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的设计思维
一、什么是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是一个以人为中心解决问题的方法论,通过从人的需求出发,为各种设计挑战寻求创新解决方案,并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IDEO设计公司总裁蒂姆·布朗曾在《哈佛商业评论》定义:
设计思维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精神与方法,考虑人的需求、行为,也考量科技或商业的可行性。
通过“感性分析”,并注重“了解”、“发现”、“构思”、“执行”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设计思维它具有系统化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复杂的设计问题。
设计思维框架由 IDEO 开发出来,通过五步来实现设计思维的价值:同理心-需求定义-创意构思-原型-测试,这个方法的核心是关注同理心,或者使用初学者的心态,让自己沉浸在用户体验中,以发现深层需求。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很好的解决产品问题,那么在后面模块中我会像大家详细介绍每个阶段。
二、为什么我们需要设计思维
我们每天面对各种业务需求,各种设计挑战,然而我们每天的灵感是有限的,如何才能保证我们的每次产出符合业务的需求,符合一些新趋势,符合目标用户。
首先我们要清楚我们在公司存在的价值是什么?那就是帮助公司解决商业上的设计问题,如果我们不具备严谨思维逻辑,那么设计很难保证每次都出彩,如果没有创新,那么公司也很难向前走。
对于我们自己,我们的竞争力在哪?在互联网行业里面,发展变化快,如果不具备一些系统思考问题方法,我们将会走得艰辛,面对每天接踵而来的种需求会很苦恼。
就如前面所言:我们的创意灵感是有限的,需要通过一些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来帮助自己提升解决设计问题的速度。那么设计思维是一个很好的创新工具包,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难题
设计思维在国外一些大公司团队都在使用它来解决一些商业上的设计挑战,包括知名的设计公司 IDEO和IBM这样的大企业还有Google和apple,目前对于我们而言,这种能力必不可少。
三、设计思维的现状
国内很多知名互联网公司设计团队都在倡导设计思维理念,因为设计思维帮助企业成长,帮助设计师很好的解决设计问题。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反应:现在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同一类型app,基本很难去区分产品调性,很多应用看起来都一个样子;我理解是设计思维被误用或者是使用不准确,且我们可以去思考为何会有同质化?
对此我前段时间在思考,把设计思维分为两种:传统型和新设计思维
传统设计思维模型:发现问题 – 形成设计想法 – 竞品分析 – 设计策略 – 原型 – 测试
虽然步骤看着没啥问题,但是其实忽略最重要的一点——同理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新设计思维模型:同理心(以人为本,用初学者心态去看产品,我们要和用户在一起)- 需求定义 – 构思方案 – 原型设计- 测试
这种模型开篇就以人为本,从根源出发去解决问题,最关键点,要和用户在一起,去观察用户使用产品的状态细节。
最后,设计思维虽然给我们带来负面的影响,但是我们不能这样去否定它的价值,大部分时间能够很好帮助我们设计师成长,快速准确解决设计问题,同时我们也需要认清方向,解决问题的目标用户,不管用任何方法,我们都要记住我们的初心,我们的用户是谁,我们要和用户在一起,去感同身受的去发现问题背后的原因
设计师具备的创造性思维,有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发散思维,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逆向思维,集合创造性思维,辐合思维。
抽象思维是运用抽象的概念进行设计的方法,它比较偏重于抽象概念,是以表面现象为一定的基础并,可以脱离表面现象,进行设计创造。但只有当形象思维达到一定的境界,抽象思维才能表现出来,才能进行创造性思维。
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以形象作为媒介的思维,通过形象来进行合乎逻辑的思维设计,其特征有形象性,逻辑性,情感性和想象性。但只有当想象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才能产生创造性的思维。
灵感思维。灵感思维是借助某种因素来进行启示,诱突如其来的创造灵感,及时捕抓设计灵感的火花,得到新的设计方案。
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通过一个思维起点,向许多方向的扩展设计思维方式。要想有一个非常好的发散思维,你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科学理论。
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是通过对记忆中的物体进行新的加工和设计,形成新的设计图形,它具有具体与抽象,有未来与科幻的巧妙结合。
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指采用和常人或者自己原来的想法相反的方向,或者观点相反的方向来进行新的设计创造。这类思维创造具有新颖 奇特,极具个性的特点。
集合创造性思维。集合创造性思维是为了开发创造新的产品啊,独有的设计方式,从两个人以上进行集中讨论,激发每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最优的方法。
辐合思维。从多个不同的方向,对目标进行思考,从而寻找最佳方法和方法。
设计师都有自己的审美,这个是个人通过多看好的作品慢慢积累出来的;而科学的设计思维流程、系统的思考问题方式,让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作品不仅符合大众审美,同时也符合用户、商业诉求。设计师需要平衡好这几点。
设计思维模型不止是单一的一个思维模型,包含了3种思维模型, 设计思维、用户思维和产品思维 。
设计规范是做设计的第一步,必须要牢记;比如iOS设计规范中,常用的导航栏高度,常用的表格视图高度,页面中常用的设计字体字号,不同分辨率的适配;谷歌的material规范,并且了解它在系统层面和iOS的差异化。这些基础的设计规范,都是设计思维。
设计师必须具备审美,了解用户心理学,设计排版中基础常用的格式塔原理,都属于设计思维。
(1)相似性原则:人们潜意识会把更贴近、更紧密的事物归属到一组中;
如下图淘宝导航栏菜单运用了相似性原则,根据产品类别一致,进行同类产品分类。
(2)封闭性原则:人的视觉系统会自动尝试将敞开的图形关闭起来,从而将其感知为完整的物体而不是分散的碎片。
如下图:海报中的字体,文字部分有一些被遮挡了,但是我们会自动脑补出完整的字体画面。
(3)连续性原则:视觉感知系统会倾向于感知连续性的形式,而非离散的碎片。
如下图:界面设计中,经常会出现卡片在整屏中被截断的情况,但是我们还是会认为它和右边是一组的。
(4)焦点原则:少即是多,一个面只有一个焦点,在界面中核心的地方,放重要的信息,引导用户去点击关注。
如下图:苹果官网的设计,运用了一个焦点,引导用户关注文案和购买信息。
(5)地面原则:我们的大脑会将视觉区域划分为主体和背景,主体包含场景中占据注意力的元素,其它都为背景。
如下图:我们视觉会自动将浅绿色作为背景,页面中的图形构成的数字和文案等会当作主体,用户的注意力都在上边,所以在做设计的时候,需要营造空间和层次感。
成熟的设计中,好用比好看更重要,做设计不应该一味的追求精致的页面表现效果,而忽略产品定位和用户诉求。我们需要明确我们设计的每一个页面,都是以满足用户完成任务为第一优先级,其次是考虑产品整体和品牌。
做设计的时候,我们会参考竞品做出规范、精致的商品图,但是实际上线后,会出现很多复杂的情况。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我们需要帮用户思考文案很多、标签很复杂或者有广告应该如何展示。定义好设计规范,可以帮助我们考虑出所有的使用场景,对内容负责,对落地负责。
设计趋势和手法有很多种,我们不能只了解单一的扁平化风格。
(1)纹理风格,常用于电商视觉层次的装饰,可以很好地将视觉层次丰富起来。
(2)手绘简笔风格:手绘风格会增加更多的趣味性和故事性在界面中。
设计趋势和手法有很多,并不只是上边举例的2种,我们要时刻关注流行趋势,并灵活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
用户体验包含了5要素:
(1)表现层:界面中可以看到的颜色、图标形状、图片等一些可视化的图形或文字;
(2)框架层:按钮、控件、照片和文本区域的位置,用于优化设计布局,达到高效;(信息在页面中怎样去展示的)
(3)结构层:用来设计用户的任务流程,以及类目区分(分类展示所有的功能,即信息架构图)
(4)范围层:特性和功能构成了范围层,是各种功能的合集。(需求包含的所有功能)
(5)战略图:即公司整体战略;产品的定位、用户的定位,经营者和用户的目标。
视觉设计只是一个产品设计的很小一部分,所有的产品都要围绕用户体验的5要素逻辑去设计,了解产品设计背后的规则和逻辑。
设计思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解决复杂问题的创新方法,它利用设计者的理解和方法,将技术可行性、商业策略与用户需求相匹配,从而转化为客户价值和市场机会。
作为一种思维的方式,设计思维被普遍认为具有综合处理能力的性质,能够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能够催生洞察力及解决方法,并能够理性地分析和找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设计思维是一种方法论,用于为寻求未来改进结果的问题或事件提供实用和富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在这方面,它是一种以解决方案为基础的,或者说以解决方案为导向的思维形式,它不是从某个问题入手,而是从目标或者是要达成的成果着手,然后通过对当前和未来的关注,同时探索问题中的各项参数变量及解决方案。
但现在绝大多数设计师把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学习范围都局限在设计和设计师身上,并且他们又是一群对自己期望很高的人,他们希望能够给这个世界带来改变,但事实并非如此。
一个优秀的设计师究竟该有什么样的思维呢?
设计师思维是必须具备的基础思维。设计师给客户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时,要具备辨别是否好看,是否专业,是否适合运用到实际当中,是否有呼吁品牌的推广与实现销售的能力?
在普通人眼里优秀的作品或许在设计师眼里觉得很普通,普通人更多的是注意作品给他们带来的直观感受,而设计师则要透过作品了解到设计动机、设计技巧、设计能力等等。而如果一个设计师思考的角度、辨别的能力与普通人无异,那就不具备设计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