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是谁设计建造的
故宫的设计者为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北京故宫由明朝皇帝朱棣始建。 永乐四年(1406年),以南京紫禁城为模板的北京紫禁城正式动工。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皇宫和北京城建成。北京皇宫以南京皇宫为蓝本,规模稍大。故宫又称紫禁城。中国古代讲究“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用天上的星辰与都城规划相对应,以突出政权的合法性和皇权的至高性。
故宫的历史文化简介
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室宫殿,到现在,已经有了600多年的历史了。
这里气势宏伟,占地面积广阔,建筑精美,景色宜人,一直以来都吸引着不少中外游客浏览观光。可以说,故宫除了美丽的皇宫风景之外,更吸引人的当属其包含着的悠久历史文化。
作为居住过24位皇帝的皇家院落,这里曾经是皇家举办大典、会见群臣、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场所,更是皇帝以及其家眷、妃嫔们生活和游玩的地方。其中,各种鲜为人知的皇家故事,无数珍奇精美的宫廷宝藏,也为这座百年宫殿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更有诸多的未解之谜在这里产生。
相关内容:
故宫建造背景
关于紫禁城的各种文献史料非常丰富,但是,有关其设计者和建筑者的记载却只有零星几笔。“士农工商”是那个时代一直遵循的社会法则,因此,工匠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并不高。所以,即使这座城池的建造耗费了百万建筑工人,但是,在史书上留下姓名的却只有寥寥几人,至于它的设计者是谁,那就更是成为了历史之谜。最终,在许多专家的不懈努力之下,有关紫禁城建造者的身份,也渐渐地浮出了水面。关于这位伟大的建造师的身份,现在比较合理的推测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有的专家认为它的建造者应该是一个名叫做蒯祥的人。第二种说法则认为,它的建造者应该是蔡信。第三种说法则认为,他的建造者应该是一名名叫杨青的瓦工。总之,专家们众说纷纭,听起来各自都挺有道理的,那么,我们就一一来介绍一下这三个人吧。首先,我们来说一说蒯祥,说到蒯祥此人,那可是一个有着相当传奇色彩的人物。夸张一点来说的话,他的生平经历大概能写成一本书了。要说蒯祥,我们就不得不先来说一说紫禁城是因何被建造出来的。提到朱棣这个人,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明朝的皇帝并不算少,但是,能干的却不多。提到朱棣这个人,历史上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生性残暴、多疑,手上沾满了鲜血,也有人认为他励精图治,是明朝历史上难得的贤明君主之一。对于这位颇具争议的皇帝的功过是非,我们今天暂且不做评价。我们先来看一看,他与紫禁城的关系。相传,在他攻下南京之后,建文帝下落不明,对于刚刚登上皇位的他来说,一个不知是死是活的前皇帝,必然会成为他的一块心病,毕竟,他的皇位来得并不光明。第一种说法:蒯祥据目前流传最广的说法,故宫的设计者是明代一位杰出的匠师,姓蒯(“kuǎi”)名祥。他生于洪武三十一年,卒于成化十七年,苏州吴县香山人。当时,进京的工匠中有一个香山帮,都是吴县香山人或其门徒。他们往往擅长木工,其中又不乏出色的泥水匠、漆匠、石匠、堆灰匠、雕塑匠、彩绘匠,而蒯祥是香山帮匠人的头领。蒯祥皇帝叫他“蒯鲁班”。蒯祥很聪明,营建宫殿楼阁时,他只需略加计算,便能画出设计图来,待施工完毕后,建筑与图样大小尺寸分毫不差。蒯祥的建筑造诣,得到极高评价,皇帝“每每以蒯鲁班称之”。1420年故宫建成,仅仅9个月后就因雷击而失火,直到正统年间,朝廷才重新修缮,此次负责的仍是蒯祥。现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一幅明代宫城图中,承天门(相当于今天的天安门)下所绘的人物据说就是蒯祥。蒯祥后来担任了工部左侍郎。到了晚年,虽然辞官归隐,但每当有人向他请教营造工程的问题时,他都非常热心地给予指点。过去北京曾有一条蒯侍郎胡同,据说他就曾在那里住过。蒯祥的后代大多继承了他的技艺,直到晚清,仍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香山”的说法。
故宫的设计者蒯祥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扩展资料:
他是中国明代建筑匠师。生于明惠宗朱允炆建文元年,卒于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十二年。今江苏吴县鱼帆村人(今属江苏苏州) 。世袭工匠之职,蒯祥的父亲蒯富,有高超的技艺,被明王朝选入京师,当了总管建筑皇宫的“木工首”。蒯祥自幼随父学艺,蒯富告老还乡后,儿子已在木工技艺和营造设计上成名,并继承父业,出任“木工首”,后任工部侍郎。
不仅如此,蒯祥受人称赞的还有他的人品。尽管他的官职很大,但是他为人仍然非常谦逊俭朴。到了晚年,虽然他已经主动辞官隐退,但每当有营造工程向他请教时,他还是非常热心地指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蒯祥
故宫的设计者是蒯祥。
故宫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动用30万民工,一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间半,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殿试的一至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
扩展资料:
蒯祥是中国明代建筑匠师,生于明惠宗建文元年,卒于明宪宗成化十二年,今江苏吴县鱼帆村人 。
蒯祥世袭工匠之职,其父亲蒯富有高超的技艺,被明王朝选入京师,当了总管建筑皇宫的“木工首”。蒯祥自幼随父学艺,蒯富告老还乡后,儿子已在木工技艺和营造设计上成名,并继承父业,出任“木工首”,后任工部侍郎。
蒯祥曾参加或主持多项重大的皇室工程,负责建造 的主要工程有北京皇宫、皇宫前三殿、隆福寺、北京西苑殿宇、裕陵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蒯祥
故宫的设计者有三种说法,一种是蒯祥,一种说是蔡信,还有一种说法是杨青。
第一:目前流传最广的说法,故宫的设计者是明代一位杰出的匠师,姓蒯(读“kuǎi”)名祥。他生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卒于成化十七年(1481年),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香山人。当时,进京的工匠中有一个香山帮,都是吴县香山人或其门徒。他们往往擅长木工,其中又不乏出色的泥水匠、漆匠、石匠、堆灰匠、雕塑匠、彩绘匠。蒯祥是香山帮匠人的头领。蒯祥后来担任了工部左侍郎。
第二:设计者是名不见经传的蔡信。蔡信是南直隶武进(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人,其生辰年月如今已无法考证,当时朱棣将建造宫殿的任务交给了工部尚书宋礼。建皇宫得先有图纸,宋礼就找到了蔡信,让他设计。宋礼一看设计图,非常满意!新皇城比元朝时略向南迁;各大宫殿,依中轴线,左祖右社,十分规整;又开凿南海,堆砌景山。整个设计方方正正,稳稳当当,象征大明长治久安。
第三:故宫的设计人应该是杨青。但他留下的资料更少,只知道是一名瓦工,据说连杨青这个名字都是朱棣赐的。
第四:还有人综合以上几种说法,认为在故宫初建时,蔡信、杨青都起了很大作用。但当时二人年事已高,所以在蒯祥进京以后,由于他年轻力壮,参与过南京宫殿的设计与建造,又善于计算和绘画,故而主要的设计与建造工作由他来完成,其地位和作用也就由此凸显出来了。
扩展资料:
故宫雄踞于北京的中轴线上,将北京城分为东、西两部分,城墙内的面积约72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明、清两代24位皇帝就居住在这里,几百年多少军国大策都由此发出,改变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命运。关于故宫的文献与实物异常丰富,可惜的是,独缺建筑设计者的资料。在那个时代,工匠的社会地位不高,虽说初建时有几百万人的建筑大军,留下姓名的却屈指可数,至于设计者是谁,就更成了历史之谜。
参考资料:人民网--究竟谁设计了故宫
北京故宫由明朝皇帝朱棣始建,设计者为蒯祥。
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登上帝位后迁都北京,开始营造紫禁城宫殿,依照我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所以皇帝的居所又称为紫禁城。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祖朱棣下诏以南京皇宫为蓝本,兴建北京皇宫和城垣。
故宫的特点
故宫坐落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其占地面积大约是七十二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十五万平方米,入选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宫的建筑艺术主要是群体组合的艺术,群体间的联系、过渡、转换,构成了丰富的铺陈展开的空间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