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设计 > 正文

古罗马典型设计作品

轻松的柚子
细腻的悟空
2023-02-15 17:43:28

古罗马典型设计作品

最佳答案
忧伤的钻石
现实的大树
2025-09-12 09:05:53

罗马艺术的特性:罗马人不同于希腊人,罗马人较现实,讲究实际,喜欢具体的、实在的东西;希腊人重理想,艺术中喜欢抽象、概括的理念。

罗马最有成就的是建筑、公共工程、公路、桥梁、水利、土木工程。因为疆域广大,所以罗马艺术气魄上,超过:罗马盛世相当于中国汉朝时代(公元一世纪佛教传入中国),公元一到四世纪是基督教与希腊罗马文化的搏斗期。重视实用性类似中国文化,大半能和生活有关。

建筑

公元前二世纪罗马人已累积建筑拱门与拱顶的经验,并开始使用水泥制作混凝土,因此能建造出各种形状与体积的建筑物,所以建筑是罗马艺术上最大的成就。

庙宇︰公元前二世纪,山墙和柱子与希腊相同,只是地基变高了,常用来当战利品的仓库(实用价值)。圆形建筑变大,是因材料用「混凝土」之故,外表贴上大理石,最具代表性的庙宇是《万神庙》(公元118-125)。

最新回答
成就的星星
跳跃的帅哥
2025-09-12 09:05:53

古罗马时期艺术风格特征罗马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邦,逐渐发展成控制整个亚平宁半岛的罗马共和国,最后扩展为统治整个地中海地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罗马帝国。东起小亚细亚和叙利亚,西到西班牙和不列颠,北包括高卢,南至埃及和北非,罗马帝国一直延宕至公元15世纪,这期间,分化、整合;整合、分化,直到拜占庭王朝——东罗马帝国消亡,整整进行了一千余年。这样一个多民族、大一统的帝国,又有着上千年的演化历史,反映在文化与艺术上,必然是多 民族文化与艺术的融合。古罗马文化是在伊达拉里亚人和希腊人的强烈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古罗马文化与艺术,主要繁荣于共和末期和帝国时期,古老的意大利土著文化,深受伊达拉里亚文化的影响。伊达拉里亚人早在公元前8—3世纪,就创造了拱券建筑和具有东方风格的装饰壁画,以及有力而写实的雕刻,这些对古罗马艺术具有强有力的影响。古罗马人虽然征服了古希腊,但在文化上却被古希腊人征服。古罗马人是古希腊艺术的崇拜者和摹仿者。古希腊艺术对古罗马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由于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民族特点,古罗马艺术也有其不同于古希腊艺术的独特之处。相比之下,罗马人的艺术更倾向于实用主义,在内容上多为享乐性的世俗生活,在形式上追求宏伟壮丽,在人物表现上强调个性。古罗马文化与艺术的突出成就,主要

坚强的绿茶
舒心的老虎
2025-09-12 09:05:53
罗马建筑风格有时候也被译为罗曼式风格,并且其在发展中划分了两个分水岭,分别是9世纪之前的古罗马风格,其代表就是罗马角斗场与万神庙,特点是庞大、雄伟、壮观,喜欢使用大量圆拱结构,比方角斗场就每层有80个拱,同时配有大量装饰性承柱。

古罗马的建筑多为四方形态,屋顶喜欢做长方形天窗,让太阳光可以直接照射,屋内显得通透明亮,前厅中央设有泄水池,用来接排雨水。从其建筑形式上说,大体可以分为住宅、城防、宫殿、教堂及公共设施等几类。

古罗马建筑风格的母体其实来自古希腊,因为正是他们征服并消化了希腊,所以在各种文化、艺术、习俗、甚至宗教上都存在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例如希腊建筑里的三角形山墙、高高的台基、排列整齐的柱廊,都被古罗马继承下来。

而著名的罗马柱其实也脱胎自古希腊的经典三大柱式,分别多立克、爱奥尼及科林斯,区别在于后来罗马增加了更多新款式,或者在这些基础上做了演变,比方双柱应用这一类。

而在建造技术上则借鉴了当时古罗马北部的伊特鲁里亚人,因为伊特鲁里亚人当时被视为第一流的工程师,他们以修筑公路、建造桥梁和构筑宏伟的水利工程而著称,所以解决了蛮多例如稳固性等技术层面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下图的建筑跟后来的罗马风格是又“近亲”关系。

9世纪后的罗马建筑在欧洲遍地开花,11世纪时发展到顶峰,跟古罗马时代的风格已经有所迭代,变成2.0阶段,而且慢慢成为欧洲教堂建筑的代名词,这一个阶段的罗马风格除了保留古罗马建筑的基本元素外,还有造型厚重、敦实、整体线条明快,但是细节装饰繁复,强调明暗对照等特点。

恢弘厚实

不可少的装饰柱

窗户小,并且少

交叉拱结构

钟楼多

半圆券繁多

像个城堡

典雅的小甜瓜
热心的跳跳糖
2025-09-12 09:05:53

1、特点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 ,以及巴尔贝克(在今黎巴嫩)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例如,罗马帝国各地的大型剧场,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逐排升起,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

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

2、影响

公元4世纪下半叶起,古罗马建筑渐趋衰落。15世纪后,经过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古典复兴以及19世纪初期法国的“帝国风格”的提倡,古罗马建筑在欧洲重新成为学习的范例。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20世纪20~30年代。

古罗马建筑的书籍和图画在明代末年开始传入中国。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从意大利索来《罗马古城舆图》画册3卷,存放北京耶稣会图书馆。1672年,意大利传教士阿莱尼带两册《广舆图说》到中国。

这些书里有罗马角斗场、浴场、神庙和罗马街市的图画。此外,17世纪初,北京耶稣会图书馆里有过 3册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但古罗马建筑当时对中国建筑没有发生实际影响。

扩展资料:

建筑结构:

1、桁架结构

古代的罗马人喜欢用桁架建造房子的房梁和天花板。桁架是框架结构的一种。罗马人使用木头建造桁架。桁架之间,通过榫卯或金属销子进行连接。

2、喷泉结构

罗马建筑内部拥有大量的喷泉。那些喷泉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罗马人建造的。古代的罗马人利用喷泉为城市和农村提供水。古代的罗马就已经由饮用水的喷泉逐渐发展成为装饰性的喷泉和音乐喷泉。古代的罗马有3000多个喷泉,被称为喷泉之城。古代的罗马人喜欢使用喷泉进行音乐表演。

3、交叉拱顶结构

无束梁(两个筒形拱以适应角度相互相交的产物)而变成交叉穹肋间更高更简洁的交叉拱顶,例如在施派尔或是在达勒姆、乌德勒支和伦巴第的一种十字勒拱顶。在早期发展过程中,坚固的壳体成为结构的支撑。

墙也经历了相似的变化。包含两个平坦的表面的墙体成为一组贯穿式的结构构架。早去罗马风持续采用的墙面装饰形式—壁柱带、扇形柱楣,以及承重柱身、半椅柱、封闭拱劵—将墙体分解成柱墩和实墙(施派尔一世主教堂上层)或柱墩和连拱劵(如诺曼底的廊式教堂),甚至内外墙和小柱连廊(如矮廊,廊台以及其他类似的构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罗马建筑

大意的大树
孤独的方盒
2025-09-12 09:05:53
古罗马建筑时代指的是从罗马城 的 753年到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与西罗马的395年。这一时期的建筑的特征是使用混凝土,并用混凝土建成墙壁、拱顶和穹顶。内部填充了混凝土的墙壁非常坚固,因此可以打造出拱券这种全新的样式。连续的拱券形成拱顶,旋转的拱券则构建起拱顶。

现今普遍认为由建筑师塞维鲁设计的金宫,以及拉比里乌斯设计的图密善宫,被视为是此类建筑样式的起源。万神殿也因其穹顶而闻名遐迩。

在古希腊建筑中,柱式占有重要地位。古罗马建筑中柱式起到装饰的作用,风格也更加多元化,比如融合了爱奥尼式和科林斯柱式的混合柱式。在功能方面,古罗马建筑也做了很多尝试,建造了多种多样的娱乐设施和公共空间,比如凯旋门这样的纪念性建筑。

古罗马建筑对后续的建筑具有重要影响,后来的拜占庭建筑、提倡古典文化复兴的文艺复兴建筑等,都能从中看到古罗马建筑的样子。

欢喜的铃铛
体贴的手机
2025-09-12 09:05:53
首先在建筑方面,帝国的罗马出现了一系列足以与帝国的伟大业绩相辉映的宏伟巨构,围绕着罗马市中心的帝国广场,历代皇帝都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业绩。至今还可以看到著名皇帝提图斯的凯旋门、谢维略斯的大凯旋门、万神殿、图拉真纪念柱和马可·奥里略斯的纪念像等作品屹立在荒凉的废墟之中。以下我们就几件著名作品看罗马建筑的特点:

《科西姆竞技场》,始建于皇帝威斯巴桑时代,完成于提图斯时代(公元80年)。原先的设计是两层,后来改建为四层。外墙高达48.5米,内部划为5个座区,60排座位,能容纳8万观众。它是罗马传统建筑技巧——拱券结构的典型作品,内部由筒形拱券和交叉拱券组成,外部可看到四层连续拱券,每层为80个券孔,底层用多利亚柱式,二层是爱奥尼亚亚柱式,第三层是科林斯柱式,最上一层是紧贴壁上的方形装饰柱,二、三层立有100多尊雕象,现均佚散,每当节日,在四层的顶上升起鲜艳的彩旗,奴隶主贵族在这里观看残酷的斗兽和角斗表演。

提图斯凯旋门浮雕:抬回希伯莱王的七星圣灯的罗马士兵

醉熏的御姐
发嗲的御姐
2025-09-12 09:05:53

古罗马竞技场外观呈正圆形,俯瞰为椭圆形。整个建筑物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大直径为188米,小直径为156米,圆周长527米,围高57米,均用淡黄色大理石砌成。

围墙共分四层,一、二、三层均有半露圆柱装饰。第一层的圆柱为粗犷质朴的多丽斯式,第二层圆柱为优美雅致的爱奥尼亚式,第三层圆柱为雕饰华丽的柯林斯式。每两根半露柱之间为一长方形,第三层共计80个拱门。第四层外表面装饰较简单,由长方形窗户和长方形半露方柱构成。在该层的三分之二高处,设有等距离的支架,以便举行盛会时固定圆顶上端的天棚为观众遮阳。

据说,在古代的时候,第二、三层每个拱门洞中各有一尊大理石人物雕像作为装饰,其姿态各异,英武丰俊,使建筑显得既宏伟又秀丽,既凝重而又空灵。整体建筑看上去颇像一座现代化的圆形运动场。竞技场内部的看台,由低到高分为四组,观众的席位按等级尊卑地位之差别分区。竞技场阶梯形看台分为三个区:最低一排的席位是为元老院议员和高等平民准备的,中间是皇帝的包厢,两翼是执政官和奉神的淑女们的包厢。高处的座位是为贵族准备的,再往上是普通的平民坐或站着的地方。一排排的石头长凳由低向高成梯级分布,可容纳5万名观众。

无限的黑猫
现实的外套
2025-09-12 09:05:53

大角斗场“Clolosseum”,又称大斗兽场,是为角斗表演而建的。它不仅是罗马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共建筑,也是一种象征着永恒的建筑。大角斗场平面是椭圆形的,中心是一个中央“表演区”,有60排阶梯座位的观众席,可以容纳8万观众。观众席分荣誉席或称贵宾席、骑士席和平民席等5区。看台上下五个部分,有80个出入口。大角斗场的外观非常雄伟,高48.5米,分四层,从第一层起,分别为多立克柱式、爰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用连续的券廊围成一圈,最上一层是科林斯壁柱。从规模、技术和艺术风格各方面来看,大角斗场都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