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红木装修的榫卯结构有几种类型?
请参考下文
红木家具中常见的五种榫卯结构
中式红木家具区别与其他类型家具的标志之一是精妙的榫卯结构。中国古典红木家具在各个部位的接合处使用榫结构卯合,是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红木家具通常在相连接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构件上采用一种凹凸的接合方式,其中,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槽、卯眼。今天,就和大家聊聊红木家具中常见的五种榫卯结构。
第一,两块薄板拼合时常用“龙凤榫”,即用榫舌和榫槽拼接。
红木板拼合后,为增加牢度、防止其弯翘,在反面开槽,将梯形长榫格穿人,称为“穿带”。这种榫称为“燕尾榫”。厚的红木板的直角接合处常使用闷榫角接合和明榫角接合。明榫接合比较粗糙,常用在看不见的地方,如抽屉的拐角处。有的红木家具工匠技术高超,能将很薄的红木板用“闷榫”接合。
第二,家具的很多地方都会出现横竖材的交接,都会使用“格肩榫”。
圆材接合,横材细、竖材粗,可在竖材的中心接合,也可在竖材的边上一点接合,后者可以使横材的一面与竖材的一面平,类似后者这样的接合称为“飘肩”。方材接合时因为款式的需要会产生“大格肩”和“小格肩”的样式,横材穿透竖材的情况称为“透榫”, 否则为“半榫”。多数家具为了不露痕迹都采用“半榫”,少数家具出于款式考虑,不仅采用“透榫”,还会故意伸出去。
第三,古人为了让桌面下没有横杖影响腿脚的活动,用“霸王杖”取代横杖的固定作用。
霸王杖上端用木销钉和桌下的“穿带”相连固定,下端使用“勾挂榫”和桌腿相连,腿上的榫眼为直角梯台形上小下大,榫头也为这种形状上翘,纳和榫眼后,下面空当垫入木楔,杖子就被卡牢,不会退出。如果先拔去楔子,又可将杖子拿下。
第四,红木家具在弧形弯材结合处常常难以找到接缝,是使用了“楔钉榫”。
红木圈椅上的椅圈就是用这种榫将几段弧形木料连接起来的。先在木料两端做两片合掌式的形状,头部再做槽和舌头,互相抱穿后,不再移动,在搭脑中部凿方孔,将头粗尾细的方形楔钉插人,两段弧形就连成一体了。
第五,“夹头榫”在宋代的中式家具案子上已开始使用。
明代红木家具的这种榫卯结构发展得很成熟,并有多种变异。基本制作是在案腿上打槽,顶端再做嵌人桌面底部的榫头,将牙板和牙头夹在槽中。这种榫结构还按照家具款式做出各种造型。
中式红木装修的榫卯结构历史悠久。研究发现,早在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使用榫卯了,榫卯结构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工艺创造,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传统家具(特别是用明清家具)之所以达到今天的水平,与对这种特征的运用有着直接的关系,也正是这种巧妙结构的运用,提升了中式家具的艺术价值,尤为国外家具和建筑艺术家们所赞叹。中式家具之所以又被称之为传统家具,榫卯结构是核心。
榫卯结构组合的红木装修装饰比用铁钉连接的家具更加结实耐用,特点主要有:
第一,榫卯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这种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之间向各个方向的扭动。而铁钉连接就做不到。比如,用铁钉将两根木枨做T字形组合,竖枨与横枨很容易被扭曲而改变角度,而用榫卯结合,就不会被扭曲。其次,金属容易锈蚀或氧化,而真正的红木家具,可以使用几百年或上千年。许多明式家具距今几百年了,虽显沧桑,但木质坚硬如初。如果用铁钉组合这样的家具,很可能木质完好,但由于连接的金属锈蚀、疲劳、老化等,而使家具或装饰散架。
第二,榫卯结构的红木木作装饰便于运输。许多红木装饰是拆装运输的,到了目的地再组合安装起来的,非常方便。如果用铁钉连接家具,虽说可以做成部分的分体式,但像椅子等小木件较多的家具,就做不到了。
第三、榫卯结构的红木装饰便于维修。纯正红木家具可以使用成百上千年,总会出现问题的,比如某一根枨子折断了需要更换等。用铁钉连接的红木装饰,做这处拆卸更换就不像榫卯结构红木装饰来得容易。
第四、榫卯品质高。红木木质坚硬,而铁钉是靠挤和钻劲硬楔进去的,此过程极易造成木材劈裂,这一点木工师傅都非常清楚。而使用榫卯连接红木家具,可以大大提升红木装饰的内在品质,这也是传统工艺制作的红木装饰具有增值收藏价值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以前的手工艺几乎是很伟大的,而且他们能想出这样的方法,也是我们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比如我们以前的木制家具一般都是采用的榫卯结构,但是现在一般也用的是这样的结构。
比如我们最喜爱的红木家具,红木家具都是木头制作的。每根木头都是独立的,但是又要把他们全部都镶嵌起来,所以就要用榫卯结构,这样才可以让这些木材看起来严丝不漏。
榫卯结构其实就是有一部分凸出去有一部分凹进来,突出的部分叫榫凹出的部分叫卯。其实我们做的红木椅子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家具都是采用的榫卯结构,必要的时候我们也会用铁钉。因为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了,不是说非得用榫卯结构才行了,有时候我们可以依靠铁钉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固定的东西都是可以的。
不过在木质家具上面,榫卯结构这种结构永远都不会过时。毕竟我们古代人民那么聪明,发明了这样的结构以后,我们的家具或者是房屋建筑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以前古代的时候没有钢筋混凝土,我们古代人民建筑房屋的时候都是用木头代替房梁的。对那些木头一般采用的也是榫卯结构,这样我们的房子做出来才会特别的结实。
虽然现在都很流行不以沙发,但是红木的实木家具还是没有过时。而且一般这些家具的制作方法几乎都是没有怎么变的,只不过样式款式这些更潮流了。
不同的榫卯结构,用于家具结构的不同部位。由于这些榫卯结构设计得非常科学,每一个榫头和卯眼都有明确的固定 锁紧功能,能在整体装配时发挥作用,只要做工准确精细,榫卯之间略施一些鱼鳔,家具就非常结实牢固,而且在家 具的外表上根本看不见木材的横断面。另外,红木材质优良,即使是较小的体量,也可承受较大的压力和拉力,因而 可以制作小巧、功能多样的榫卯结构。工艺精的榫卯结构,构成了明式家具的文化工艺特色。购买红木家具可以到红 桂坊红木家具看看。
除以上两大点,榫卯更多的是对我们中国文化的一个继承,这是我们对历史的一个见证。希望能帮到您,有问题继续 交流。
抱肩榫:抱肩榫是有束腰家具的腿足与束腰、牙条相结合时使用的榫卯结构。也可以说是家具水平部件和垂直部件相连接的榫卯结构。
抱肩榫是结构复杂的榫卯结构,因为要解决腿足与面板、腿足与束腰、腿足与腿足之间的连接。以有束腰的方桌为例,腿足的上端,做出两个相互垂直但不连接的半榫头、这是与桌面相连的。在与束腰相接的部位,要做出45度角的斜肩,并凿三角形榫眼,以便与牙条的45度的斜尖及三角形的榫舌相接。斜尖上还留做上小下大、断面为半个银锭形的“挂销”,与开在牙条背面的槽口套挂。
明及清前期的有束腰家具,牙条与束腰是用一块独木做出的,凭此挂销,可使束腰及牙条和腿足牢固地连接在一起。这是抱肩榫的标准做法。清中期以后,抱肩榫的做法就开始简化,挂销省略不做了,为了省料,牙条和束腰也改为用两块木条单独做了。到清代晚期,抱肩榫的做法进一步简化,连牙条上的榫舌也没有了,只靠用胶粘合。桌子的牢固程度大大降低。
霸王枨:霸王枨是用于方桌、方凳的一种榫卯,也可以说是一种不用横枨加固腿足的榫卯结构。在制作桌子时,为增加四条腿的牢固性,一般要在桌腿的上端加一条横枨即可。但有时要制作造型清秀的桌子,又嫌四条横枨碍事,但又要兼顾桌子牢固,于是就可采用“霸王枨”。霸王枨为S形,上端与桌面的穿带相接,用销钉固定,下端与腿足相接(位置在本来应放横枨处)。枨子下端的榫头为半个银锭形。腿足上的榫眼是下大上小。装配时,将霸王枨的榫头从腿足上榫眼插入,向上一拉,便勾挂住了,再用木楔将霸王枨固定住。
夹头榫:是制作案类家具常用的榫卯结构。腿足在顶端出榫,与案面底面的卯眼结合。腿足上端开口,嵌夹牙条及牙头,故其外观腿足高出在牙条及牙头之上。此种结构,是利用四足把牙条夹住,连接成方框,上承案面,使案面和腿足的角度不易变动,并能很好地把案面板的重量分散,传递四条腿足上来。
插肩榫:是制作案类家具的榫卯结构。腿足顶端有半头直榫,与案面大边上的卯眼连接,腿足上端的前脸也做出角形的斜肩牙板的正面上也剔刻出与斜肩等大等深的槽口装配时,牙条与腿足之间是斜肩嵌入,形成平齐的表面当面板承重时,牙板也受到压力,但可将压力通过腿足上斜肩传给四条腿足。
粽角榫:粽角榫因其外形像粽子角而得名,从三面看都集中到角线的是45度的斜线,又叫“三角齐尖”。多用于框形的连接。另外,明式家具中还有“四十式”桌,其腿足、牙条、面板的连接均要用粽角榫。
栽榫:又叫“桩头”、“走马销”,是一种用于可拆卸家具部件之间的榫卯结构。由于要拆卸,榫头易磨损,甚至损坏,出于维修方便,也避免因榫头损坏而使家具部件报废的情况,一般都采用另外一种木料来制成榫头,然后将榫头栽到家具部件上。栽榫多采用挂榫结构。罗汉床圈子与围子之间及侧面围子与床身之间,多用栽榫。
楔钉榫:是用来连接圆棍状又带弧形的家具部件,如圆形扶手的榫卯结构。虽然也是两根圆棍各去一半、作手掌式的搭接,但每片榫头的前端,都有一个台阶状的小直榫,可插入另一根上的凹槽中。这样便使连接部不能上下移动。然后在连接部的中间位置凿一个一端略大的方孔,再做一个与此等大的四棱台形长木楔,插入后,便能保证两个小直榫不会前后脱出。制作圈椅的扶手、圆形家具都要用楔钉榫。
格肩:传统家具横竖材料相交,将出榫料外半部皮子截割成等腰的三角尖,另一料在榫眼相应的半面皮子同样割成等腰三角形的豁口,然后相接交合,通称“格肩”。
托角榫:角牙与腿足和牙条相接合,一般在腿足上挖槽口,与角牙的榫舌相接合,当牙条或面子与腿足构成的同时,角牙与牙条或面子都打榫眼插入桩头,故“托角榫”是一组卯榫的组合,不是指单一的构造形式。
长短榫:一般腿部与面子的边抹接合时,腿料出榫做成一长一短互相垂直的两个榫头,分别与边抹的榫眼结合,故称“长短榫”。因边抹接合用格角榫,抹头两边从打榫眼腿料出榫与大边出榫相碰,故只有长短榫才能牢固。
抱肩榫:牙条与腿足结合有几种形式,抱肩榫的做法采用45度,榫肩出榫和打眼,嵌入的牙条与腿足构成同一层面,是有束腰的明清家具常用的榫卯结构。
暗榫:两块木板两端对接,使用燕尾榫而不外露的,叫“暗榫”或‘闷榫”,是制作几、案,箱子之类必用之榫。
套榫:明清椅子的搭脑不出挑,与腿交接处不用夹头榫,常用腿料作方挖出榫,搭脑部位则挖方形榫眼,套接,故名。
挂榫:挂榫属楔形榫的一种,榫头一边成斜面,眼口凿成同形,但再需放长一倍凿直眼,榫头入直眼后拍进原榫眼,上提或挂拉都不能脱出,若拆装时可重新将榫头移入直眼探出。明清家具有不少站牙都取扎榫做法。因榫头实为装入的楔子,故又名“挂楔”。北方匠师叫“走马销”。
勾挂榫:榫眼做成直角梯台形,榫头也做成相应的直角梯台形,但榫头的下底面等于榫眼的底面,嵌入后斜面与斜面接合,产生倒勾作用。然后用楔形料填入榫眼的空隙处,再也不易脱出,故曰“勾挂榫”。
一、看含水量
含水量的高低影响家具的好坏,许多红木家,据的商家采用不规范用含水量高的木材做家具我们可以把手掌放在缝隙和面板中间,看平整度和水汽来判断。木材本身的质量也是判断从红木家具的因素。榫卯结构是红木家具制作的,代表工艺好的红木家具完全可以用手榫卯结构做成。
二、金属探查器
我们要知道红木家具是不是榫卯结构的,那么我们就可以使用金属探查器来测一下红木家具没有使用铁钉的就可以一览无余了,金属探测器红灯亮就表示家具使用铁钉绿灯就没有使用铁钉,根据这样的介绍,这种金属探测器在一般的消防器材店中可以买到。
三、红木家具为什么不能使用铁钉
在7000多年前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数码了,榫卯结构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工艺,创造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家具能够达到今天的水平,对这种特征的应用有着直接的关系,也真正的使这种巧妙的结合运用,提升了中式家具的艺术价值,中式家具之所以被成为传统家具中式家具之所以被成为传统家具榫卯结构是核心。
现在对一些有钱的家庭来说,使用红木家具是对家庭的一种象征,也是自己家装风格高端大气的一种,所以很多家庭都使用了红木家具来装饰自己的家庭,如何选好红木家具也是一门学问,如果选用真正的榫卯结构的家具更能体现房主人对自己生活的品位。
对于不太了解红木家具的人来说,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判断是不是真的榫卯结构。比如观察榫卯衔接处,晃动一下家具,判断是否稳定牢固,观察是否有用到胶水来固定,榫卯的内部是否有用到钉子,或者去了解学习一下传统榫卯工艺,认识到真的榫卯结构。
传统的榫卯工艺在榫卯的衔接处可以看到一条缝隙,如果是非常优秀的榫卯工艺的话,那么这条缝隙是又细又直的,如果是技艺不好的工人,是没法做到这样的,他们做出来的缝隙不够均匀,宽窄不一,甚至还要用到胶水。所以我们也可以在榫卯衔接处的缝隙仔细闻一闻,是否有用到胶水来固定,如果有胶水的话,这样的榫卯结构也不够好。
还有一点就是传统优秀的榫卯工艺做出来的家具非常稳固,不会出现垮塌的情况,甚至都不会有一丝的晃动,所以看家具的时候还可以轻轻晃一下,观察一下是否稳定。还有一种方法需要借助工具,传统的榫卯结构是直接通过榫卯来固定的,不需要用到钉子,所以可以用磁铁来检测一下榫卯的内部是否有钉子。这些都是一些简单的判断是否是真的榫卯结构的方法,还可以了解传统榫卯工艺来判断。
现在在家具上用到的榫卯结构一般有三十多种,常见的有龙凤榫,穿榫,收缩榫,粽角榫等等,龙凤榫一般用来衔接两块平板,尤其是木板遇到热胀冷缩的时候,更能保证两块板不变形,衔接稳定。收缩榫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桌面上凹进去的缝隙,这个收缩榫可以避免桌面开裂,热胀冷缩的时候也能保证桌面不受影响,但是这种结构有些红木家具并不会用。
榫卯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向各个方向的扭动。
佛山紫光阁红木为你解答!
其主要优点如下:
1、榫卯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这种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之间向各个方向的扭动。而铁钉连接就做不到。比如,用铁钉将两根木枨做T字型组合,竖枨与横枨很容易被扭曲而改变角度,而用榫卯结合,就不会被扭曲。
2、金属容易锈蚀或氧化,而真正的红木家具,可以使用几百年以上。如果用铁钉组合,很可能木质完好,但由于连接的金属锈蚀、疲劳、老化而使家具散架。
3、榫卯结构的家具便于运输。许多红木家具是拆装运输的,到了目的地再组合安装起来的,非常方便。如果用铁钉连接家具,虽说可以做成部分的分体式,但像椅子等小木件较多的家具,就做不到了。
4、榫卯结构的家具便于维修。纯正红木家具可以使用成百上千年,总会出现问题的,比如某一根枨子折断了需要更换等。用铁钉连接的家具,做这处拆卸更换就不象榫卯结构家具来得容易。
5、榫卯品质高。红木木质坚硬,而铁钉是靠挤和钻劲硬楔进去的,此过程极易造成木材劈裂,这一点木工师傅都非常清楚。而使用榫卯连接红木家具,可以大大提升红木家具的内在品质,这也是传统工艺制作的红木家具具有增值收藏价值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榫卯结构的家具便于运输。红木家具是拆装运输的,到了目的地再组合安装起来的,非常方便。如果用铁钉连接家具,虽说可以做成部分的分体式,但像椅子等小木件较多的家具,就做不到了。
三、榫卯结构的家具便于维修。无论什么样的家具,使用长久了都会出现问题,都需要维修维护。用铁钉连接的家具,拆卸更换就不如榫卯结构家具容易。
四、由于红木木质坚硬,而铁钉是靠挤和钻劲硬楔进去的,此过程极易造成木材劈裂。
五、使用榫卯连接红木家具比使用铁钉优势更大,能够大大提升红木家具的内在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