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设计 > 正文

前测设计和后测设计分别是什么意思

大意的羊
妩媚的墨镜
2023-02-27 15:05:37

前测设计和后测设计分别是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幸福的仙人掌
野性的信封
2025-07-27 16:57:32

前测设计:是收集实验前测被试的特征的设计。(如学习前测学生的成绩)

后测设计:是收集实验后测被试的特征的设计。(学习后测学生的成绩)

前测设计和后测设计是实验中采用的一种实验方法。但是普通实验中没有前测设计,因为实验前测了(心理特征),然后给被试做实验,没有后测就不知道实验处理的效果。(就不知道让学生们学习之后成绩有没有提高)

后测设计有,但是很少用。比如,给一群人做实验之后测他们的表现,因为实验前没有前测,所以结果没有什么比较的依据。(只知道学习后的成绩而不知道学习前的成绩,没法比较学习能否带来成绩提高)

但是有前后测设计。有实验组前后测、控制组前后测。通过前后测的差异来估计实验给被试带来的影响。后测分数减前测分数等于控制组或实验组的变化的分数。

扩展资料:

常见的统计方法

1、计量资料的统计方法

分析计量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可分为参数检验法和非参数检验法。

参数检验法主要为t检验和方差分析(ANOVA,即F检验)等,两组间均数比较时常用t检验和u检验,两组以上均数比较时常用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法主要包括秩和检验等。

t检验可分为单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配对设计资料的t检验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当两个小样本比较时要求两总体分布为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若不能满足以上要求,宜用非参数方法(秩和检验)。

2、计数资料的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的统计方法主要针对四格表和R×C表利用检验进行分析。组间比较用检验或u检验,若不能满足检验:当计数资料呈配对设计时,获得的四格表为配对四格表,其用到的检验公式和校正公式可参考书籍。

R×C表可以分为双向无序,单向有序、双向有序属性相同和双向有序属性不同四类,不同类的行列表根据其研究目的,其选择的方法也不一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实验前后测设计

最新回答
繁荣的犀牛
复杂的舞蹈
2025-07-27 16:57:32

基本模式可表示为实验组:R1O1XO2控制组:R2O3O4优点是可以对实验组。

前测设计:是收集实验前测被试的特征的设计。(如学习前测学生的成绩)后测设计:是收集实验后测被试的特征的设计。利用在研究之前已经形成的两个原有整组,并仅对其中一组给予实验处理,然后对两组进行后测比较的一种研究设计。

两组之间的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均值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每组的前后测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均值比较——配对样本T检验)。

老实的曲奇
热情的棉花糖
2025-07-27 16:57:32
  近期,我校数学组开展了数学活动每周一设计的活动,鼓励教师们开发课堂前测,利用刚上课的3-5分钟巩固旧知,引入新知。过去由于课上时间总是不够,所以很多时候我忽略了课堂前测这个巩固知识的好方法,经过思考与整理,我认为课堂前测的目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

1.带领学生复习基础计算,夯实基础。作为3-5分钟的前测来说,基础计算的练习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所需时间不长,却又需要日积月累的巩固。老师可以打印口算卡发给学生,即做即对,及时了解学生计算能力掌握的情况。

2.带领学生回顾典型例题,强化重点。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到的经典题型有很多,但是有的题型并不是经常能碰到的,经过一段时间没有做的话,学生会逐渐遗忘。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册有哪些题型需要学生掌握,我整理了本册比较经典的题型20类,可以在每次的课堂前测中,测试1-两个。这样,学生也能够及时回忆起这些题型应该按照什么方法、什么思路来做,不至于在考试碰到的时候一头雾水。

3.带领学生回忆半例题,深化难点的理解。课本中有许多的半例题,用来解答它们的知识点是没有出现在前面的知识窗的,是老师在带领学生练习过程中讲解的,所用时间相对较短。而这些半例题一般来说难度又比较高,所以非常有定期复习的必要。在课前前测中,老师可以拿出时间复习其中一个半例题即可,通过多次练习和讲解,让学生逐渐理解这些有难度的知识点。

  总地来说,课堂前测试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学情、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利器。不过,只有把课堂前测的内容设计好,这个利器才能发挥它该有的效果。经过梳理,我感觉课堂前测应该按照这样的标准进行设计:

1.多题型。课堂前测不能只单纯的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或绘图能力,选取的题型应该具有多样性,这样才能全方位、无死角的考察到学生应具备能力的方方面面。

2.轻题量。课前检测的时间非常短,而且主要以复习为主,因此,在题量设计方面,老师要注意贵精不贵多,短小精悍的题目更能一目了然的考察出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3.重提升。前测题目不止要设置简单的口算题目,而是要设置略带思维含量的题目,在课堂开始前不仅起到复习的作用,也起到锻炼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的作用。在学生完成前测题目,尤其是关于重难点的前测题目后,教师要对该题目进行一个简单的复习讲解,做到查漏补缺,让之前没太听懂的学生也跟得上,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无情的黑夜
天真的小天鹅
2025-07-27 16:57:32
总的来说,分析前测/后测实验有四种方法。仅对后测分数进行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前测/后测差异进行方差分析和协方差分析。前两种方法分别是统计功效偏低和过于复杂,而第三种方法所依赖的前提假设在真实数据中可能被违背。

明亮的棉花糖
迅速的大象
2025-07-27 16:57:32

课前检测内容设计的原则有多题型、轻题量、重提升三种。

1.多题型。课堂前测不能只单纯的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或绘图能力,选取的题型应该具有多样性,这样才能全方位、无死角的考察到学生应具备能力的方方面面。

2.轻题量。课前检测的时间非常短,而且主要以复习为主,因此,在题量设计方面,老师要注意贵精不贵多,短小精悍的题目更能一目了然的考察出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3.重提升。前测题目不止要设置简单的口算题目,而是要设置略带思维含量的题目,在课堂开始前不仅起到复习的作用,也起到锻炼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的作用。

在学生完成前测题目,尤其是关于重难点的前测题目后,教师要对该题目进行一个简单的复习讲解,做到查漏补缺,让之前没太听懂的学生也跟得上,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课堂前测是指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上课前的一段时间内,通过不同的调查方式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预备和相关方法的预先测试,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活动,并提出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

动听的路人
眯眯眼的草莓
2025-07-27 16:57:3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前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学情,依据学情实际来施教。一、合理选择学情前测方法不同的教学情境,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就需要采用不同的前测方法。1.问卷调查法这是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前测方法。即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张问卷,在课前让学生填写,从而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上的困难所在。主要适用于概念课的教学和起始课时的教学问卷的设计要紧扣检测目的,题量要适中。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节,我围绕“你认为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行问卷检测,从而确定新知的切入点如下:●割补转化成长方形不仅可行,且适合学生的知识基础,要以此为重要突破口●先行复习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练习画高●课堂展示易变形的框架,理解面积和底高有关系,与斜边无关。2.个别谈话法即教师在旧知和新知连接点处设问,通过与各个类型、各个层次的学生代表谈话,了解他们的新知生长点,确定怎样引导知识技能的迁移或类推,从而选择最为有效的教学方式主要用于后继内容的教学谈话提纲数量以一个到三个为好。如“集合问题”一节,我设计的谈话提纲如下:(1)脑筋急转弯: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去电影院看电影,你觉得买多少张票合适呢?(2)排队问题:小明从前往后数排在第3,从后往前数,排在第4。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3)现场调查:谁喜欢喜羊羊请举手,喜欢美羊羊的请举手。谈话后发现,对于“集合”的理解,学生有生活经验,但没有上升到意义的高度能用图示的方法表清题意,但没有出现集合图的雏形。由此确定讲课的重难点和流程设计:●提出运动会报名问题—学生动手操作—展示层次不同的思维脉络—经历集合圈产生过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预习分析法即教师安排预习内容或设计预习作业让学生自主完成通过作业完成情况的了解,明晰哪些问题学生自己就能解决,哪些问题需要给予帮扶,还有哪些问题学生自己根本不能解决预习的题型可以是动笔书写,也可以是动手操作、测量、调查,还可以是观看微课视频、网络学习等。如:“质数与合数”一课,预习作业如下:●请找出1至20各自然数的因数。以观察学生是否能够独立进行指定数的分解●请根据各数的因数情况分分类。用以了解学生在两次分类中有哪些困难,需要得到老师哪些帮助。二、精心设计学情前测问卷要让学情前测真正起到诊断学情引领课堂教学的作用,就要在前测问卷的设计上下功夫。1.围绕单元编排意图,设计前测问卷即从单元教学总目标的角度,整体把握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前测问卷,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现问题,暴露未知。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我设计的前测问卷共七道整数乘法题和一道解决问题。题型包括: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是几百几十几,一个因数的十位数字是0,一个因数的个位数字是0)。计算题前测分析:全部正确的36人,占总人数的64.3%,18位同学因为不良计算习惯或错误整数乘法竖式计算出错,占36.7%其中计算习惯的原因,抄错数1人漏写得数3人因计算方法的原因,忘记进位或进位后忘记加上4人错误的竖式计算11人。由此我拟定了以下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加强整数乘法竖式复习补差工作●加强后进生个别辅导,使其掌握基本计算方法●合理利用迁移规律学习小数乘法●充分利用转化策略,把元转化成角的个性解法,帮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计算的算理。2.围绕课时教学目标,设计前测问卷 小学数学学习内容中的“数与代数”侧重数感的培养,前测要注重复习与新课相关联的旧知,找准知识的起点在哪,已知与未知的临界点在哪“统计与概率”的前测要侧重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哪些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能衔接“空间与图形”的前测可以让学生尝试解决新的问题情境,看看哪些学生自己就能学会,哪些知识需要教师引导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