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蛏的做法与吃法
主料蛏子适量黄酒适量辅料生姜适量步骤1.先把蛏子放盐水里泡会儿,让它吐尽泥沙。2.用牙刷把黄蛏一个个刷洗干净。3.清洗完后,差不多这样就可以了。4.拿出一个平时吃饭用的碗,然后把姜切成丝,铺在碗底。5.把黄蛏触角那方向下立在碗里,中间插几根姜丝。6.加料酒适量,倒在碗里。7.放入锅里蒸,大概水烧开后再蒸8分钟左右。8.鲜美的清蒸黄蛏就做好啦,一般不用加盐哦。
1、食材:黄蛏300克、料酒1勺、盐适量、姜片3片、香葱1根、白糖5克。
2、准备食材:蛏、姜、香葱。
3、蛏用清水把泥冲掉,清洗干净。
4、蛏外面清洗干净。
5、加水,把洗净的蛏倒入再一次让蛏把泥吐干净,大概十分钟左右。
6、然后在反复洗刷一遍。
7、用小刀在蛏子后面划一刀。
8、拿容器把蛏子竖着插入。
9、加入适量的清水,不能多。
10、加入适量盐。
11、放入姜片、葱白。
12、撒上5克白糖,料酒,上锅隔水蒸20分钟左右,这里白糖具有保鲜作用。
13、蛏子蒸好的样子。
14、在蒸好的蛏子上撒上葱花,即可出锅。
主料:黄蛏700g 辅料: 油适量盐适量葱姜适量干辣椒适量
干煸黄蛏的做法图解步骤:
1.黄蛏放在盐水里吐一夜。
2.葱姜切碎。
3.干辣椒切碎。
4.锅里放油,下干辣椒爆一下。
5.放入葱姜煸炒。
6.放入洗好的黄蛏大火炒至全部张开。
7.放盐出锅。
蛏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测定,每百克鲜肉,含蛋白质7.2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2.4克,糖3克,钙133毫克,磷114毫克,铁227毫克,热量200千焦。蛏子还有一定的医药作用。蛏肉甘、咸寒,用于产后虚寒、烦热痢疾,壳可用于医治胃病,咽喉肿痛。
蛏很好洗,只要用流水冲去泥浆即可,也不用放盐水养,它不像别的贝壳类会吸食泥沙。蛏洗净,沥干水分,就可以炒了。起油锅,待油热后将蛏倒入,翻炒。炒蛏的时候,火要大,手脚要快,因为蛏易缩,稍慢一点,就缩小了,不好吃也不嫩。炒蛏要放料酒,一下锅就可以放,然后还要放点生抽,颜色不深却可以提鲜味。起锅时要撒上一把葱花,名曰“葱油蛏”,葱不过是个点缀而已。
吃蛏可是有学问的,就像许多喜欢吃蟹的人不知道挖去“六角肉”(蟹心)一般,很多人并不真的会吃。蛏和壳很容易分开,将蛏肉从壳里扯出,蛏肉两边各有一圈环形深色的“丝”,要将这圈东西拉下。蛏中间有一根像粉丝一样的东西,有一截手指那么长,比粉丝更滑更亮。这根东西是不能吃的,据说就像蟹心一样极寒,吃多了要伤身子。有的人,挟起蛏就往嘴里塞,然后吐出两片壳来,这种吃法,是不是有损形象暂且不说,但绝对是有伤身体的。蛏这种东西,适宜下酒,而且一定要慢慢吃,才能品尝到其中的鲜美
菜谱名称 蛏溜奇
所属菜系 闽菜
所属类型 地方特色
基本特点 色金黄,鸡蛋松而不老,有肥膘香、蒜香、葱香、麻油香。
基本材料 蛏肉(300克)、熟猪肥膘(40克)、鸡蛋(3只)、葱末(少许)、大蒜头(5瓣)、盐(少许)、面粉(150克)、麻油(12.5克)
一、将蛏洗清,用开水川一下,剥去壳,剔去黑的污质;将熟猪肥膘切成小粒;葱切成2、3分长的细末;鸡蛋打发。二、开热猪油(250克)锅,先将蒜头拍碎,下锅炒香,再将打发的鸡蛋、肥膘粒、面粉、盐、葱末、蛏肉拌和,倒入锅内,炒至金黄色时,随即浇上麻油一翻炒即成.
三丝拌蛏肉
原料: 原 料:
大蛏子500克,韭菜100克,水发冬菇50克,熟火腿肉25克,黄瓜50克,姜末5克,精盐2克,绍酒10克,酱油6克,醋、味精各2克,麻油15克。
制法: (1)将蛏子洗净放入盆内,加入清水(没过蛏子),撒上适量精盐,泡约3-4小时,使其吐净泥沙,捞出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2)锅置火上,加入清水,烧开后放入蛏子,焯至蛏子开口,捞出晾凉,剥去外壳,剪去须尖和泥肠,用冷开水洗净。
(3)将韭菜择洗干净,切成3厘米长的段。冬菇切成丝,均放入焯蛏子的汤内焯一下捞出,晾凉待用。将黄瓜切成菱形片。火腿肉切丝。
(4)将坚肉、韭菜、冬菇丝放入大碗内,撒入精盐、绍酒、味精拌匀,装入盘内,将黄瓜片围放在盘的周围,淋上麻油,撒上火腿丝。
(5)将酱油、醋、姜末、麻油盛入小碗内调匀,连同蛏肉一同上桌,食时蘸用。
特点: 菜色美观,质地鲜嫩,清香味美,佐酒最佳。
【性味】甘咸,寒。
①《本经逢原》:"甘,平,无毒。"
②《本草从新》:"甘咸,寒。"
【归经】①《本草求真》:"入肾、肝。"
②《本草再新》:"入心、肾二经。"
【功用主治】补阴,清热,除烦。治产后虚损,烦热口渴,湿热水肿,痢疾。
①《嘉佑本草》:"补虚,主冷痢。煮食之,主妇人产后虚损,胸中邪热烦闷气。"
②《本草从新》:"补阴,主热痢。"
③《医林纂要》:"解渴醒酒,除烦去热。""干食,补心滋阴。"
④《泉州本草》:"清热解毒,利小便,消水肿,退胸中邪热。主治湿热水肿,中暑血痢。"
【用法与用量】内服:煮食。
【宜忌】①孟诜:"天行病后不可食。"
②《医林纂要》:"生食,大寒,令人泻。"
【选方】①治湿热水肿:蛏干二两,炖蒜头梗服。(《泉州本草》)
②治中暑血痢:蛏和刺瓜煮食。(《泉州本草》)
【名家论述】《本草求真》:"蛏,性体属阴,故能解烦涤热,然惟水衰火盛者则宜。若使脾胃素冷,服之必有动气泄泻之虞矣。书言可治冷痢,似属巧说,未可深信。"
黄蛏
500g
辅料
油
适量
盐
适量
姜片
5g
葱
适量
步骤
1.黄蛏买来是这个样子滴。
2.要用水洗干净,再用海水浸泡2小时以上。
3.姜片,葱段。
4.多倒些油,因为过程中不能加水。
5.油热后,放入姜,葱煸香。
6.放入蛏子炒制张开口即熟。加少许盐出锅。
第二步骤 锅中加入提前熬好的高汤,烧开后加入黄蛏和青蛾。
第三步骤 等黄蛏和青蛾开口,关火,放入少许盐和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