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美术之阿拉丁神灯
阿拉丁神灯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宝宝也很喜欢。这个神灯呀,可以实现三个愿望。于是,我和宝宝今天就做了这个阿拉丁神灯,来实现她的三个愿望。
准备材料:锡纸,棉花,蓝色和白色卡纸,超轻粘土,小毛球,水彩笔,胶棒,剪刀。
一起来玩吧。
1.用白色卡纸,画出灯的椭圆形,还有盖子,把手,底座,灯嘴,然后再剪下来。
2.把锡纸揉皱了,再展开。把剪下来的形状用胶棒分散粘在锡纸上,延边剪下来,需要留点余富,用于包卡纸,分别折进去。
3.包好后在卡纸上粘好,然后开始装饰。
4.装饰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孩子的爱好来了,用粘土做一些球球,条条,来装饰,也可以用小毛球,或者孩子的闪闪的小贴贴。因为锡纸比较光滑,可以抹上点胶再粘。
5.在灯嘴处涂上胶,把棉花粘上,然后再粘些毛球装饰。
6.最后,用剩下的白色卡纸,让宝宝画上自己的愿望粘在白色棉花上。宝宝画的是彩虹冰激凌,棒棒糖和气球。是她最喜欢的三样东西。
完工了,最后,再让宝宝讲讲他们的神灯的故事吧!
上海近代灯彩继承了古代灯彩的优秀技艺,不仅灯彩的材质在不断更新,有麻、纱、丝绸、玻璃等,而且品种更为丰富,有撑棚灯、走马灯、宫灯、立体动物灯四大类。其中“何克明灯彩”又称“上海立体动物灯彩”,集观赏性、艺术性、装饰性于一体,是上海灯彩艺术中最精粹的部分。有“江南灯王”美誉的上海灯彩艺术大师何克明是立体动物灯彩的创始人,他从艺八十余年,“立体动物灯”已成为上海本土灯彩艺术的代表,并随着中外文化交流,影响远播海外。
“何克明灯彩”的创始人何克明出生在上海,长期生活在卢湾。卢湾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一代灯彩艺术大师。卢湾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南部,东与黄浦区为临;南临黄浦江,以卢浦大桥与浦东新区相连,是2010年世博会主办展场地之一,区域面积8.02平方公里。被称作母亲河的黄浦江养育了一代代上海民间艺人,也把江南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间工艺流入到上海,同时上海作为中国最早与海外交流的城市,民间艺术也融入了一些海派特色。
1956年何克明作为首批进入工艺美术研究所的老艺人,他带出的徒弟各有侧重和发展,也更加丰富了“何克明灯彩”的内容和形制。2004年以何克明灯彩为主风格的“上海立体动物灯彩”被上海市政府列为“上海市传统工艺美术优秀品种”。“何克明灯彩”先后在国内外参展,受到赞誉和好评。其灯彩珍品曾作为国礼馈赠给外国领导e5a48de588b6e79fa5e9819331333431366331人,灯彩《百鸟朝凤》曾作为毛泽东60寿辰的贺礼被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双龙戏珠》被国家民族文化宫收藏。
1956年诞生
1965年诞生
1965年,上海
上海近代灯彩继承了古代灯彩的优秀技艺,不仅灯彩的材质在不断更新,有麻、纱、丝绸、玻璃等,而且品种更为丰富,有撑棚灯、走马灯、宫灯、立体动物灯四大类。其中“何克明灯彩”又称“上海立体动物灯彩”,集知观赏性、艺术性、装饰性于一体,是上海灯彩艺术中最精粹的部分。有“江南灯王”美誉的上海灯彩艺术大师何克明是立体动物灯彩的创始人,他从道艺八十余年,“立体动物灯”已成为上海本土灯彩艺术的代表,并随着中外文化交流,影响远播海外。“何克明灯彩”的创始人何克明出生在上海,长期生活在卢版湾。卢湾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一代灯彩艺术大师。卢湾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南部,东与黄浦区为临;南临黄浦江,以卢浦大桥与浦东新区相连,是2010年世博会主办展场地之一,区域面积8.
照目前来看,制作龙灯和卡通造型的灯会彩灯是蕞难、蕞复杂的,龙和卡通彩灯制作出来的效果如何也就体现出做灯水平的高低了。现代灯会彩灯具艺术性、观赏性、互动性于一体,我们欣赏彩灯是从多角度去观赏他,形、色、声、光、动是我们观察彩灯制作成败的基本标准。所以现代彩灯对于制作要求越来越高,工艺要求比起传统彩灯工艺有了质的飞跃。彩灯,又名花灯,是我国普遍流行的传统的民间的综合性的工艺品。彩灯艺术也就是灯的综合性的装饰艺术。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纸或者绢作为灯笼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条制作,中间放上蜡烛或者灯泡,成为照明工具。受中国文化影响,在亚洲华人地区,许多国家的庙宇中,灯笼也是相当常见的物品。
彩灯在摆形状的时候,需要先确定图案。
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摆出相应的图案,然后用笔画出图案的轮廓,之后将图案上面比较关键的几个部位,用记号笔着重的标注出来,然后再使用钉子将这几个部位钉住。之后使用彩灯依次的缠绕在钉子上面就可以了,呈现出来的一个效果还是很不错的,而且彩灯本身的装饰效果就是非常好的,很多人都会在一些大型的节假日购买彩灯,这样可以增加过节的气氛。
彩灯,又名花灯,是中国普遍流行,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汉族传统工艺品。彩灯艺术也就是灯的综合性的装饰艺术。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纸或者绢作为灯笼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条制作,中间放上蜡烛或者灯泡,成为照明工具。受汉族文化影响,在亚洲华人地区,许多国家的庙宇中,灯笼也是相当常见的物品。
彩灯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彩灯艺术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彩灯艺术更是花样翻新,奇招频出,传统的制灯工艺和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将电子、建筑、机械、遥控、声学、光导纤维等新技术、新工艺用于彩灯的设计制作,把形、色、光、声、动相结合,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相统一, 自贡灯会这门古老的艺术更加绚丽多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自贡灯会也在民族文化的孕育和滋养下逐步精湛、娴熟起来。1964年,自贡市人民政府组织举办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届灯会。从此,灯会规模便由小变大,工艺由粗至精,灯具由个体发展为群体,由不动发展为联动,布局由平面发展为立体。
至2005年,已在本地成功举办了十一届自贡国际 恐龙灯会,并应邀赴北京、广州、武汉、上海、香港、泰国和新加坡展出,所到之处,无不获得盛誉。人民造就了灯会,灯会造福于人民。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自贡灯会必将以新的胜景奇观、异彩神韵出现在海内外,绽放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辉。
中国彩灯在国内外已声名鹊起,先后得到国内外数十个地区和城市的邀请,还将继续赴国内外展出。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灯笼》美术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灯笼》美术教案1目标:
1、用直线和围圈的方法做成各种灯笼。
2、能大胆地想象并尝试独立设计灯笼的图案。
准备:
长方形色纸,长纸条。
2.蜡笔,剪刀,浆糊。
过程:
1.出示各种各样灯笼的图片,幼儿展示自己带来的玩具小灯笼。
提问:图片上的灯笼你都见到过吗?有些什么颜色?灯笼外面的图案是怎么样的?(有的是彩色的,有的上面有很多图画好像我们看的连环画。有的上面写字的,是让你猜谜语的)什么时候人们会挂上灯笼?(国庆节,元宵节各种喜庆的节日)灯笼能用什么材料来做?(布,塑料,纸)
2、教师示范讲解小灯笼的制作方法。 u教师出示灯笼的范例。 看一看,老师的小灯笼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纸)上面有些什么图案?你们想不想自己做一个小灯笼呢? u展示制作步骤。u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先在纸上画上你自己设计的图案,注意把有图案的一面对着自己。 剪的时候注意不要剪到底。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能力差的幼儿。 3)探索除了这样剪,你还能想出更多的制作方法吗?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讨论交流。 u展示幼儿作品。教师与幼儿一起布置,开一个小小灯展。 幼儿园管理|幼儿园环境布置|幼儿园工作计划|幼儿园教育随笔
幼儿园中班《灯笼》美术教案2活动名称 :小灯笼的聚会
目标 :
1、用直线和围圈的方法做成各种灯笼,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小灯笼的聚会。
2、能大胆地想象并(来自:: 小班美术教案灯笼 )尝试独立设计灯笼的图案。
准备 :
1.长方形色纸,长纸条。
2.蜡笔,剪刀,浆糊。
过程 :
1.出示各种各样灯笼的图片,幼儿展示自己带来的玩具小灯笼。·
提问:图片上的灯笼你都见到过吗?有些什么颜色?灯笼外面的图案是怎么样的?(有的是彩色的,有的上面有很多图画好像我们看的连环画。有的上面写字的,是让你猜谜语的)什么时候人们会挂上灯笼?(国庆节,元宵节各种喜庆的节日)灯笼能用什么材料来做?(布,塑料,纸)
2、教师示范讲解小灯笼的制作方法,幼儿教案《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小灯笼的聚会》教师出示灯笼的范例。
看一看,老师的小灯笼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纸)上面有些什么图案?你们想不想自己做一个小灯笼呢?
展示制作步骤。
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先在纸上画上你自己设计的图案,注意把有图案的一面对着自己。
剪的时候注意不要剪到底。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能力差的幼儿。
3)探索除了这样剪,你还能想出更多的制作方法吗?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讨论交流。展示幼儿作品。教师与幼儿一起布置,开一个小小灯展。
小班艺术活动——花灯(绘画)教案
活动目标 :
1、学习用服装、发型的变化来表现人物。
2、区别颜色深浅,会用对比的颜色配色,使以彩鲜艳3、知道华人新年,元宵节时的习俗,体验过节的愉快气氛,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
活动准备 :
1、彩色水笔、蜡笔、红、绿、兰、黄等水粉色。
2、在区域里,可张贴各种范例画,如:各式彩灯、节日景色、弟弟妹妹形象等。
活动过程 :
1、介绍元宵节知道华人新年中的元宵节——我们华族特有的节日,是全国华族共同欢庆的节日。节日里大家穿上新衣,门前挂上彩灯,走亲访友,美丽的花灯和鲜艳夺目的各色衣服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城市装点得更加美丽。
2、欣赏讨论。
①建议在观赏范例时,可引导幼儿讨论:画面上有谁?哪几位是弟弟?哪几位是妹妹?他们的衣服和头发有什么不同?
说明:通过讨论可帮助幼儿解决难点,理解发型和服装的不同可表现出人物是男还是女。
②教师还可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的人物在干什么?说说自己看到的彩灯是怎么样的?有什么不同?(颜色、排列)说明:以上设问
主要是引起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所见的兴趣。给幼儿创设交流有关彩灯知识的机会。
3、幼儿创作(1)教师可启发幼儿把人物画大。(可以看清头发、五官和服装)把画面画满,想象变化不同的发型和服装来表示弟弟和妹妹,并引导相互启发。
(2)用蜡笔画服装的图案、花纹。
说明:画得快的幼儿可不要等待。“穿戴整齐”即可去“看彩灯”——手指点画彩灯。
(3)手指点画彩灯。
建议如在点画彩灯过程中发现有个别幼儿已有深浅搭配和间隔排列的意识,则应马上介绍给集体,使幼儿逐步有配色的意识。对来不及完成作品的幼儿,要鼓励他们在区角活动中完成。
4、引导讲评找一找画面上弟弟妹妹都来看灯了吗?
看看彩灯漂亮吗?为什么这些彩灯特别漂亮?
5、活动——制作教具准备白纸数张,各色皱纹纸数张,订数机数个,剪刀数把,彩笔无数。
先用各色皱纹纸制作彩灯,也可用白色纸制作灯笼,让幼儿在灯笼上任意作画,涂色。把做好的.各色灯笼挂在角落增添节日气氛。活动结束:小朋友一起欣赏。
幼儿园中班《灯笼》美术教案3活动目标:
1、学习将圆形纸片折叠成三角形并组合拼搭成三角面灯笼的技能。
2、学习简单地装饰技能,初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美工活动的兴趣。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范例、大小相同的圆形纸片若干、胶水,串绳、珠子等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出示范例,幼儿观赏。
2、提问:
(1)这是什么?(灯笼)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2)你知道这是用什么形状的纸做成的吗?(圆形)一共用了几个圆形纸片?(有12片、16片、20片等各种样式)圆形中间是什么形状?你会把圆形纸片折叠成三角形吗?(请个别幼儿示范后教师再重点讲解)
(3)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三角面灯笼,提问:为什么两个灯笼会不一样大小?
(圆形纸片大小不同,做成的灯笼大小也不同,一只球体所需要的圆形纸片大小应该是一样的)
二、示范讲解。
1、圆形纸片折叠成三角形。
重点要求幼儿做到:要折叠出相同大小的三角形。
2、粘贴。
(1)每一张圆形纸片的三处折叠部分要和另外三个圆形纸片的折叠部分粘贴起来就成球体。
(2)涂胶水粘合时要对整齐。
(3)用串绳、珠子进行装饰,制作成灯笼。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数量的圆形纸片进行制作。
2、先将圆形全部折叠成三角形后,然后再一起拼搭粘贴。
3、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作品。
四、结束讲评。
1、幼儿观赏灯笼,体验成功的快乐。
2、请个别幼儿讲述制作过程,遇到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活动反思:
1、虽然本班幼儿入园至尽已进行了一系列的圆形折叠粘贴活动,但是由于孩子们之间能力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开展这一活动的过程中,我为孩子们提供了多种范例,它们分别是用12片、16片、20片圆形纸片制作的灯笼,使孩子们能根据需要有目的地选择制作。
2、活动进行过程中,要启发幼儿互帮互学,同伴之间交流分享制作经验,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
灯泡,通过电能而发光发热的照明源,由亨利·戈培尔发明(爱迪生实际上是找到了合适的材料,即发明了实用性强的白炽灯,而灯泡早在1854年就出现了)。灯泡最常见的功能是照明。伴随社会的发展,对灯泡的利用也起着不同的变化,最初可能是为了生产生活提供便利,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在灯泡的使用上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开始有了“汽车、美化环境、装饰”等等不同用途的功能性用灯。
作品
[Gilt Bronze Human-Shaped Lamp]
中国汉代青铜器。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宫灯灯体为一表面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通高48厘米,神态恬静优雅。宫灯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故名。
通体鎏金,作宫女跽坐持灯状,中空。整体由头部、身躯、右臂、灯座、灯盘和灯罩六部分组成,各部均可拆卸。宫女着广袖内衣和长袍,左手持灯座,右臂高举与灯顶部相通,形成烟道。灯罩由两片弧形板合拢而成,可活动,以调节光照度和方向。灯盘有一方銎柄,内尚存朽木。座似豆形。器身共刻有铭文九处65字,分别记载了该灯的容量、重量及所属者。因灯上刻有“长信”字样,故名“长信宫灯”。
长久以来,长信宫灯一直被认为是我国工艺美术品中的巅峰之作和民族工艺的重要代表而广受
赞誉。这不仅在于其独一无二、稀有珍贵,更在于它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和巧妙独特的艺术构思。
长信宫灯一改以往青铜器皿的神秘厚重,整个造型及装饰风格都显得舒展自如、轻巧华丽,是一件
既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堪称“中华第一灯”。
灯具的发明与我们的祖先对火的认识和利用有着密切关系,人类认识和保存火是灯具发明的前提。数十万年前,随着人类对自然界产生的火的功用认不断提高,火不仅成为人们美食熟物的最珍贵的财富,也成为人们用以照明、驱逐黑暗的惟一工具。又经过漫长的生活实践,人们掌握了人工取火技术之后,为满足照明方式的不同需要,逐渐开始有意识地借用一些辅助设备来固定一定的火源。这些用来固定一定火源的辅助设备经过不断的改进和演变,就出现了专门用来照明的灯具。中国最早的灯具出现在战国,自此以后连绵不断,发展至今。大量考古资料表明,中国古代灯具不仅种类繁多,也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时代性,而且许多设计新颖、造型别致的灯具还是精美的艺术品。1968年出土于河北满城的长信宫灯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后面将详细介绍)。这些灯具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民俗文化内涵。自汉代出现元宵节张挂彩灯的习俗后,彩灯制作更是历久不衰,直至现代化灯具高度发达的今天,彩灯仍是人们一年一度欢庆元宵佳节必备的物品。
灯和灯字究竟起源于何时,在考古发掘所见或传世品中,战国以前都尚未发现名为灯的实物。在殷商甲骨文中亦未见灯、烛之类字样。从现有文献来看,西周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烛”应是最早的照明用具的记载。《仪礼·燕礼》云:“宵则庶子执烛于阼阶上,司宫执烛于西阶上,甸人执火烛于庭,阍人为火烛于门外。”《礼记·曲礼上》亦云:“烛不见跋。”《周礼·秋官·司烜氏》云:“凡邦之大事,共坟烛,庭燎。”郑玄注:“坟,火也,树于门外曰火烛,于门内曰庭燎,皆听以照众为明。”从上述文献来看,西周时“烛”应是一种由易燃材料制成的火把,没有点燃的火把通称为燋,故可以抱燋,用于执持的已被点燃的火把,称之为烛;放在地上的用来点燃的成堆细草和树枝叫做燎;燎置于门外的称火烛,门内的则称庭燎。至于贵族家居或民间所用之“烛”是什么样子,至今仍不得而知。中国现存最早的灯具出于战国,虽还未发现带有铭文款识的,但在屈原《楚辞·招魂》中已有“兰膏明烛,华镫错些”的记录,说明当时已出现“镫”这个称谓了。在周代,“镫”、“登”通用。《尔雅·释器》:“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称之登。”《礼记·祭统》:“夫人荐豆执校,执醴授之执镫。”古人把“镫”称灯,应是字义的假借。战国一些铜豆形灯自名为“烛豆”,这一现象进一步证明了灯是由豆演变而来的。
如果家里是欧式装修风格,建议可以选择华丽的水晶灯;如果家里采用的是极简风格,那么吸顶灯会是比较好的选择;如果家居装修风格偏向于工业风,那么可以选择金属灯饰。一般多用在吊顶的装修设计中,这种方案可以让客厅整个空间明亮起来,从风水角度来说,客厅宽敞明亮是最好的。除此之外,也有通过其他灵活移动的灯具来照明的,比如:台灯、落地灯。
装修,是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和审美观等等决定的。自己喜欢怎样就怎样,反正房子是自己住的。当然,灯具订了,还要考虑下灯具色调,有暖色、日光色、三基色等,家庭使用,建议用暖色或日光色。装饰照明:对室内进行装饰照明,增强空间的变化和层次感,制造某种环境气氛。常用灯具或者光源,如灯带、壁灯、台灯等。
客厅装合适的吊灯所呈现的效果要比装吸顶灯的效果要好很多,显得比较有格调,但是选择吸顶灯还是吊灯请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比如房屋层高和装修风格等。沙发背景墙往往是客厅的视觉焦点,利用不同的质感或挂画来重点打造,类似于美术馆的手法,利用射灯局部照明来增加展示性。对物体的材质和色彩起到强化的效果。如射灯,在需要突出局部材质效果的地方往往会安装一些点光源,如:家中的局部墙壁,墙饰等需要重点表现的地方。
在生活中万一吊灯发生故障,这种吊灯也不好修理,只会给人增添烦恼。所以挑选吊灯重要的一方面要从实用这方面出发。灯有很多种类,比如:吊灯、筒灯、吸顶灯、落地灯、壁灯、灯带等,这些都可以用于客厅,在过去,选择灯的目的,更多的考虑是照明上的需求,所以选择上,首选就亮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