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厨房 > 正文

夫妻开办1元抗癌厨房17年,这是怎样的抗癌厨房

怕孤单的洋葱
会撒娇的唇彩
2023-02-27 15:00:59

夫妻开办1元抗癌厨房17年,这是怎样的抗癌厨房?

最佳答案
壮观的高跟鞋
时尚的萝莉
2025-07-27 16:05:21

一间开在肿瘤医院旁边的小餐馆带给了大家许多感动。2003年,万佐成夫妻俩在江西南昌肿瘤医院旁开办了“抗癌厨房”,炒菜仅1元。在这个抗击癌症的小厨房里,大家可以关注到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有的即使身患重病,但坚持自己做饭。还有的早已白发苍苍,却为了家中生病的孩童忙碌奔波。有的为了自己的丈夫或者是妻子而奔波。在这里可以体会到不同的生活滋味,在这些艰难的日子里,是这一餐一餐陪伴着他们走下去。

开饭店的老两口说,他们希望可以跟家属站在一起,共同去抗对癌症去替他们分担痛苦。许多网友评价的,他们在这里炒得的是菜,却在传承的着一种希望。万佐成夫妻17年来坚持免费为患者家属提供炊具,炒个菜一块钱、炖个汤两块五,很多癌症患者或家属来这儿做饭,一年人流量高达一万。他说厨房并不赚钱,也不需要募捐,只希望病人家属们能一直安心做饭。

世上有样东西,不染纤尘而又熠熠生辉;世上有样东西,玲珑剔透而又等量齐观。那就是爱心。爱心是人间最美的传递,是彼此依偎的暖意。传递爱心,奏一曲人间绝唱,让我神州大地,铺上阳光的金亮。饭店经营的夫妇,他们不为名,不为利,只求能够帮助那些身患癌症的家庭,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难。孔子曾说“仁者爱人”,是的,一个怀着仁爱之心的人当然愿意给予,愿意传递自己的爱心。这句话跨越千年而光芒不减,纵跃滚滚红尘却屡试不爽。是的,我们需要一个彼此给与,彼此传递爱心的世界,在这一波又一波的正能量间找到自己的存在。我们每个人都伸出援助之手,可以感动这个世界。

最新回答
明理的盼望
伶俐的玫瑰
2025-07-27 16:05:21

在江西南昌肿瘤医院旁有一个抗癌厨房,炒菜只需要一元钱,红烧两元,炖汤三元,肿瘤医院的病人或者家属都会从附近的菜市场买菜,拿到这里进行加工,几分钟就可以下一碗面,炒一个菜,烧一碗汤,这些病人也能吃上更便宜、更有营养的食物,所以大家亲切称之为这里抗癌厨房,在这里更多的病人感受到了温暖,也能减轻很多贫困家庭的负担。

提起抗癌厨房,时间要追溯到2003年,万某和他的妻子熊某在江西省肿瘤医院对面的一个小巷子卖油条,肿瘤医院的一名孩子,由于情绪不稳定,想吃妈妈炒的菜,于是孩子的父母就来到万某夫妻的摊位试探性的问了一句,是不是可以在这里做饭,而万某夫妻立即就答应了,拿出了自己煮饭用的锅具和调料,让得病的孩子能尝到妈妈的手艺,而这件事情迅速就传遍了肿瘤医院,越来越多患者的家属来向他借炉子做饭吃,这对夫妻由于心生怜悯,于是就买了很多套厨具摆在家里,供这些病人和病人家属免费使用,据万某夫妻讲,最多的时候一天有三四百人来炒菜,而到现在抗癌厨房已经有17年,从来没有停息。

让爱心在这里继续传递。中国每年新增恶性肿瘤患者超过390万,这就意味着每天有超过1万人患上癌症,癌症与其说是一种不治之症,还不如说是一个恶魔,将家庭所有的资金全部耗尽,最后人也死去,留下了一个无尽的空壳子,而抗癌厨房,以他的方式让人们感受到了更多的温暖和爱心,他告诉世人只要我们坚持就毕竟有所收获,只要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心,这个世界将会变得和谐,正是这一点爱心和慰藉,才帮助这些癌症病人和亲属走出困境。

义气的雪碧
风中的小土豆
2025-07-27 16:05:21

世界人间,温暖的事情很多。今天,让我们走近万佐夫妇,体会他们的无私奉献和无限的善良。在江西南昌癌症医院旁边,有一个简陋但是不失人间烟火味道的抗癌厨房,这个厨房就是万佐夫妇为那些在医院治疗癌症的病人家属开设的。每天,这里人来人往,每个人素不相识,却都对未来充满着希望,对每一餐都用尽心力去做好,让身处医院的亲人吃到最想吃的东西,身体变得越来越好。万佐夫妇贡献这个厨房,每天都为那些家属提供免费的东西,仅仅只收一点点煤气费。那么,是什么支持他们一直坚持做这样没有收入的贡献呢?我想,原因是很多的。

一、人性的善良

开始万佐夫妇只是在这所癌症医院做着一些小生意,突然有一天有个病人家属来借厨具,为了给自己生病的儿子做他喜欢吃的东西。从那个时候起,万佐便开始意识到拥有厨具对于癌症病人家属来说有多重要。于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为了让更多的人拥有厨具做好吃的给自己的亲人,他们贡献了自己的厨房,并且添置了很多家具供他们使用。看着家属们因为自己的亲人可以吃到自己想吃得东西而高兴,看着那些家属们为了亲人拼搏的样子,看着家属们为帮助亲人抗癌症努力的样子,万佐夫妇知道,这是值得的。

二、对父亲的遗憾

万佐之前父亲也患了癌症,作为儿子,万佐并没有非常尽力做好自己,所以父亲因为癌症去世对他开始,是一个遗憾。现在看到自己的厨房和厨具,对于这些癌症家属非常重要,万佐开始觉得有意义了,于是就算儿女反对,也坚持了下来。

三、病人家属的需要

病人的口味总是独特的,他们一定都会在病痛下,非常希望吃到自己想吃得东西。万佐夫妇提供的厨房厨具,恰好可以满足病者对食物的渴望,相信他们在吃到自己想吃得东西以后,心情可以变得越来越好,病情也可以变得越来越好。最终打败癌症,获得新生。

希望日后的你我,都能为这个社会奉献一些什么。

兴奋的宝贝
风趣的裙子
2025-07-27 16:05:21

我认为1元抗癌厨房存在的意义是在于帮助癌症患者家庭并温暖人心,夫妻两人坚持了17年,让人非常佩服!

在江西南昌两米宽的小巷摆了大约30个炉灶,设施非常简单,价格比较便宜,炒菜一元、红烧两元,炖汤三元,病人或者家属从附近的超市或者菜市场买菜后可以拿到这里来做,在这里可以根据患者自己的口味做出喜欢的味道。

癌症这个词大家都是不想去提及的,一个家庭中的成员一旦被确诊为癌症,这个家庭一定是非常崩溃的。在医院里看病的癌症患者来自五湖四海,患者对于饮食方面也是需要注意的,有的东西能吃、有的东西不能吃,如果在食堂或者饭店买着吃就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离家近的患者可能比较方便,治疗后可以回家吃饭或者让家人送饭。而对于离家很远的患者来说想吃到一顿可口的饭菜就比较困难了。

  这对夫妻坚持了17年,我想他们一定是为了帮助更多的患者,为他们提供方便,同时减少在吃饭方面的花销!毕竟现在每顿饭买着吃也要30元左右,而这30元用来买菜自己做两个人一天可能都吃不完。一个癌症患者不仅仅要承受身体的病痛,还要支撑着巨大的医药费用。

1元抗癌厨房在这17年中肯定温暖了成千上万人的心,给这对夫妻点赞,正是他们的坚持,才会使无数人内心温暖。患者在接受治疗的时候还能吃上自己喜欢的饭菜对于自己也是一种安慰,希望政府能够继续扶持这个抗癌厨房,也能将厨房的条件再稍微改善一下,让这份爱一直延续下去,也希望我们每个城市都能为患者提供一个这样免费的场所。

聪明的豌豆
温暖的歌曲
2025-07-27 16:05:21

引言:江西夫妇开了一家一元抗癌厨房,其实他这样做也是因为对与父亲的愧疚。老家乡下条件不是很好,没有给父亲吃到很好的东西,所以他就把这份遗憾转化到了对抗癌厨房的奉献上而抗癌厨房其实就是那一些患病的家属在这里做饭的一个统称。

一、抗癌厨房背后是无数个抗癌家庭

去到医院里面的人肯定是因为身体不太舒服,宁愿是一点小病,也不愿意少癌症,一旦得了癌症康复的可能性特别小,而为了维持患病患者的生命,还需要不断的去治疗,要治疗,这个治疗的费用是比较昂贵的,在江西有对夫妇开了一家医院的抗癌处方,在抗癌厨房的背后,其实是很多个抗癌家庭,他们的家庭里面都有这些癌症患者,癌症让他们吃到家的味道,所以借用这个处方。而老板他这样做其实就来源于对于父亲的愧疚,以前乡下条件不好,父亲也没有吃到什么好吃的,所以他才把对父亲的遗憾转换到对抗癌厨房的贡献上。

二、刚开始都是免费让这些家庭来做的,后来为了维持生存开始收费一块钱

最开始来的是一个患骨癌的孩子和他的母亲,那个孩子想吃妈妈做的饭,所以找到了这个餐馆,那个小孩子已经截肢了,用车子推过来的。从这个母亲开始之后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这个厨房里面做饭,所以这个地方就叫做抗癌处方,但是要知道这些做饭的工具全部都是老板一个人买的,最开始是不收费的,随着成本的增加从5毛变成了一块。

三、简陋厨房藏不住人间的深情和温暖

有人说他这个地方特别的简陋,但是要知道简陋的背后都是爱心。不管你是谁,来到这里炒菜只需要花一块钱的时间,在这17年的时间里面,他们每一天都要接待1万人,用这些东西为那些癌症患者加油打气,他们的行为真的让人感受到很多的温暖。

爱笑的帅哥
风趣的母鸡
2025-07-27 16:05:21

抗癌厨房在江西省南昌市是南昌肿瘤医院旁,2003年因为小孩拐就想吃妈妈做的菜有了这个抗癌厨房,到现在已经17年了。

一、1993年万佐成和妻子熊庚香在肿瘤医院附近开饭馆,因为道路扩建,经营的餐馆也被拆了,就搬到了巷子里卖早点油条。2003年的某一天,一位患有骨癌的孩子,突然想吃妈妈做的菜,妈妈找到这个油条摊,想借炉灶给孩子做顿饭,两夫妻没有犹豫,还告诉妈妈,以后可以天天来炒菜,反正都“是多余的火”。这个“多余的火”在肿瘤医院病了和家属之间传开了,天都有十几个人过来借炉子炒菜,到后面增加到上百人,再到后面炉子都不够用,两夫妻一口气买了十套炉灶。

二、刚开始炒菜是免费的,后面是因为病人家属觉得这样子他们也会不好意思,所以两夫妻为了维持基本的水煤开支,也让病人家属安心,开始收取了较少的费用,炒菜一块钱,炖汤两块五米饭,一盒一块钱。17年过去了,20多个媒炉一字排开,陌生的城市,素不相识的人到这里依然可以找到家里的烟火气息。

三、2019年下半年,两夫妻关掉了经营了十几年的油条,但并没有关掉抗癌厨房,他们依旧在这里守护着病人的一日三餐。2020年的开始,因为疫情的原因这里也并没有打洋,烟火依旧。

因为病人家属的口口相传,这里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当地政府已经拨款装修了厨房并补贴房租,平日也有义工过来帮忙,锅碗瓢盆,柴米油盐,小巷的烟火里,五味的人生,仍在继续。记得丈夫说过这个厨房会坚持倒下去为止,无能为力为止。

抗癌厨房的墙上还留了无数的电话,他们都是想见见两夫妻,谢谢他们这段时间的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