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包装形式现在有什么特点
粽子礼盒巧妙包装设计增强现代消费者主观能动性
1、纸袋包装形式。
纸袋包装是最低碳的形式,其实早在70年代就已经出现过了,一直持续到今天。
2、塑料包装形式。
塑料袋的开始使用大约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逐渐发展成为当今食品包装容器的主流材料,而如今这类包装形式依旧保存下来,可以说是存在最长久的包装形式。
3、铁盒包装形式。
诸如月饼一样,铁盒包装也存在于粽子包装。因为铁盒的实用性所以一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现如今的消费者对铁盒包装已没有了从前的热情。
4、纸盒包装形式。
纸盒是一非常重要的销售包装,主要起着美化商品、促进销售、提高商品附加值和方便携带的作用。同时也起保护商品的功能。纸盒常用白板纸、卡板纸、茶板纸,直接印刷图案加以装饰,经成型加工成盒。
“猫”主题的天空之城系列的粽子糖的糖果包装设计创作历史来源
5、豪华礼盒包装形式。
粽子采用成套礼盒包装,可以提高商品的贵重品质及销售力量。加上成功的装潢设计相配合,增强其视觉冲击力,就更是一种不错的包装选择了。其中较典型的是折叠纸盒,结构中的分格设计可以根据内装物的数量与形状灵活调整。但是过于豪华的礼盒需要进行改进,设计时要适当。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滋生腐败即是豪华包装带来的三大恶果。
农历四月份。
包粽子的节日是每年的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节的时候。
做粽子外包的话要提前一个月。定制粽子包装盒具体流程包括前期的包装策划,再到包装设计出稿、包装盒可选用硬卡纸进行加工,再进行印刷,切纸,刷胶。加工工艺,工艺可选择烫金,起鼓,抛光等工艺。再进行印刷后工艺,粽子包装盒粘贴成型然后到打样及后期的批量生产、成品运输等,每一个过程大概都需要三四天,如果不提前预约基本上是生产不出来的。
包装设计是现代设计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包装设计的发展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和文化的进步。它的发展历程无不与现代设计的演变进程息息相关,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具体设计实践,包装设计时刻走在时代的前沿,表达设计新潮,体现设计主流。现代设计的多元化发展也促使了包装设计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为使我国包装设计在保持本土特色的同时与世界包装设计同步发展,有必要对我国包装设计做出正确定位。
一、“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定位,是现代以至未来包装设计发展的一种典型特征和原则
“人性化”的包装设计理念就是在保持包装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同时,从人的生理与心理等角度去进行设计,最大限度地创造人的舒适与健康,在设计中赋予更多情感的、文化的、审美的内涵,建立一种人与物、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妙境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现代包装设计越来越多地考虑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千方百计地为人们提供实用的、情感的、心理的等多方面的享受,越来越重视产品文化附加值的开发,努力把使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融为一体,突出产品中的人性化含量。例如,一次性纸杯及其配套采用瓦楞纸设计的杯子护套,利用瓦楞纸的结构空隙来隔热,避免了烫手,并且结构很简单,一片展开图是扇形的瓦楞纸,两边开一个开口,圈起来一插即可。这些设计不但给消费者带来新的感受并提高了他们的消费欲望,并且在包装容器设计和材料选择上更多地考虑了使用的方便、安全,体现了对消费者生活需要上的关怀。
二、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环保包装设计策略定位,是现代以至未来包装设计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人类获得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享受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严重的隐患。如环境污染、不可再生资源的缺乏等。现在,人们开始意识到各种包装废弃物对大气、水源、土壤等造成的污染,并且包装物所造成的污染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商品化社会,只要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包装就伴随商品散布到各处,所以污染面广。包装材料由于使用寿命短、使用量大、废弃后难以降解,固体废弃物量大并难以集中,对城市环境和人体造成严重危害,是最早引起公众关注的产品。据统计,中国每年生产的包装制品有70%在使用后被抛弃,在一些大城市垃圾中塑料类废弃物比例已达到和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迫切的课题,也是现代设计多元化时期包装设计面临的新挑战。现代包装设计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通过设计创造一种无污染、有利于人类健康、有利于人类生存繁衍的生态环境。另外,在包装材料的选用方面应尽量使用可回收材料和再生的材料,增加材料的循环利用,节约全球资源。如我们常见的啤酒、饮料、酱油、醋等包装采用的玻璃瓶是可以反复使用的可回收材料。我国民间传统的粽子包装、荷叶包装、贝壳包装,以及现代酒鬼酒采用天然麻织物包在陶器外面,然后用草绳捆扎来传递出产品百年陈酿、历史悠久的特性,这些都能体现出绿色包装设计的文化内涵。
三、在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保持本民族设计特色的风格定位,是今后包装设计发展的必由之路
随着与国际经济环境的日益接轨,我国商品包装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经济与文化上的优势使欧洲在世界经济产业链中处于高端市场,可以不断地输出高附加值的设计、研发产品来进入第三世界国家以获利。我国的包装设计也不断受到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冲击,在包装设计中,如果我们片面强调与国际接轨,追求国际化共性而忽视本土文化,那么肯定不利于我国包装事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包装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同艺术作品一样,也应当属于它的时代与民族,应当充分张扬自己的民族特色。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民族化的东西很多,民族气息浓厚且个性化强,如果能充分发掘我国的民族文化遗产,除了吸收国外的先进设计理念与科学技术外,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艺术风格,探索本土文化的内涵,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必将大幅度推动我国商品包装设计的发展与进步。
结语
现代设计多元化发展的大趋势为包装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科技的不断进步为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后盾,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以及生存环境、思维方式的转变是包装设计不断创新的动力。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包装消费市场,如何把握时代的脉搏,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把我国从包装大国变成包装强国,这是每一个包装设计师肩负的沉重而又艰巨的历史使命。
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减少过度包装,为百姓省钱。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这样一条规定,要求粽子和月饼的包装不得超过三层。看到这里很多消费者都忍不住直呼这条规定简直太好了,总算可以节约一笔买包装的费用了。
要知道月饼和粽子始终都存在过度包装的情况,节日即将来临,当我们想要从超市购买一份粽子送给亲戚时,却发现里面的粽子数量寥寥无几,但包装却一层接着一层。打开粽子后真想反问商家一句,这究竟买的是包装还是粽子? 也正是因为如此漂亮的包装,才让粽子的价格直线上升。明明50元就能搞定的事情,非得额外多花100元去购买包装。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让大家不要多花钱去买包装之后,于是相关部门针对此细节进行了严格和细分。
首先是减少包装层数,原本规定月饼和粽子的包装层数是不得超过4层,更改过后为三层。其次是压缩包装空隙,月饼从原本的12降为了7,而粽子则是从12降为了5。这也就预示着月饼包装的整体体积能够缩小42%,减小了大约一倍。而粽子的体积缩小了58%,减小了一半多。除此之外,还要求月饼和粽子的包装成本不能低于总价值的20%,像红木贵金属等材料不得进行包装,销售的产品不应该和其他产品混装在一起销售。
而且这件事可不仅仅是说说而已,市场监管总局会针对此问题进行专项整治行动。看到这里真是让人感觉大快人心,毕竟这样的事情消费者多多少少都曾经碰到过,明明购买的是粽子,里面非得再放上两瓶饮料,联合销售让消费者吃个哑巴亏,这条规定出台后能够为消费者节约不少钱,让买来的东西变得更加实惠。
一、 材料与艺术的关系
设计作为人的创造性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提高生活的质量和品位。无疑设计应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人永远不会停止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所以也永远不会停止对美的追求。对于艺术行为而言,材料既是可视的有型材料,也可以是可听、可嗅的无形材料,甚至我们的思想和观念都可以被定义为艺术表达的媒介。
包装是造型、色彩、材质三者的综合体,其中材质作为包装的载体,在整个包装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产品内容本身,无论是固体还是液体等等,都必须透过包装形式、使之成为立体,而这种立体的造型,又随着包装方法、包装材料的不同而产生变化,并通过人的感官传给人的一种心理感受,陶冶人们的情操。它是人类特有的艺术禀赋和智慧。它来自人类心灵的强烈需求。因此它受到消费者的极度关注,也引起设计师的高度重视。
我国几千年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已形成独特的东方风格,许多传统的包装一直深受世人的喜爱。古代的包装材料有取自自然的、有经过生产制造的,其中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当属最简易的天然包装材料。他们从身边的自然环境中发现了许多天然的包装材料:如:木、藤、草、叶、竹、茎、壳等。如端午节的粽子,是用清香的箬叶包裹糯米而成,形状为独特的三角形,用绳线捆扎,非常美观。还有荷叶包肉、葫芦装酒、竹筒盛米等。除了这些,麻、木、皮革等也常被用作包装材料。我国是丝绸的故乡,丝绸也被用作包装材料,制成锦袋、锦盒等。许多传统的包装材料一直延续至今。对于我们今天的包装设计仍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电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包装设计的开发过程、制造过程、销售过程和使用过程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带动了包装材料设计革命性的改变,在观念及手段上已打破了材料在传统艺术门类间的界限,逐步走向综合,材料的空间组合,材料质地的艺术表现力不再是单一性的了,以由单纯的保护、促销功能朝着更广阔、更深层的方向发展。在设计过程中,无论是天然材料还是人造材料,所表现的都不再是材料的传统属性,而且赋予了新的精神内涵。
二、包装与材料的关系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建构在材质的基础上的,在包装设计整个过程中材料是所有环节的物质基点,因此我们选用综合材料来定义设计语言,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本,从设计到材料,从材料到设计的思维方式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也由此引发出了综合材料的美学特征。
材料在设计师的眼中是可以充满感情的,由于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人工处理令其表面质感更为张扬:使光滑的材料有流畅之美,粗糙的材料有古朴之貌,柔软的材料有肌肤之感……这种联想足以引发优秀的设计作品诞生。由于材料丰富多样的选择,也就决定了包装的设计手法灵活多样。
包装材料有二类:一为自然材料(如木、竹、藤等),二为人工材料(如塑料、玻璃、金属等)。不同的材质具有不同的审美特性,带给人视觉和触觉上的感受也不同,设计师了解材质种类的同时,还追求材质的审美感受。通常,人们对材质的感受是由于材质本身的质地、肌理、光泽、手感等一系列因素决定的。材质的不同引起的视觉美感也不同。如厚重材质,给人稳重之美;轻薄材质给人浪漫之美;粗糙材质给人原始之美;光滑材质给人华贵之美。由于材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和自身的语言内涵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视觉效果。
现代材质艺术美感正改变着人们的审美观念,材质设计的创造性的独特艺术魅力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已不容忽视。因此我们可以说,包装材料的恰当运用,不仅能强化包装的艺术效果,而且也是体现包装品质的重要标志。
对于包装设计来说,我们一般都会采用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法:一种就是根据材料设计包装,另一种就是先设计包装造型,然后根据造型寻找材料。无论使用哪种方法,最后还是殊途同归,即将材料转变成包装,不同的设计师有不同的设计风格,但材料的始终都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元素。只有选择相应的表现方法,巧妙地把材料特性注入设计中去,才能充分发挥材料的独特魅力,从而更好的为产品服务,使产品的内容得到充分的表达。
总之,材料是包装的物质载体,是体现设计思想的物质基础。缺少了材料。任何完美的设计只能成为“皇帝的新衣”般的空想。因此,材料的选择便成为包装是否成功的前提条件,而借助合适的材料,包装的创作风格才能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三、包装材料的运用及整体表达
包装设计首先是一种材料的艺术,包装材料包括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广袤的自然给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纷繁复杂的材质,从粗木、藤条、竹条等自然材料,金属、玻璃等人工的精细材料,都有其自身的美。金属与玻璃等人工的精细材料,与粗木、藤条、竹条等自然的粗重材料的相互搭配,玻璃等金属通过加工体现出人工材料的精确、规整,竹、木、藤等自然材料则表现出人的手工痕迹,传递出一种人性化的东西,使人与自然达到更好的融通。例如:一对具有通透质感、精美瓶签印刷的玻璃酒瓶包装。请注意这瓶塞那巧妙的设计构思,既不是机器加工生产的软木塞,更不是常见的塑料或金属瓶盖,而是采用了看上去好似手工削制而成的木质瓶塞,瓶颈处系以麻草,并坠着精美的吊牌,这粗简与精致合用的对比手法,让我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返朴归真的浪漫情结,则传达给人们大自然的气息,拉近了人们与大自然的距离。所以说自然材料与人工材料相结合的包装设计,反映出巧妙的借用对比和材料的搭配,将粗犷与细腻、精确与粗放,能够在特定的环境中体现一种质感的对比,通过不同材料的视觉反差,让观赏者品味到不同材料的各自细节,这便是材料的艺术。要真正表现材料的艺术则要靠设计师在包装设计过程中精心运筹。
人类从发现材料所具有的表现性开始,材料就以其丰富的形式给人类的艺术创作注入了永不疲倦的兴奋剂,包装材料也就由此成为了设计表达的语言,成为设计师进行包装设计最直接的构想介质,而包装材料所表达的美并不是具体的,但不同材料的使用会产生不同的气质。
一些硬质材料的使用给了材料之美以更多的展示空间。例如:食品、干花、香皂、纸牌、雪茄等这些普通的物品的包装,统统装进原木质地的盒子中,配以精美的花饰和精致的卡扣,使包装不在普通,甚至弥漫出一股高贵的气息。质朴的材料,在运用时如果精心打造,配饰讲究,完全可以脱胎换骨展现出新的面貌和别样的气质。又如红葡萄酒瓶的包装设计,在原木质地造型的盒中,充塞的细麻绳上放入红葡萄酒瓶,是最恰当不过的,所呈现的是一幅田园的、纯朴的景象,令人神往不已。这些综合材料的巧妙运用不仅扩展了设计师的创作手法,而且随着包装艺术的不断发展,设计师们不断探索新的材料在设计中的应用,更增大了材料美的表现力。同时硬质材料和软性材料的对比,软质材料更容易使人将自然情结和社会情结连接起来,从而达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
在实际的设计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适合表现特性的材料,只有在设计中充分挖掘材料的内在美、运用材料的美、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使用价值。包装其实就是材质的整体表达,它依靠于设计师的观念和材质的风格。特别是对材质本身的处理是材质整体表达中特别重要的一部分。只有通过训练,设计者才可能脱离原始的造物水平,用专业的眼光和水准把那些来自抽象的、零碎地、复杂的、不系统的有关对美的知识的经验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整理、组合、完善以至于应用。
不同的材质的物理属性所构成的审美特性,从色泽、肌理、质地等视觉或触觉的语言中显示出材质的独特个性和内涵,不同材料的运用呈现出多元化的追求,它给设计师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从而使设计作品呈现出丰富的审美面貌。设计时应根据具体的商品的特定要求,对类型化的样式进行合理的和目的性的巧妙设计,运用材料语言来表达商品的特性及包装的美感。
《韩非子》“外储篇”中有这样的记载:“楚人有卖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以至郑人“买椟还珠”。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讽刺某些只重形式、舍本取末的现象。但换位思考,这反映了包装在商品交换中的重要性,也说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装潢华贵的售卖性包装。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商人在同西亚通商中,为避免瓷器在漫长的运输路上受损,用混有植物种子的泥土包裹在瓷器外层,随着运输过程,泥土中生长的植物根系纵横交错,就自然地形成了牢固的防护。这是古代一种构思巧妙的防震包装设计。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中所描绘的用荷叶包肉,以葫芦装酒都不失为典型的中国民间传统包装形式。,另外竹可以说是东方人最便利的包装材料,从竹叶、竹节到笋壳无一不被利用,用各手段加以改造,造型独特别致,极具传统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