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厨房 > 正文

你是从几岁开始下厨房做饭的

俭朴的戒指
害羞的小熊猫
2023-02-27 01:24:48

你是从几岁开始下厨房做饭的?

最佳答案
快乐的网络
寂寞的人生
2025-08-25 06:20:15

说起做饭,想起生火,写着写着忍不住眼泪掉下来。从小羡慕别人有个做饭的奶奶,我父母都上班,小伙伴回家吃饭,我回家得生火做饭。8岁学会熬粥,12岁学会蒸馒头,擀面条。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母亲住院,父亲陪护,我们姊妹几个,老大14岁,我12,最小的妹妹2岁。姊妹5个单独在家半个月,我做饭、送饭、背着妹妹上学。半个月鸡飞狗跳的日子,终生难忘。

我每天去医院给爸妈送饭。有一次把刚蒸好的热馒头送医院,我爸让病友吃了一个,说馒头是我蒸的,那个病友大吃一惊。

那时候没有天然气,做饭要烧锅台,我姐我俩每天都为做饭生不找火吵架。有一次我把馒头揉好了,轮到她生火,天太冷没有捡到生火的硬柴,我俩就把作业纸、旧课本点着放灶台里,可刚加上一小铲烟煤,纸上的火就被煤压灭了,一连点了好多次,都没有把煤点着。

揉好的馒头醒的时间太长了,一个个都长歪了,我有点心疼 ,就吵我姐笨;她一气之下,拿着煤铲把我的馒头都敲了一遍,我气的和她打了一架。

打完了才想起来,爸妈还没吃饭呢,又弄了好久才把馒头蒸好。等把饭送到医院,天都黑透了,我爸问我怎么回事,我哇的哭了……。

我爸说,别哭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还真是,从小什么苦都吃过,为了长大不再吃苦,就特别懂事,也很努力!

小时候吃苦不算苦,没有苦哪来的甜?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

任何一个人为了吃饭,都会下厨房做饭。

我是从小学开始偶尔做自己饭,直正意义上的下厨房做饭,我是从初中开始的!

上小学三年级时,每当星期天的早上,父母上班,我吃过早饭后开始写作业,写到上午9点多时有点饿了,但是又不会做复杂的饭,于是就抽开煤炉,放上干净的炒锅,然后倒入食用油,学着父母的样子“煎鸡蛋”。那时怕油温太高被油温溅伤,总是会在油温50度时就把鸡蛋液倒进炒锅里,然后慢慢的煎熟。做好以后再把煤炉堵上。

上初中后,每天早上去学早,而父母上班晚,于是买了一箱方便面,每天早上自己煮方便面吃。初中放暑假期间,父母下班晚,于是在上午10:30左右抽开火,开始做简单的饭菜。炒点浇汁,煮点挂面,吃捞面条;捣点蒜泥,调成蒜水,吃过水凉面。上中专以后的每个春节,我开始炒盘。

2000年之后,简单的家常饭我基本上都可以做。2010年开始在信息港的 美食 版块跟着 美食 达人们学习我没有做过的饭店。2010年至2016年,每到休息日,我总喜欢做点新菜品。2016年之后,因为工作忙、孩子也需要我辅导作业,就很少再为家人做饭,不过做起一、二个人的饭菜,我还是非常拿手。

身边朋友张哥,这七、八年来十分热爱 美食 ,从一点不会,变成了现在的“ 美食 家”。在饭店里吃过的菜品,只要他喜欢,就开始回家模仿,模仿几次后,做出来的味道比饭店还好!

不管是煮方便面,还是炒盘、包饺子,每个人都会做几道菜。

如果你是一名 美食 爱好者,那做出来的饭菜就是色、香、味俱全;如果不是 美食 爱好者,那也能把饭做熟,让自己吃饱!

我是十来岁开始学煮饭的。

那时候营养不良,个子很矮,比灶台高不了多少。

给甑子(一种类似于蒸笼的木桶圆形蒸饭工具)上饭都要端条板凳才够高。

那时候农村都是很大的铁锅(我们叫二水锅)煮饭、炒菜,基本上都是烧柴火,因为农村有的是柴烧,只要人勤快。自留山上很多树桠枝,竹子等用处不大的树木晒干后都是很好的燃料。

煮饭一般情况下都是自己一个人干,一边要烧火,一边又要煮饭做菜,忙得不可开交。

我有两个哥哥,都不太会做饭,他们不做有很好的借口,一不会做,二做来也不好吃。

所以最多就是帮忙烧一下火。

谁叫我家没有姐姐嘛?

那时候最羡慕别人家的小伙伴有姐姐的了。 有姐姐做饭,有姐姐帮洗衣服,有姐姐疼的孩子好幸福。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确实也是,十多岁的我不但什么农活都会干,而且也可以做一家人吃的饭,一般的家常小菜还是难不倒我。

我还会做豆花,从浸泡黄豆到豆花出锅我可以一条龙服务。

现在煮饭大多数都是电饭锅,方便了很多。

但是总感觉电饭锅煮的饭没有木头甑子蒸的饭好吃。

八九岁吧,菜名《炒大葱》给我老弟吃嗨了,现在还记得 !

现在回头想想,很怀念自己小时候,最幸福无忧的年级,过去了就没有了,虽然那时候不富裕,但是童年却很开心!年龄大了,总喜欢回忆过去!珍惜每一天!

这问题,我可以回答一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三岁丧父,跟随母亲,一切家务事从小做起,

在那样的年代,在生产队劳动,母亲披星戴月,一清早到生产队做工去了,我在家里当然要学会做饭炒菜,当时,农村很少烧煤火,是烧祡火,我八岁开始做饭了。

开始做不好,饭不是稀就是半生半熟,有时,耍心重,饭烧成黑炭,也挨过不少次骂,一回生二回熟,事情是学而知之,不是生而知之,慢慢学会了,

后来,人长大了,成了当家之主,要接待客人,慢慢学会下厨炒菜,并口味可佳,这是回答的经过。

八岁开始做饭

从结婚后,23岁。开始那些年感觉自己很委屈,结了婚受苦受累,感觉在娘家没受过的苦和累结婚后都受了,这些年想开了,也没什么,生活就是这样。

六岁,还没上学,当时家里没有闲人,只得上阵。

我从7岁帮烧火,9岁煲米饭等到17岁才开始炒菜,我也不知道我是从几岁下厨做饭的。

刚上小学就会用电饭锅焖米饭,提前把菜摘洗干净,就等妈妈下班回来炒菜。平时经常在旁边帮忙,不知不觉就会炒菜了,本人很爱做饭。ps:面食不会,南方人一枚。

最新回答
耍酷的星星
兴奋的柜子
2025-08-25 06:20:15

今天看到网友的问题,让我禁不住想起了童年的一件往事,因为那是我第一次做饭,那一次刻骨铭心,那也是一次意义深远的做饭尝试,至今仍记忆犹新,每每想起心中涌起不同的情愫,一幕幕像放电影似的,把我带回七岁的童年。

记得那年我刚满7岁,放学回家后,父母都还忙着干农活,我记得那是一个农忙收小麦的季节,我就想父母这么辛苦了,母亲回来还要做饭,又要好久吃不到饭,索性我就自己尝试做饭吧。如果他们回来能有做好的饭吃,那该多好!该是多么幸福的事!而且我自己也有成就感啊!于是乎,想着就开始干起来,就这样开始了第一次做饭。

我学着母亲平时做饭的样子,把袖子挽的高高,然后开始准备把锅清理干净,但是由于灶台太高,我够不到,只能搬起一把椅子,站在椅子上来做饭。把锅清理干净后,接着往锅里加了几大瓢清水,然后又开始淘米,米洗干净后就直接倒入锅里,盖好锅盖开始生火烧起来。其实,心里当时忐忑不安,脑子里很多问题,想着如果把锅烧坏了咋办?如果把米煮不熟咋办?如果做坏了父母回来打我咋办?如果没搞好柴火失火了咋办?心里彷佛有十万个为什么在敲打我,但是都已经开始了,就抓紧做吧,不然等下父母就回来了,于是加多了柴火,加大了火力。

我们家那时有三锅,平时大锅做饭,后锅热馒头,小锅炒菜。于是,把火生好后,我又站到椅子上清理后锅,加了水,把馒头放进去。我就烧啊烧啊,一下大锅蒸汽起来,水要往外冒,锅里的稀饭溢出来了,我就继续烧,结果还没等我来得及炒菜,父母回来了,看着我在做饭,很是惊讶。但是又看看我做的饭,哈哈,我不知父母当时的心情如何,可能是五味杂陈。大锅稀饭烧成了干饭,没有水了怎么喝?而且锅烧糊了,米有的黑了,这是没法吃了;再看看后锅,馒头一个个像老灶爷似的,黑黑的全焦了,也是没法吃了,第一次做饭就这样宣告失败了。

高挑的曲奇
明亮的发箍
2025-08-25 06:20:15
我家爸爸的工作很忙,但是只要在家,他都会主动下厨房做饭,洗碗,收拾厨房,洗衣服。

我儿子5岁左右,就被爸爸要求去厨房观摩煮饭,炒菜,洗碗,还有观摩洗袜子。

儿子现在会煮饭,炒简单的菜,平日负责家里的洗碗和洗袜子工作。

爸爸说:男孩子一定要学会做家务。爸爸妈妈不在身边时,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以后有另外一半了,帮忙一起做家务,不要让对方陷在繁琐的家务中,日子才会过的幸福。

你说这样的爸爸是不是很赞。

粗犷的大象
冷傲的芹菜
2025-08-25 06:20:15
3-6岁宝宝食谱:里脊肉饼 食物原料:

主料:发面饼、鸡里脊(鸡脯肉)、生菜

辅料:甜面酱、油辣椒、孜然、盐、料酒、酱油、淀粉

制作方法:

1、鸡里脊切片用料酒、酱油、盐、淀粉码20分钟。

2、锅入油至5成热,而后转文火炸饼至两面金黄、酥脆。

3、炸饼余下的油把码好味的鸡里脊用筷子一片一片的夹入油锅炸制。

4、炸好的饼两面酥脆,控油备用。

5、炸熟的鸡里脊盛出控油备用。

6、把炸制好的饼用刀开1/4口。

7、依次往饼里加生菜、鸡里脊、油辣椒、甜面酱并撒适量孜然粉。

落后的小鸽子
香蕉大象
2025-08-25 06:20:15
                                                           文/田学文

【典型案例】

【来自一位宝妈的“苦水”:

        孩子5岁了,在送幼儿园之前,由他爷爷、奶奶照看。在送他到幼儿园之后,由妈妈接送孩子上学。慢慢地就发现了孩子身上有很多坏毛病。

1、爱哭,动不动就哭。

       他的眼泪就是现成的,不满意就哭。你说一个男孩子那么爱哭,真受不了。他一哭,我就没好气,冲他发过脾气,也揍过他,但没什么用。我觉得孩子爱哭,都是给老人惯坏的。小时,只有他一哭,就赶紧抱啊、哄啊的。大一点什么都依着他、顺着他。如果说他不对,他就哭着、闹着要奶奶,要回爷爷家。

2、吃饭

       孩子小时吃饭,都是他奶奶喂他。他从没老老实实地在饭桌前吃过饭,总是一边玩,他奶奶一边喂。有时在外边玩,他奶奶跟着他,从这条街撵到那条街的喂。一顿饭是热了凉,凉了热,要吃上半天。有时还不按时吃,别人都吃饭了,他不吃。什么时候他想吃了,他奶奶赶紧下厨房给做。现在他都五岁了,在家吃饭还是那样。在学校自己吃,在家喂着吃。

3、管教

       他爷爷、奶奶待他多好,可他一不满意就叫臭爷爷、臭奶奶。我说不能这样,他不听。有次我急了,要揍他。这起码是尊重老人的问题,他都大了,该让他改一改了。他爷爷拦着,护着孙子,替孩子说话:这么小的孩子,他知道什么。他知道在爷爷家,妈妈不能把他怎么样。反正,教训孩子就不能当着老人的面。

       但是他们有带孩子的经验,细心、周到等等。我们带孩子,三天两头的病,一会拉肚子,一会感冒了,弄得我们焦头烂额。可老人带孩子,孩子就很少生病。所以,我们不能全盘否定爷爷、奶奶带孩子有什么不好,不能否定了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不难理解,就是年轻爸爸妈妈或者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为其他原因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交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我们就可以称之为隔代教育。

       据统计,中国有95%以上的家长没有系统学习过如何教育子女这门学问,其中,隔代家长的这个比例接近100%。而这其中60%到80%的家庭里都是由隔代带孩子。

一、 隔代教育的几种情况

       一是主动承担带孙辈的重任。儿女们在生活、学习、工作的压力下,时间就没那么充裕了,老人心疼儿女,主动帮助儿女承担起带孩子的责任。

       二是被动承担带孙辈的责任。又分成两种情况:

       第一儿女可能由于工作不稳定,有某种经济上的负担,为了适当减轻儿女的经济负担,自己承担起照顾孙辈和子女生活必需品的重任。

       第二儿女是独生子女,他们自己还属于没有长大的孩子,在父母的眼里,自己的子女还属于心智不成熟的孩子,还很贪玩儿,作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担心他们带不好孙辈,只能够帮他们去带。

二、隔代教育的 优势

  1、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有足够的耐心。而且愿意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生活。

        他们不仅照顾孩子的生活,提供学习的条件,进行适当的指导而且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一般说,祖辈与孙辈之间容易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

2、祖辈家长有较多的育儿经验,弥补年轻父母照看子女经验的不足。

       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他们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

3、祖辈家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是促进儿童发展和有效处理孩子教育问题的有利条件。

4、祖辈家长常有一种儿童心理,特别喜欢和小孩玩乐,极易与孙子孙女建立融洽的感情。因此,为教育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童心未泯,为教育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利于祖孙两辈身心健康。

5、隔代教育既可以为年轻父母解决后顾之忧,又可以缓解老人的孤独感。

三、隔代教育的弊端 :

       隔代教育存在着很多好处,老人有带孩子的经验,孩子的饮食起居了然于胸,帮儿女带孩子属于轻车熟路,这一点不可否认。但是,由于祖辈家长受历史条件和自身年龄特点的局限,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弊端也不容忽视。

1、思想观念比较陈旧。

       许多祖辈家长仍用老观点要求孩子,教给孩子过多的老经验,缺乏开创性精神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文化低、思想旧,无意识地给孩子传授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

2、容易造成溺爱(爱的方式不对)。

       多数祖辈家长常有一种“补偿心理”:因自己年轻时生活和工作条件所限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的照顾,而把更多的爱补偿到孙辈身上的想法。这种想法往往导致产生“隔代惯”的现象。祖辈家长对孙辈疼爱过度,处处迁就孩子,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过度疼爱孩子而“护短”,致使孩子的弱点长期得不到矫正。

3、造成孩子与其父母的感情隔阂。

       祖辈家长对孙辈的溺爱和护短,造成孩子很难接受其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批评,还容易形成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使正常和必要的教育难以进行。

4、造成孩子同龄人间社交技能缺乏。

       研究表明,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之间的交流会有隔阂,而家庭成员缺失的孩子更倾向于沉默寡言。隔代教育过程中,父母经常处于“缺位”,相对而言,这些孩子更容易出现人际交流问题。

5、老人体力不足,可能会造成安全隐患。

       老人的体力远远不如孩子,有时候孩子跑跳老人跟不上孩子的步伐,也没有办法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并且老人会由于体力不足而导致无法看好孩子,有可能会造成安全隐患问题。

四、隔代教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几个误区:

1、过分保护

       孩子本来能自己做的事情,祖辈家长呵护备至,代为其劳。孩子本来在正常环境下能锻炼自己的能力,结果让祖辈家长们取消了。——比如生活中常见的一幕:孩子不小心摔在地上,“都是地不好,把宝宝摔疼了。”

【后果】增强了孩子的依赖性,容易使孩子变得更加娇气。

2、过分的迁就——“你妈不让吃,咱们就偷着吃,吃完了再回家;”

【后果】过分的迁就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形成自我、任性等不良个性。

3、过分监督——面对孩子的行为,会有无数个“不许……,不要……”

       什么事情都要督促孩子,经常检查孩子的行为。(下雨不带伞,爷爷来认错。)

【后果】过分保护扼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和惰性,

4、过分惩罚

       因循了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小孩要管,小树要撺”,对孩子的批评多于鼓励,责罚多于奖励。

【后果】使孩子产生了严重的自卑、自闭或叛逆心理。

5、过分放任

       宠着,惯着。自己年轻时做父母没有经验,现在要在隔辈人身上弥补回来无止境的满足孩子的过分要求,一味地物质满足,一包到底的服务,无原则的纵容护短。

【后果】使孩子养成任性、娇气、自私、生活自理能力差等不良习惯。

       在发挥隔代教育优势的同时,认真克服种种困难和负面影响,使我们的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真正培养出幸福的孩子。

五、隔代教育的正确做法:

       家庭教育的两种基本形态:父母对孩子的 亲子教育 和祖辈对孙辈的 隔代教育 ,而隔代教育只能是亲子教育的补充,绝对不可能替代父母对子女亲子教育。

1、隔代长辈一定要清楚自己带孙辈的目标 , 我们要把孙辈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算不辱使命。

       我们要让孙辈按照天性健康生活。能生存、会学习、懂运动、有个性、有道德的孩子,才能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立足。我们要让孙辈学会感受幸福,毕竟幸福才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部分。作为隔代长辈,我们要懂得并主动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作为隔代长辈,我们在保证孩子正常生活的同时,应该让孩子每天都能见到自己的父母,能够和他们的父母进行感情交流。如果实在不能保证孩子与父母见面。至少也要保证孩子与父母交流不间断。因为父母抚养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即使有老人的帮忙,也要多和孩子交流沟通,来弥补隔代长辈教育孩子的不足。

2、要经常和孩子父母沟通, 和 孩子 父母在教育 方法和理念 上达成共识 。

       祖辈的教育经常会和年轻父母的理念发生冲突。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出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避开孩子,和孩子的父母好好交流,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在孩子教育问题上,隔代长辈和孩子父母要力求做到“求大同,存小异”,努力达成共识。现在社会压力太大了,年轻的父母也确实有难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也能够理解。但是无论如何在养育孩子方面,一定要让年轻的父母们认识到他们的重要性。尽可能让他们去承担为人父母的责任。

3、培养孩子好习惯

1)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       2)培养孩子与人交际的能力  

3)培养孩子懂礼貌的习惯          4)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    

5)培养孩子讲卫生的习惯         6)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隔代教育是我国在经济发展特殊阶段不可回避的教育现实,它有利也有弊,我们应当趋利避害。隔代教育理想状态是让亲子教育与隔代教育相互补充,形成既可以通过隔代教育减轻年轻父母的教育负担,又能为祖辈带来乐趣;既能从父母那儿感受到创新和严格,又能从祖辈那获得慈爱和宽容;同时可以让孩子在与父母和祖辈的互动过程中,学会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不同的对象,用不同的方法对待不同的事物。最终实现孩子、父母和祖辈三方都受益,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只要我们在带孙辈的过程中愿意和儿孙辈们再次一起成长,我们就会成为好爷爷好奶奶好姥爷好姥姥的!祝所有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在陪伴孙辈成长的过程中,既能享受到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又能保持自身生命活力!祝各位老人家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