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设计 > 正文

手机模具设计

精明的香菇
可爱的茉莉
2023-02-15 14:32:01

手机模具设计

最佳答案
沉默的台灯
忧郁的八宝粥
2025-09-05 02:58:36

我所在的厂,设计人员和工程人员是分开的,设计人员主要是纯粹的画模具结构,拆散件等,比较单纯.

工程人员的职责,主要包括项目的导入,(与客户的沟通,产品分析,进胶点建议,缩水的精确介定,模具结构的确定,P/L与客人的确定等等).

设计人员完成后,由工程人员进行审核,并交客人确认.然后由工程人员组织开生产会.生产过程的跟进,试模等也由工程师来确认.根据FAIR报告,模具试模表现,客户更改要求出出改模资料,模具的品质确认等都由工程师完成.

因为我们主要做出口模,工程师就相当于客户的代表,客户不可能每次都来看试模,认证模具.工程师确认的模具,在客人那边必须能顺利运行.

所以我认为,既然是工程师,就不应该自己画图,但一个合格的工程师,应该是从模具设计这个阶段走过来的.但应该更全面,否则可能对不住老板给的工资,或工程师这个头衔.

谢谢!

最新回答
感性的大神
丰富的舞蹈
2025-09-05 02:58:36

手机外壳模具设计完成的结构图一定要检查如下事项:

1. 检查是否缩水,反图,与list是否相符2.

检查运水是否撞顶针,司筒,螺丝,镶件,撑头,斜方运水与顶针,司筒螺丝,镶件距离3.5mm以上,以及运水的出入编号(IN,OUT)是否正确3.

检查顶针与骨位的距离是否在1.0~1.5mm之间,尽量不要使顶针夹住成品;

4. 检查滑块,斜顶的行程是否足够,是否加了限位装置;5.

斜顶的标数要以仁底为准(因模胚的数不一定准确);

6. 检查分模线,行位夹线是否已表达清楚7.

小心核查模具中同一空间平面各配件是否相撞或开模运动时是否存在冲突或是否有薄钢,尖钢问题;

8. 检查图框中模胚型号等数据是否正确;9.

检查基准是否正确,是否用醒目符号表达清楚;

10. 设计行位时应考虑装拆问题,尽量做到在啤机上可装拆,方便修理;11.

留意内模镶件斜顶,滑块,擦穿边之间有无薄钢出现.加以改善, 以免生产断裂;

12. 检查模具是否需要加强制复位机构;13.

斜顶多时为避免成品顶出是发生横向移动,要加挡块限制;

14. 四面滑块出模时,滑块上要增加为方便省模的工艺凸台与工艺孔;15.

检查成品脱模斜度是否足够,特别是需咬花成品;插破位之斜度是否足够;

16. 包胶滑块时,拔块底部要做定位,增加强度;17.顶针应避免靠破,

淡定的猫咪
现代的舞蹈
2025-09-05 02:58:36

手机后盖注塑模具三维CAD快速分型教程

引导语:手机这东西,我希望每个人都会拥有吧?但是你可知道手机后盖是如何塑模的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出来的一些关于手机后盖注塑模具三维CAD的快速分型教程,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哦!

在注塑模设计过程中,分模设计至关重要,如何能够用三维CAD软件快速合理地分析出分型线、生成分型面、顺利拆分出动模、定模、滑块、斜顶及镶件,直接影响到整个模具生产周期的顺利开展,这也是每个塑胶模具设计工程师在进行CAD设计中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下面我就以三维CAD软件中望3D进行手机后盖的分模设计为实践例子,为刚接触模具三维CAD设计和相关行业的朋友讲解,怎么轻松、合理地完成分模?

模具分模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建产品中心坐标、放缩水、补孔、建立分型线、创建分型面、拆模,在一般的三维CAD软件中感觉操作流程比较复杂,今天我使用的三维CAD软件中望3D,通过其灵活的曲面建模功能及独特的Overdrive内核,无需通过面的复制、延伸、面与面之间的组合来多步骤操作补孔,可以轻松一步完成各种补孔操作,刚接触三维模具设计的朋友可以通过该教程,轻松掌握相关软件操作。同时,中望3D还提供不规则分型面的创建功能、通过框选解决了因为漏选而出现分模分不开的`问题,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一、产品定位

首先需要导入手机后盖的产品数据,产品的中心坐标都是偏离原始坐标的,那么怎样才能快速将产品定位到中心呢?一般三维CAD软件都选择了重新在产品的中心重建坐标系,通过中望3D,可以更精准地实现定位——通过依次选择:定位命令-造型-主分型方向-侧分型方向-分型基点,可以完成对产品的一次性定位,操作简单清晰、定位准确。

二、放缩水(支持整体放缩水和分段放缩水)

   三、建立分型线 中望3D是通过软件分析后颜色来区分动模与定模。

选择区域分析-计算后系统自动分析出正向拔模、反向拔模及无拔模面,设计者可以自行定义无拔模面的属性,最终将手机后盖的所有面统一成两种颜色正向拔模及反向拔模,对应分析的颜色注塑模具

四、补孔

大多数三维CAD设计软件都是通过面的复制、延伸、面与面之间的组合来补孔,但中望3D更灵活的曲面建模功能及独特的overdrive内核,无需多步骤操作,可以轻松一步完成补孔操作:

1.分型造型-完成相对规则孔的填充

2.内部边缘-分为型腔和型芯来完成非规则孔的一步填充。

五、分离产品,创建分型线 通过区域分析后的面,分离产品、创建分型线,具体步骤如下:

1.点击分离-选择区域面分离,创建分型线边缘打对勾也可以选择分型线分离(此项需要首先创建分型线)。

2.分离后,产品如下图所示,边缘生成分型线。

六、创建分型面

1.点击分型面-选择分型线到分型面选项,一步生产初始分型面,

2.通过面操作,最终形成合理分型面如下图所示: 中望3D中,还提供了不规则分型面的创建功能,如角度曲面、放样生成曲面等,对于枕位、定位特征,同样可以很方便的在分型面建立的同时一起创建,节约分模后创建枕位及定位特征的时间。

   七、拆模 点击拆模命令,出现拆模对话框软件已经自动将型芯、型腔选择完成,只需设计者选择坯料即工件,框选所有分型面,点击确定,即可完成分模步骤。

对于多数三维CAD设计软件在选择分型面时,都不支持框选,这样对于产品上孔及孔特征较多的产品来说,完全选择这些靠破孔的分型面就是一件非常繁琐且容易漏选的工作,常常因为漏选而出现分模分不开的现象。但在中望3D中通过框选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内模部分的细部修改时,中望3D提供了如浇口、流道、水路等最常用到的模块,利用这些已做成的快捷模块,能够大幅度的提升模具设计的效率,减少模具设计时出现的低级错误。 同时,中望3D软件中也集成了丰富的模架,如HASCO、龙记、FUTABA等厂家,常用标准件如,螺栓、顶针、定位环、注口衬套等,提供给模具设计工程师调用,提升设效率,减轻工作负担,降低出错几率。

虚拟的帆布鞋
友好的世界
2025-09-05 02:58:36
1. 比较之一

我作为一名专业汽车车身模具CAD/CAM工程师,精通几门CAD/CAM软件,我认为UG主要适合于大型的汽车、飞机厂建立复杂的数模,而PRO/E主要适合于中小企业快速建立较为简单的数模。在建模较为复杂的时候,往往是任何参数都是没有用处的,我一般用PRO/E建立开始较为简单的线框、曲面,然后转到ug里面进行高级曲面的建立、倒角。由于产品反复更改,参数大多数都被删掉了。两种软件各有优点,应该混合建模才能达到最佳效果。零件较大、较复杂的时候,加工一般用ug做好数模,cimatron做粗加工,ug精加工。

2. 比较之二

本人使用Pro/E已经有几年的时间,最近在学习UG。我一直觉得这两种软件在建模思路上非常接近(事实上总体的确是这样),但可能是UG尚未到家的缘故,总感觉很多地方非常不适应。以下列出几个问题,请高手指点:

(1)关于混合建模。UG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混合建模,我理解就是在一个模型中允许存在无相关性的特征。如在建模过程中,可以通过移动、旋转坐标系创建特征构造的基点。这些特征似乎和先前创建的特征没有位置的相关性。因为NAVIGATOR TREE中(类似Pro/E中的模型树)没有坐标系变换的记录。又如创建BASIC CURVE,在NAVIGATOR TREE中也没有作为一个参数化特征的记录,比如我如果想把一条圆弧曲线改成样条曲线就非常困难,而且有时改变并不影响子特征的变化。而在Pro/E中极为强调特征的全相关性,所有特征按照创建的先后顺序及参考有着严格的父子关系。对父特征的修改一定会反映到子特征上。我曾就这个问题在上海问过EDS的UG技术工程师,他们说全相关性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对于经验丰富的设计师,设计修改会非常方便,而对于经验不多的设计者,则非常容易出现修改后无法生成的错误,此时混合建模就比较适用。

(2) 关于Datum point,Pro/E中的Datum point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功能,而且所有的参考点是全相关的,它会随着父特征的变化而变化。而在UG中很多情况下,点是不相关的。比如选取一个长方体的某一条边的中点做参考作另一个特征。当把长方体的边长加大,此时中点的位置并不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后面所做的特征位置也不会改变,因此无法真实反映设计意图。(也可能是我UG道行太浅,没掌握)

(3) 关于curve和Sketch,在Pro/e中所有草绘的截面都是参数化尺寸驱动的,而在UG中只有 Sketch草绘的截面才是参数化的,而curve则是非参数化特征。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正确?我曾经看一本UG的书(夸克的),上面的曲面造型示例中曲线都是用curve构造,象样条曲线都是通过输入中间控制点来构造,我想通过修改curve来修改模型可能非常困难吧。另外在UG中,允许Sketch中存在欠约束的情况,而在Pro/e中是完全不可以的。

(4) 曲面造型方面,很多人说UG的曲面功能非常强大,同Pro/e(2001版)比较后,我觉得的确如此。UG不仅提供的更为丰富的曲面构造工具,而且可以通过一些另外的参数(在Pro/e中相对少一些)来控制曲面的精度、形状。另外,UG的曲面分析工具也极其丰富。

(5) 关于界面,Pro/e虽然有一张Windows的“脸面”,但它实际上是从UNIX操作系统移植过来的一个Dos程序,对Windows的文件类型链接不支持,启动Pro/e实际是在执行一个proe2000.bat的批处理文件。而且基于UNIX的安全性,对一个文件的多次存盘会产生同一个文件的多个版本,这是同UG非常大的区别。在Pro/e中,工作路径对于一个装配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如果不在config.pro中作search path的设置,当装配中的零件不在工作路径下就会出错,因为打开装配意味着将装配中所有的子装配及零件调入内存,没有search path的设置则使程序无法找到零件。在UG中似乎不太相同,打开一个装配有时可以采用partially load的方法,这样系统资源会占用的较少。

(6) 关于操作,UG中将很多规格化的特征(类似Pro/e中的点放特征)划分的非常细致,如 Pocket、Slot等,这相当于将几个Pro/e的特征合并成为一个。而在Pro/e中更多的是草绘特征,或许没有UG建模效率高,但却有更大的柔性。比如,在UG中如果想将一个圆孔改为方孔可能非常困难,因为这是两个不同的特征,而在Pro/e中,却是非常轻而易举的事情。

以上是我对这两个软件的一些比较,可能是因为我对Pro/e更为熟悉的缘故,我个人认为如果所从事的设计没有太多的曲面造型,使用Pro/e会比较有灵活性。当然,如果要作曲面, UG可能会更好一些。 需要说明的是,我对UG的了解实在是不深,上面的一些看法不正确的地方,我也希望和大家交流,谢谢!

3. 比较之三:

(1) UG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混合建模

(2) 可以用约束的方式控制相关。 UG18 SKETCH 中有相关的点,是参数化的,点也可以标注尺寸!

(3) **版书有误人子弟之嫌,但也说明了建模的另外一种方法。 有一点要清楚,对于CURVE构造的面及实体,修改CURVE一样是可以使实体或面变更的!

(4) 曲面就不用说了!

(5) UG也是工作站移植过来的。 界面算是比较友好。 UG的文件格式只有PRT,可以包含工程图和加工。。。等所有信息!

(6) UG中圆孔改成方孔(其他也一样)是很简单的事情,重新定义特征使用的线就可以了!

4. 比较之四

我本来要说说UG和PRO/E的,但想来想去,论大家在实际中的使用,总的来说是差不多的,只是各有各的使用习惯。本人从九六年就开始接触和使用UG,九八年开始用PRO/E,现在U G和PRO/E在我的工作中占相同的地位,最好两个软件能取长补短。我个人来说,PRO/E偏向于设计,UG能力更强一点,在各个方面都能做到得心应手,对于一些乱糟糟的面啊、线啊,改模啊、改设计啊、UG用起来还是更顺利些,至少可以随时把参数去掉,减少特征树。 PRO/E在装配设计方面也有长处,草图功能非UG所能比,所以。。。。看个人习惯吧。

5. 比较之五

既然大家都说了这么多,那我也来说两句:

(1) 应该说UG的综合能力是很强大的:从产品设计到模具设计到加工到分析到渲染几乎无所不包;

(2) proE强调的是单纯的全相关产品设计,显得有点力单势薄;

(3) 至于哪个更好,其实要看我们能用到什么程度,对于大部分用户我相信两个软件都能完成我们所要求的功能;

(4) 如果要求多面手,那当然首选UG,如果单做产品设计都可以不过一定要学精不要单纯的讲哪个软件好关键是你能用它做到多少东西!

(5) 从初学的角度出发,我个人意见是UG入门及自学能更快上手!

(6) GUI的界面,功能可以记图标,一目了然,再加上现在UG的资料也多了! 如有得罪,请赐教!

6.比较之六:

学模具设计,UG是第一选择,模具标准件都有,一套简单的模具,5分钟模,5分钟装模胚,再装顶针及其它标准件,布水路,30分钟搞定,不过你要有模具设计实际经验才好.

7.比较之七

支持用UG,因为PROE的分模确实比不上UG。小弟我用PROE分模两年啦,用UG一年,请多指教。

8.比较之八

UG为混合建模,可以局部参数化(当然完全参数化更没问题),对于模型更新有利。 PTC为完全参数化,编辑更新小的设计(家电)可以,大的(飞机,汽车),一更新不死机,其刷新时间会影响到设计师的思路。

9.比较之九

Pro/E 很具有市场意识,想当年AutoCAD占领中国CAD市场,在国外还有一个软件IntelliC AD,该软件并不比AutoCAD差,听说很多功能比AutoCAD还强,但因为国内盗版事业的发达,以及AutoDesk公司的先进头脑,从而AutoCAD迅速占领国内市场,这在其他国家是很少看到的,Pro/E也学习了AutoCAD的做法,让盗版占领中国市场,会的人多了,企业也认了,所以逐渐会形成规模效应。 市场上有一条规律最好的不一定是用的最多的,Windows操作系统可不是最好的,但可是最多的,特别是那个破98。 为了帮助UG公司能更好的对抗PTC,是不是建议多盗版一些UG?? 还与UG公司也老笨,为什么不编写中文的CAST跟Document呢,这样的话对UG市场的扩展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10.比较之十

说说格式的转换! UG的核心PARASOLID是一般以上的三维软件都支持的!只有PROE坚持最简单的!加工软件用的最多的是MASTERCAM,PROE只能通过原始的IGES或者STEP来转。 百度的!

聪明的毛巾
调皮的老虎
2025-09-05 02:58:36
我是手机工厂端的Mechanical

Review

的。

其实要做Mechanical

RD的话。其实考虑的方面很多的,不单单是画图这么简单,也是比较有技术性的。算是研发。我比较喜欢这行,呵呵研发的感觉,待遇也不错,但是前提是再大公司,先做3-4年ODM小案子,再做几年OEM,这样混出来也是比较有钱途的。可以去NOKIA

索爱啊什么的设计部门

要么就是去专门做设计的小公司。

但是目前来说手机设计公司不算多,路子比较宅一点吧

模具设计的话,模具是工业之母,做这行的话,就是要么就是给一些大的手机或者组装厂做组装治具,UG/.pro/e画图送供应商拿货

没啥大前途,但是做久也很NB。资深的是很牛的,关键是经验

我见过的要么是做工厂段的模具设计,五金或者塑件等等,还要对一些加工工艺比较了解,热熔啊,电镀啊什么的。混好了

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