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灶台散文
一直以来想起奶奶的时候,便会想起奶奶的头上的白帕子,想起奶奶在午后的阳光下仔细地梳着她花白的头发,想起奶奶脸上笑着的皱纹,想起奶奶期盼无助的眼神,想起奶奶的小脚,想起奶奶的灶台……
从记事起奶奶就是自己开伙,在她那小小的灶台上独自过着自己的生活。奶奶的灶台在四合院大门进去的过道的左边,用一个竹条编的篱笆与外面隔开,中间是过道,右边靠大门放着柴堆,柴堆朝里是一个石磨,石磨边上有个石臼,春节前几天,村子里的人常去那里用石臼舂花生、芝麻和红糖,在石磨上磨豆子或者是糯米,奶奶的灶台上便能闻到各种的香味,感觉到浓浓的过年的气息。
奶奶的灶台是用泥加砖做成的,灶面用水泥抹了一层。由于地方窄,奶奶的大锅的灶门顺着四合院大门的方向,小锅的灶门却对着右边的柴堆,再往上是一个石板,上面放着锅碗瓢盆,可以在上面切菜、吃饭。整个灶台与厅房一个方向形成一个长条形,而门正对着院子,也是用竹子编的。奶奶的灶房旁边就是她的小屋:一张床,一个柜子,一个箱子,一张小桌,还有两把年岁很久的椅子。记得下雨的时候,我常常与奶奶一起站在她的灶台边看屋檐上滴下的雨滴敲打在院子的地上,溅起点点的水花,也常常听奶奶讲一些遥远的故事。
那时候,我们家和二爸家每年都给奶奶一些粮油和一些钱,这样奶奶便可以自由安逸地过一年。
一直觉得奶奶的灶台是很神圣的。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九日晚上奶奶会拿些肉、糖果摆在灶台上,在碗里点一根蜡烛,再在红苕上插三根香点上放在灶台上,然后奶奶会跪在灶台前对着灶台磕三个头,嘴里还念叨着什么。奶奶说那天是观音娘娘的生日,所以要请观音娘娘保佑我们都平安幸福。奶奶受了委屈的时候,也常常见她跪在灶台前念着“灶神老爷啊,你就救救我吧!”那时我懵懵懂懂,只是静静地看着她的背影。
那时候,我觉得奶奶的灶台是神奇的,奶奶总会在她的灶台上熬出稠稠香香的粥,我就着二爸家坛子里的泡菜,在奶奶的注视下慢慢地香香地吃着,真的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到现在我也不明白为什么那时候一碗粥一点泡菜会让我那么留恋。小时候我脾气特倔,每次被妈妈骂后,我总是用饿自己的方法来折磨妈妈,妈妈便会哭,奶奶总会心痛地把我拉到她的小屋里从箱子里摸出一些糖果,然后去灶台上端一碗饭菜来哄着我慢慢吃下去。
有时两个姑姑去看奶奶,奶奶的灶台便会热闹一番,奶奶小小的厨房里不再有奶奶的寂寞。过年的时候,奶奶分别在我们家和二爸家吃饭,她的灶台便会冷清一段时间,直到过完年,奶奶的灶上才会重新有了热气和香气。
每天放学回家总喜欢透过篱笆缝看奶奶在灶台上煮饭,然后欢喜地叫一声奶奶才回屋去。十一岁那年的四月下午放学回家透过篱笆看奶奶的灶台冷冷的,石板上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推门进去看,灶门干干净净的,锅冷冷地挂在墙上,奶奶的小屋也锁着,晚上才听妈妈说奶奶去山那边老姑家带刚出生的堂弟去了。
然而没有想到奶奶那一去就是几年,奶奶偶尔回家拿点换洗的衣服,便匆匆离开。小堂弟三岁的时候,奶奶带着他回到了院子,回到了家,我帮着奶奶清理打扫灶台,打扫后的灶台一下子有了人气,奶奶满意地看着她的灶台,可还没来得及在灶台煮一顿饭,却被告之不用自己开伙了,说是帮着带了小堂弟有功,以后便在二爸家生活。奶奶在二婶家没多久,二婶便不高兴了,虽然奶奶帮着带小堂弟,但奶奶心疼妈妈和我们兄妹,常常偷偷帮着我家煮饭。在后来的二十几年里,奶奶便过着看人脸色寄人篱下的.生活,这是奶奶没有料到的,她没有想到她会付出如此大的代价。
后来我们家搬出了老屋,奶奶的灶台如同奶奶的目光一样更加寂寞苍老了。后来篱笆拆了,奶奶的灶台也被拆了,成了二爸家养鸡养羊的地方,奶奶的小屋后来也被拆了修成二爸家的厨房,奶奶就搬进我们曾经住过的老屋,在老屋里寂静地活着。
无数次听到奶奶的叹息,也曾知道奶奶多次要求单独开伙,但每次二婶总是以没有地方给奶奶搭灶台而拒绝,那时候爸爸赚了些钱也不同意奶奶自己开伙,他觉得奶奶在两家生活也有个照应。后来爸爸长年不在家,根本没有办法顾及奶奶的生活,而妈妈自然也做不了主,奶奶对自己的生活更是做不了主,二婶坚决不同意奶奶自己开伙,说如果奶奶实在要自己开伙,便到我家搭灶台,妈妈自然是不会同意的。
小时候一直对奶奶单独开伙耿耿于怀,总觉得那是对奶奶的不孝,听着奶奶的叹息声,看到奶奶见到二婶时小心翼翼的眼神,虽然并不太明白灶台对奶奶的意义,却很希望奶奶能重新拥有她的灶台。
工作后常听妈妈说还是在自己家好,想怎么吃就怎么煮,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煮,我就不由地想起奶奶在世时想自己开伙的事,才知道灶台对奶奶来说是自由的象征,然而奶奶却永远地失去了她的灶台,失去了她想要的生活,虽然我知道奶奶临死前还在一心想着她的灶台,可我却无能为力帮助她。
奶奶去世后,二婶开始是拒绝把奶奶停在老屋里,觉得应该停在我们新修的屋里,但老姑坚决不同意,说老人死了就应该停在老屋的堂屋。奶奶在最后的时刻得以回归老屋,然后孤寂地躺在她准备了很多年的黑色的棺材里被抬上山下了葬,带着她的对灶台的牵念离去了……
市场上很多老房子都在老城区的位置,虽然在城区交通位置还有教育医疗条件比较好,但是居住设施与体验实在是太差了,很多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化家装的需求了,需要对厨卫空间装修改造才行,那么老厨房装修改造多少钱?6平的旧厨房全部翻新具体有哪些费用?一起来看看吧!
一、老厨房装修改造需要多少钱
1、旧房拆除费按平米收费,一个5平米的厨房拆除费上千元。关于不太老的厨房在装修时原装修没有太大问题可恰当保存,墙砖没开裂、空鼓可保存,地板、吊顶维护较好稍微改造可再利用。
2、以6平米面积厨房为例,如选择国产品牌档次较高价格在2000元左右/延米,一套整体厨房价格在1万-2万元左右;进口厨房价格高,不妨考虑国内组装的小户型厨房,价格实惠,3延米的厨房只有2万-3万元左右,非常划算,由于地域不同当然价格也会有所差异。
二、6平米厨房装修价格明细表
1、厨房防水
厨房也是整个家居空间中接触水比较多的地方,为了防止出现漏水的现象,厨房装修需要做好防水处理,一般防水涂料为每平40-60元,而人工费用则要600-700元左右,6平米厨房防水价格大概在1千元左右。
2、厨房吊顶
厨房吊顶是要注意质量的,不仅仅要防水防火,同时还要美观大方。一般吊顶是按平米计算的,普通吊顶费用是80-90元每平米,档次高一些的要上百元一平米。总之,每一位业主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进行材料档次的选择。
3、厨房墙地砖
厨房里的油烟比较大,因此必须要使用墙砖和地砖来进行装修设计。事实上,不同的墙地砖的价格也是不同的,大约为每块30-100元,人工费用为800元左右。所有的墙地砖的费用,总的算下来大概要2000元。
4、橱柜
整体厨房价格浮动比较大,一般在几百元一平米到几千元一平米不等,定制橱柜算法有3种:1、展开计价;2、单元柜算法;3、延米计费。一般来说2-3米的橱柜包括地柜台面五金配件全部做下来6000-10000多都有可能。
5、烟机灶具、水槽
厨房装修必备的烟机灶具和水槽价格也是高低不等的,业主可以根据自己的预算选择合适的品牌和规格,一般来说要两三千元是肯定要的。
(4×4)×x=160×9,
16x=1440,
x=1440÷16,
x=90.
答:要用90块.
在我记忆的深处,对我影响最大的便是我的奶奶了。虽然奶奶离开我已有一年多,但奶奶对我的关爱无处不在,对我的关怀无微不至,奶奶的音容笑貌不时闪现在我的眼前,时常引起我深深的怀念和眷恋。
奶奶有一个高端优雅的名字,姓吴,名道芝,见其名,便会想起山岩上盛开的灵芝花,貌美而高雅,正如“谁道花无百日红,灵芝久存千年长”的寓意。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年轻时的奶奶身材姣好,满头银发,个子娇小,有一张清秀的瓜子脸,光滑而匀称的额头,眼眸中闪耀着慈祥温暖的光芒,一双小巧玲珑的双脚,显现出奶奶的灵秀之气。
奶奶生于1940年,那正是抗日战争年代末期,奶奶的命运竟和那个腐朽没落的国民党休戚相关,国祚衰落,外国侵略者如洪水猛兽涌入国土,土匪也到处横行,很多家庭支离破碎,妻离子散,惨淡至极。据奶奶回忆,那个年代太苦了,每当有土匪进村时,乡亲们都纷纷逃到山上避险,每天都吃野菜充饥,连续好几天都不敢下山,深怕被土匪发现,奶奶无奈中叙述起这段往事,但往往说到一半就着说不下去,但嘴里总念叨着,那时候真的太苦了,太苦了。这是奶奶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
和廷龙爷爷一起饱经风霜的奶奶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一辈子从来不发脾气,她为人和蔼,待人处事大方得体,说话嗓门不大,但清晰干脆。提起奶奶,左邻右舍的乡亲无不啧啧赞叹。附近甚至远方的亲邻总是深情地提起奶奶种种好处,她一双能逢衣服的巧手,又快又准,很多人都找奶奶逢衣服,并向她请教逢衣技巧,奶奶总是来者不拒,人人都能学;除了逢衣服,奶奶给拿手的便是制作侗衣、侗布了,在九龙大山里又叫“亮布”,使用古朴简单的印染工具和天然原料经“染、漂、捶”,最后熏蒸后晒干而成。用这种古老技艺印染出来的布料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呈金属光泽,且保暖、防水、透气、抗菌,备受侗族人民喜爱。每年初秋,奶奶都会用木制纺纱机将新采的棉花纺成纱线,再用织布机织成土布,再经过植物染料的数次浸染及晾晒,然后涂上蛋清经几番捶打制作成侗布,这个过程需要历时约1个月。侗布是制作侗族服装不可替代的材料。侗布制成后,接下来奶奶会按照侗族服装的传统式样为家人裁剪新的侗衣。家里的人每人做一件,像我、银福、福松等每人制作两件,我问奶奶为何要给我们做两件呢,奶奶笑着说一件给你们现在穿,另一件留给你们长大时穿的,听奶奶的话,我豁然开朗,觉得奶奶很是用心良苦。
奶奶除了给我们做衣服,还经常做点小生意,靠卖侗衣,卖豆腐、卖橘子挣钱;同时在耕地上种植辣椒、红薯、土豆,在田地里种水稻为生,粮食不够,奶奶就带领孩儿们在开荒种番薯,熟后也能挖七、八担红薯,还养了两头黄牛,那时候几乎餐餐是大白菜,吃红薯、吃南瓜、吃野菜维持着五儿一女,还供养着三个小孩读书习字,这是多么的不容易。
几个叔们长大后,年迈的奶奶和爷爷依然过得寒苦,据母亲讲述,我和哥哥出生后,都是爷爷奶奶帮忙照看的,我们长大后,叔叔那边又喜添可爱的弟弟妹妹;为了更好的照顾堂弟、堂妹们,爷爷选择留在了小芳家,帮忙照看弟弟和妹妹,奶奶则在占芳叔家照顾弟弟;几个叔们那时候经常外出帮别人干活,建厨房,稿粉刷,挣钱养家,有时候几个月都未曾到家,叔妈们则天天去坡上砍柴等数不清的活路,重担全部落在爷爷奶奶身上,换尿片,喂饭,发烧或感冒了及时送医,哭的时候就背起来去逛街。记得妈妈说过当我婴儿时,奶奶总是会帮我们摇摇篮,唱着优美的侗歌,让我们舒适、安稳的入睡。小时候,奶奶都会跟我们玩游戏、逗我们开心,让我们充满活力。每天到了吃饭的时间,奶奶总是会展现她的厨艺,煮出美味又营养的食物给我们全家吃,让我每天都健健康康的去上学。重担下的奶奶表现了超凡的毅力。
有一次我感冒,可能是因为感冒太严重了,所以才导致发烧。一开始我的奶奶还没察觉,直到最后奶奶才发现了,她很着急、烦恼,奶奶不眠不休的照顾我,一直用毛巾帮我冰敷,每十分钟换一次,直到我退烧。隔天,奶奶煮了一锅香喷喷的稀饭给我吃。下午奶奶和廷龙爷爷带我去诊所拿药,医生说我是重感冒,要按时服药。同时经常叫我捂被子,说要多出汗感冒才好的快,经历这次的感冒后,我觉得自己的健康很重要,一定要顾好自己的身体,才不会让家人担心。
2019年11月,我考上了三江县事业单位,远赴他乡工作,离开了久违的故乡,虽然人在外地,但心中时时刻刻都怀念着家乡的亲人们,希望他们都健康快乐,特别是我的廷龙爷爷和道芝奶奶,我希望他们都能够长命百岁,是我低估了生活的压力,看轻了岁月的无情,爷爷奶奶虽然年纪大了,但总是为家里的事情操心,就是不肯松下来,依旧帮带孩子、喂猪食,为家庭解忧排难,以便减轻孩子们的负担,奶奶虽然生了病,但依然在干活,缝衣服,砍柴,不辞辛劳;记得走之前,我曾提示过奶奶,让她多休息,家里的事情我们来做,你养我们一辈子,现在到您享福了,奶奶虽然应允了,可是干活的数量却没有下来,最终由于身体原因,奶奶不幸与世长辞。21年5月,奶奶走了,带着她的梦想走了,在无情的岁月里,奶奶那慈祥的面容,忙碌的身影,谆谆的教诲一直留在我们心里,她那慈爱的笑容、善良的品性、宽容的美德、乐观的心态、凡事都为别人着想的精神,一辈子值得我们学习。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清明季,由于工作原因,我未能到场给奶奶上坟,但奶奶话语却涌在我心头,仿佛时时在我们身旁。她虽然离我们远去,却仿佛又在我们身边,奶奶的勤劳、淳朴、善良会一直陪伴着我们,我们永远怀念着我们的奶奶。
(作者 吴化臻 林菊凤)