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设计 > 正文

组织架构设计的关键5要素

义气的板凳
勤奋的砖头
2023-02-27 08:51:07

组织架构设计的关键5要素

最佳答案
漂亮的鸭子
魁梧的御姐
2025-08-10 00:39:27

上篇我们分享到战略决定你做什么不做什么,架构决定你用谁不用谁,它保证整个组织的效率。一个不好的组织架构,会对公司内部造成组织效能的内耗。但设计组织架构对众多企业来说,都是一个难题。但遵循合理的设计原则及标准,可让我们完成引以为傲的目标。

临近年底,你经过了诊断与判断,拟要调整或设计组织架构。在设计时,请记得要满足一以下五个要素。

①第一个要素-职能结构。

财务部门算不算一个职能?人力资源算不算一个职能?销售部门算不算一个职能?技术部门算不算一个职能?都叫职能。

②第二个要素-职权。

简单的理解就是我这个部门存在,我的职责是什么,我的分工是什么,我跟别的部门之间的边界协同在哪里,这个叫职权结构。

目前很多公司,部门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职权的结构,我这个部门存在到底有什么价值,我的客户是谁,我的岗位职责是什么,我跟别的部门之间的关联是什么,边界是什么。职权结构用一句话概括叫做独立互赖。作为部门独立存在,我应该做自己的事,我应该有自己的职能,但是我跟别的部门是相互依存的,我还要划清楚跟别的部门的边界,哪些事我需要协同你,哪些事是我管,哪些事是你管。

独立是管好自己,互赖是相互依存和协同,这个叫做职权结构。

③第三个要素-层级。 到底公司管理职责分几层。主管、经理、总监、VP、总裁分几层,这个叫层次。

④第四个要素-结构。 几个平行部门比较合理?这个叫做横向结构。

⑤第五个要素-业务流程。 在设计绩效的时候也一样,我们这些所有组织架构的流程的设计元素必须跑在业务流程里面。

组织架构每个公司都不一样,该怎么画呢?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你的业务流。你的架构从第1个部门流到第2个部门……,比如说你的业务流一共流过13个部门,13个部门就是你的职能结构,它一共有13个职能。13个部门里面,这些部门里面分别要做什么,边界在哪里,协同在哪里。这13个部门业务流流过的时候,我到底应该有几级部门?部门结构就是我们平行的13个部门。

综上,组织架构的设计五要素最核心的就是要在业务流当中存在。因此我们在设计架构里其实有两个诀窍: 第一个诀窍,业务流。第二个,尽可能的把最重要的部门放在最前面。

目前很多老板都认为管组织比业务要复杂得多,确实如此,因为它是一个通盘考虑的问题。虽然如此,组织架构的设计仍是

我是晏子出刀,希望今天的内容,能让你有所启发。

最新回答
温婉的长颈鹿
强健的月饼
2025-08-10 00:39:27

1.表现层-UI设计

2.框架层-原型图

3.结构层-流程图等

4.范围层-确定做什么

5.战略层-确定为什么做

还单身的柠檬
妩媚的小甜瓜
2025-08-10 00:39:27
城市设计内容分为五类元素:道路、边界、地区、节点、地标。1. 道路:道路是观察者们或频繁、或偶然、或有潜在可能沿之运动的轨迹,可以是街道、步道、运输线、河道或铁路——着就是大多数人意象中的主要道路元素。人们沿着道路运动,同时观察城市,并靠这些道路把其余的环境因素组织、联系起来。 2.边界:边界是一种线性元素,是两个片断之间的界线,是连续体上的线性裂纹:海滨、铁道断口、城市发展的边缘、墙体等等。它们只是附加的脚注,而不是对等的轴线。这种边界可以是将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相隔的,具有一定可渗透性的屏障,也可以是两个地区互相联系、互相结合的接缝线。这些边界元素也许不具备道路那样的主导地位,但对于许多人来说,它们却是组织过程中,尤其是在把缺乏个性的地区归拢到一起时,非常重要的特色元素,譬如城市轮廓线上的水体或墙体。 3. 区域:区是城市中中等尺度或大尺度的组成单元,它们代表着两个不同尺度的范围。观察者们在精神上深入它们“内部”,它们由于具有一些个性鲜明的共有特征而易于被人们所感知。从内部看,它们总是易于辨认的;如果从外部可见的话,它们也常被用作外部空间的参照物。大多数人是以这种方式在一定范围内来构想他们心目中的城市的。对于他们而言,个体差异比道路与区域都更加重要,这不仅取决于个人,还要看具体给定的城市。 4. 节点:节点就是标识点,是城市中观察者所能进入的重要战略点,是他旅途中抵达与出发的聚焦点。它们主要是一些联结枢纽、运输线上的停靠点、道路岔口或会合点,以及从一种结构向另一种结构转换的关键环节。节点也可以只是简单的汇聚点,只因为是某种功能或物质特性的中心而显得举足轻重,比如街角空间或是围合的广场。某些中心节点是一个地区辐射影响力的焦点,并作为整个地区的缩影,成为一种象征标志,我们可以把它们叫做“核心”。当然,有许多节点,既是交接点,有时汇聚点。节点的概念与道路有关,因为汇聚点通常就是道路枢纽,是旅途上各种故事集中发生的地方,类似地,节点也与区域的概念有关,因为核心点通常就是地区的焦点,是它们的磁力中心。无论何种情况,几乎任何一幅意象图中都会有节点标志,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它们可以就是主宰全局的特征。 5.地标:地标是另一类型的参照点,只是观察者身处它们外部,而并不进入其中。它们通常是一些简单定义的实物:建筑、标识牌、商店或山峰。它们的作用是从一大堆可能对象中挑选,突显处一个单独的元素。有些地标离我们非常遥远,我们通常可以越过较小的元素,从不同的角度和距离处看见它们,这就是中心辐射的参照物。它们也许就在城市内部,也可能远得足以成为日常生活中任何一种活动恒久的指示符,譬如奇特的孤塔,金色的穹顶,或是巍峨的山峰。即便是运动的点,比如太阳,只要运动足够慢,并有一定的规律,也可以用来作为地标。其它种类的地标往往就是本地的,只能在有限的一些地点,从某些特定的方向看到,那就是不计其数的指示牌、商店招牌、树木、门锁手柄和城市中的其它细节,充斥了大多数观察者的意象图。这些线索被反反复复地用于识辨,甚至用来构建观察者的意象图。而随着人们对一段路途越来越熟悉,他们对这些标识物的依赖也与日俱增。

贤惠的石头
单纯的黑夜
2025-08-10 00:39:27
在封面包含5大要素,分别是字体,图形,色彩,构图,格调。这5个基本要素构成了封面设计的基本内容,如何合理的运用它们,是封面设计中的一大重点。

1.字体在封面中应作为图形来处理,所以,除了字意的准确外,更多地要考虑它在整体构图中的位置和字形、大小、疏密、风格。

慎用手写体字和不规则形字体。不是不能用,而是难度较大,不如印刷体来得保险。因为选用印刷体,即便不太合适,也差不到哪去,但手写体用不对,就会对整体设计带来致命的伤害。

2.图形分具象和非具象两类,要根据书的内容加以选择。

如纪实性的,宜选用具象的

如浪漫题材的,宜选用非具象的。

而且选取的图形一定要和文字相互搭配,构图趋势和主体风格上应一致

3.色彩是先于文字和图形打动读者的视觉第一语言,每本书的主色调应该符合文字内容的基本情调和作品的风格。

虽然每个人对色彩的感觉是有差异的,但对色彩的象征含意的认识毕竟有共同性,如白色代表纯洁,蓝色代表浪漫,黄色代表温暖欢乐,紫色代表神秘,绿色代表生命等等。我们可以依据人们对色彩的普遍的认识和感觉来确定书的主体色调

4.构图有一些基本模式,应该牢记在心,以便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

它的规律重要的有三点:对称、均衡和对比

一是对称,是指将设计元素以中轴线或中心点 同形同量的均匀分布。

它的长处是稳定、庄严,适用于内容比较严肃的图书。但它同时也存在缺少变化、单调呆板的缺点

一是对称,是指将设计元素以中轴线或中心点 同形同量的均匀分布。

它的长处是稳定、庄严,适用于内容比较严肃的图书。但它同时也存在缺少变化、单调呆板的缺点

二是均衡,均衡的原则是等量不等形。是指将设计元素不等距离摆放,而是有大有小、有轻有重、有远有近,给人心理上的平衡感。

成功的均衡处理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令人感到活泼、轻松、生动、有趣。能够突出体现图书的内容精神和设计者的艺术品味与聪明智慧

三是对比,对比是指将不同质和量形成的相反的东西放置在一起,给人产生视觉上的区别和差异,如大小、高低、粗细、远近、疏密、黑白、繁简、虚实等等。

应用对比方式可使画面产生变化和节奏感,使主次分明,大得更大,小得更小,形象更为突出。但对比也要讲求度,画面应有整体感。如果只讲对比不讲协调,就会显得零乱,花哨,没有中心,失去美感

5.尽管设计者都在运用相同的艺术规律,但作品呈现出的格调却是差别很大的。

书是高雅的东西,不能等同于一般的商品,要体现出独特的创意,而不仅仅是效果图。目前国际图书的流行趋势就是简约朴素,高雅优美,这些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和反思。

健壮的滑板
含糊的鸭子
2025-08-10 00:39:27
一、战略承载力

所谓战略承载里就是在产品的商业模式能否承载战略,说到商业模式大家想到可能是B2B、B2C、C2C、C2M等等这些,其实战略的本身就是要回答一个问题:我们是做什么的,那么在产品的商业模式设计的时候就要去能够诠释战略回答的答案。

商业模式的确定直接导致是产品的业务模式的设定,如果是B2B的商业模式那么你的业务模式和产品设计就需要偏向于商业服务以及服务创造价值,如果是B2C的那么对于C端强调免费、高用户体验、营销渗透度这些。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要做什么像什么,这点其实就是产品的承载力的体现,如果一个产品不能承载其被赋予的战略,那么做出的东西就是四不像。

正面教材的话大家可以看一下阿里的淘宝和腾讯的微信,反面教材的话大家也可以看看阿里的来往和腾讯的拍拍网。

二、生态扩展性

说到生态扩展性,我们要先吹一下贾会计,不管是生态化反还是其整个乐视大生态。

当然,贾跃亭现在的名声不好,乐视也被搞的乌烟瘴气,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乐视的生态扩展性是国内互联网企业中最好的。

什么叫生态扩展性?我说个例子大家就能明白,我们就说乐视电视,乐视电视在开机画面上有这么一句话,我不是台电视而是一部完整的大屏幕生态系统。

假使乐视的生态能够按照规划好的发展下去,乐视电视就是除了手机外的另一个新的计算平台。

手机、电视、汽车这是当今和未来处于消费端三大计算平台,在乐视电视上完全可以承载家庭或者叫智慧家庭所有的生态和内容服务,这个生态扩展性是及其丰富和宽阔的。

因为,你可以想象当你在家就不需要电脑、不需要手机、不要遥控器来满足你的一切互联网需求的,那是一个多么智能化的场景和一个多么浩大的市场。

所以说,一个产业互联网产品的生态扩展性特别重要,要想实现产品的生态扩展性除了在战略上规划外,在产品的展现形式、产品结构设计、业务模式设计等多方面上都要提前做好生态扩展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三、金融融合度

产业互联网所面向的产业都是长供应链、大交易量的产业,在这个交易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应收款、应付款等,在传统的线下融资上存在融资难、融资流程过长、尽调风险大等问题。

对于产业互联网来说,其具备了冗长的供应链的整合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供应链金额的市场需求。

对于一个产业互联网产品来说,如果能够很好的融合供应链金融业务那么这个业务会带来巨大的现金流,而且由于解决了线下的融资难的问题,也会带来很好的客户黏性。但是想要将产品的应用场景与金融结合在一起又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涉及到可信度保障、流程不可抵赖性、尽调复杂的业务流等问题,如果我们在产品定位和设计的时候就将产品定位一个深入用户业务流程的产品的话,很多问题的解决都会变得理所当然。

总的来说,产业互联网产品必须要供应链金融的融合度,因为之后这样才能通过金融这一手段将整个产业链的积极性给调动起来,进而实现产品的最终目标。同时,在产品具备了金融融合度之后,会为产品带来想象不到的流量和现金流。

四、业务体验

现在不管是不是产品经理的从业人员几乎都会说一句用户体验,但是对于产业互联网来说往往业务体验比产品体验更重要一点。

这个观点我在前面的文章有过论述,因为对于产业互联网的用户来说他们最紧缺的需求是能够借助产业互联网的产品帮助自己解决实际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比体验是否友好大的多。

举例来说,相比于一键还信用卡贷款来说,能够在自己需要资金的时候借到钱而所需提交的各种证明材料各种线下法律文书来说,更多的人会不辞辛苦的去想各种办法满足融资借贷的各种业务要求以及线上操作

。简单来说,就是只要业务能够走通,多走几步还是少走几步对于用户来说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业务体验。

因此,在进行产业互联网产品设计的时候,我们往往需要首先关注的是对于用户的业务体验,只要这样才能够迅速的将用户的业务流量迅速的引流到产品平台上。

五、用户体验

上一个小节说了对于产业互联网来说业务体验大于用户体验但并不能忽视和否认用户体验的重要性,说到底用户体验才是产品自己本身的属性,虽然用户是否使用一个产品的决定因素往往来自于产品本身属性之外。

这里我不说如果去做用户体验的细节,因为那已经有太多的讨论和文章了。今天我说的产业互联网的用户体验,是从用户的使用习惯的角度来说的。

在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化产品的磨练之后,我们的用户其实已经形成了很多对信息化产品的习惯和认知,那么如果我们在用户体验设计的时候直接参照互联网经验去设计或者想要通过用户教育来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是不现实和不可取的。

搞怪的水杯
高兴的身影
2025-08-10 00:39:27
在公众号里经常收到朋友的留言,到底什么是交互设计师?交互设计师具体是干什么的?为什么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没有交互设计师这个岗位?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把交互的本质说清道明。

早晨迎着第一缕阳光醒来,  身体下是依依不舍的床,身边是朝夕相处的手机。起床后,用电动牙刷刷牙,洁面仪洗脸。之后用热水器烧水,用杯子喝水。穿好衣服,打开滴滴叫车去公司。到公司后打开电脑,用浏览器登录网页查看邮件,之后登录钉钉,打开Axure开始工作。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和外在的事物接触,生活离不开它们,像床、手机、牙刷、滴滴软件、网页、钉钉、Axure,这些东西被称为产品, 产品是用来满足人们需求的物体或无形的载体 。

上面的例子中,滴滴软件、网页、钉钉、Axure是用互联网技术而设计并开发出来的产品,这些产品被称为互联网产品。互联网产品,突破了原子世界的束缚,让人们能用比特世界的产品来解决现实当中的问题。

互联网产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包括:智能手机、电脑、互联网电视、VR设备、AR设备...,硬件是有形的物体,都具备连接到互联网的功能。软件包括:操作系统、PC客户端、APP、web网站、WAP网站等等。用户平时接触最多的便是手机的各类APP。交互设计就是设计互联网产品中的软件部分。

发现需求(用户痛点),需求的真实性和普遍性得到确认之后,便可以成立公司,设计和开发出产品来解决用户的需求,从而实现公司目标(直白点就是挣钱)。互联网公司所做的事可以简化为下列公式:

走马圈地,让产品拥有大量的用户,形成庞大的流量。之后想办法将流量转化,形成成交额(GMV)或者其他变现形式,公司从而获得收益。这里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如果获取海量的用户?二是怎样提高转化率?

产品的用户体验、运营的策略、竞品的情况、公司的管理、资本的运作...都会影响到流量和转化率。而用户体验又由交互、视觉、技术等共同影响,所以交互设计(提高用户体验,让产品更好用)是为了增加产品流量和提高转化率,最终目的是帮助公司挣钱。

经常把用户放在嘴边没错,因为只有很好的满足用户需求,用户才愿意用你的产品,从而就有机会实现公司目标。但是一定要明白交互设计只是实现公司目标的众多环节中的一个,当用户需求与公司目标相违背时,要做好取舍,从多个维度思考问题,尤其是从商业和业务的角度来思考交互问题,而不是单纯的从用户的角度。

交互设计,既然是一种设计,难免会和其他设计相比较,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等等。交互设计和其他设计都是一种有目的和计划的创作行为,但是它们所设计的对象却截然不同。其他设计的对象是信息,是材质,是空间。而交互设计的对象是行为。

想象一下你是怎么利用淘宝购买衣服的?先注册登录APP——找到搜索框进行搜索——浏览搜索结果——点击详情——立即购物(不满意则返回继续筛选)——填写收货信息——付款——等待收货——确认收货——评价——完成。利用互联产品满足一个需求,是需要通过一步步的行为(点击、滑动、输入等),而交互设计师则负责设计这些行为,让用户知道自己在哪,能去哪,怎么去。

辛向阳教授将人与系统交互的过程分解为了五个要素,分别为:用户、行为、目标、场景、媒介(people、actions、purpose、contexts、means)。在上个购物的例子中,用户是需要买衣服的人,他的目标是买衣服,行为则是一次次输入、浏览、滑动、点击等,媒介则是淘宝APP,场景会根据用户所处的情况而有所不同。

用户:

产品立项后,确定产品定位,去了解用户,互联网产品可能存在很多种用户,一定要以目标用户的研究为主,网易云音乐的用户可能有学生、工人、音乐发烧友...但是它的目标用户是白领(猜测)。从不同渠道去收集目标用户的需求、筛选需求、确定需求优先级,确保需求是真实的。

Allan Cooper在书中讲了三个模型,心理模型、表现模型、实现模型,心理模型是用户对产品的预期,表现模型是产品被设计成的样子,实现模型是开发产品所使用的技术手段。用户并不关心实现模型,只关心表现模型有没有符合自己的心理模型。只有站在用户的立场去思考,让产品的表现模型更贴近用户的心理模型,用户就愿意使用。另外,建立角色模型也有助于了解和梳理用户信息。

行为&目标:

使用产品时,不同用户可能有不同目标,一个用户也有可能有多个目标。研究用户的目标是为了确定需求、清楚产品要满足用户多少个目标。交互设计师再根据不同的目标去设计相应的行为路径。错误的目标,繁琐的行为路径,都会导致用户放弃产品。

按照用户不同的目标,行为路径可以分为:随机式、往复式、渐进式。

当用户没有明确目标时,行为则比较随机,用户会在APP里不断的跳转,例如:没有明确购物需求时逛淘宝;随机的查看新闻内容。

当用户有个模糊的目标时,则会往复的对比内容,从而确定自己的目标,并完成目标,例如:当我要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浏览关于交互设计方法论的文章时,就会进行搜索,并在搜索列表和文章详情间来回切换,直到找到想要的交互方法论的信息。

当用户具有明确目标时,行为路径就会较明确,一步步推进。例如北京雾霾很严重,想在京东买个3M的口罩,用户路径为:搜索3M口罩——浏览搜索结果列表———进去商品详情———填写信息——等到收货——给予评价。

首先要明确用户的目标,根据不同目标确定行为路径是随机、往复还是渐进,针对不同的行为类型进行相应的交互设计。

媒介:

媒介可以理解为产品形态,产品是用APP、网页、公众号、微信小程序、H5宣传页...还是其他形式,这属于媒介。互联网产品常见的媒介是APP,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写文章是个需求,但是就没有必要专门成立个公司做个APP,只需要在微信建立一个公众号发表文章,这里微信公众号就是媒介。

不同的媒介有不同的特点,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业务类型来选择适当的媒介,同时应该考虑到性价比。

场景:

场景是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移动互联网时代提前到来,用户使用产品时的场景变得更为复杂,可能在嘈杂的地铁里,也可能站在路边、躺在床上等等。

大家熟悉的打车软件,一般都会有两个APP,一个乘客端、一个司机端,司机端的用户是正在开车的司机,而司机为了安全一般会把手机固定在车载架上,这个场景就是司机端APP所处的主要场景,那么设计APP时就要考虑到车内光线问题、司机操作便捷性和安全性的问题。

最后总结一下,文章讲了这么几个部分内容:

互联网产品和需求,交互设计是针对互联网产品的;

除了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去思考交互,还要从公司商业目的的角度去思考;

交互设计的对象是行为;

交互设计包含五个要素:用户、行为、目标、场景、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