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装饰 > 正文

一圈一圈一类的词语哪些

单薄的太阳
苹果河马
2023-02-27 07:48:20

一圈一圈一类的词语哪些

最佳答案
欢喜的小蚂蚁
笨笨的项链
2025-08-14 06:44:11

类似“一圈一圈”的ABAB式词语:格支格支、铁达铁达、白胖白胖、花差花差、争渡争渡...

1)格支格支

【释义】象声词。

【出处】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 眉间尺 刚和他的母亲睡下,老鼠便出来咬锅盖,使他听得发烦。他轻轻地叱了几声,最初还有些效验,后来是简直不理他了,格支格支地径自咬。”

2)铁达铁达

【释义】象声词。

【出处】茅盾 《子夜》十五:“恰好看见 莫干丞 披一件布衫,拖了一双踏倒后跟的旧鞋子,铁达铁达跑过来。”亦作“ 铁搭铁搭 ”。 叶圣陶 《绿衣》:“他不顾我的失望,只是铁搭铁搭地赶他无穷的路程。”

3)白胖白胖

【释义】又白又胖,也作“白白胖胖”、“白胖胖”。

【例句】龙金凤长得白胖白胖的,真可爱。

4)花差花差

【释义】

(1)明末清初(1644年-1689年)金庸》:“花差花差小宝。” 出于电视剧里!

(2)花心。

5)争渡争渡

【释义】抢着划呀,抢着划呀。

【出处】李清照—《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拓展资料

abb式的词语 :黑沉沉、亮晶晶、亮闪闪、黑压压...

aabb式的词语 :多多少少、明明白白、吞吞吐吐...

abcc式的词语 :天网恢恢、大名鼎鼎、怒气冲冲、白雪皑皑...

最新回答
背后的小蘑菇
含蓄的人生
2025-08-14 06:44:11

老欧洲们,把王冠、权杖,视作象征最高权力的“国之重宝”。古代中国,由“和氏璧”精雕而成的“金镶玉玺”,则代表执掌皇权的合法性。俗话说:“私凭文书官凭印”,你说你是真命天子,凭什么?只要一拎那颗价值连城的金镶玉玺就得了,上面刻得清清楚楚:“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有这玩意儿垫底,泥鳅也敢当蛟龙。当然,“传国玉玺”的权威性起于秦汉之后。那么,战国之前,王室、诸侯最看重的“权力信物”是什么呢?说来好笑,居然是体态笨重的铜锅——鼎。 东汉学者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说得好听,“宝器”。干嘛用呢?“和五味”,其实就是厨房里东西。鼎,这种古代烹饪的厨具,就是“套锅”,要么炖煮,要么盛肉。大大小小,形制不同。既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比如周鼎,大约分三大类:“镬鼎”、“升鼎”和“羞鼎”。镬鼎,体形硕大,很多没有盖,这是用来煮生肉的。升鼎,也叫“正鼎”,是盛熟肉的。羞鼎,则是盛放佐料,和升鼎配套使用,它还有个别名叫“陪鼎”。 这些铜锅,为什么从厨房里跑上大殿了呢?还得从两个大人物说起,一位是黄帝,另一位是大禹。传说,黄帝曾取首山之金,铸造了三尊大鼎,三尊大鼎分别铸了“天、地、人”纹饰。大禹也曾收九牧之金,在荆山脚下铸造了九尊大鼎,希望这九口造型奇特的“铜锅”象征天下九州。据《春秋左传》记载:夏朝初年,大禹把天下版图划分为“九州”,分别是:冀州(河北、山西、辽宁)、衮州(河北、河南、山东交界处)、青州(山东、辽宁一部分)、徐州(山东南部、江苏北部)、扬州(淮河以南,东南至大海)、荆州(湖北南部、贵州、广西)、豫州(河南、湖北北部)、梁州(陕西南部、四川、云南、贵州北部)、雍州(陕西、甘肃、新疆、青海、西藏)等。这九个州的长官纷纷向中央进献青铜,大禹用这些青铜铸造了九尊大鼎,工匠们将天下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在铜鼎身上。为了让人们小心翼翼、踏踏实实地生活,九鼎表面,还刻意铸造了“魑魅魍魉”的狰狞形象。其中的潜台词很明显:惟有对这些神秘的图腾提防、敬畏,才可顺风顺水,远祸全身。 大禹“九鼎”,名气很大,这套青铜器,标志着中国结束了荒蛮时代,步入了文明时代。鼎,由此从厨房里跳出来,登堂入室,变成了极具象征意义的“传国重器”。九鼎铸成,立刻被集中到夏朝都城。从夏朝,到商朝;从商朝,到周朝……每逢王权兴替,“天子九鼎”都追随最大的“政治赢家”,这就是“定鼎”一词的由来。(下图:商朝铸造的“司母戊大方鼎”、“父戊方鼎”、“史鼎”和“刘鼎”) 《墨子·耕注》说:“九鼎既成,迁于三国。”这里的“三国”,指夏、商、周三朝。宝鼎多情:国在鼎在,国灭鼎迁。夏灭商兴,九鼎迁于商朝的第一个首都——亳京;商灭周兴,又迁鼎周朝国都——镐京。周代礼制森严,对于“鼎”的使用,也有严格规定。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这些神秘的铜器随即成为象征社会地位、政治身份和尊卑长幼的标志。当然,规格最高的铜鼎,还是大禹铸造的“天子九鼎”——一套九件铜器,代表着神圣不可侵犯的最高王权。谁赶窥伺这些国之重宝,天下诸侯势必群起而攻。 不过,也有野心家贼眉鼠眼地打量“九鼎”,《左传》记载了一则有趣的故事:公元前606年,号称“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羽翼丰满,为了讨伐外族入侵,他带兵跑到洛阳,在周朝天子直辖的领地检阅军队。周朝王室随即派王孙满亲往犒劳,想不到,口无遮拦的楚庄王居然问起九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又生气又害怕,他非常艺术地回答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显然,“天子九鼎”是犯忌讳的话题,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自代的意思——这明摆着是造反呀!后来,“问鼎”便成了颠覆政权、谋篡天下的代名词。 秦朝以后,取材于“和氏璧”的玉玺横空出世,鼎的象征意义,才慢慢地消失了。

粗心的柚子
温婉的冷风
2025-08-14 06:44:11
黄河流域历代王朝建都史实为: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商朝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后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周朝定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秦朝定都于咸阳,西汉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东汉定都于洛阳,魏晋均定都于洛阳,隋唐均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宋朝定都于东京(今河南开封),元定都于大都(今北京),明(同上).清同上

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麓;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

西侯度文化中用动物骨角制造工具和用火的资料,不仅在黄河流域是最早的代表,在国内其他地区和在世界上也是仅见的。

——反映古猿人文化的有:

西侯度猿人文化

1961年于山西芮城西侯度发现的,距今150万年~180万年,为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猿人文化。

蓝田猿人文化

1963年~1964年在陕西蓝田公王岭与陈家窝发现,其中公王岭猿人距今100万年~115万年,陈家窝猿人距今50万年~59万年。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猿人文化。

大荔猿人文化

1978年于陕西大荔甜水沟发现,距近30万年~50万年,为晚期猿人文化。

——反映古智人文化的有:

丁村古人文化

1954年~1976年于山西省襄汾县汾河东岸丁村发现,距今7万年~9万年,属于旧石器中期文化,为早期智人。

河套新人文化

1922年及1956年~1960年在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发现,距今3万年左右,为晚期智人。

——现代人是由新人直接进化而来的,分为4个阶段:

细石器文化

距今10000年~7000年,黄土高原多处发现该时代文化遗址,如陕西大荔沙苑、山西沁水下川等地。

新石器文化

距今7000年~3700年,按最早发现地点及所代表的发展阶段划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称仰韶文化,距今7000年~5000年,1921年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中期称龙山文化,距今5000年~4100年,1928年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晚期称二里头文化,距今4100年~3700年,最早发现于河南偃师二里头,为夏代文化遗址。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部浐河东岸半坡村,是黄河流域一个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仰韶文化的一种早期类型,距今约6000年。遗址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分为居住区、制陶区和墓葬区。1953年春,西安市在建设纺织城时发现,发掘面积1万平方米,获得了丰富的文化遗存。

青铜器文化

距今3700年~2700年,可划分为三期:早期为二里岗文化,即郑州商城文化,距今3620年,为商代早期文化;中期为殷墟文化,即河南安阳小屯村文化,大致为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为商代晚期文化;晚期为岐山文化,即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都城文化遗址。

铁器文化

出现于公元前770年的春秋初期,如在河南新郑仓城发现的春秋铸铁遗址,在河南卫辉市固围村发现的战国墓葬遗址,在西安周围发现的西安隋唐都城文化遗址等。

中石器时代,是连结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之间的过渡阶段或中间环节。1956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为配合黄河三门峡水库的建设,在陕西大荔县的沙苑地区发现15处遗留有打制的石片和石器的地点,共采集到3000余件标本。根据这些石器的特点,认为它们是中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存,从而将其命名为我国的第一个中石器时代文化——沙苑文化。

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发展的中心。中石器时代的特征是:社会经济生活以渔猎和采集为主,属于自然经济,还没有出现农业。在中石器时代,细石器的普遍使用促进了狩猎和采集经济的发展。数十年来,在黄河流域发现了大量以细石器为主的文化遗存,不仅有可能填补我国新旧两大石器时代之间的缺环,而且还显示出我国中石器时代细石器工艺最发达的地区就是黄河流域。有的考古学家认为,正是在华北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以细工艺传统为代表的中石器时代文化,其后,才在黄河流域发展成为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此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发展的中心。

欣慰的花卷
拼搏的西装
2025-08-14 06:44:11
◎ 重复 chóngfù

(1) [repeat]:同样的东西再次出现;按原来的样子再次做

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沈括《梦溪笔谈》

重复朗读

(2) [duplicate]:再一次或反复说或做

报纸天天重复老消息

1.谓相同的事物又一次出现。《汉书·艺文志》:“至 元始 中,徵天下通小学者以百数,各令记字於庭中。 扬雄取其有用者以作《训纂篇》,顺续《苍颉》,又易《苍颉》中重复之字,凡八十九章。” 唐 刘知几 《史通·摸拟》:“夫上书其字,而下复曰字,岂是事从简易,文去重复者邪?”《元典章·兵部三·站户》:“诚恐其馀路分亦有似此,重复差役,骚扰站户。”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先不要回来……’她低声重复着。”

2.谓山重水复。 南朝 宋 颜延之《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水国周地嶮,河山信重复。”一本作“ 重复 ”。 唐 宋之问《温泉庄卧病寄杨七炯》诗:“ 伊 洛 何悠漫,川原信重复。”

3.引申为遥远。 宋 苏舜钦《送韩三子华还家》诗:“左丞镇 京亳 ,相去路重复,数遣令子来,千里吊荼毒。”参见“ 山重水复 ”。

4.重新恢复。 明 黄周星《垂虹桥新涨歌》:“今年闻说鸠?amp#93功,重复故道濬 吴松。”

编辑本段

围棋术语

通常用于评价棋子的结构。指棋子构成无法充分发挥效率的重叠状态。如图中白1点角,黑2本应在3位挡,进行至5,由于黑方三子与A位一黑子间隔过近,呈“重复”之形。

医学术语

重复是一条染色体的断片连接到同源的另一条染色体上,多出跟本身相同的某一片段。重复片段过大的,个体也不能存活。

编辑本段

物理术语

指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复测定和测量。重复的目的是估计和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平均值的测定精度。它是费歇尔(R.A.Fisher)提出的设计试验的三个基本原则之一,其他两个原则是局部控制与随机化。

编辑本段

心理咨询术语

概念

重复亦称重复技术,是个体心理咨询技术之参与性技术之一,是指咨询师直接重复求助者刚刚所陈述的某句话,引起求助者对自己某句话的重视或注意,以明确要表达的内容。

个体心理咨询技术包括:参与性技术与影响性技术。参与性技术包括倾听、开放式询问与封闭式询问、鼓励技术、重复技术、内容反应、情感反应、具体化、参与性概述、非言语行为的理解与把握。

使用重复技术时需要注意:

该技术只在求助者的表达出现了疑问、不合理、与常理不符等情况下使用,若求助者的表达是明确的、清楚的,就没有必要再使用该技术。如果过多使用可能会使求助者误解。

跳跃的小懒猪
淡然的玉米
2025-08-14 06:44:11
关于“鼎”的来历及作用: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b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hào)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 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等。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至今仍然有一定影响。为庆贺联合国50华诞,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5年10月21日在联合国总部,向联合国赠送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庆典之际,中央政府向西藏自治区赠送“民族团结宝鼎”,矗立于拉萨人民会堂广场,象征民族团结和西藏各项事业鼎盛发展。此举意义深远,文化内涵丰厚。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从地下发掘的商代大铜鼎,确凿证明我国商代已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长方、四足,高133厘米,重875公斤,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也因此更加身价不凡,成为比其他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核心代表,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艺术成熟期最具审美价值的青铜艺术品。

现代汉字中的“鼎”字虽然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多次变化,但仍然保留着“鼎”这一事物的风范和形体特点,其物其字几乎融为一体,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