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设计 > 正文

有关地基梁设计 在线等

笑点低的泥猴桃
微笑的金毛
2023-02-27 09:19:10

有关地基梁设计 在线等

最佳答案
称心的老鼠
仁爱的鼠标
2025-08-09 12:44:04

第一节 概 述

实际工程中,搁置在地基上的粱的实例是非常多的,如铁路钢轨下的枕木,房屋结构中的条形基础,靠山边坡的抗滑桩等都是地基上梁的实例。水面上漂浮的木排也可以看作地基上的粱,此时地基介质为水。地下工程中直墙拱结构的侧墙,油罐结构中的罐壁也是地基上粱的例子。如果假设地基是弹性的,那么上述这样一类粱就叫做弹性地基梁。

显然,弹性地基梁是指搁置在一定弹性性质的地基上的梁,这种梁可以是平放的,也可以是竖放的,地基介质可以是岩石、粘土等固体材料,也可以是水、油之类的液体介质。弹性地基粱是超静定粱,其计算有专门的一套计算理论。

弹性地基梁具有将粱上载荷分布到较大面积的地基上,减少地基所受的压力强度的作用,同时也由于梁的各点都支承在弹性地基上,因而可使梁的变形减少、刚度提高及内力降低。

弹性地基梁与普通梁比较有如下两个区别:

(1)普通粱超静定次数是有限的,而弹性地基梁的超静定次数是无限的。普通粱只是在有限个支座处与基础相连,梁所受的支座反力是有限个未知数。因此,普通梁是静定的或是有限次超静定的结构;弹性地基粱与地基连续接触,梁所受的反力是连续分布的,也就是说,弹性地基梁具有无穷多个支座和无穷多个未知反力,因此,弹性地基梁是无穷多次超静定结构。

(2)普通梁的支座通常看作刚性支座,即略去地基的变形,只考虑粱的变形。弹性地基粱则必须同时考虑地基的变形。实际上,梁与地基是共同变形的。一方面梁给地基以压力,使地基沉陷,反过来,地基给梁以相反的压力,限制梁的位移,而梁的位移与地基的沉陷在每一点又必须彼此相等,才能满足变形连续条件。由此看出,地基的变形是考虑还是略去,这是它们的另一个主要区别。

第二节 弹性地基梁的计算模型

由于地基粱搁置在地基上,梁上作用有荷载,地基粱在荷载作用下与地基一起产生沉陷,因而粱底与地基表面存在相互作用反力。,d的大小与地基沉降y有密切关系,很显然,沉降了越大,反力。也越大,因此在弹性地基梁的计算理论中关键问题是如何确定地基反力与地基沉降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如何选取弹性地基的计算模型问题(图8—1)。

一、局部弹性地基模型(局部变形理论)

1867年,德国科学家E.winkler对地基提出如下假设:地基表面任一点的沉降与该点

第188页

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成正比,即

这个理论实际上是把弹性地基模拟为刚性底座上的一系列独立的弹簧<图8—2)。当地基表面上某点承受压力尸时,由于弹簧是彼此独立的,故在该点局部产生沉陷,而在其他地方不产生任何沉陷,因此,这种地基模型称作局部弹性地基模型。

按局部弹性地基模型计算地基梁时,其缺点是没有反映地基变形的连续性,实际上,当地基表面在某一点承受压力时,不仅在该点会局部产生沉陷,而且也在邻近区域产生沉陷,由于没有考虑地基变形的连续性,所以局部弹性地基模型不能全面地反映地基的实际变形情况,特别对于密实厚土层和整体岩石地基,将会引起较大的误差。局部弹性地基模型虽然存在有缺点,但是由于计算简便,基本能反映地基变形情况,故工程实际中大多采用这一模型。

二、半无限体弹性地基模型(共同变形理论) 为了消除局部地基模型中没有考虑地基变形连续性这个缺点,后来人们又提出了另一种地基模型:把地基看作一个均质,连续,弹性的半无限体,用弹性力学理论来计算沉陷,从而进一步确定地基反力的大小及分布规律。

这个假设的优点是反映了地基的连续整体性,同时也存在着缺点。如其中的弹性假设没有反映土壤的非弹性性质,均质假设没有反映土壤的不均匀性,半无限体假设没有反映地层的分层特点等,此外,这个模型在数学处理上比较复杂,因而在应用上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本章所讨论的弹性地基梁计算理论采用局部弹性地基模型。

第三节 弹性地基梁的挠曲微分方程及其初参数法

一、基本假设

在弹性地基粱的计算理论中,除上述局部弹性地基模型假设外,还需作如下三个假设:

最新回答
勤恳的向日葵
包容的摩托
2025-08-09 12:44:04

 随着国家的强大,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扶贫政策也要求农村的危房需要拆除。因此农村很多人选择在老家的地皮上盖自建房。盖房时其实最复杂和细致的觉得地基了,打地基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老子中说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若基础不牢,房子的寿命也不会长。

 而地梁也是地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梁也叫基础梁、地基梁。主要起联系作用,一般在框架结构和框-剪结构或者也有多层砖混结构(但基础为特殊地基形式比如桩基也用到的)。地梁虽然为梁,但和房子的基础梁又有不同,地梁并不起承重的功能,它圈起后呈闭合状态,地圈梁的作用主要是调节房子可能发生的不均匀沉降,加强房子基础的整体性,使地基反力更均匀点,同时还具有圈梁和防水防潮的作用。地圈梁一般用于砖混、砌体结构中,不起承重作用,对砌体有约束作用,有利于抗震。那么地梁要挖多深呢?由于基础的埋深是指从室外地坪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因此在考虑地梁要挖多深,也是需要看建造房屋的地面是什么地质条件。这方面需要咨询专门从事建筑的专家,毕竟建造地基是大事,需谨慎小心。

 地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房子的稳固性,与房子的寿命有重要联系。而中国人讲究四世同堂,想要房子世世代代都可以居住,那么寿命自然不能短。因此农村建房子时是一定会设地梁的。地桩头的钢筋横向,纵向将地梁的的钢筋连接焊在一起固定,形成手拉手式的牵制作用,同时以此增强了房屋的整体性,提高砖墙的抗震能力和楼盖的水平刚度。

还单身的草莓
纯真的烤鸡
2025-08-09 12:44:04
房屋的设计没有所谓的最经济,最经济意味着牺牲安全性能,所有建筑的设计都应遵循安全、实用、耐久,三者缺一不可,如果你想建临时建筑,选择最经济的建造方案是可以的,但自已要住的,安全最重要,你的用地是水稻田,应该属于软土地基,建二到三层,基槽宽50厘米是远远不够的,深度关系不是很大,应以耕作层的腐化土去尽为准,因为一般的水稻田,承截力最多是每平方米四吨左右,按三层设计,地基最少要宽度1.2米,并浇20厘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地基梁建议截面为50*25厘米,配4条直径22的螺纹钢,箍筋为直径8mm,间距20厘米设置,基础板配筋为直径8mm,间距20厘米均匀设置,不要设置承台,以承重墙结构设计,这样能有效化解软土地基的不足,在发生沉降时,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如果不发生灾难性地震,用一百年是没多大问题的,注意:建筑结构不能省,要省钱就选择在装饰方面,安全第一。

直率的鼠标
无辜的墨镜
2025-08-09 12:44:04
1.地梁的埋设深度应与地面装饰层持平或略高于3-5mm.

2.地梁安装后,要任意1m长度内,水平偏差度不大于1mm,全长不大于2mm,轨道这间对应点的水平偏差不大于1mm,每两条轨道之间的平行度偏差小于2mm。

3.地梁轨道的固定方法,在轨道的内侧两边,按要求间距(约500-700mm)用M8铁膨胀钉或射钉固定牢靠。轨道底面与地面必须紧密着力,不得有虚跨间隙,以防止轨道载荷后弯曲变形。

矮小的棒球
可靠的身影
2025-08-09 12:44:04
桩顶若另设承台(局部平面尺寸加大),则该梁为一般基础梁;桩顶若未另设承台,则该梁为承台梁,应满足规范的相关要求。

轴线桩,这和独立承台桩基还不一样,这样的轴线桩基基础梁就应该是承台,不应该是基础梁,应该按承台的构造要求,这两者概念是不同的。在承台以外的部分可以按一般基础梁设计。另轴线桩的承台一般应为单排布置,也有交错插花布置的,这样的承台要做的刚些才能起到共同作用的目的。

欣慰的老师
俏皮的可乐
2025-08-09 12:44:04
如何区分基础梁、基础拉梁、基础连梁、地下框架梁、地梁等概念一、 基础梁的定义1、 定义:从结构分析角度来说,凡是受到地基反力作用的梁,我们称其为基础梁。2、 称呼的由来:作用于建筑结构上的荷载和结构物自重,通过柱和墙传递到基础,基础又将其传递到地基土。基础对地基土产生了作用力,同时地基土对基础产生反作用力,这个反作用力,工程界称其为地基反力。基础梁受地基反力的作用,在跨中无墙区域,产生向上隆起的变形趋势。与上部结构的腾空梁在受到竖向荷载向下作用后向下弯曲变形恰恰相反,所以在过去没有电脑、没有AutoCAD的年代,习惯上把基础梁视作“倒梁楼盖”体系,就是这么一个原因。3、官方出处:《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6G101-3)(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P36二、 地下框架梁的定义1、 定义:不受地基反力作用,或者地基反力仅仅是地下梁及其覆土的自重产生,而不是由上部荷载的作用所产生,且梁的下表面与基础(承台)顶面持平或者高于基础(承台)顶面,这梁是地下框架梁,简称DKL。2、 历史错误:顺便提一句,单层工业厂房,杯形基础的杯口上方,紧靠柱放置在杯口上的预制“基础梁”,它是用来托墙的,是将其上墙体的重力荷载传递到杯形基础,这梁本身不受地基反力的作用,不是结构分析意义上的“基础梁”,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俄语翻译不懂专业而翻错的一个前苏联的专业名词,将错就错,错到现在(注:这种梁原来错误翻译为基础梁,而实际上应为地下框架梁DKL)。3、 官方出处:(1) 明确的定义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第38页第2节第5.2.1条中阐述得明白:地下框架梁系指设置在基础顶面以上且低于建筑标高±0.000(室内地面)并以框架柱为支座的梁。(2) 体现于有关钢筋构造方面的规定看看(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69页关于DKL和JLL的构造要求,在右上图图名线下方的括号中,有“梁上部纵筋也可以在跨中1/3范围内连接”的告知,这就明明白白告诉我们,这个DKL、JLL是随上部梁的要求进行连接和锚固,不是像“基础梁”那样上部纵筋在支座左右l0/4的范围实施连接(详见(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51页“基础梁JL纵向钢筋与箍筋构造”)。此外从(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68页、69页的DKL和JLL“图形语言”我们可以看到,基础地基持力层的顶面与DKL、JLL的底面之间存在“空档”,没有“紧密接触”,因此,这种地下梁没有承受结构意义上的地基反力。新版116G101-3图集中是否还有相关概念,还需考证。三、 基础连梁的定义(又称为基础联系梁、基础拉梁)1、 定义:不受地基反力作用,或者地基反力仅仅是地下梁及其覆土的自重产生,而不是由上部荷载的作用所产生,且梁的上表面与基础(承台)顶面持平或者低于基础(承台)顶面,起连接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或桩基承台、但不承担由柱传来的荷载的作用,这梁是基础连梁,简称为JLL。2、官方出处:(06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69页有关于JLL的构造要求。新版图集116G101-3 P92也有论述。3、DKL与JLL钢筋构造做法的区别(1)DKL 其纵向钢筋必须按照上部框架梁的相关要求锚入柱子。因为DKL梁与基础顶面存在一个≥0的广义空间,梁必须锚入柱子。(2) JLL其纵向钢筋必须锚入基础,不是锚入柱子,因为在施工JLL时,KZ还仅仅只有插筋,没有形成柱子,所以不存在锚入柱子的说法。四、地梁的定义1、定义:有人认为地梁是笼统的叫法,以前砖混结构基础下面的梁叫地梁,现在基础连梁(拉梁)、基础梁、地下框架梁也有叫地梁。2、出处:JCCAD模块中有地梁的说法,而且是按照承受地基反力的地基梁设计。五、两种地下梁的混合一根地下梁,两端锚入基础或桩基承台,其上仅仅只承受底层墙体的荷载,如果这根地下梁的下面有宽度≥700mm的“条形基础”,那么,它就是基础梁和基础拉梁两梁合一;如果这根梁地下未设置宽度≥700mm的“条形基础”,仅仅只有宽出梁两侧各25~50mm的纯混凝土垫层,那么,墙体的荷载还是通过这个地下梁传递到地下梁两端的基础或承台。 六、 各种地下梁的配筋计算方法1、地下框架梁适用情况(与上面定义不矛盾)及计算方法适用情况;多层框架房屋基础埋深很大时,为了减小底层柱的计算长度和底层的位移,可在±0.00以下适当位置设置地下梁,但不宜按构造要求设置,宜按地下框架梁进行设计,并按规范规定设置箍筋加密区。但就抗震而言,应采用短柱基础方案。计算方法:按框架梁进行设计2、基础连梁适用情况及计算方法适用情况;1)有抗震设防,基础埋深不一致2)地基土质分布不均匀3)相邻柱荷载相差悬殊4)基础埋深较大拉梁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柱下端弯矩,调节不均匀沉降等.计算方法:拉梁的计算方法有两种:第一种为,取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者的1/10,作为拉梁轴心受拉的拉力或轴心受压的压力,进行承载力计算。按此法计算时,柱基础按偏心受压考虑。基础土质较好,用此法较节约。第二种为,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此时拉梁宜设置在基础顶部,不宜设置在基础顶面之上,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拉梁正弯矩钢筋全部拉通,负弯矩筋有1/2拉通。此时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的取值较高者。如拉梁承托隔墙或其他竖向荷载,应将竖向荷载所产生的拉梁内力与上述两种计算方法至一所得之内力组合计算。拉梁截面宽度大于等于1/25L~1/35L,高度大于等于1/15L~1/20L。如按0.1N法计算,配筋应上下相同,且不少于615平方毫米。(权威出处?????)然而,拉梁在实际施工及使用中,由于其基底下层土为老土或者施工中形成的压实土层,而且在协调变形的过程中会承受一定的两边基础的变形差异带来的影响,所以完全没有土反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保守地说,拉梁计算应考虑上下部均配置受力钢筋以应付两种可能性的发生。一般可以使上下部钢筋配置一致。至于实际计算,1/15的长跨比在底层层高以及拉梁埋深总和较大的情况下,可能会小点。3、基础梁的适用条件及计算方法适用条件:一般在有基础梁的基础结构中,无承台,上部有框架柱,箍筋在基础梁上(即使是柱位置)都是满布。计算方法:主要采用弹性地基梁理论进行计算,涉及地基模型与基本假设,梁有限元单元刚度矩阵,内力分析,以及一些修正等内容,可采用两种地基模型,即温克尔地基模型和广义温克尔地基模型。详细内容可参看JCCAD用户手册。七、 关于基础梁的补充内容(1) 一般工程无特殊要求时,基础梁顶标高取-0.050(与基础短柱顶平);(2)基础梁的构造在图纸中注明:先素土夯实,再铺炉渣300厚,梁底留100高空隙;( 3 )在基础埋置很深时,可以在-0.05标高处设基础梁,这样可以降低底层柱的计算高度;如果基础埋置不深,明知基础梁拉在靠近0.000处会造成短柱,那就设在基础顶面;如果非得拉在靠近柱根处,那可以设基础短柱,加大柱截面,箍筋加密;(4)不同意见:“ 若基础埋深较浅时,基础梁设在某个靠近正负零的标高处,基础梁到基础顶之间的柱就非常有可能是短柱甚至超短柱了”。这种说法在下有不同看法。所谓要避免短柱的出现,是为了防止地震时短柱吸收过大的地震力,并发生脆性破坏。而基础梁到基础顶之间的短柱由于在地面下所以并不受地震力的直接影响,这样做也没什么。但我会优先选择把基础梁设在基础顶面处。以上说法存在问题:其实基础梁到基础顶之间的短柱并不是因为其在地面下就不受地震力作用了,因为当嵌固端位于基础顶处时,基础顶以上部位都会发生水平位移,会产生水平剪力作用;同时由于地基土与基础间的动力相互作用也会产生水平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