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路设计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①以功能作为选用公路等级和确定设计目标的依据。确定一条公路的等级应首先明确该公路的功能是干线公路还是集散公路(即属于直达还是连接)以及是否需要控制出入等,然后根据预测交通量初拟公路等级,再结合地形、交通组成等确定设计速度、路基宽度等。通常情况下,高速公路必须是干线公路,一级公路应具备两种功能(即作为干线公路或集散公路。作为干线公路时应以保证较高的运行速度和安全为目标,为此必须采取措施以减少纵、横向干扰。作为集散公路时为发挥汇流车辆和疏散车辆的功能,可适当降低服务水平,采用相对较低的设计速度,允许有一定的干扰。当一级公路的非汽车交通量大时应在纵向予以分隔),二级公路也应有两种功能(即作为干线公路或集散公路,应根据其不同的功能和交通组成等决定是否设置慢车道及其他设施),三、四级公路是支线公路(是为满足通达要求和接入服务的,允许混合交通,可采用较低的设计速度和服务水平)。
②当预测设计交通量介于一级公路与高速公路之间时,拟建公路为干线公路宜选用高速公路、拟建公路为集散公路宜选用一级公路。考虑到一级公路在运行安全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行效率低、改扩建难度大(既影响交通又浪费投资,一级公路进行封闭改造的工程中,无论是技术还是投资都存在很多问题),当预测交通量介于一级公路和高速公路之间时应结合公路功能予以考虑,若作为干线公路提倡适度超前而选用高速公路,若为集散公路则宜选用一级公路。
③干线公路宜选用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
l-4.3选取技术标准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条公路可分段选用不同的公路等级或同一公路等级采用不同的设计速度、路基宽度(车道数),各项指标选取时应注意以下4方面问题。
①为保持公路技术指标的均衡连续,一条公路的等级或设计速度的分段不应频繁变更。设计速度相同的路段应为同一设计路段,高速公路设计路段不宜小于15km,一、二级公路设计路段不宜小于10km。
②等级或标准的变更位置原则上应选在交通量发生较大变化或驾驶员能够明显判断前方需要改变行车速度的地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宜选在互通式立体交叉或平面交叉处,二、三、四级公路宜选在交叉路口、桥梁、隧道、村镇附近或地形明显变化处。
③在标准变更的相互衔接处的前、后一定长度范围内,公路的主要技术指标应逐渐过渡、避免产生突变,设计速度高的一端应采用较低的平、纵技术指标,反之则应采用较高的平、纵技术指标,以使平、纵线形技术指标均衡。
④应采用连续、均衡的技术指标。
设计人选。
公路勘测设计的基本依据是设计车辆、公路路幅宽度、公路设计时、设计车速、交通量、通行能力。
选择有代表性的车辆作为设计公路的参考是最重要的。
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 :
1:,工程概况
(1)本项目的特征、规模、建设地点、结构特点、建设期限、分批交付使用的条件、合同条件;
(2)本地区地形、地质、水文和天气等情况;
(3)施工力量,劳动力、机具、材料、构件等资源供应情况;
(4)施工环境及施工条件等。
2,施工部署及施工方案
(1)根据工程情况,结合人力、材料、机具设备、资金、施工方法等条件,全面部署施工任务,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确定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案 ;
(2) 对拟建工程可能采用的几个施工方案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通过技术经济评价,选择最佳方案。
3,施工进度计划
(1)施工进度计划反映了最佳施工方案在时间上的安排,采用计划的形式,使工期、成本、资源等方面,通过计算和调整达到优化配置,符合项目目标的要求;
(2)使工序有序的进行,使工期、成本、资源等通过优化调整达到既定目标,在此基础上编制的人力和事件安排计划、资源需求计划和施工准备计划。
4,施工平面图
施工平面图是施工方案及施工进度计划在空间上的全面安排。它把投入的各种资源、材料、构建、机械、道路、水电供应网络、生产、生活活动场地及各种临时工程设施合理地布置在施工现场,使整个现场能有组织地进行文明施工。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技术经济指标用以衡量组织施工的水平,它是对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技术经济效益进行全面评价。
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5、《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
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9.《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设计依据就不一定了:招标人提供的地形图;道路规划红线图;道路控规等等
运行速度计算方法
运行速度分析路段划分
1、纵坡小于3%的直线段和半径大于1000m的大半径曲线自成一段;
2、其余小半径曲线段和纵坡大于3%、坡长大于300m的纵坡路段以及弯坡组合段,作为独立单元分别进行速度测算
3、当直线段位于两小半径曲线之间,且长度小于临界值200m,视为短直线,运行速度保持不变
运行速度V85的测算
1初始运行速度V0
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V0间的对应关系表
设计速度6080100120
初始运行速度V0小客车8095110120
大货车55657575
2直线段上的加速过程和稳定运行速度
Vs2=Vo2+2a0S
车型小客车大货车
期望运行速度Ve(km/h)12075
推荐加速度值a0(m/s2)0.15~0.500.20~0.25
3小半径曲线段的运行速度
曲线连接形式平曲线模型
入口直线-曲线小客车Vmiddle=-24.212+0.834Vin+5.729LnRnow
大货车Vmiddle=-9.432+0.963Vin+1.522LnRnow
入口曲线-曲线小客车Vmiddle=1.277+0.924Vin+6.19LnRnow-5.959LnRbak
大货车Vmiddle=-24.472+0.990Vin+3.629LnRnow
入口直线-曲线小客车Vout=+11.946+0.908Vmiddle
大货车Vout=5.217+0.926Vmiddle
入口曲线-曲线小客车Vout=-11.299+0.936Vmiddle-2.060LnRnow+5.203LnRfront
大货车Vout=5.899+0.925Vmiddle-1.005LnRnow+0.329LnRfront
4纵坡路段
当纵坡坡度大于3%、坡长大于300m时,按下表对运行速度V85进行修正。
纵坡坡度速度调整值
小客车大货车
上坡坡度≤4% 降低5km/h/1000m"按图B(1).0.2
关系曲线进行调整"
坡度>4%降低8km/h/1000m
下坡坡度≤4% "增加10km/h/500m
至期望运行速度""增加10km/h/500m
至期望运行速度"
坡度>4%"增加10km/h/500m
至期望运行速度""增加15km/h/500m
至期望运行速度"
5弯坡组合路段
曲线连接形式弯坡组合运行速度预测模型
入口直线-曲线小客车Vmiddle=-31.669+0.574Vin+11.714LnRnow+0.176inow1
大货车Vmiddle=1.782+0.859Vin-0.51inow1+1.196LnRnow
入口曲线-曲线小客车Vmiddle=0.750+0.802Vin+2.717LnRnow-0.281inow1
大货车Vmiddle=-1.798+0.977Vin+0.248LnRnow-0.133inow1+0.23lnRbak
入口直线-曲线小客车Vout=27.294+0.720Vmiddle-1.444inow2
大货车Vout=13.490+0.797Vmiddle-0.697inow2
入口曲线-曲线小客车Vout=1.819+0.839Vmiddle+1.427LnRnow+0.782LnRfront-0.48inow2
大货车Vout=26.837+0.830Vmiddle-3.309LnRnow+0.109LnRfront-0.594inow2
注:1、表中R∈[120,1000]∪[2%,6%];
2、Vin、Vmiddle、Vout——分别为驶入曲线的速度、曲中或变坡点前的速度、驶出曲线的速度;
3、Rback、Rnow、Rfront——分别为驶入曲线前的半径、所在曲线的半径、前曲线的半径;
4、inow1、inow2——分别为曲线前后两段的不同坡度。
6运行速度断面图
根据单元测算的运行值,以V85为纵坐标,路线里程桩号为横坐标,加上直线与平曲线、纵坡、竖曲线等栏目,绘制出沿线运行速度变化曲线,即“运行速度断面图”
一、一阶段设计
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设计依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二阶段设计
包括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以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合同和初测资料为依据,编制初步设计文件和工程概算。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详细测量,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工程预算。
三、三阶段设计
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之间,增加的一个设计阶段,称为技术设计,是根据初步设计资料进行的,是对初步设计的技术、经济规划的具体和深化,从而制定更为完善的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而确定各项工程量,提供相关数据,修正概算。
公路工程基本项目一般分两阶段设计,对于简单的小型项目采用一阶段设计,技术复杂或特殊大型桥梁、隧道、立交桥等分部工程,可采用三阶段设计。
扩展资料:
公路路线总体设计要点:
1、路线起、终点应符合路网规划要求。确定起讫点位置时,应为后续项目预留一定长度的接线方案,或拟定具体实施设计方案。
2、根据公路功能、设计交通量、沿线地形与自然条件等,论证并确定公路等级、设计速度和设计路段。恰当选择不同设计路段的衔接地点,处理好衔接处的过渡及其前后一定长度范围内的线形设计。
3、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根据设计交通量论证并确定车道数。具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应根据混合交通量及其交通组成论证设置慢车道的条件,并确定其设置方式、横断面型式与宽度。
4、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整体式路基。位于丘陵、山区时,应结合地形、地质条件以及桥梁、隧道的布设等论证采用分离式路基的可行性。
5、路线设计应合理确定路堤高度,减小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做好防护、排水、取土、弃土等设计,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环境,使公路工程建设融入自然。当出现高填、深挖时,应同架桥、建隧方案进行比选论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路设计阶段
法律分析:根据现行交通行业标准JTG B01-2014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设计时速120公里的高速公路车道宽度为3、75m,紧急停车带宽度3、5m。现在我国高速公路最高设计时速没有超过120km/h的,所以一般采用上述标准。
如果按8车道算,外加1米的中央隔离带则宽38米,再算上其他附属设施如护栏等,可以按42米计。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六十七条 行人、非机动车、拖拉机、轮式专用机械车、铰接式客车、全挂拖斗车以及其他设计最高时速低于七十公里的机动车,不得进入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限速标志标明的最高时速不得超过一百二十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