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设计专著有哪些?谢谢回答.
《多媒体智能教学系统研究与设计》。《多媒体智能教学系统研究与设计》是现代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课题,而且是一个难度大、学科多、交叉广、技术新、发展快的前沿课题。
《系统化教学设计》。《系统化教学设计》是2007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W·迪克。
作者简介:
周晓军,男,籍贯陕西,工学博士,目前在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工作,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智能教学系统、现代远程教育、电子商务等。
参加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多部学术专著。
内容介绍:
在这样的领域能够持续追踪、研究、实践,八年来孜孜不倦,是很不容易的。
有人类历史以来,就有了教育有了教育,也就有了教育技术。人类历史上文字、纸张、笔墨、书本的出现,都曾促进人类"教育技术"的进步。
人类文化由于教育技术的变革与进步,得以更好地利用与传承,这是大家都了解并公认的。
《系统化教学设计》:
内容介绍:
教学设计是一门发展迅速、理论丰富、有益而又充满挑战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本书是教学设计领域的又一部经典著作.其主要特点是充分体现了加涅的学习论和教学论思想。
不管是中小学教学,还是幼儿园教学,甚至是各种各类的社会培训、远程教学,本书提供的教学设计方法与策略都是改善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果的利器。
本书分五个部分共20章,先后阐述了教学设计的原理与理论基础、分析与评估的策略、教学策略、实施与管理,以及一些教学设计的"捷径"和正确进行教学设计的原理。
一。教学系统设计也称作教学设计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设计等。各类型教案的主要内容及其功能1.新授课教案 主要内容是提出新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传授新知识的深度、广度、重点、难点。其主要任务是完成新知识的传授。2.复习课教案 主要内容是提出复习的范围和要求。主要任务是帮助、引导学生巩固掌握已有的知识,并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3.实验课教案 主要内容是提出培养技能技巧的具体内容、要求。主要任务是完成教师的示范性操作、实验原理的讲解,指导学生独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学科实验操作方法。4.检查课教案 主要内容是提出检查(即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主要任务是检查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以利于下阶段制定针对性极强且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案。5.详细教案 主要内容是课题、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包括学具)、教学过程(包括反馈检测题等)、板书内容、补充教材、教材前后知识点的衔接、当今科技动态等,侧重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其主要任务是:(1)教师完成对教材深度和广度的把握(2)通过多年的备课、搜集和整理大量的信息,不断地补充同一问题的新知识、新进展,同时完成教师的知识更新和完善。6.表格式教案 这类教案多适用于有经验的老教师。主要内容有课题、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具(包括学具)、教学程序(所有教具的操作顺序、教学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学法指导的具体操作过程)、板书设计,侧重教法、学法的具体操作。主要任务是:(1)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引导学生学会应掌握的知识,并学会学习的方法(即学法)(2)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并且不断更新、完善。7.课堂实录教案 多采用优质课评选、公开课等。它是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产物,是教师课堂具体实施教学过程的安排表或实录。主要内容有:课题、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具(及学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侧重于教学过程的具体安排。其中导言、知识的过渡、重点的教法、难点的学法指导、教具的选择和使用等将体现教师的教学特色、教改意识和教改的具体做法。主要任务是:(1)为各级领导、各类教师听课、评课提供参考资料(2)为教师互相学习、交流经验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提供学习的材料。
1.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在传统教学设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简称为‘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以E-Learning的基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核心是以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学习资源的利用为特征,其学习内容是交叉学科专题,所以主张运用的教学模式是研究型学习、资源型学习和合作型学习,教学周期是以星期甚至学期为单位,教学评价是根据学生的电子作品集。”
2.“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并使他们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的终身学习者。”
3.“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综合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
4.“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策划,创设教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以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5.“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以现代教育理念作为指导思想,把教学设计的理论用于教育信息化实践中,从而把教学设计的思想带入教学一线,实现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更新。学科教师通过信息化教学设计,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信息化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的开发工具,引导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从而推动教育信息化。”
6.“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以现代信息技术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基础,以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能适应信息时代多样化教学目标的要求,其主要特征是:以学为中心,丰富的学习资源、强调任务驱动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和协作学习,重视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毫无疑问,信息技术对教育领域的影响是巨大的,校园网、网络教室、多媒体等已经渗透到了各级各类教育当中,在教学设计理论研究中,也有很多关于教学媒体选择和教学策略设计的成果,但是否真的存在所谓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呢?在第六个关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定义中,作者概括了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以学为中心,丰富的学习资源、强调任务驱动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和协作学习,重视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那么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否具备这些特征呢?我们一一来看。
1)以学为中心
顾名思义,以学为中心就是以学习为中心。加涅在《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及《教学设计原理》两本专著中鲜明地指出:“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个体的学习”、“教学设计必须基于人们如何认识学习的知识”、“为学习设计教学”。可以说,“为学习设计教学”是教学设计的基本前提,违背这个前提就是错误的教学设计。不管是传统的教学设计还是信息化教学设计都是“教学设计”,因而都是“以学为中心”的。
2)丰富的学习资源
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目前网上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各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可以说这是当代教育良好外部环境的体现。丰富的学习资源为教学提供了支持,也为教学材料的选择和教学策略的设计提供了支撑。但丰富的学习资源并不必然意味着优质的教学设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并不是资源越丰富越好,资源的选择和设计要根据学习者的特征、需要以及学习目标的需要。如果在有限的时间内采用的资源过多,超出学生的认知负荷,就会给学生造成认知负担,也违反了“以学为中心”这样教学设计的根本原则。因此,丰富的学习资源只能作为传统教育环境和信息化教育环境的区别,而不足以作为传统教学设计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区别。教学设计的精神是一以贯之的,为学习设计教学,为学习选择和设计学习资源。
3)强调任务驱动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和协作学习
进入新世纪以来,各国教育都非常重视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体现在学习方式上,就是强调任务驱动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等。事实上,不管有没有信息技术的参与,都可以开展任务驱动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只要我们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条件。因而,这几种学习方式不是信息化教学才能开展的,因而也不是信息化教学设计区别传统教学设计的特征。另外,教学设计的根本宗旨是“为学习设计教学”,因而要求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的设计,而不是单纯为了学习方式的转变而转变。
4)重视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教学设计始终关注对学习过程的评价,突出表现在形成性评价上。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结果的反馈,基于这些反馈进行教学修改。评价的方式可以有访谈、问卷、测试、档案袋等等。这些都可以得到关于学习过程的信息,因而也是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在对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过程中包含了对学习资源的评价,学习资源的选择和设计是否合理当然影响教学效果,因而是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一部分。可以看出,重视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并不是信息化教学设计区别传统教学设计的特征。
因此,我不同意所谓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说法,教育可以信息化,是因为教育环境的改变,教学设计没有所谓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将教学看成是一个系统,它的态度是开放的,只有“恰当”和“匹配”,而无“现代”和“落后”;教学设计的宗旨只有一个:“为学习设计教学”,这个宗旨始终没有变。
1、系统性原则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由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估等子系统所组成,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程序性原则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诸子系统的排列组合具有程序性特点,即诸子系统有序地成等级结构排列,且前一子系统制约、影响着后一子系统,而后一子系统依存并制约着前一子系统。
3、可行性原则
教学设计要成为现实,必须具备两个可行性条件。一是符合主客观条件,二是具有操作性。
4、反馈性原则
教学成效考评只能以教学过程前后的变化以及对学生作业的科学测量为依据。
扩展资料
教学设计其实就是教师依据本节教学内容、课程要求及学生年龄特点,提前预设适合的课堂教学流程。好的教学设计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侧重学生的多种能力训练,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完成教学目标
加涅曾在(教学设计原理)(1988年)中界定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systematic)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任何组织机构,如果其目的旨在开发人的才能均可以被包括在教学系统中。”
参考资料教学设计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