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设计生理学和心理学依据有哪些
具体内容如下:
工作座椅设计时,坐姿生理学需要考虑的因素:脊柱结构、腰曲弧线、腰椎后突、腰椎前突。
材料的感觉特性是一种心理感受,它建立在生理基础之上,是人的感觉器官对材料的综合印象,是人的感觉系统因生理刺激对材料作出的反应或由人的知觉系统从材料表面得出的信息。材料的感觉特性是产品造型设计材料的一个重要特征。材质在视觉、触觉等方面给人的感觉都不尽相同,所产生的知觉特性也就千差万别。在为产品选择材料时要深入思考不同材质的不同知觉特性、肌理效果等。
汽车座椅按形状可分为分开式座椅、长座椅;按功能可分为固定式、可卸式、调节式;按乘座人数可分为单人、双人、多人椅。根据座椅的使用性能,从最早的固定式座椅,一直发展到多功能的动力调节座椅,有气垫座椅、电动座椅、立体音响座椅、精神恢复座椅,直到电子调节座椅。按材质分为真皮座椅和绒布座椅等。还有一些特殊使用对象的座椅,如儿童座椅和赛车座椅等。 我国汽车产业近几年快速发展,未来一段时期还将稳步发展,这对座椅有大量的需求,因此乘用车座椅行业未来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两大优点
1、容易清洁。相对于织物面套座椅来说,灰尘只能落在真皮座椅表面,而不会深入到座椅深层,因此用布轻轻一擦就可以完成清洁工作,对于绒布座椅来说还需要购买座垫等,否则一旦弄脏,就有可能渗入到座椅内部。
2、更易散热。虽然真皮也会吸热,但是它的散热性能表现更好。
两点不足
3、表面易损。锐物是真皮的克星,因此真皮座椅更需要小心呵护。
4、坐感过滑。车主可能用系安全带或是增加坐垫的方法来对付这个问题。事实上,一般生产厂家已经针对这个问题,对真皮表面进行皱褶处理,以增加摩擦系数。
皮质:黄牛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A级皮,是所有汽车真皮座椅中最为常见的使用材料,表面细腻手感柔软,几乎看不到毛孔,质地结实又非常具有韧性,因而加工出的座椅极为美观。水牛皮也被称为 B级皮,同黄牛皮相比优势是结实耐磨,缺点是不够柔软、手感差、韧性差、表面粗糙、毛孔清晰,加工出的座椅同黄牛皮相比外观稍差。除了以上两种皮质以外,在市面上还经常能见到一种 C级皮,也就是黄牛和水牛的二层皮。C级皮,同 A级皮和 B级皮相比,无论是质量、美观、价格以及使用年限,都要相差很多。因此不主张客户使用 B级以下的皮质加工座椅。在正常情况下, A级皮和 B级皮加工出来的座椅,一般都能使用5到8年以上,也就是说,在中国情况下,即使汽车报废或更新了,真皮座椅也基本能够保持完好。C级皮的优势是价格便宜,但寿命短,客户选择使用 C级皮是不可取的。
无论是好皮、次皮,关健在于养护。如果日常养护不当,使用寿命不过1、2年。为此,建议一个月要养护一次,三个月要清洗一次,可以终身受用。
驾驶员H 点设计
首先我们要确定H 点定义及其意义.
H 点的定义及不同表达方式
H 点是指二维或三维人体模型样板中人体躯干与大腿的连接点即胯点(HipPoint)。 在人体模板中为髋关节。在确定驾驶室布置工具在车身中的位置时常以此点作为定位基准点。
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H 点的表达也有所不同。
设计H 点(DESIGN H-POINT)
设计H 点是指在汽车总布置时的设计基准点,最后设计H 点表示的是第95百分位的男子人体模型在最后位置时的胯点,最前设计H 点表示的是第5 百分位的女子人体模型在最前位置时的胯点由最前和最后设计H 点便可以求得座椅的水平行程和垂直升程。
实际H 点(ACTUAL H-POINT)
实际H 点是指当H 点三维人体模型按规定步骤安放在汽车座椅中时,人体模型上左右H 点标记连接线的中点。它表示汽车驾驶员或乘员入座后胯关节在车身中的位置。汽车的实际H 点在汽车车身总布置设计中有重要意义由于H点三维人体模型各构件的尺寸、质量及质心位置均以人体测量数据为依据,座板与背板的轮廓线形状均是真实人体臀部和背部轮廓线形状的统计描述,因此它可以比较真实地模拟出驾驶员以正常驾驶姿势如座后的实际的H 点位置。
座椅参考点(SGRP)
座椅参考点是指座椅上的一个设计参考点,它是座椅制造厂规定的设计基准点。考虑到座椅的所有调节形式(水平垂直和倾斜),座椅参考点确定了在正常驾驶或乘坐时座椅的最后位置。它表征了当第95 百分位的人体模型按规定摆放在座椅上时,实际H 点应与座椅参考点相重合。SgRP 点相对于车身坐标系的X Y Z 坐标为SAE 中的L31,W20,H70 着三个硬点尺寸。
H 点在车身设计中的意义
驾驶员在车身中的位置(H 点的位置)决定着驾驶员身体各关节角度和眼椭圆、头廓包络线、手伸及界面等在车身中的位置。因此H 点决定了驾驶员的舒适性操纵性安全性和视野性,表述了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各种性能和驾驶室环境间的关系,由图中我们可以看出H 点的位置直接决定了驾驶室环境与驾驶员的相互关系是“人……机……环境”中“人”与“机”的衔接链。在SAE J1100 中定义了三百多个硬点信息来控制整车总布置,其中控制整车外形和第一第二排驾驶和乘坐空间的主要硬点信息就有70多个,这些硬点大部分是以H 点为基准或是与H 点相关的。另外这些硬点信息之间又具有复杂的关联性。因此合理地确定H 点在车身中的位置直接关系整车的设计质量,实际上该过程是一个不断重复迭代修改寻求最佳的折衷方案的过程。
在座椅设计中经常要遇到的一些事情,就是流程上了一些事情,我司的大概流程是这样的。
1、采用95%假人,座椅设定在最后位置确认H点,布置座椅,校核人机工程学,这一点是座椅设计的基础也是最关键的地方。我司由于车身布置和座椅的H点的设计全部由设计公司给承包了,所以我们这些个项目管理者和产品工程师,就只能在人家鄙视的眼神中最后拿到了三个座标值。其实后来弄明白了,原来他们确认的三个H点座标原来并不是最理想的,而当我们根据他的数据设计座椅布置座椅的时候,麻烦事情也就来了。
2、根据确认的三个座标点确认座椅位置,布置座椅和其他相关内饰件的位置和要求。
3、确认座椅的功能、市场定位,以及客户对座椅的性能需求,比如说你是根据国标做,还是要进一步符合美规和欧洲标准的要求。等等。
4、确认座椅的结构形式。
5、确认座椅面料形式
6、确认座椅造型
7、确认座椅的颜色配置。
8、确认车身数模的配合问题
在以上步骤完成后,要进行座椅的制作。在工作中,手工样件的过程非常重要,前排的座椅的强度头枕的强度以及各种手柄过得操作力对的规定,这些规定符合哪些法规的规定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很高兴回答楼主的问题 如有错误请见谅
1、碑式
大多数是指基座的高度超过塑的高度,建筑要素为主体,基座设计几乎就是一个完整纪念物主体,而雕塑只是起点题的作用。因而碑的设计就是重点内容。例如,哈尔滨防汛胜利纪念碑就是采用圆弧槽线的西洋古典柱身的造型,用环形青铜束腰的过渡处理,使上部立雕与下部浮雕取得统一的效果。
2、座式
这是指景观雕塑本身在与基座的高度比例基本采用与1:1的相近关系。这种比例是景观雕塑古典时期主要样式之一。这种比例能使景观雕塑艺术形象表现得充分、得体。
座式基座过去多用古典式样。中国古典的基座采用须弥座,各部的比例以及构成非常严密和庄重。中国农业展览馆前广场雕塑群基座彩简化的古典须弥座,但这种基座形式在现代景观雕塑基座中应用越来越少。武汉东湖的屈原纪念碑的基座设计采用了比较简洁的构图手法,形似宝瓶并在基座中央设计一个云纹浮雕,含蓄地表现了屈原的“天问”意境。
国外以古希腊、罗马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柱式基座手法为主,也有采用古典基座加墙身及檐口的三段式构图。许多古典的雕塑纪念碑的基座都是从这些结构演变而来。英国的瓦特纪念碑、德国歌德与席勒纪念碑的基座都是从古典式样中演变出来的。
俄罗斯莫斯科的“自由”纪念碑骑马雕像同基座的比例就是1:1。普希金纪念碑像与基座比例也是1:1。
现代景观雕塑的基座应处理得更为简洁。以适应现代环境设计特征和建筑人文环境特征。
3、台式
这是指雕塑的高度与基座的高度的比例在1:0.5以下,呈现扁平结构的基座。这种基座的艺术效果是近人的、亲近的。亨利·摩尔的许多室外雕塑采用了台式基座。他在伦敦所作的“三个站立的形体”基座高不及雕塑高的六分之一。在瑞典作的“两个斜靠的形体”的基座只有60cm高,几乎与地面相平。
4、平式
平式基座主要是指没有基座处理的,不显露的基座形式。因为它一般安置广场在面、草坪或水面之上。显得比较自由、平易,易与环境融合。
景观雕塑基座的设计虽然归纳为以上四类,但实际设计实践中应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