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钲是什么东西呀?
银钲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ín zhēng,指银色的钲,它其实是古代的一种乐器,用铜做的,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比喻圆月。
出处:(宋)杨万里 《稚子弄冰》诗:“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翻译: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用彩丝穿起来当钲来敲。
其他类似的打击乐器
1、编钟
中国汉族古代大型打击乐器,编钟兴起于周朝,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
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引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铜钟,由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乐。
2、编磬
是汉民族古代打击乐器之一,多用于宫廷雅乐或盛大祭典。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石制或玉制的磬,用小木槌敲打奏乐。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银钲
是锣。
《稚子弄冰》一诗中“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中的“钲”是【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银钲”就是【银色的钲】之意。
其中《赴灯蛾》的口诀是:“广丁广达一广广,广广以广普几普几广零广零广零……广八一朵广泽,广泽,广儿以浪以八以朵、广广一广、广广一广、广泽,……”由于各个地区不同,口决也有区别。
演奏锣鼓的注意事项和详细内容:
演奏锣鼓时,必须把各种乐器有组织地编排配合起来,由鼓板指挥才能奏出有节奏、有规律的各种音响。各剧种在乐器品种、音色调门的选择上,乐器的数量和组合配置上,以及所演奏出来的各种节奏型花样(一般称为“点子”,有的称为“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