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设计 > 正文

车行道白色虚实线间距是多少

着急的鲜花
悲凉的外套
2023-02-27 17:40:24

车行道白色虚实线间距是多少

最佳答案
缥缈的外套
冷艳的大门
2025-07-21 06:13:13

车行道白色虚实线间距分为900cm、600cm、400cm三种。

车行道分界线为白色虚线,用来分隔同向行驶的交通流,设在同向行驶的车行道分界线上。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允许车辆越线变换车道行驶。凡同一行驶方向有二条或二条以上车行道时,应划车道分界线。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城市快速路,车道分界线的尺寸为划600间隔900;划400间隔600。其他道路,划200间隔400。(单位cm)。

扩展资料:

城市道路车行道宽度设计的基本要求:

1、首先要具有针对性的原则,城市道路车行道宽度的设计方案必须要满足城市的实际情况,根据这个城市现有的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和政策进行建设;

2、其次要具有综合性的原则,城市道路车行道的宽度适应据交通道路的等级、交通站点的设置、周围的地址环境等等一些情况;

3、第三要具有协调性的原则,通过车行道宽度的设计扩大在每个道路中的车辆的流动量,使车行道宽度与路段的通行能力成正比;

4、第四要具有系统性的原则,对宽度要进行统一的改建,不能只单独对某个车行道进行改建,要将交通重任转移到其它车行道上;

5、第五要具有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车行道中利用红线的宽度设置人行道的设施,增添新鲜景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车行道分界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车行道

最新回答
眯眯眼的毛巾
清脆的冬日
2025-07-21 06:13:13

车道宽度需结合道路交通规划、交叉口设计、道路交通组织设计及道路现状实际,综合确定。

各相关标准对车道宽度的规定如下:

1、《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_T 51328-2018 )

对机动车道车道具体宽度规定,只规定了道路规划红线的宽度。

2、《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规范》(GB/T 36670-2018 )

“5.4.2.7 进口道每条机动车道宽度不宜小于3.0 m,出口道每条机动车道宽度不宜小于3.25 m,没有大型车辆通行的机动车进口道宽度不应小于2.8 m,出口道宽度不应小于3.0 m。”

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 37-2012

4、《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 )

①平面交叉口进口道宽度

“4.2.9 平面交叉口一条进口车道的宽度宜为3.25m,困难情况下最小宽度可取3.0m;当改建交叉口用地受到限制时,一条进口车道的最小宽度可取2.80m 。转角导流交通岛右侧右转专用车道应按设计速度及转弯半径大小设置车道加宽。”

②平面交叉口出口道宽度

“4.2.15 出口道每条车道宽度不应小于路段车道宽度,宜为3. 50m,条件受限的改建交叉口出口道每条车道宽度不宜小于3. 25m。”

③立交匝道车道宽度

立交匝道车道宽度

1评论 分享 举报收起

乾莱信息咨询

2022-09-21 · 百度认证:内蒙古乾莱科技官方帐号

关注

不同道路宽度不同。

城市道路每车道宽度为3.5米,交叉路口分流车道每车道为2.3~2.5米,干线公路(包括高速公路)每车道宽为3.75米,路肩(高速公路紧急停车带)为1.5~2.5米。高速公路收费站每车道宽度为2.5米,必要时必须设立3.5米以上的超宽收费车道。

冷傲的金毛
标致的酸奶
2025-07-21 06:13:13
18米红线双向4车道设计方案:

1、破除原车行道,两侧各扩宽两米,重新修建行车道。

2、破除原人行道,设置自行车道和人行道。

3、新建雨污管道,雨水沿两侧管道收集后排入截污系统。

温柔的海燕
大方的秀发
2025-07-21 06:13:13
旅游机动车设计要求系统规划设计是风景区旅游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道路系统规划要综合考虑自然地理状况、资源分布情况、生态环境保护和游客心理等诸多要素。武夷山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是福建省主要旅游项目。但其现有旅游道路系统存在类型单一、主题模糊、冷线路多、热线路少等诸多不足,影响其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发挥。本文以武夷山风景区为例,探析风景区旅游道路系统规划模式。风景区旅游道路是指供游人游览同时兼顾景区内外生产、安全、消防等运输作用的道路,属于园林型道路,由对内交通和对外交通两部分组成。风景区道路在景区内主要担负交通和景观功能,与此同时还应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共同营建景区交通系统的完整性。风景区旅游道路系统一般由旅游干支道、游步道、停车场、桥梁、索道以及配套辅助设施等,旅游道路规划设计的必要条件,但是其前提是必须保证交通安全。如果不能保证交通安全,不管道路本身多么优美都是毫无意义的。除此之外,便捷也是旅游的关键要素,合理的旅途时间是游览者选择旅途地点的先决依据。 关键是适应旅游客源市场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游览者的需要,路线设计必须符合旅游者的意愿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