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优化设计8古诗二首的答案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楼层 依傍 尽力 黄色 光照
火炉 香烟 挂着 山川 遥远
二、比一比,再组词。
人(人口) 尽(尽头) 衣(衣服) 欢(欢乐) 挂(挂面)
入(收入) 近(近处) 依(依靠) 欲(欲望) 桂(桂花)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层)楼 一(条)河 一(轮)红日 一(片)叶子
一(座)山 一(个)人 一(位)诗人 一(道)瀑布
四、补全下面的词语。
山(清)水(秀) (层)林(叠)翠 山(高)路(远)
(烟)消(云)散 名(山)大(川) (光)宗(耀)祖
五、仔细数一数,再按要求填空。
1.“楼”共13笔,第四笔是丶,部首是木。
2.“黄”共11笔,第六笔是横折,部首是黄。
3.“照”共13笔,第六笔是丿,部首是灬。
六、选择划线字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
A成直线的,跟“曲”相对 B挺直,使笔直 C公正的,正义的
2、白日依山尽。(A )
A挨着、靠着 B同意 C按照
3、黄河入海流 (B)
A参加到某种组织中 B进来或进去 C收入
4、欲穷千里目 (C)
A需要 B将要 C想要
七、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诗句描述的景象。
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八、连线。
1.白日依山尽天边的太阳沿着山头渐渐落下去了
2.黄河入海流奔腾不息的黄河水流向远方,流向大海
3.欲穷千里目要想把很远很远地方的景色全看在眼里
4.更上一层楼还要再登上一层楼
九、按课文的内容填空。
1、《登鹳雀楼》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这首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如果想得到更多的知识、道理,则要站得更高一些,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与高瞻远瞩的胸怀.
2、《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古诗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庐山瀑布的雄奇壮丽,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十、知识卡片。
1、鹳雀楼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历史文化名楼。
2、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一、复习导入,揭示新课。
《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看看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吧。
二、初读感悟,自主识字。
1、“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u”,“疏”是翘舌音。
2、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 味-未
三、学习古诗,感知诗意。
1、自由读诗,画出节奏。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再自由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一径深:一条小路长长的急走:快跑
3、多媒体出示,找出文中的景物。
4、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篱落疏疏一径深”:稀疏的篱笆旁边一条小路长长地伸向远方。
“树头花落未成阴”:树上的花落了,树叶还未长得茂盛,还未形成树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儿童匆匆忙忙地跑着追赶一只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黄蝶飞入菜花中,再也找不到了。
5、这么美的春天该怎么读呢?
(诗的前两句,朗读时语调可平稳柔和、轻慢有致,渲染农村宁静、柔美的环境气氛;第三句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奔跑追逐黄碟的喜悦心情;第四句“无处寻”读的较慢而稳,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人情感,培养想象力。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2)抽代表朗读,评价。
(3)体会诗人情感: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4)读了这首诗,看了插图,你能编个故事吗?
四、背诵诗歌。
突然小刚看见雨幕之中有一位老爷爷拄着拐杖正向这边走来,他飞快地向老爷爷跑过去,递上了小雨伞。(ˇˍˇ) 想~给老爷爷遮雨,可是他太矮了就是够不着。老爷爷说小朋友:“你真是一个乖孩子,不过你不用着急,这根拐杖可以借给你用一下。小刚看着拐杖恍然大悟,(ˇˍˇ) 想~对呀!我可以把拐杖接在雨伞上这样我就可以替老爷爷遮雨了。于是他就把拐杖接在了雨伞上,果然雨伞变长了。他高兴地给老爷爷递上了这把与众不同的雨伞,替老爷爷遮住了风雨。
轰隆隆的雷声好像在为他们奏乐,哗啦啦的雨声好像在为小刚的行为鼓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