动“空港旅游共享之旅”,以“高校+双创+旅游”的模式“联姻”,整合和利用区域各类闲置资源。
为此,西南民大今年暑假开放41间共享宿舍,几乎每天都有人造访成都这所高校的共享宿舍,有学生称住宿18天仅花费425元。据悉,该校还开放了文史馆、食堂和体育场馆,并加派了人手加强管理,以确保学生们的安全。
·共享雨伞
近期,便民共享雨伞在上海多地出现,这些共享雨伞有些被安放在地铁站内,有些则放置在商户门口,押金从0元到39元不等,有共享雨伞平台还可呼叫“送伞上门”。据了解,目前该共享雨伞企业在上海轨交2号线的部分站点投入使用了这种伞桩,目前用户在租伞后的24小时内免费使用,超过24小时按一天2元的标准收费,若超过7个自然日未还伞算自动购伞并扣除押金。用户如需购伞也可以在计时页面点击“我要买伞”购买雨伞,购买成功后将免除本次借伞的租赁费用,同时扣除押金。
·共享KTV
一两平米、两个高脚凳、三面玻璃、一个触摸点歌屏、两个话筒、两副耳麦……闭眼吟唱,投入其中,一刹那真的感觉身在KTV。就像共享单车一夜间“席卷”全城一样,貌似电话亭的共享KTV悄然“占领”了商场、影院、购物中心等商业区。共享KTV能微信扫码,唱完还能把录音分享到朋友圈,实时评分,类似于游戏式的竞唱页面。
咪哒mini K和友唱M-Bar是进入共享KTV市场较早的品牌,据行业数据,目前咪哒mini K已经遍布全国超过500个城市,使用用户突破了1000万人次。友唱M-Bar目前在全国共装机约在5000多台,覆盖约29个省份。
以后好多东西都不用买了,直接共享。
扩展资料
姜俊贤表示,外卖平台提升对商家抽成,长此以往会导致市场出现增长乏力,很多商户会因为赔钱而放弃外卖业务。但利用科技、智慧手段降低自身运营成本已经成为餐饮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这期间会涌现出更多的第三方服务商,外卖这一业务模式也很可能将会从现在依靠外卖配送员配送逐渐转变为自提模式居多。共享厨房品牌熊猫星厨创始人李鹏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卖平台提升对商户的抽成是一个必然趋势,外卖平台发展至现阶段必须要考虑盈利问题,提升商家抽成是最为直观有效的方式。但同时,也确实有很多餐饮商户因此出现利润薄甚至亏损的情况,这就使得一些商户在此过程中逐渐被淘汰。能够留存并发展的商户,应是品牌影响力较强,自带流量的连锁餐饮品牌,以及线上运营更加成熟高效的餐饮品牌。在此趋势下,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服务商为餐饮品牌提供相应的服务以降低企业外卖业务的运营成本。另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美团外卖与饿了么作为“外卖双雄”,它们的每一个策略都将影响到这一市场发展的趋势。已经有很多餐饮企业为避免遇到平台抽成限制而开始搭建自己的外卖流量入口。
团餐是中国餐饮领域中占比最高的细分市场,过去五年保持20%的年均增长。据中国饭店协会团餐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16-2017年度团餐发展报告》显示,团餐市场成为餐饮业黑马,2017年受调查的125家团餐企业总营业收入185亿,较上年增长21.71%。
“在过去的一年中,团餐企业的营收增速远远超过餐饮行业的整体增速。”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团餐产业大会上,中国烹饪协会信息化委执行主席、奥琦玮集团董事长孔令博如是说道。
在2018中国国际团餐产业大会上,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也预测,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食堂日益显著的社会化趋势等,都将持续推动中国团餐产业的发展。
正是基于团餐市场份额充足,鸵鸟食代重新细分市场,“团餐市场中高端客户此前都由国外品牌占领,伴随着市场的变化,国外品牌和销量和性价比并不理想,这就给国内供应商带来了机会,并且在协同的黄金时代,巧妙利用资源快速打造国人团餐品牌。”
据了解,鸵鸟食代除了有基础团餐企业拥有的配置资源,还率先与国内最大的共享厨房品牌“熊猫星厨”合作,依托于熊猫星厨内的品牌商户与势力,可以为企业提供近百种产品品类,通过线上、线下点餐模式、自助、外卖多种形式,提供一站式、定制化的配套餐饮及综合服务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