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装饰 > 正文

吴歌刺绣什么意思

孝顺的导师
英勇的口红
2023-02-27 06:26:04

吴歌刺绣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
飘逸的香氛
文艺的衬衫
2025-08-16 23:09:13

吴歌刺绣的意思就是指刺绣。

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吴歌刺绣就是吴地民谣歌曲中的刺绣。

刺绣分丝线刺绣和羽毛刺绣两种。就是用针将丝线或其他纤维、纱线以一定图案和色彩在绣料上穿刺,以绣迹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它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

吴歌

吴地的民歌民谣俗称“吴歌”,是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吴歌产于江苏省东南部,是一种具有浓郁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学艺术,已有3200多年的历史。吴歌包括“歌”和“谣”,内容不仅包括情歌,还包括劳动、时政歌曲等。吴歌是文学史上吴地汉族民歌、民谣的总称,发源于江苏省东南部。苏州是吴歌创作和发展的中心地区。

最新回答
称心的红牛
年轻的溪流
2025-08-16 23:09:13

1、音乐织体和演唱形式

单声部民歌数量较多,壮、苗、侗、瑶、畲、高山等少数民族有二声部或三声部的民歌,汉族某些劳动号子中也有领、和相叠的多声部织体。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重唱、齐唱、领和结合等形式,其中以独唱居多。领和结合的形式主要出现在号子、田秧山歌以及部分舞歌中0。

其中有的是徒歌形式(如大部分山歌、号子和小调中的儿歌、摇儿歌、谣曲等),有的仅有锣鼓伴奏(一部分田秧山歌、劳动号子和舞歌),有的有旋律乐器伴奏(如小调中的时调、舞歌等)。

2、节拍

大体有自由节拍和规整节拍两种。前者多见于山歌和部分儿歌、吟唱调,后者多见于小调和号子。此外还有介乎两者之间的初步规整化的节拍,大多见于小调中的谣曲和一部分谣唱性的山歌。在哈萨克、藏等少数民族民歌中,有自由与规整两种节拍的复合形态。

规整节拍中,以2/4、4/4等居多,3/8、3/4、6/8拍和混合复节拍如5/8、7/8等,以及更多变化的复杂节拍都可见到。在有些少数民族民歌中,节拍不仅成为歌种的特征,而且成为该民族民歌的鲜明标志,如朝鲜族、维吾尔族民歌等。

3、音阶、调式

最常见的是五声音阶、七声音阶和五声性(即以五声为基音)七声音阶。有些地区有构成这一地区民间音乐独特风格色彩的特殊音阶。如陕西北部和中部有清角音和清羽音构成的七声音阶(当地戏曲曲艺艺人称为“苦音”调式)。湖南中部、东部地区有以微升徵和微升商音装饰的特殊音阶。此外,有些少数民族民歌还有自己独特的调式音阶。在汉族民歌中,徵调式最多,宫调式、羽调式次之,商调式再次之,角调式最少。

4、曲式

大多为单乐段结构,篇幅较短小,乐句与唱词句式大多相符。乐段内各结构部分大多以对称关系为基础,功能清晰。有些表演性较强的小调,常将几个不同的曲牌联缀演唱,构成二乐段的或多乐段的套曲,前者如《闹五更》,后者如《姑苏风光》(又名《大九连环》)等,它们已带有曲艺音乐的表现特点。此外,许多田秧山歌和劳动号子,由于劳动条件的需要,以致篇幅较长,结构较庞大。

5、衬词和衬腔

这是为中国民歌所常用的一种特殊的歌曲表现手段。衬词最初来自语气词、感叹词或象声词等,本身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表达感情的作用。当民歌的曲调发展受到一般唱词陈述的束缚时,便往往利用衬词使旋律得到更大的发挥。配唱衬词的片断叫做衬腔,衬腔有大有小,构成完整乐句的衬腔,称为“衬句”。

拓展资料:

民间流行的、赋予民族色彩的歌曲,称为民谣或民歌。民谣的历史悠远,故其作者多不知名。民谣的内容丰富,有宗教的、爱情的、战争的、工作的,也有饮酒、舞蹈作乐、祭典等等。民谣表现一个民族的感情与习尚,因此各有其独特的音阶与情调风格。如法国民谣的蓬勃、意大利民谣的热情、英国民谣的淳朴、日本民谣的悲愤、西班牙民谣的狂放不羁、中国民谣的缠绵悱恻,都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气质与色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民谣

雪白的楼房
无私的哈密瓜
2025-08-16 23:09:13

正常

民谣吉他的黑色护板是起到保护面板的作用,在使用吉他指弹弹奏或是扫弦中可以防止被刮花。黑色护板揭掉也是可以的,不会留印。

民谣吉他的黑色护板还可以进行更换的,护板是灵活使用的,不会对吉他造成影响。另外安装黑色护板或不安护板吉他弹出的音色是不同的,喜欢原声可以不安装护板。

扩展资料

弹奏吉他注意事项:

1、在不能准确的完成乐曲的每一乐句的节奏下,先不要做自由式的处理。

2、任何一个基础动作练习不好,都会导致将来的一系列问题。

3、为一首乐曲确定指法前非常谨慎,指法对弹奏的影响比一般习琴者认为的要重要的多。

4、不要随意的否定或接受书上其他弹奏者的指法标注。

5、一个不好的指法常常包含了指法连用,安排指法时候要特别的注意。

6、每个阶段以至每次的练习都要有清晰的目的。

任性的砖头
腼腆的香烟
2025-08-16 23:09:13

要鉴赏一件瓷器的收藏价值,就要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以及瓷器的技术水平。首先要看瓷器的整体造型是不是大气端庄,然后是底足的工艺水平,还有瓷器的花纹的绘制,它的绘制手法是不是纯熟和老练,最后要看一些细节,能把细节做好的瓷器的工艺水平也不会差。

一、清朝前期国家政权非常稳定,政府投入大量精力于烧制瓷器,此时中国的瓷器在这个时候进入一个高峰期,乾隆后期逐渐衰退。生产经过康熙乾隆盛世,到了嘉道时期瓷器胎骨与乾隆相比略粗松一点,百度无大异,而新仿之胎骨不是过白过细,就是过于粗糙,有时还可见颗粒状物。从釉面看,嘉道瓷器釉面普遍有“细桔皮釉”及轻微的“波浪釉”现象,从侧面视之尤为明显。

清中期民窑瓷器

二、从道光至光绪瓷器造型的线条和曲线渐变生硬,且常见棱角,无圆润秀美之感,胎体渐厚显笨拙。

三、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主流还是以稳定的纯正蓝色居多,色调沉着不飘浮,纹饰清晰,到后期青花呈色有青蓝、淡蓝、灰蓝等各色。

四、清中期施釉较厚为多,薄釉较少。

五、嘉庆青花色调较稳定,但由于政府的不关注瓷器烧制出现势衰现象,器物上的青花暗淡漂浮的现象,而且青花品种减少,质量降低,尤其是青花釉里红产品,普遍施釉稀薄,釉色灰暗,青花也有晕散现象。

六、道光青花瓷呈色与嘉庆基本相同,蓝色不甚鲜亮,无凝聚斑点和晕散现象,有飘浮感。

七、嘉、道两朝在装饰绘画上类似,出现画面层次少,画意呆板,尤其人物只是有形却无神。

八、雍正、乾隆时期青花瓷上画的最多的一个图案是“缠莲枝”,有“清廉”和“青出于蓝”的代表意义,嘉、道以后,偷工减料,缠莲枝画的非常简单,原本枝条蔓蔓的缠莲枝化成如同勾子一样的花,简称“勾子莲

怡然的帽子
平常的宝马
2025-08-16 23:09:13
北方民歌区主要处于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以蒙古族民歌为代表。蒙古族历来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民歌可分“长调”、“短调”两大类,“长调”民歌主要流行于东部牧区以及阴山以北地区,特点是字少腔长,富有装饰性,音调嘹亮悠扬,节奏自由,反映出辽阔草原的气势与牧民的宽广胸怀。牧歌、思乡曲、赞歌等大多属于长调。闻名的曲目有《辽阔的草原》、《牧歌》等。“短调”主要流行在西部、南部半农半牧区,其特点是结构短小,节奏规整,不少叙事歌、情歌、婚礼歌都属于“短调”。著名的短调民歌有《森吉德马》、《小黄马》等。草原文化民歌的共性是表现出草原牧民的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情感与性格。此外,在西蒙还有一种“蒙汉调”(蛮汉调),它是蒙、汉两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相互吸收,相互交流的产物。流行于河套一带的“爬山调”也是蒙、汉民族共同喜爱的歌种。

斯文的煎饼
健康的香烟
2025-08-16 23:09:13

民谣就是民间流行的具有歌谣体特征的歌唱形式,表现内容广泛,主要是诠释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根据 不同的内容分为校园民谣、都市民谣等。

民谣的内容丰富,有宗教的、爱情的、战争的、工作的,也有饮酒、舞蹈作乐、祭典等等。民谣表现一个民族的感情与习尚,因此各有其独特的音阶与情调风格。

如法国民谣的蓬勃、意大利民谣的热情、英国民谣的淳朴、日本民谣的悲愤、西班牙民谣的狂放不羁、中国民谣的缠绵悱恻,都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气质与色彩。

民谣即为流行音乐,或商品音乐。是一种在民间广泛传播的,以娱乐性和商品性为主要特性的音乐作品。

它区别于以追求高雅艺术体验为目的而创作而局限于有一定音乐修养的群体中的音乐作品。民谣的特点决定了它广泛的受众面,也让许多民众在毫无乐理知识的情况下,充分享受音乐所带来的美好体验,因而得以广泛传播。这也是民谣的优势所在。

扩展资料

民谣的作用

1、教育传承

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中,流传着歌唱长篇叙事诗,历史诗的民歌,例如彝族的‌“梅葛”、苗族的‌“古歌”、瑶族的‌“盘王歌”、哈尼族的‌“开天辟地歌”、景颇族的‌“木瑙斋瓦”、独龙族的‌“创世纪”、傈僳族的‌“木刮基”等等。

这些歌曲记述了有关宇宙与人类起源的古代神话和传说,先民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认识以及历史、生产、生活和礼仪知识。这些歌曲曲调起伏较小,吟诵性强,篇幅长大,有的歌词长达数万行。一般需要数小时,甚至几天才能唱完。这些歌曲多在节日、祭祀或婚丧礼仪中由巫师或德高望重的老人主唱,气氛肃穆。

2、人生礼仪

人生有四个最重要的阶段,即诞生、成年、婚姻和死亡。在我国许多民族中,民歌贯穿于这四大礼仪。例如彝族接生婆所唱的《秧子歌》,广西壮族男子18岁成年时所唱的《十八岁之歌》。

蒙古族、普米族的婚礼歌曲,哈萨克族、侗族、彝族、哈尼族、土家族、汉族的《伴嫁歌》(或‌“哭嫁歌”)、壮族、苗族、普米族的丧葬歌曲等等。

3、祭祀驱邪

在一些民族中,民歌常用于祭祖活动,以及由巫师、神婆主持的祭神驱邪、除病免灾的仪式。例如傣族的‌“祭神调”、‌“师娘调”、‌“卜卦调”。侗族的‌“踩堂歌”(侗语叫‌“多耶”或‌“耶”)等等。

民谣的历史悠远,故其作者多不知名。民谣的内容丰富,有宗教的、爱情的、战争的、工作的,也有饮酒、舞蹈作乐、祭典等等。民谣表现一个民族的感情与习尚,因此各有其独特的音阶与情调风格。

如法国民谣的蓬勃、意大利民谣的热情、英国民谣的淳朴、日本民谣的悲愤、西班牙民谣的狂放不羁、中国民谣的缠绵悱恻,都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气质与色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谣

谦让的奇迹
称心的超短裙
2025-08-16 23:09:13

1、《小白菜》

《小白菜》是一首流传在我国河北等北方的一首民歌小调,它以非常优美的音乐素材和洗炼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天真的农村贫苦幼女的形象。深刻地表现了一个失去亲娘而受人虐待、孤苦无依的女孩悲伤痛苦的心情,也是对旧社会不合理的家庭关系的控诉。

2、《小看戏》

“小看戏”属于广泛流行于北方的俗曲,源自清乾隆、道光年间的“霓裳续谱”和“白雪遗音”等俗曲集中所记载的“剪靛花调”。“剪靛花调”所唱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大多是反映生活情趣、游嬉欢娱的情节,因其曲调形式比较灵活,变化形态较多,曾出现在各种类型的音乐型式中。剪靛花调”唱“小看戏”的题材普遍出现于华北、东北地区,而东北流行的“小看戏”尤有特点。

3、《沂蒙山小调》

《沂蒙山小调》是一首山东省的经典民歌,属于小调。诞生于山东临沂沂蒙山望海楼脚下的费县薛庄镇上白石屋村。它的前身是1940年由驻沂蒙山区抗大文工团团员李林和阮若珊等人采集创作的《反对黄沙会》。

1953年秋,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的副团长李广宗、研究组组长王印泉、乐队队长李锐云重新修改记谱,将原来歌词中的抗日主题,改为歌颂家乡的主题,后面又续加了两段歌词,定名为《沂蒙山小调》,从此沂蒙山小调正式版本诞生。

4、《五哥放羊》

《五哥放羊》是一首著名的山西民歌小调,广泛流传于晋西北、陕北、宁夏东北、陇东及内蒙古西部一带。这些地区社会文化历史有许多共性特征,其具体地域就是我国传统语境中所说的“塞上”(即长城内外),多属于方言划分中的晋语区。因此,也就流传着相当数量的同文学或同音乐主题的民歌,《五哥放羊》是其中之一。此曲经民间艺人丁喜才改编后,由上海音乐学院鞠秀芳于50年代在国际上唱红。

5、《绣金匾》

《绣金匾》是一首抗日战争时期,流行于陕甘宁边区后来传至全国的传统民歌。这首歌是以甘肃庆阳民歌为基础改编的,抒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毛主席、朱总司令、周恩来总理的热爱,以及对人民子弟兵——八路军的深厚情意。建国后,经过歌唱家李谷一,郭兰英演唱之后流传进了千家万户。

高挑的火
高挑的鸡翅
2025-08-16 23:09:13

1、劳动歌

劳动歌包括各种号子、夯歌、田歌、矿工歌、伐木歌、搬运歌、采茶歌等所有直接反映劳动生活或协调劳动节奏的民歌。

它是一种由体力劳动直接激发起来的民间欧谣。它伴随着劳动节奏歌唱,与劳动行为相结合,具有协调动作、指挥劳动、鼓舞情绪等特殊功能。如:福建民歌《采茶扑蝶》、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

2、时政歌

时政歌以民谣居多。它一般篇幅短小,句数和字数都比较自由,没有固定的格式。鲜明性是其主要特点。如“骑虎不怕虎上山,骑龙不怕龙下滩,决心革命不怕死,死为人民心也甘”,语言坚定有力,毫无矫饰晦涩之处。

3、仪式歌

是伴随着民间礼俗和祀典等仪式而唱的歌。它产生于人们对自然力的威力尚不认识而对语言的力量又很崇拜的时候,即幻想用语言去打动神灵,用以祈福、免灾。

4、诀术歌

是巫婆、神汉进行巫术活动时唱的歌,如“天灵灵‘’。

地灵灵……”之类,也包括用以医病的咒语、如“天皇皇,地皇皇”。

节令歌是对某种节日或对时令描述的歌,它常与舞蹈和游艺相结合。

5、礼俗歌

经常被用于男婚女嫁、贺生送葬、新屋落成、迎宾待客等场合。如《哭嫁歌》、《妈妈的女儿》等。

把典歌是在重大的庆典时吟唱的祈祷性的民歌,它根据祭祀和庆典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内容,如播种祭、收获祭、颂租祭、招魂祭等。人死了,也有丧歌,以表示生者对死者的哀思。

优雅的楼房
纯真的向日葵
2025-08-16 23:09:13
民间歌曲或民间歌曲,受人喜爱,具有民族色彩。民歌的历史远不是人们所熟知的。民歌的内容丰富,包括宗教、爱情、战争、工作、饮酒、舞蹈、音乐、仪式等等。

民谣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感情和习惯,所以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尺度和风格。

民谣分类

校园民谣:校园民谣,广受学生的喜爱,在校园里广受欢迎,校园生活和学生的思想或情感的创造,或称为“校园民谣”、“现代民歌”、“乐府民俗”等。校园民间活力,丰富校园的味道,没有装饰,完全是直率性情,听起来非常感人,它生动地反映了大学生的生活,展示了年轻的生机与活力,青春活力和诗意的浪漫,整体风格简单明快,积极,充满活力,深受人们喜爱。校园民谣是音乐领域的一种特殊现象。

英国民谣:起源于中世纪晚期的英国民间音乐,被称为12和13世纪,在14世纪和15世纪盛行,在18和19世纪复兴,是英国最古老的诗歌形式之一。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英国民间和苏格兰民间。

反民谣:反情歌的意思不是反对民谣,而是强调不整合。这是一种融合了民间和朋克音乐的音乐形式,他继承了朋克音乐的强烈社会价值。

民谣

《罪恶的黑手》

刚才我从街头过,

听到一群村儿唱歌,

他们用手指着太阳,

脚跺着地,齐声高唱。

·提到这支歌真叫人心惊,

曾使得一个暴君投身火坑,

今天它来得真也奇怪,

今天是一个什么世界?

总结

我认为《罪恶的黑手》是一个很好的歌谣,它是对当时现实的有一种力攻击。

端庄的小松鼠
陶醉的白云
2025-08-16 23:09:13
错的,元代景德镇才出现官窑

景德镇官窑最早可追溯至元代,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在景德镇悠久的制瓷历史中,官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集中了大批的优秀工匠,而且在烧造中不惜工本,对提高景德镇的制瓷技术、瓷器质量,促进陶瓷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元代的景德镇官窑

“枢府”是“枢密院”的简称。唐朝代宗(763-779年)初设枢密使,宋代以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关,元代沿袭其制。元朝于至元十五年(1278年)在景德镇设“浮梁瓷局”,元枢密院在景德镇定烧具有“枢府”款的卵白釉瓷器。

“枢府”瓷的特征为:枢府瓷和青白瓷同样为白胎,但相对来说,比青白瓷为厚;枢府瓷釉,变青白色为卵白色(更偏白,而近似鹅蛋色);枢府瓷器形以盘、碗、执壶和高足杯为多见,极少大件器,最典型的枢府器,其碗为小底足。枢府瓷中的折腰器,是突出的造型,枢府瓷盘、碗的底足均为露胎,足壁厚,削足规整,有的底心有乳丁突起,且有明显旋纹(国家文物总局编文物教材,冯先铭主编《中国陶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1年5月第5次印刷,P499—450)。元代成功烧造出青花瓷,创造出了釉里红及青花釉里红装饰,其他色釉如红釉、蓝釉、金釉等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对各种呈色剂的发色规律已有熟练的掌握,使景德镇瓷器装饰异彩纷呈,从而结束了元代以前瓷器的釉色主要是仿玉类银的局面,把瓷器装饰推进到釉下彩的新时代,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瓷器之特色。

在元代,景德镇窑有官用、民用之分(但据前述,元代的官窑和明清时期的官窑有着本质的区别,此时的官窑可以说是蕴含在民窑之中),反映了等级观念和不同的生活趣味。 《元史,顺帝纪》记载至元二年(1336年)夏四月丁亥的禁令: “禁服麒麟、鸾凤、白兔、灵芝、双角五爪龙、八龙、九龙、万寿、福寿字、赭黄等服”。反映在元朝景德镇瓷器中,则民间不得绘制和使用五爪龙纹瓷器。根据考古调查,在景德镇湖田“(南河)南岸刘家坞的折腰碗和小足盘足多外撇,内壁多印有‘枢府’二字,高足杯内壁的印花龙纹有五爪的,印证《元史》这类器物应为当时的官用器;北岸的在造型上虽较相近,但足壁多垂直,内壁无款识,龙只为三爪、四爪,当为民用商品” (刘新园等《景德镇湖田窑考察纪要》, 《文物》,1980年11期)。 “枢府”器(卵白釉瓷)不仅元朝‘枢密院’等上层使用,普通百姓也普遍使用,这与元朝人的生活习惯与喜好有着密切关系。枢府器不单单是元朝人的生活器具,而且是元朝人的审美的重要对象,其本身也是元朝人审美时尚与情趣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