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缺氧池的运行状况关系总氮去除水平。主要是反硝化的过程。缺氧池仅设置搅拌器或推流搅拌器。
现在一般是倒置AAO,缺氧池前置,目的是加强氮的脱除,
如果是你说的厌氧-缺氧-好氧,一般有以下几点可调措施:
内回流——曝气池至缺氧池,控制内回流比。
2.进水配水——部分厌氧、部分缺氧、甚至部分好氧。
曝气量计算:其实是需氧量计算,进水总氮、氨氮,都是要转化成氮气外排,通过设计进水指标和公式可以计算。反硝化菌、硝化菌需要部分碳源完成自身新陈代谢,也需要氧气,很少。
如果你是做设计,缺氧池设计有相应规范可以查,一些小的细节,比如碳源在缺氧池的氧化分解可以忽略,无非是内回流200%或者210%的区别。
如果是做运营,控制缺氧池0~1mg/lDO即可。
理论上是这样即以上所说,实际上曝气池波动控制DO,不单纯维持2或3mg/l,可以0~4mg/l波动,曝气池的功效才是至关重要的。缺氧池只是辅助,发挥一般或一半功效即可,还没有在缺氧池做文章什么的。
纯真的外套
2025-07-28 11:15:35
其实厌氧也好亏氧也好,这只是构筑物的叫法而已,关键是控制DO值和有机负荷,假如你的厌氧池水力停留时间在一天以上,只要把它的容积搞小即可;假如你的总氮不受排放限制,氨氮的转化就容易得多,如果现在进、出氨氮没有变化,关键要控制泥龄?
虚心的牛排
2025-07-28 11:15:35
那么如何将厌氧池的ORP值调整在所需要的范围呢? 在“两眼一抹黑”时,一般只能寄希望系统反硝化进行的彻底点、回流污泥中硝态氮含量低一些,污泥回流至厌氧池时则会对厌氧环境的影响小一点;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调整回流比,即通过减小污泥回流量进而减少硝态氮在厌氧池中的含量。前一种的控制重点是针对系统缺氧段的,反过来却影响着除磷效果,对厌氧池而言只能被动地接受;后一种调控明显存在着风险,因为,调整污泥回流比更多时是减小污泥回流量,这不仅需要考虑系统承载负荷的能力,更为关键的是取决于污泥的沉降性能。当污泥发生轻度膨胀时(例如:冬季发生了由M.parvicella引起的膨胀),这种方法就不能被采用。因此,仅设置ORP仪是不够的,必须得寻求一种主动控制厌氧池运行工况的措施。这就是“对出水总磷无把握长期稳定达标”的原因之二。一种控制措施,可弥补上述两种方法的不足,并同时实现厌氧池的运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控制。
在污泥回流总管线上分出带调节阀门的支管至反应池,这样可以在不影响污泥回流比的情况下,调节阀门开度即调节污泥进入厌氧池的泥量,从而主动控制厌氧池的ORP值。采用该种措施,除磷效果相当明显且稳定达标
含蓄的店员
2025-07-28 11:15:35
小城镇生活污水,流量大概1000M3/d、想用接触氧化结合脱氮除磷,基本构想是前端缺氧,然后好氧,然后再辅以化学除磷。缺氧池及好氧池都安装填料。查了一些资料,设计时基本上都是采用容积负荷来确定池子大小,但是缺氧池反硝化的容积负荷参数却没有,有没有哪位大侠知道此参数啊,跪求!
霸气的小虾米
2025-07-28 11:15:35
厌氧是厌氧菌参与的生化处理过程,厌氧菌不需要氧气,可以说氧气对他们是有毒物质,因此要求系统内溶解氧等于零,这是最大的特点,另外,厌氧反应需要较高、较稳定的温度,其中中温反应在31~33摄氏度之间。厌氧反应需要严格的pH。 缺氧反应是兼性菌参与的生化反应,兼性菌是可以在好氧也可以在厌氧的情况下反应,要求系统的溶解氧在0.5mg/L以下,对温度和pH的要求也没有厌氧反应严格以DO区分,一般小于0.2mg/L就称为厌氧段,大于0.2mg/L小于0.5mg/L称为缺氧段。厌氧段释磷,缺氧段反硝化脱氮。厌氧段和缺氧段的溶解氧确实不像好氧段那样容易控制,毕竟没有消耗氧的设备,如果出现溶解氧过高的情况就很为难,若DO太高,可以加氧稀释工序,减少DO含量(缺氧段溶解氧低于0.2不影响反硝化)不过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做工作。一、进水,污水一般溶解氧很少,但是如果经过曝气沉砂池或进水前有跌落充氧就要考虑控制减少气量或减少落差,以减少充氧。二、回流污泥,沉淀池进水的溶解氧够用就好,只要沉淀池不发生反硝化就好,太多的溶解氧会使回流污泥溶解氧过高。三、内回流,AO/AAO都设计有内回流,可以通过控制内回流泵附近的曝气使曝气池这一段气量少于其他段,则内回流带回去的溶解氧也会较少。
文静的镜子
2025-07-28 11:15:35
缺氧池 主要作用是反硝化脱氮,反硝化之前需要硝化,硝化反应在好氧池进行,而将好氧池或者沉淀池的混合液回流到缺氧池的时候,缺氧池的DO会升高。这是AAO工艺的特点。
也可设计为AOAO工艺 这样不需要混合液回流,在第二个A池(缺氧池)中实现反硝化,而硝化是在第一个O池中实现的。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无聊的钢笔
2025-07-28 11:15:35
你说的是Bardenho生物脱氮工艺。
该工艺设置两个缺氧段,第一段利用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碳源和第一个好氧池中回流的含有硝态氮的混合液进行反消化反应。进过第一段处理,脱氮已经大部分完成。为进一步提高脱氮效率,废水进入第二段反硝化反应器,利用内源呼吸碳源进行反硝化。最后的曝气池用于净化残留的有机物,吹脱污水中的氮气,提污泥的沉降性能,放置二沉池发生污泥上浮现象。
设计计算内容主要包括各段处理有效容积、需氧量、第一段混合液回流量以及碱度的投加。具体没有特别的要求,你可以参考《排水处理》这本书,里面有详细的计算。
会撒娇的电脑
2025-07-28 11:15:35
缺氧池的进水流量和出水流量Q在设计上是一样的,看你的缺氧池有几个出水口,假设有n个,那么就用Q/n得到每个出水口的出水流量Q',再算出你的每个出水口的出水截面积A,然后用公式Q'=V*A可以可以得到出水口的流速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