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砖是不是坯底越白质量越好?
瓷砖坯体“越白越高档”已成主流,究其缘由,来自行业自身对消费者的误导。追溯八、九十年代,从意大利、西班牙进口的国外高档瓷砖产品,都是红坯,消费者也愿意花高价钱购买使用,享受着高档消费。到了二十一世纪,国内市场逐步转向白坯瓷砖,市场上也以“白”为竞争优势压制进口产品、打击竞争对手,从而让消费者逐步形成“瓷砖坯白才是高档产品”的观念和认知。不是的,地胚越白是让氧化剂氧化了,瓷砖的重金属含量超标,辐射增强瓷砖产品本身属于表面装饰材料,真正发挥装饰作用的是瓷砖表面层,只要坯体的强度、吸水率等各项综合性能符合产品标准要求,且坯体层不对表面层产生颜色影响,坯体是白色、红色、黑色又如何,瓷砖铺贴完成后,谁又能看到底坯层的颜色。因此,越白越好纯属于子虚乌有,现在要改变消费者的白坯消费观念何其难。随着白坯原材料的不断减少和枯竭,随着行业的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发展和综合利用矿山资源的政策要求,瓷砖产品必然慢慢跳出“白坯”的禁锢,拓展原材料使用范围,充分利用来源广泛的红泥、砂泥等,转而发展红坯、灰坯瓷砖产品,真正实现瓷砖生产废渣零排放
釉面砖是由胚体和釉面两个部分构成,要经过两次烧制的。
坯:由土料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素坯,表面没有任何色彩和覆层,这种第一次烧制的未经表面涂刷釉料的称为坯。
釉: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薄层。用矿物原料(长石、石英、滑石、高岭土等)和化工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部分原料可先制成熔块)经过研磨制成釉浆,施于坯体表面,经一定温度煅烧而成。即是在瓷砖胚体的表面施釉料,经过二次高温高压烧制而成。
砖坯。
瓷砖坯体“越白越高档”已成主流,究其缘由,来自行业自身对消费者的误导。追溯八、九十年代,从意大利、西班牙进口的国外高档瓷砖产品,都是红坯,消费者也愿意花高价钱购买使用,享受着高档消费。
到了二十一世纪,国内市场逐步转向白坯瓷砖,市场上也以“白”为竞争优势压制进口产品、打击竞争对手,从而让消费者逐步形成“瓷砖坯白才是高档产品”的观念和认知。
砖坯
又称坯体或生坯。指借助于外力和模型,将泥料加工成型为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强度并可用于烧成的中间产品。
未经干燥的称为湿坯,干燥后的称为干坯。成型后不经烧成可直接使用的制品称为不烧砖。在耐火材料的生产中,砖坯的质量技术指标有砖坯的尺寸和外形、单重、密度、气孔率以及强度等。
家庭装修时都要选购瓷砖,怎样买到物有所值、称心如意的瓷砖也有一定的学问,总的来说选购瓷砖的原则是:一看、二听、三滴水、四尺量。
一、看外观
瓷砖的色泽要均匀,表面光洁度及平整度要好,周边规则,图案完整,从一箱中抽出四五片察看有无色差、变形、缺棱少角等缺陷。
二、听声音
用硬物轻击,声音越清脆,则瓷化程度越高,质量越好。也可以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夹瓷砖一角,轻松垂下,用右手食指轻击瓷砖中下部,如声音清亮、悦耳为上品,如声音沉闷、滞浊为下品。
三、滴水试验
可将水滴在瓷砖背面,看水散开后浸润的快慢,一般来说,吸水越慢,说明该瓷砖密度越大;反之,吸水越快,说明密度稀疏,其内在品质以前者为优。
四、尺量。
瓷砖边长的精确度越高,铺贴后的效果越好,买优质瓷砖不但容易施工,而且能节约工时和辅料。用卷尺测量每片瓷砖的大小周边有无差异,精确度高的为上品。
另外,观察其硬度,瓷砖以硬度良好、韧性强、不易碎烂为上品。以瓷砖的残片棱角互相划痕,察看破损的碎片断裂处是细密还是疏松,是硬、脆还是较软,是留下划痕,还是散落的粉末,如属前者即为上品,后者即质差。
尺寸是否标准是判断磁砖优劣的关键,用卷尺或卡尺测量磁砖的对角线和四边尺寸及厚度是否均匀,好的瓷砖,声音脆响,说明瓷质含量高。如果声音“嗒嗒”带破茬声,说明砖内藏有裂纹。
好的磁砖,师傅安装也方便施工,安装出来的效果也规范。
究其原因,主要是现在市面上的瓷砖胚体越白月容易成为主流。之所以,很多人会认为瓷砖坯体越白质量越好,主要是因为从21世纪开始,国内的瓷砖市场逐渐转向白坯瓷砖,市场上曾以“白”为竞争优势压制进口产品、打击竞争对手。久而久之,消费者就有了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瓷砖坯白才高档。
很多商家会在白坯体中增加釉面亮白剂和一些锆类等加放射性原料。而这些物质对人体是有一定伤害的。通常,瓷砖的坯体越白,里面添加的硅酸锆等放射物质就越多。
瓷砖原料含铁量多,发红底的含铁量高一些,白底的含铁量低 国内的质量标准认为发白色的质量好。同一个品牌的瓷砖,但是它的型号和规格和含材料应该是不一样的,所以导致它背面颜色不一样。瓷砖底胚的材质一般是黄、灰、白混色的,而表面的釉面层可以是其他任何颜色。瓷砖,是以耐火的金属氧化物及半金属氧化物,经由研磨、混合、压制、施釉、烧结之过程,而形成的一种耐酸碱的瓷质或石质等,建筑或装饰材料,称之为瓷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