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 这轮系的题怎么做
最后三步还是从转化传动比公式来的。n1-nH/n3-nH这是假定系杆H反转nH后则各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仍保持不变(参考理论力学相对运动),于是周转轮系便可视为定轴轮系,这种假想定轴轮系叫做转化)。1)在这个中把轮3固定下来,就是n3=0,于是公式变为i13H=n1-nH/0-nH=-n1/nH+nH/nH=1-n1/nH=1-i1H;于是i1H=1-i13H=1-(-Z3/Z1)=1+61/27≈3.26; n1-nH/-nh=1-i1H: n1-nH=nH*i1H-nH. n1=nH*i1HnH=n1/i1H=6000/326≈1840r/min. 除了转化公式外其实都是代数演算很简单。有问题再讨论。
周转轮系的特点就是具有行星轮和行星架,因此先找行星轮和行星架(注意,行星架往往可能是轮系中其他功用构件兼任),每一个行星架,连同行星架上的行星轮和与行星轮相啮合的太阳轮组成一个周转轮系,定轴轮系就好找了,直接找固定的轮,这儿你仔细看看书上那几道例题就明白了
传递功率 P=5.741(kW)
传递转矩 T=484.37(N·m)
齿轮1转速 n1=113.18(r/min)
齿轮2转速 n2=25.15(r/min)
传动比 i=4.5
原动机载荷特性 SF=轻微振动
工作机载荷特性 WF=均匀平稳
预定寿命 H=10000(小时)
三、布置与结构
结构形式 ConS=闭式
齿轮1布置形式 ConS1=对称布置
齿轮2布置形式 ConS2=对称布置
四、材料及热处理
齿面啮合类型 GFace=硬齿面
热处理质量级别 Q=ML
齿轮1材料及热处理 Met1=45<表面淬火>
齿轮1硬度取值范围 HBSP1=45~50
齿轮1硬度 HBS1=48
齿轮1材料类别 MetN1=0
齿轮1极限应力类别 MetType1=11
齿轮2材料及热处理 Met2=45<表面淬火>
齿轮2硬度取值范围 HBSP2=45~50
齿轮2硬度 HBS2=48
齿轮2材料类别 MetN2=0
齿轮2极限应力类别 MetType2=11
五、齿轮精度
齿轮1第Ⅰ组精度 JD11=7
齿轮1第Ⅱ组精度 JD12=7
齿轮1第Ⅲ组精度 JD13=7
齿轮1齿厚上偏差 JDU1=F
齿轮1齿厚下偏差 JDD1=L
齿轮2第Ⅰ组精度 JD21=7
齿轮2第Ⅱ组精度 JD22=7
齿轮2第Ⅲ组精度 JD23=7
齿轮2齿厚上偏差 JDU2=F
齿轮2齿厚下偏差 JDD2=L
六、齿轮基本参数
模数(法面模数) Mn=5.5(2)(mm)
端面模数 Mt=5.50000(mm)
螺旋角 β=0.00000(度)
基圆柱螺旋角 βb=0.0000000(度)
齿轮1齿数 Z1=19
齿轮1变位系数 X1=0.00
齿轮1齿宽 B1=45.876(mm)
齿轮1齿宽系数 Φd1=0.439
齿轮2齿数 Z2=86
齿轮2变位系数 X2=0.00
齿轮2齿宽 B2=45.876(mm)
齿轮2齿宽系数 Φd2=0.097
总变位系数 Xsum=0.000
标准中心距 A0=288.75000(mm)
实际中心距 A=288.75000(mm)
中心距变动系数 yt=0.00000
齿高变动系数 △yt=0.00000
齿数比 U=4.52632
端面重合度 εα=1.68932
纵向重合度 εβ=0.00000
总重合度 ε=1.68932
齿轮1分度圆直径 d1=104.50000(mm)
齿轮1齿顶圆直径 da1=115.50000(mm)
齿轮1齿根圆直径 df1=90.75000(mm)
齿轮1基圆直径 db1=98.19788(mm)
齿轮1齿顶高 ha1=5.50000(mm)
齿轮1齿根高 hf1=6.87500(mm)
齿轮1全齿高 h1=12.37500(mm)
齿轮1齿顶压力角 αat1=31.766780(度)
齿轮2分度圆直径 d2=473.00000(mm)
齿轮2齿顶圆直径 da2=484.00000(mm)
齿轮2齿根圆直径 df2=459.25000(mm)
齿轮2基圆直径 db2=444.47461(mm)
齿轮2齿顶高 ha2=5.50000(mm)
齿轮2齿根高 hf2=6.87500(mm)
齿轮2全齿高 h2=12.37500(mm)
齿轮2齿顶压力角 αat2=23.315988(度)
齿轮1分度圆弦齿厚 sh1=8.62954(mm)
齿轮1分度圆弦齿高 hh1=5.67846(mm)
齿轮1固定弦齿厚 sch1=7.62876(mm)
齿轮1固定弦齿高 hch1=4.11157(mm)
齿轮1公法线跨齿数 K1=3
齿轮1公法线长度 Wk1=42.05539(mm)
齿轮2分度圆弦齿厚 sh2=8.63890(mm)
齿轮2分度圆弦齿高 hh2=5.53945(mm)
齿轮2固定弦齿厚 sch2=7.62876(mm)
齿轮2固定弦齿高 hch2=4.11157(mm)
齿轮2公法线跨齿数 K2=10
齿轮2公法线长度 Wk2=160.87348(mm)
齿顶高系数 ha*=1.00
顶隙系数 c*=0.25
压力角 α*=20(度)
端面齿顶高系数 ha*t=1.00000
端面顶隙系数 c*t=0.25000
端面压力角 α*t=20.0000000(度)
端面啮合角 αt'=20.0000001(度)
七、检查项目参数
齿轮1齿距累积公差 Fp1=0.05448
齿轮1齿圈径向跳动公差 Fr1=0.04474
齿轮1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 Fw1=0.03187
齿轮1齿距极限偏差 fpt(±)1=0.01845
齿轮1齿形公差 ff1=0.01481
齿轮1一齿切向综合公差 fi'1=0.01995
齿轮1一齿径向综合公差 fi''1=0.02607
齿轮1齿向公差 Fβ1=0.01477
齿轮1切向综合公差 Fi'1=0.06929
齿轮1径向综合公差 Fi''1=0.06263
齿轮1基节极限偏差 fpb(±)1=0.01734
齿轮1螺旋线波度公差 ffβ1=0.01995
齿轮1轴向齿距极限偏差 Fpx(±)1=0.01477
齿轮1齿向公差 Fb1=0.01477
齿轮1x方向轴向平行度公差 fx1=0.01477
齿轮1y方向轴向平行度公差 fy1=0.00738
齿轮1齿厚上偏差 Eup1=-0.07380
齿轮1齿厚下偏差 Edn1=-0.29520
齿轮2齿距累积公差 Fp2=0.10577
齿轮2齿圈径向跳动公差 Fr2=0.06733
齿轮2公法线长度变动公差 Fw2=0.04593
齿轮2齿距极限偏差 fpt(±)2=0.02104
齿轮2齿形公差 ff2=0.01941
齿轮2一齿切向综合公差 fi'2=0.02427
齿轮2一齿径向综合公差 fi''2=0.02967
齿轮2齿向公差 Fβ2=0.00630
齿轮2切向综合公差 Fi'2=0.12518
齿轮2径向综合公差 Fi''2=0.09426
齿轮2基节极限偏差 fpb(±)2=0.01977
齿轮2螺旋线波度公差 ffβ2=0.02427
齿轮2轴向齿距极限偏差 Fpx(±)2=0.00630
齿轮2齿向公差 Fb2=0.00630
齿轮2x方向轴向平行度公差 fx2=0.00630
齿轮2y方向轴向平行度公差 fy2=0.00315
齿轮2齿厚上偏差 Eup2=-0.08417
齿轮2齿厚下偏差 Edn2=-0.33669
中心距极限偏差 fa(±)=0.03868
八、强度校核数据
齿轮1接触强度极限应力 σHlim1=960.0(MPa)
齿轮1抗弯疲劳基本值 σFE1=480.0(MPa)
齿轮1接触疲劳强度许用值 [σH]1=0.0(MPa)
齿轮1弯曲疲劳强度许用值 [σF]1=0.0(MPa)
齿轮2接触强度极限应力 σHlim2=960.0(MPa)
齿轮2抗弯疲劳基本值 σFE2=480.0(MPa)
齿轮2接触疲劳强度许用值 [σH]2=0.0(MPa)
齿轮2弯曲疲劳强度许用值 [σF]2=0.0(MPa)
接触强度用安全系数 SHmin=1.00
弯曲强度用安全系数 SFmin=1.40
接触强度计算应力 σH=0.0(MPa)
接触疲劳强度校核 σH≤[σH]=满足
齿轮1弯曲疲劳强度计算应力 σF1=0.0(MPa)
齿轮2弯曲疲劳强度计算应力 σF2=0.0(MPa)
齿轮1弯曲疲劳强度校核 σF1≤[σF]1=满足
齿轮2弯曲疲劳强度校核 σF2≤[σF]2=满足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及其设计、轮系及其设计、间歇运动机构、机械运转速度波动的调节、刚性回转件的平衡、机械零件设计概论、联接、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带传动和链传动、轴、滑动轴承、滚动轴承、联轴器和离合器
问题二:机械设计基础该怎么学 简单说,也很容易的。
只要你大学一年级的时候,上课认真听课,就可以了。上了大学大家都是零基础的,你听课的没,不会很难。
但是,你也必须要能定得下你的心才可以。因为这样机械类的学科,初学者肯定会听得似懂非懂的,一有问题你多向老师请教。
学习机械类的专业还有一点要必备的,那就是你的几何要有一定基础,课程中会涉及到一些二维,甚至三维的几何视图让你分析的。
问题三:怎样学好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 刚上大学吧?机械的水可是很深啊。建议你平时看看机械设计手册,比书本上的知识强多了。
关键是你得有这个脑子
问题四:机械设计基础怎么学最简单 理论+实践,学起来最简单。还通透。
问题五:机械设计基础学习的要点是什么? 【机械设计基础主要学习的是各种零件的强度、刚度等的设计和校核的计算。】以我正在学习的《机械设计》第八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书本知识,给你概括列举一些例子
一、总论
――了解设计一个机器的流程步骤
1.你设计的机器它要做什么、
2.你打算怎么实现它的功能、
3.选定一个实现它功能的方案,使他结构化(确定它的尺寸和形状)并绘制出零件图、部件图和总装图、
4.编写技术文件(说明书等) ――了解疲劳强度是什么、怎么计算疲劳强度――了解一下摩擦、磨损和润滑
二、连接 部分
――【螺纹】主要学习 纹连接(一个螺纹)和螺栓组连接(好多个螺纹) 的强度设计(它要多粗才会正常工作、以下的强度设计是同一个意思。)
――【键、销】了解键、销的链接――了解铆接、焊接、胶接和过盈连接
三、机械传动 部分
――【带】学习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V带轮设计
――【链】了解滚子链的结构和材料;学习滚子链传动的设计
――【齿轮】了解齿轮的失效形式、材料选择;学习直齿圆柱齿轮、锥齿轮、变位齿轮 传动时的强度设计;了解齿轮的结构设计、它传动时候的润滑――【蜗杆】普通圆柱蜗杆和圆弧圆柱蜗杆 承载能力的计算和传动的设计
四、轴系的零、部件
――【滑动轴承】了解滑动轴承的主要结构形式、失效形式、常用材料、润滑剂的选用;不完全液体润滑 和 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的设计
――【滚动轴承】了解滚动轴承的主要类型(类型、尺寸的选择);轴承装置的设计
――【联轴器、离合器】了解联轴器的种类、特性、选择;了解安全联轴器、离合器,特殊功能和特殊结构的联轴器、离合器。――【轴】轴的结构设计
五、其他零、部件――【弹簧】弹簧的结构、设计
――【减速器、变速器】了解
问题六:请问机械设计基础是大几学的? 40分 一般大一学 工程制图,画法几何 大三学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原理等
问题七:机械设计基础好难学 没有啊 我也在学啊 我今年才学的 前面的好学啊 你只要上课听懂就可以了 还要你的空间想像能力 加油啊 大家都说模具很好 呵呵 老师吗 你不管他 你要有自己的学习方法 书上的东西是多可以看图啊 你看明白就可以了 罚他的 你不管 你还要去机房的 吗 你要学会控制好就行了 重点吗 是国家归定的那些 你要记住 那些你了解就可以了
问题八:什么是机械设计基础?主要学什么的呢? 机械设计基础是讲授机械传动、常用零部件在设计 *** 性问题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为适应现代自动化机械设计及在机构选型与强度设计方面的要求,本课程着重讲述了常用机构和零部件的工作原理和简单的设计方法,机构选型与强度计算与结构设计的原则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及其设计、轮系及其设计、间歇运动机构、机械运转速度波动的调节、刚性回转件的平衡、机械零件设计概论、联接、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带传动和链传动、轴、滑动轴承、滚动轴承、联轴器和离合器
问题九:想自学机械设计需要看哪些书,目前自己在看 机械设计基础 除了你已学过的机械设计制图等可能还需要加深一点外,还要学《机械原理》,《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加工工艺学》,《机床夹具》,还有你所在行业的一些特殊知识。等等相关的知识。
问题十:机械设计基础,也么自学。 可以自学一些,但是我感觉不是那么专业,而且时间会久一点,最好是一边上班一边学,现场的知识结合书本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