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粉画可以画什么?除了静物风景?
绘画没有定义,什么都可以画,区别只在于什么样的工具,表现出来的质感不一样而已,不要把工具当成限制,你的心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至少水粉颜料的种类不必油画颜料少多少,给你白色、柠檬黄、草绿、钴蓝、酞青蓝、大红、黑色,外加一个紫罗兰,就足够你表达任何的概念。绘画不由相,只由心。应试永远是错误的,应的是自己的追求,学艺术和其他科类不同,这个行业,不因为你的证件多少大小而决定你的成功失败和人生轨迹。。。。。。
一个过来人的牢骚,当然,前提是你必须热爱它
色
写生时调配色彩是建立在正确观察和理解对象的色彩关系的基础上。调配颜色不能孤立的看一块,调一块,画一块。而要考虑整个的色调和色彩关系,从整体中去决定每一块颜色。水粉画写生色彩不易衔接,也应该在明确色彩的大关系的基础上,把几个大色块的颜色加以试调,准备好再往上画。切忌脱离整体,看一块,调一块,画一块,接着又调一块改一块。水粉画颜色湿时深,干后浅,干湿变化明显。如果调色时使用粉(白色)多,或已经画了较厚的色层,再着色作画,又使用的是吸水性强得纸,颜料的干湿变化就更显著。这使水粉画调色不容易做出正确的估计。造成色彩衔接、覆盖和修改上的困难。这是水粉画的一个明显特色和难点。初学时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所以入手时要先画重颜色。一般来说,趁画面湿时,颜色湿与湿比,一口气画完,色彩关系容易掌握。如果在一色已干的情况下再衔接、覆盖颜色,就要注意颜色的干湿变化。
水的使用
水的使用在水粉画中虽然不及水彩画中那样重要,但是也是不可忽视的。水,主要起稀释、媒介的作用。调色、用笔和色层薄变化,都与水的使用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适当地用水可以使画面有流畅、滋润、浑厚的效果。过多的用水则会减少色度,引起水渍、污点和水色淤积。而用水不足又会使颜色干枯、粘厚,难于用笔。通常用水以能流畅地用笔、盖住底色为宜。在画暗处、虚处和远处,一般可适当地多用水,以增强其虚远和透明感。从作画步骤来说。在铺大调子时水要用的多些,使色层较薄,便于再往上着色。在作画过程中,水太脏了要及时换。尤其是画色彩鲜明的部位,调色用水要洁净。
白色的使用
水粉画调色时白色的使用和油画相似,用的比一般颜色要多。调用白色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色彩的明度,降低色彩的纯度,在画近处、实处和高光处时,多调用白色,有助于形体的塑造,使其鲜明、结实和突出。关于调色、水和白色的使用,还需要和用笔以及整个画面色彩的干湿、厚薄结合处理结合起来考虑,要从表现不同对象的需要出发,做到有变化而统一。总的来说,初学时要注意两种倾向:一种是过多的用水,不敢用鲜明厚实的色彩来塑造形象,造成画面缺乏色彩对比、形象单薄。另一种是过多地使用白色,不懂得恰当地用水的好处,而使画面“粉气”、滞闷。这两种毛病的产生,有的是与初学者先接触过水彩画或油画有关。先画过水彩画的,要防止第一种过多地用水的毛病。先画过油画的,则要避免第二种过多地调用白色的毛病。至于在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水和白色的使用又常与作者的个人爱好、技法特点有关。爱用薄画法、湿画法作画的,一般水的使用便多些。而爱好厚画法、干画法作画的,水的使用便少,白色的使用则较多。
用笔
由于各种类型的笔都可以用来作水粉画,因此水粉画的用笔技巧是异常丰富的。并且是在借鉴油画。国画和水彩画笔法的过程中,不断加以发展的。水粉画中常见的笔法。
“平笔法”——笔迹隐蔽。画面色层平整;
“散除法”——笔迹显露,但色层厚薄变化不显著;
“厚除法”——色层错综重叠,用色较厚、厚薄相间;
“点彩法”——利用光色的空间、初觉混合原理,用密集的小笔触(色点)塑造形象。(这种笔法用得较少,较难掌握,初学时不宜过早效仿)
此外,水粉画也吸收了油画的刀画技法。可用油画刀作画,也可用自制竹刀作画。水粉画在吸收其它画种的用笔技法时,必须从水粉画的特点、性能出发,目的是为了丰富水粉画的技法,增强水粉画的表现力。一般在画虚处、远处和暗部、阴影时,笔触要模糊些、平些、颜色薄一些,以增加虚远感。而在画近处、实处和亮部时,笔触则要显露些、颜色要厚一些,以增强其结实、突出、明晰的效果。当然这些都需要从整幅画的处理意图出发,运用不同的笔法。笔触也有一个整体性的问题。一幅画的用笔也要有变化而统一,形成一种节奏感。要防止缺乏整体处理意图的凌乱用笔。
衔接
水粉画由于颜色干得较快、干湿变化显著,又加之用水,颜色会在画面上流动,渗化和容易产生水渍,因此熟练地掌握好衔接技巧,对于画好水粉画关系很大。水粉画的衔接主要可以分为湿接、干接和压接这三种方法。
所谓湿接,是邻接的色块趁前一块色尚未干时接上第二、三块颜色。或是两块相邻的颜色碰接上。或是一块颜色中趁湿点入其它颜色,让其渗化。再或在笔头的不同部位分别蘸上几种不同的颜色,画到纸上时利用笔肚的水分,让其自然化接。
所谓干接,就是邻接的色块在前一块颜色已经干了的时候,再接上第二、三块颜色。
所谓压接,就是相邻的色块(形体的转折或不同的物物体),前一块色画得稍大于应有的形,第二、三个色块成一种节奏感。要防止缺乏整体处理意图的凌乱用笔。接上去时,是压放在前一块色上,压出前一块色应有的形。进行压接时,要注意颜色(压接上去的颜色)的盖色力和粘着性,一般来说压上去的这块色要比已画的色块稍厚一些。
覆盖
所谓覆盖,就是在已画的色层上再画上一层或数层颜色。覆盖的主要作用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使画面色层重叠,厚薄有变化,是塑造形象的一种技法;二是一种修改方法。水粉画颜色的盖色力是比较强的,但又各有差异,加上作画时调用清水,覆盖时掌握不好就容易使底色(被覆盖的色层)泛起,产生水渍,造成色彩污浊。有时又故意用很薄的颜色覆盖,让底层色透露出来。这些具体效果都不容易估计,所以要掌握好覆盖技巧也并非易事,得慢慢捉摸。艺术表现的方法无论从历史的发展还是从每个艺术家成长的过程进行分析,都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演变过程。无法乃至法,对于技巧娴熟,造诣高深的艺术家来说,草草数笔似漫不经心地随意涂抹,然笔笔皆合法度,妙趣横生。有欣赏能力的人不难看出,这种漫不经心与不负责任的胡涂乱抹有着本质的区别。欲无法,必先有法,最大的表现自由产生于严格的基础训练之中。
一张水粉画无论其形式结构多么复杂,其色彩变幻多么使人眼花缭乱,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大都可以找到运用技法的踪迹。研究为了应用,下面我们从构成画面的基本形式要素入手,进一步探求相应的表现技法。
1.平涂
在大面积的底子上均匀地涂布颜色是绘制宣传画、装饰画时经常遇到的课题,在写生中,也是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法。平涂看来似乎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那么怎样才能把颜色涂得匀呢?第一要把颜色一次调足,第二要稀稠合适,第三要尽量使用大些的笔(涂大面积可使用板刷)有秩序地涂抹,用力要均匀,使笔笔衔接不留痕迹。如将画板侧立保持一定倾斜,使颜料微微流动,则更有利使笔触融合。
2.渐变
由一种颜色向另一种颜色缓慢的过渡推移称之谓渐变。自然界中的许多色彩,如天空的霞色、水果的表皮、球体的明暗等,都有明显的渐变特征。绘画中的渐变,可分为明度渐变、色相渐变、纯度渐变及包含多种因素的复合渐变。
表现渐变的方法很多,例如:
①将纸面涂水打湿,趁湿依次涂以不同的颜料,借助水分的流动使各种颜色互相渗化,形成自然过渡。
②在已平涂好的色底上,趁湿用蘸有另一种颜色的画笔从一个边缘开始与底色相混合,并逐步向对面方向移动,直到混合均匀。
③用板刷(或画笔)笔锋的两端分别蘸取不同的颜色,一笔下去,两色交融,变化自然。此种方法常用于表现花瓣、水果上颜色过渡。
④阶梯式渐变:在调色板上调好两色之间的一系列过渡色阶,按顺序依次排列笔触,形成渐变系列过渡。所谓干画法的多层着色,大体上属于这种方法。
⑤空间混合式渐变:两种颜色通过点状或线状的交互排列,通过疏密多寡的变化利用空间混合的视觉原则,造成渐变的效果。点彩画法及喷绘中的混色法,大都属于此种类型。
3.叠色
在第一遍颜色干后叠加第二遍、第三遍色,是水粉画中常用的方法,叠色方法有两种情况:使用浓厚的颜料将某一部分底色覆盖或以稀的半透明色层罩染,各有不同的效果。但无论采取哪一种方法,实际操作时都要动作敏捷,下笔力求准确,以避免将底色搅起,使用丙烯颜料就不存在这种问题。严格说来,颜料的透明性是相对的,当然这与所用颜料的性质有关、与涂色的厚薄及浓度也有关系。此外有些颜料的渗透力很强,如玫瑰红、桃红、青莲等。即使涂以很浓的其他颜色也很难覆盖,因此,应尽量避免用这类颜色作底色。
4.刮色
在着色未干时用竹片、画刀等刮去部分颜料,局部露出底色或白纸,刮出的痕可以是点、线、面。多用于表现树的枝干、绳索、岩石、瀑布等。但一般不宜多用。
5.擦洗
用洗净的笔或海绵等擦去已涂好的部分颜色,不仅是为了修改失误,它也可以作为水粉画的表现技法之一。擦洗出的笔触柔和细腻,宜用于表现花朵、花瓣、人体等,或用以削减某些色彩边缘的生硬对比。
6.对印
当颜料涂好后,趁湿时用另一张画纸,或塑料薄膜,贴紧,将纸揭开,即吸掉部分颜料,拉出带有自然肌理的花纹。用这种办法处理画面的背景显得更生动自然,别有情趣,有时对印本身就可能成为很有情趣的画面。
7.水渍利用
水粉画是离不开水的。水不仅仅是被用来作为颜料的稀释剂,事实证明,利用得当同样可以作为艺术表现的媒介。在当代水粉画佳作中不乏这样的行例。
例如,在未干的色底上滴注或喷洒水滴,或稀薄颜料,自然形成各种点状斑纹,加强雨天、雪天的朦胧气氛,并有一定的装饰效果。
也有的在作画时,施以少量酒精、精盐等辅助材料以促水流动和蒸发,使画面产生各种流动花纹和肌理效果。
爱好绘画是大部分儿童的天性,严格遵循幼儿教育的基本准则,充分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在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必须充分调动少儿学习美术的兴趣与爱好,下面是我整理的儿童美术绘画水粉画作品和儿童美术绘画教学。
儿童美术绘画水粉画作品
儿童美术绘画教学:看——搜索自然
看是儿童通过观察、感觉和知觉,把自己同自然联系起来而认识客观世界的带有个性特点的能力。在美术课堂中,儿童正是通过观察来搜索自然之美,而搜索自然的过程又正是培养、发展和提高儿童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年级学生在学习《大家一起画》时,教师应力图使学生在玩玩画画的游戏中感受体验自然之美,因为儿童喜欢在一起玩玩画画,她们对自然充满好奇。
1.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要请小朋友们猜一个谜语:“身体像树叶,尾巴像扇子,没脚也没手,能在水里游。”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条美丽的小鱼。你看,多有趣啊!它身上穿着白色的衣服,尾巴在游的时候碰到了沙滩,所以变成了这种颜色。(出示:一条用各种纸质材料做成的鱼)
3.体验感受: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摸一摸它,感觉一下,它分别是用什么样的纸做成的?
4.一生上来摸一摸,说一说鱼的身体是用什么样的纸做成的?再摸一摸它的尾巴,说说是用什么纸做成的?你知道这种纸叫什么纸吗?(学生感觉:粗糙、光滑)
5.鱼儿身上没有花纹,你可以拿什么工具来打扮它呢?鱼尾巴上也没有花纹,你又可以拿什么工具来装扮它呢?(准备好油画棒、毛笔、调色盘)
6.请两位小朋友上来画,其余的小朋友一起观察它们在不同的纸上打扮的效果会有什么不同?(了解不同工具材料的特性,进一步拓宽对材料的认识)
7.说效果,说感受:请小朋友们说说画出来的效果有什么不一样?请刚才上来画画的小朋友说说画在沙皮纸、宣纸上各有什么感觉?
让学生观察用不同的纸做成的鱼,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引导学生搜索自然中的各种鱼类,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在观察中搜索出一个海底世界。
儿童美术绘画教学:悟——异想自然自然界的植物可谓成千上万,美术学习可以激发和强化儿童创造的冲动,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太空里的植物》一课,描绘了大自然植物外形的千姿百态,颜色的娇艳动人。那么儿童是否想过太空里的植物会是什么样的呢?在课的尾声教师可以这样安排。
今天这节课小朋友们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想象出了许多神奇的太空植物,用灵巧的双手制作出了一件件精致的太空植物作品。除了这些材料可以表现太空植物以外,生活中还有许多材料也可以利用。你们瞧!(多媒体展示废旧材料制作的作品,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小朋友们可以继续去发现,也可以和老师、同学一起探讨。
通过欣赏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作品,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了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猜你喜欢:
1. 儿童简单好看的水粉画图片
2. 5年级水粉画 儿童水粉画图片
3. 儿童水粉画作品欣赏
4. 儿童水粉画范画图片
5. 阿狸水粉画图片 阿狸水粉画图片欣赏
欣赏
1
2
3
4
5
关于色彩感觉能力的培养问题
要画好水粉静物写生,你首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色彩感觉能力,因为只有感觉到的东西,才能被准确地表现出来。
水粉画很容易出现的脏、灰、粉、生等毛病,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作者对客观物件产生的色彩缺乏一定的理解。比如,把一块很漂亮的颜色,放到一幅和谐色彩中去,也可能会显得脏。一块在这幅画中似乎看起来很暗很脏的颜色,放到另一幅画中却又显得十分漂亮。这个例子,稍有绘画经验的人都能有所体会,关键问题就在于需要我们用色彩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原理去理解、分析和表现客观物件的色彩。
我们都知道,任何有色物体都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之内,它们的色彩必然与周围邻接的物体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定的关系,这就是色彩关系。它的变化规律就是固有色与条件色的对立统一规律。
如在我们的静物写生中,常可看到这样的现象,被描绘出来的水果,由于过多地注重固有色,而忽视了条件色对他的影响,给人的感觉好像此物体不是放在这个特定环境中,原因在于没有用色彩关系变化规律的原理去理解和分析物件的色彩。
因此,理解和掌握色彩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画面是画关系,而不是画东西。这就需要我们努力锻炼并培养自己准确判断这种色彩相互影响程度的能力。
答:首先准备水粉颜料、水、水粉笔、纸(水粉纸、素描纸)。
1.先调色,把红色、紫色、橙色和白色调在一起。涂上线稿,选取其中一朵开始上色,注意花瓣上深浅变化。
2.慢慢的把整束樱花的花瓣全部用水彩涂上一层简单的颜色,要涂的深浅不一有层次感,局部用点蓝色。
3.然后把花朵之间的根茎浅浅的描绘出来连接花朵。
4.加深花束枝干深色部位,使得一枝粉粉的樱花呈现一个简单的花束感。
5.接着开始细化樱花花瓣部位了,让花瓣看起来有厚重立体感。
6.再用画笔浅浅的把花蕊勾画出来,让樱花看上去不是那么抽象。
7.整体调整画面,细化枝干重色部分。把枝干的暗部加深,使得枝干更加有立体感,不是简单的一根根的粗线。
8.最后,在花蕊处多添几笔,就显得更精致了,樱花水粉画大致也就完成了。
准备材料:水粉、调色盘、画笔。
1、首先用铅笔勾出景物大致的形状位置,然后用花青沿着铅笔稿画出单色稿。
2、然后根据静物的色调,铺出物体暗面和阴影部分。
3、然后再画出物体的亮面,布景的颜色也要铺上。
4、进一步的开始刻画物体已经布景的细节处,让画面的颜色更为饱满。
5、最后把明暗面做一下调整,找出高光的位置即可。
一个月后,这个印度人再一次来看这个医生(看病),“你好吗?”这医生说,“我很高兴再次见到你,你看起来更年轻了。”“噢,医生,我现在感觉很好”那个印度人说,“我有很好的休息
水粉画是使用水调合粉质颜料绘制而成的一种画。其表现特点为处在不透明和半透明之间,色彩可以在画面上产生艳丽、柔润、明亮、浑厚等艺术效果。含粉对水色流畅的活动性会产生一定限制。
水粉画在湿的时候,颜色的饱和度很高,干后则由于粉的作用及颜色失去光泽,饱和度大幅度降低,这就是它颜色纯度的局限性。水粉画的性质和技法,与油画和水彩画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介于油画和水彩之间的一种画种,它与水彩画一样都使用水溶性颜料,颜料成分和透明水彩颜料相同。
扩展资料:
水粉画的基本技法:
1、调色
写生时调配色彩,是建立在正确观察和理解对象的色彩关系的基础上。调配颜色不能孤立的看一块,调一块,画一块。而要考虑整个的色调和色彩关系,从整体中去决定每一块颜色。
水粉画写生色彩不易衔接,也应该在明确色彩的大关系的基础上,把几个大色块的颜色加以试调,准备好再往上画。切忌脱离整体,看一块,调一块,画一块,接着又调一块改一块。
2、水的使用
水的使用在水粉画中虽然不及水彩画中那样重要,但也是不可忽视的。水主要是起稀释、媒介的作用。调色、用笔和色层薄变化,都与水的使用,有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适当地用水可以使画面有流畅、滋润、浑厚的效果。过多的用水则会减少色度,引起水渍、污点和水色淤积。而用水不足又会使颜色干枯、粘厚,难于用笔。
3、用笔
“平笔法”——笔迹隐蔽。画面色层平整;
“散除法”——笔迹显露,但色层厚薄变化不显著;
“厚除法”——色层错综重叠,用色较厚、厚薄相间;
“点彩法”——利用光色的空间、初觉混合原理,用密集的小笔触(色点)塑造形象。(这种笔法用得较少,较难掌握,初学时不宜过早效仿)
4、刀画技法
水粉画也吸收了油画的刀画技法。可用油画刀作画,也可用自制竹刀作画。
水粉画在吸收其它画种的用笔技法时,必须从水粉画的特点、性能出发,目的是为了丰富水粉画的技法,增强水粉画的表现力。
一般在画虚处、远处和暗部、阴影时,笔触要模糊些、平些、颜色薄一些,以增加虚远感。而在画近处、实处和亮部时,笔触则要显露些、颜色要厚一些,以增强其结实、突出、明晰的效果。当然这些都需要从整幅画的处理意图出发,运用不同的笔法。
5、衔接
湿接,是邻接的色块趁前一块色尚未干时接上第二、三块颜色。或是两块相邻的颜色碰接上。或是一块颜色中趁湿点入其它颜色,让其渗化。再或在笔头的不同部位分别蘸上几种不同的颜色,画到纸上时利用笔肚的水分,让其自然化接。
干接,就是邻接的色块在前一块颜色已经干了的时候,再接上第二、三块颜色。
压接,就是相邻的色块(形体的转折或不同的物物体),前一块色画得稍大于应有的形,第二、三个色块成一种节奏感。要防止缺乏整体处理意图的凌乱用笔。接上去时,是压放在前一块色上,压出前一块色应有的形。
6、覆盖
所谓覆盖,就是在已画的色层上再画上一层或数层颜色。
覆盖的主要作用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使画面色层重叠,厚薄有变化,是塑造形象的一种技法;二是一种修改方法。
其次是划分出暗,灰,亮面,用淡颜色先铺一遍。之后就是上暗面的颜色了,从最重的颜色开始上,这是为了画面整体色彩定一个基调,色彩色度要饱和,色彩倾向要明确。类似的颜色要一起上,比如既有红色又有桔红色,先上红色在加黄把桔红色一并上起。不管是暗面还是灰面都要做到整体上色,为了整体的把握需要。最后才是上亮面,水彩当中是留白的,而水粉当中是上白色,需要注意的是在亮面也有明暗的不同,有高亮的和灰亮等亮部之分,灰亮稍微暗一点,适当加入物体的固有色,高亮就用白色可以。
一开始画的时候主要是照对象画,就是看到什么颜色画什么颜色,在慢慢就要练习加入自己的主观感情了,因为现实当中的景物摆在你的画面上并不一定是最美的,而绘画就是要达到美的效果,你就需要适当的调整颜色,并非是现实当中的颜色。从色彩之间的明度对比,色彩本身的对比等等,这是一个长期的练习自己的琢磨才能慢慢提高自己的修养。
需要注意的是干画法并不是不加水而是少加水,颜色切忌太厚,太闷,干画法掌握不好,上颜色就容易闷,颜色叠加不要太脏。
所有绘画都要注意整体练习局部,色彩画尤其重要,整个绘画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整体色彩的比较,整体掌握最重次重最轻的颜色分配。
绘画要持之以恒,不断练习思考,祝你越画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