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乘两位数优秀教案
老师在教《三位数乘两位数》这堂课之前,写好教案,才能让自己上出一堂优秀的数学了。下面是我带来的数学课文《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优秀教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一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方法 ,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待解决问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课外书吗?前几天老师买了一套少儿 百科 全书,付了128元,如果买2套付多少钱呢?5套呢?学校图书室要买12套,你能算出要付多少钱吗?
(前两个问题,学生口答,并说一说方法,在类比推理中,让学生理解求12套百科全书的价钱就是求128×12的积。)
2、学生进行估算,并 说说 想法。3、通过诱导,引入新课。
刚才每位同学都进行了估算,那么究竟128×12的准确答案是多少呢?面对新问题,我相信同学们各有高招,这节课我们一起借助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决今天遇到的新问题。(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自主探究,尝试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试着在练习本上算一算。有困难的,可以参考课本中的算法进行计算。
2、教师巡回指导,特别关注学困生。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估算,再尝试笔算,实现了估算、笔算的有机结合。同时,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 学习方法 ,较好地体现了“关注差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三、交流汇报、归纳解题策略
1、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算法,也听听别人的算法。
2、全班交流,汇总策略 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
(1)、充分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学生的解题策略可能有:
①128×10=1280 128×2=256 1280+256=1536 ②128×2=256 256×6=1536
③128×3=384 384×4=1536 ④利用竖式
(2)、通过比较,着重指导,从而理解算法,掌握方法。
(3)、请学生算一算128×13,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方法二、三的局限性,从而更好的体会学习竖式的价值。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不同方法的比较、算法之间内在联系的深入分析,从中逐步体验到竖式计算简洁、明白、通用、易查的优越性,体验到竖式计算的优越性和学习竖式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各种算法。感悟和选择出最优的方法。)
四、应用深化, 总结 学习方法
1、森林医生(题目略) 做完此题教师小结:仔细严谨,体现了我们学习数学的良好品质。
2、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题目略)
3、如果我班每位同学买这样一套少儿百科全书,书店给我们每套优惠15元,请算一算全班同学一共要付多少钱?
4、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样学会这些新知识的。
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师:王大伯在北京工作,过 中秋节 了,他很想念家中的亲人,决定在中秋与国庆双节期间回老家一趟,他买了12斤月饼,每斤45元,请同学们算一算王大伯买月饼一共花了多少钱?
(1)、让学生理清题意,找出题中的已知量和所求量。
(2)、根据已知量和所求量列出算式
(3)、全班齐做,然后指名口答其计算过程,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师:在回老家的时侯,他为了节约钱,决定不座飞机,座火车,当他到家时,他算了算,从北京到老家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那你们算一算从北京到王大伯老家有多少千米?
(1)由学生列出式子,师板书:145×12(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两位数乘两位,现在是几位数乘几位数了)
(2)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一)、估算
师:那你可以估算出145×12的大致范围吗?估算时,我们是先把一个数看成整十、整百,再进行估算。小组交流讨论,你是如何估算的?(小组交流讨论3分钟)
师:哪位同学把你的估算过程和想法跟我们分享一下呢?
生:把145看成150,150×10=1500,150×2=300,相加等于1800。所以我觉得,大约是1800千米,但比1800小。(一定有生可以得到)
(二)、笔算
师:这个同学很有想法哦,那他估得接近145×12的积吗?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145×12到底等于多少。那要如何准确算出145×12的积呢?
生:用竖式计算。
师:也就是笔算乘法(板书)
师:那么要如何用竖式计算145×12的积呢?先在你们的练习本上试着算一算。
(学生尝试计算,师巡视,找二三位同学板演并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生1:拆分法,145×2=290,145×10=1450,290+1450=1740【不排除会有学生这样做】
生2:竖式计算
(全班学生齐做,把学生做错的几种不同情况,板书在黑板上)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位同学的竖式,有什么不一样?你们觉得那位同学是正确的?
生:……
师:我们一起用计算器来验算一下积到底是多少?你算对了吗?
让板演正确的学生讲一讲“你是怎么算的”
师:那1与5相乘的积要写在哪位数位上呢?是个位上,还是十位上?为什么呢?
生:写在十位上,因为1在十位上,相同数位要对齐
(此处,学生的表述可能不规范,可能说,“在这里的1表示的是10”,师要予以引导,得到这个之后,师可以再结合145×12=145×2+145×10,让学生明白145×12竖式的算理)
师:那列竖式计算145×12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么算?
生:2乘以145,再算10乘145
师:积要写在哪里?为什么?
生:10乘145的积写在十位上,因为1在十位上,数位要对齐
师:最后写什么?
生:将两次乘积相加
师:那其他几个同学的竖式有问题吗?有的话,问题在哪里?
生:他没有乘以百位,……
(师要强调我们现在算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要记得乘百位,可以和45×12进行对比。)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45×12、的竖式有145×12什么不同?找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注意满十进一。
(四)、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比较
三、仔细琢磨,细心计算,巩固新知
1、49页做一做。(4名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余学生齐做,师巡视,辅导学困生,集体订正)
四、仔细想想,谈谈收获,归纳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
师:那现在哪个同学可以来帮我们小结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步骤和要注意的地方啊?
生:先分位相乘,再将两次乘积合并相加,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此处,生的表达可能不够规范,师应给予引导)
五、作业布置P50:1、3、4、6
↓↓↓↓↓下页更多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 反思 ↓↓↓↓↓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88页整理和复习,练习十七。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自觉整理数学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3.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应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乘法口算、估算和笔算等计算方法的联系,并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沟通联系
1.教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分组交流,完成后全班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逐步形成如下板书:
2.结合以上知识整理,边整理知识,边完成数学书88页1-4题。(依次出示以下各题及答案)
(1)出示教科书第88页第1题。
抽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最后让学生说说怎样口算最简便,引导学生说出:整百数乘整十数,只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显示)
(2)出示教科书第88页第2题。
指名学生口答,并说出估算方法,教师用显示相应内容。最后让学生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怎样估算。(学生回答后,显示。)
(3)完成教科书第88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可指名上台板演),显示答案,学生核对,并让学生说说每个题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学生汇报后,显示计算方法)
(4)完成教科书第88页第4题。
先分别让活到说说解题思路(根据学生的回答显示相应内容),再列式计算并汇报,教师板书。计算时注意提醒学生怎样算简便。
二、基本练习,巩固提高
1.完成教科书第89页第1、2题。(出示题目及答案)
学生独立口算,集体评议。第2题完成后,让学生说说积的变化规律。(显示规律)
2.完成教科书第89页第4题。(出示题目)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
教师:你是怎样估算他们大约走了多少米的?
学生1:我把187看成200,32看成30,由此得出他们大约走了6000。
学生2:我把187看成200,32不变,由此得出他们大约走了6400。
学生3:我把187看成190,32看成30,由此得出他们大约走了5700。
(展示以上三种估算方法。)
3.完成教科书第89页第5题。(出示题目及估算方法)
学生估算:24×365,可以把24看成20,365看成360,350或400都可以。
三、拓展练习,促进发展
出示教科书第90页的思考题。
教师:请认真看图、审题,说一说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觉得运费的多少会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1:运费少和路程有关。
学生2:运费少还和运的质量有关。(显示:与运费少相关的因素)
教师:分组讨论一下,往哪些仓库运费用会少一些?为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完成后指名汇报。
学生:如果把粮食运往3号和4号仓库,则运量大,费用肯定多。所以应把粮食往1号或2号仓库运输费用会少些。(显示)
教师:看来只要计算出运往1号仓库和2号仓库的总运量,就可以比较出谁了运费更少。怎样计算总运量呢?
学生:运输量可以用“运输吨数×路程”来计算。(如期学生不能说出,则由教师告知学生。)(显示)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按这种方法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并比较。
学生独立计算后汇报。
学生1:如果运到1号仓库,总运量是40×10+30×20+20×30=1600
学生2:如果运到2号仓库,总运量是50×10+30×10+20×20=1200。所以运往2号仓库运费最少。
四、全课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整理和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数学书89页3题,90页6、7、8题。
六、课外阅读
数学书91-92页:你知道吗?——奇妙的乘法。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课件演示)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十位的数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将直接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中来。
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相比,在算理和算法上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
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方法。
2、 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 难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23×30= 47×20= 42×19≈ 58×41≈
2、笔算34×62= 45×12=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默读题目,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出示洋葱视频,同学们观看。
三年级1班要去海岛,有三种选择,哪一种最合适呢?
2、怎样解答?
3、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4、怎样计算312×21:
(一)、估算 师:你们可以估算出312×21的大致范围吗?
小组交流讨论,你是如何估算的?
哪位同学把你的估算过程和想法跟我们分享一下呢?
生:把312看成300,300×20=6000,所以我觉得,第三种都合适
(二)、笔算 师:这个同学很有想法哦,那他估得接近312×21的积吗?
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312×21到底等于多少。
那要如何准确算出312×21的积呢?
生:用竖式计算。
师:也就是笔算乘法(板书)
师:那么要如何用竖式计算312×21的积呢?先在你们的练习本上试着算一算。
(学生尝试计算,师巡视,找同学板演并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生竖式计算 (全班学生齐做,把学生做错的几种不同情况,板书在黑板上)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位同学的竖式,有什么不一样?你们觉得那位同学是正确的?
师:那1与312相乘的积要表示什么呢?
生:选A,表示1个312,。
师:很好,那下面怎样去计算呢?个位算好了,那十位上该怎样去计算呢?十位的21 的2表示什么?2与312中的2相乘要写在什么位置呢?
写在十位上,因为2在十位上,相同数位要对齐 (此处,学生的表述可能不规范,可能说,“在这里的2表示的是20”,师要予以引导。
生:20乘312的积写在十位上,因为2在十位上,数位要对齐2 师:最后写什么? 生:将两次乘积相加
,
师:那么现在回到我们的问题上,我们应该选择哪个海岛呢?
三、仔细想想,谈谈收获,归纳小结
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生: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 师:那现在哪个同学可以来帮我们小结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步骤和要注意的地方啊?
生: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注意满十进一。
四、作业:
(1)数学书47页“做一做”。
(2)练习八1、2题。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即教材第47页、48页相关内容。
(二)教材分析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在学生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将《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算法都类比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时学习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而《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相比,在算理和算法上是一模一样的。因此,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究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有相应的提高,计算中就有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状况。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单价与总价的表达式,并能试着用此表达式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学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估算的方法,学会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在学习过程中能感受之前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与新知识间的联系,并能试着自主的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课堂学习学会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体验独立自主答题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及笔算格式。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七)教学准备
洋葱学院数学微课视频
1、 教学设计环节
(1) 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复习旧知
付老师周末想带你们去海岛玩,老师上周末去超市买了12斤糖果,每斤45元,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我买糖果一共花了多少钱?
(1)、让学生捋清题目意思,找出题目中的已知量和要求的量。
(已知量即条件:十二斤糖果,每斤45元。所求量即问题:共花了多少钱?)
(2)、根据已知量和所求量列出算式(12×45=540)
(3)、全班齐做,然后点学生口述其计算过程,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2、导入新知
付老师调查了有三个海岛可以选择
我们班有21人,每个人交了312元,我们可以去哪个海岛
(2)、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估算
学生试着先估算出312×21的大概范围,掌握估算的要领:估算时,我们是先把一个数看成整十、整百,再进行估算。再请小组讨论交换意见,说说你是如何估算的? ( 分组讨论3分钟)
2、笔算
如何准确算出312×21的乘积呢? (板书:笔算乘法)
请同学们先在草稿本上试着自己算一算。(学生尝试计算师巡视,找二三位同学上台板演并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3、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注意满十进一。
4、所以我们选择去迷之海岛
(三)谈谈收获,归纳总结
师生一起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先分别将数位相乘,再把两次乘积合并相加,这个过程要注意相应数位对齐,满十进一。
(四)作业布置
P49: 1、3、6
(五)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笔算乘法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内容上,教学目标基本达成。用合适的方法突破了重难点,三个典型笔算例题错误由学生自己找出,更有利于学生巩固新学知识点。但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忘记上课流程,需要几秒钟缓冲,衔接课堂的过渡语也是靠教学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引导学生。今后课前准备应当更加充分,考虑不同的突发状况和应对方法。
在教学过程上,有时候为了语言生动,追求语调高低起伏吸引学生注意,而对有些语句表述不是很清晰,可能会有后排同学听不清,在以后的教学中声音应当更加响亮清晰。
在教学策略上,感受到有学生答不上题对课堂没有参与感,我对这些同学提了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体会解出数学题后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自信心,让学生更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